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玄幻 > 轮回路上 > 第六百七十三章 签字画押

第六百七十三章 签字画押

书名:轮回路上 作者:莲池月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3-02-02 15:47:52

这时,脸发白,嘴发乌的刘远林已不能讲话。马淑琴想拢去驮起他找郎中抢救,可是自己这一副苗条的身子,根本没有力气,虽然果园里四顾无人,她依然大叫,远林哥哥从树上摔下来了喔……连叫数声,再看倒在李树旁一滩血泊中的刘远林已濒临停止呼吸,但是他的眼睛还是睁开着的,好像正看着马淑琴,显得很恐怖。

马淑琴留也不是,逃也不是,只好在果园转着圈儿,望着桃花坞街道的方向尖声叫喊,果园里摔死人了喔……

一会儿,街道上有数人闻声赶来。马淑琴边哭边指着李树旁刘远林满是血污的尸体说,他爬上李树摘李子,不幸落下来摔死了。

来人中有人认识马淑琴和已罹难的刘远林,一个是南村马外员的千金,一个是北村刘员外的令郎,并且知道他们已经订亲,马员外家已接纳刘员外家的一马车彩礼,他们的婚期就定在五月初六。

现在离开大喜日子不远了,谁知出现了这桩惨事。来人很多只围看李树旁横陈着的刘远林尸体,却没有哪个人帮忙把尸体弄走。马淑琴既恐惧又悲痛,当着众多来人大哭。

这时,有人看了事发现场,就跑到北村递信。这个噩耗,就像晴天霹雳,让只有一个独子的刘员外的精神几乎崩溃。身材魁梧的他瞬间变得非常脆弱,站立不住,身子战栗,就要倒下去了。

像保镖一样跟在身边的管家徐有才默不作声地扶住他,直到他在厅堂上的一张太师椅上坐定,徐有才才松手。又听刘员外说,快……

徐有才领会其意,立马备一驾马车当丧车,由报信的坐在马车上指路。约半个时辰,就把刘远林尸体从出事的桃花坞街道北头的果园运回来,摊放在庭前场子上,围看的群众无不神情肃穆,刘员外家哭声弥耳,哀恸异常。

阳人不知,随着尸体前来的刘远林的亡灵发现马淑琴没有跟来陪丧,十分不悦。虽然依刘远林的年龄来讲,他算个成人,但他毕竟没有结婚,在大人的眼里还是伢儿。

当地有个习俗,一般伢儿死了,是不留尸体过夜的,也不备棺椁,只用木板钉一个类似棺椁的框子装殓,还得连夜送上山掘坑掩埋。

刘员外没有全部按习俗来,他把死去的儿子当死去的成人一样对待,花银子买一乘柏木棺材给儿子“睡”;又请桃花坞街道上的装殓师,给儿子的尸体整容,也就是将儿子流出来的血糊糊的肠子,小心翼翼地塞进那挂破了的肚子,再缝合复原,然后再入殓尸首。

不过,刘员外家没有让儿子的尸体在家门前过夜,而是连夜就抬上山安葬了。

和刘远林的亡灵一样不满的是,刘员外发现在处理儿子丧事期间,不但亲家马员外没有来吊丧,就连马员外的女儿马淑琴也没有来陪丧。

而且才过几天,还没有满“头七”,马员外就托人把彩礼全部退了,这让刘员外非常恼火。

他倒想去请人写状子打官司讨说法,一则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二是为咱们刘家出口气。

其实他要打官司是有理由的,听说儿子是为了给未来的儿媳马淑琴摘李子从树上落下来摔死的,那么马淑琴就得负相应的责任。

刘员外这么想,也这么做,他请人写了一份状子,递到县衙,诉状称:刘远林看起来是自己爬树落下来摔死的,实质上又可以说是马淑琴把她害死的。

他是为了马淑琴爬树摘李子不幸遭难的,也可以说他是为了满足马淑琴吃李子的需求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可是马淑琴这个人太冷漠无情了,刘远林的遗体在殡葬期间,她照面也不打一个。不来陪丧也罢,也不向死者父母说明原因、赔礼道歉,如此不仁不义,引起刘氏家族和众人的公愤,故刘远林的父母,强烈要求马淑琴赔偿铜钱1000吊,以安抚亡者家人,平复事端。恳求县令作出公正判决。

县令看了状子,遂派衙役将马淑琴从乡下传至县衙升堂盘问对质,马淑琴时而点头时而摇头,却很少说话。

陪伴在她身边的父母说,淑琴,你要说话,否则就会吃哑巴亏。县令说,马淑琴,你摇头是什么意思?不要摇头,直接讲。

马淑琴擦一把眼泪说,刘员外的状子所言属实,小女子有罪,不想争辩,只想认罪。之所以不去陪丧,是因为我觉得没有面子见亡者家人。我摇头的意思是,刘家要我赔偿铜钱1000吊,我个人拿不出,要父母代拿,我也于心不忍,我从小到大,吃穿用等等一切都是父母给的,尽管父母对我恩重如山,我却丝毫未报,现在我又惹出这么大的祸事,再要父母承担本应由我承担的罪责,真是愧对父母。

县令感觉马淑琴认罪态度好,从其言谈中听得出她虽然无奈地摊上了事儿,却并非逃避,而是过于自责,并且表露出了一份至真至善的孝心。

于是,县令问道,既然你拿不出钱赔偿刘家,又不让父母代你拿钱赔偿,你说,我做县令的该如何处置?

小女子愿意坐牢,以抵偿刘家要求赔偿的铜钱1000吊。望县太爷作出裁决。马淑琴讲到这里,就跪下磕头。

县令伸手向上轻抬一下,示意马淑琴起身。马淑琴停止了磕头,却依然跪着说,县太爷,若不依了小女子的,小女子恕难遵命。

县令一拍惊堂木,厉声说,这个案子不是长跪不起,磕头认罪就能解决的,快快起身。

马淑琴这才站起来,拍一拍膝盖上的灰尘,然后等候县令不失公允的判决。

县令轻捋黑髯,掂量着这桩民事案,认为按刘员外申诉的,要马淑琴或马员外家赔偿铜钱1000吊也不多,但是不妥,因为刘远林爬树摔亡,是他自己不小心所导致的,他本人要承担主要责任,马淑琴只能承担附属责任。

若按马淑琴自己所言,宁肯坐牢,也不愿赔偿这笔钱。可是坐牢是对犯法、有罪的人强行施加的惩罚。显然就马淑琴来讲,她的行为充其量只算有悖于道义,算不上犯罪,所以不可能判决她坐牢服刑。

可是不对马淑琴予以一定的经济惩罚,于情于理也说不过去。于是,县令思索再三,铺开桌上的纸张,执笔写了一段类似于调解书一样的短文,然后搁笔、抬头,望着马淑琴、刘员外等当事人和列席公堂的两边家属说,这桩民事案,我打算这么处理,责令马淑琴给不幸罹难的刘远林立一块碑石于其墓前。

另外,从明年开始,每天清明节,马淑琴必须前去焚香拜祭,以告慰死者亡灵,获取死者家属的原谅。如若双方同意,马上上来画押。

堂前的刘员外觉得这样挺好,正欲起身向县令行个礼,表示同意,并在调解书上画押。马淑琴却二话不说,直接就来到县令端坐的桌边,伸手拿笔,就要签字画押。

坐在公堂后排的马员外忽然站起来制止,淑琴,慢,为父有话要说。

县令遂朝马员外抬手示意:讲——

马员外没有立即讲话,而是朝县令和刘员外一一鞠躬,然后挺直身子说,恕我直言,县太爷说的第一条,让我们马家给不幸摔亡的刘远林立一块石碑可以,做得到。

第二条,让我的女儿马淑琴每年清明去为他焚香祭奠,照说也做得到,可是县太爷想过没有,我女儿马淑琴在刘远林生前毕竟没有嫁给他,也不是他们刘家的媳妇,这样做恐怕不妥。

再说我女儿马淑琴还要嫁人,如果这样做,对她今后出嫁就有影响。你想,我们马家一旦有了女婿,若发现她年年清明打老远去那个与自家人毫不相干的墓地挂山,也难以接受。

这时,刘员外不高兴地讲,既然这样,我们刘家不需要他们马家到我儿坟山上立什么碑,扫什么墓,就让他们马家赔钱吧!

县令做个手势,示意刘员外住口。但是刘员外已经把该说的话说了,县令也没有否定他,而是保持冷静,并将目光投向马淑琴,问道,你的意见如何?

站在这儿良久的马淑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早已拿在手里的那支毛笔紧一紧,然后在调解书上签字,又将大拇指蘸一蘸桌边的红泥,再在调解书上按上手印,也叫做画押。继而将调解书朝县令一推,说县太爷,我同意了。

淑琴,我刚才说的一席话,你没有听见吗?马员外蹙着眉问。

听见了,爹爹不要担心女儿出嫁的事,马淑琴说,我是这么考虑的,既然人家相公能够看中我,就不会在乎这件事,何况这是说得清楚的事。如果人家相公这一点都不能够理解、包涵,我宁可终身不嫁。

坐在公堂一侧的马员外沉默了。刘员外还站在堂前犹豫,偶尔侧身看马员外的脸色。县令则用森森如电的目光看着他讲,刘员外,你是同意还是不同意?

刘员外没有回答,而是用行动回答——他快步走过去在调解书上签字画押了。

马员外家算是没有食言,第二天清明节前夕,就将一块刻有“刘远林之墓”的碑矶立于其墓前。

马淑琴也来焚香拜祭,刘员外家里人见了再无闲言。可到了第四年清明节期间,已出嫁外地的马淑琴再也没来此拜祭过。许是年长日久,刘员外家里人也不再计较这件事。

哪个知道?活人不计较,死人倒计较。在以后的清明节,亡灵刘远林见他生前钟情的马淑琴再也不来给他上坟,就产生了嗔恨心,他咬一咬牙,狠狠地讲,马淑琴,只要有机会,我一定整一整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