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柱石 > 第四十八章 邓家有女初长成

第四十八章 邓家有女初长成

书名:柱石 作者:山那边的漆树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6:37

夏朝初,大禹把今南阳境内邓州作为都城,见唐杜佑《通典》:“邓为禹都”。

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即“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 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所以南阳地望,具有“阳”性的双重特征,而在中国之南,故称南阳。

南阳“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曰南阳”。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宛的含义:“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

南阳是这时中国最大的六大城市之一。在东汉被称为“南都”,这是因为史上著名的中兴之主,汉光武帝出生南阳之故。在东汉,为仅次于首都洛阳的第二大都市。

南阳也是中国丝绸之路南部的起点都市,中国南部物资的集散地。

南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春秋时秦国的著名的政治家百里奚,春秋末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商圣范蠡,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及三分之一出自南阳,三国时的诸葛亮、黄忠、邓芝、邓艾、许攸、文聘、医圣张仲景、大科学家张衡等等数不胜数。

南阳自古产玉,南阳玉称为“独山玉”,产于南阳市城北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素有“东方翡翠”之称。南阳古代冶炼业发达,农业兴旺,工商业繁荣。

渡过绕城西去的汉水,高宠站在高高的城门前,对这座城市无限敬仰。

城门人人来车往,十分繁华,几个月前的战争并没有对这座城市带来太多的影响,仍不时看到高鼻蓝瞳的色目人、胡人。

南阳已被刘豫占领,城门口的士兵是伪齐刘豫的士兵,钱三上去递上原从庐州开具的路引,交了进城费和货税,虽见这群人有些怪异,士兵也只是简单地盘问了几句,听说是去关中做生意的也就放行了。南阳因为古老的大家家族多,又自古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商贸的集散地,所以士兵虽说新占城市,但并不敢过分地放肆。

钱济琛看到高宠对着城门发呆,拉了一下高宠的衣角,对高宠说:“高宠,别发呆了,我们进城。”

一进城门,就有各旅店的小二在拉生意,向大家介绍自家客栈的情况,希望大家住进去,钱家早有人在城门边等着,所有的住宿安排已妥当,高宠和钱济琛在来人的带领下向客栈走去。

街道两边是青砖青瓦的两层排楼店面,有酒馆、客栈、商铺,也有青楼茶肆,看到往来的人群,店家的旗、幡、招牌,让高宠想起旧时的上海。

南阳的繁华是铜陵所不能比的。

“我们这样两三百人商队的规模对南阳这样的都市来说再也正常不过,以前也常见到一二百人的商队,特别是对入关中贸易的商队,没有规模,路上风险大不说,也赚不了多少钱。”钱济琛介绍着,高宠原先对这样大规模和护卫,会不会带来麻烦,一直很担心,从进南阳的过程来说,并没有什么麻烦,一切都很正常。听到老钱的介绍,高宠不禁有些脸红。

“听说南阳很繁华,到时老哥带我走走。”高宠回道 。

“这个当然,对你来说,我可算半个地方,我来南阳不下十次了,要不是前些年打战,我几乎每年都要来一次,虽不敢自称是老南阳,但在南阳却是走不丢。”

“我们淮南西路在南阳就建有一个会馆,在南阳就算是我们半个家。”老钱到了南阳是碟碟不休,可见他对南阳中多么地熟。

“南阳还是有好些好去处的,如果喜欢吟诗作对就去城东的花洲书院那是庆历年范仲俺作岳阳楼记的地方,现在是南阳文人的聚集之地,喜欢玉器铁器,就去城北的坊间,运气好的话也许在那也能淘到正宗的古董,但要注意有很多古董都是西贝货,要十分地小心。城南的汉水边多青楼酒肆,但你这个小毛孩还是“少儿不宜”,戴冠后方能进出。” 这老钱不时幽高宠一默。

“这**不行,喝酒总是可以的吧,为什么不能去?”高宠有些不服,虽不一定去也没想过要去,但让人当作一未成年人,心里总有些别扭,虽说活了四五十年,但在大宋,可是个正宗的少年。

“呵呵,当然去得,当然去得。好了我们到了,就们就住福记。”福记是钱家开的客栈,已有年头了,规模也大,这近三百号人,也能住下。在自己的地头,更是安全。

一行人住下,高宠来到钱济琛的客房,他想补一些箭支,上次在金家寨的战斗有些损耗,且对未来的行程的不安全感,虽然出发时带了近五万支箭,平均每人有两百支,还有一些钢珠,但总感不足,经不起几场战斗的消耗。

“老钱,日常的用品已安排钱三和大柱他们去补给了,我怕路上有什么意外,我想再定做一批箭支,不知在南阳你有没有门可靠的冶铁坊和木器坊。”高宠对老钱开门见山就说出目的。

“你的考虑是对的,我们要预防万一。箭支可是军品,有些困难,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不知你要多少,具体有什么要求。”老钱想了想说。

钱家当然有这样的地方,但如果数量很大,是有些为难,他也看到过高家的箭支与平常的不一样,箭头是三棱型,较细长,这是高宠特别设计的穿甲箭,钱济琛不明所以。

“这是图纸,我想箭头与箭杆分开做,能否做三到五万支?,另外我们走后能否现做一批,不少于十万支存在这店里?到时我们回来时好补充,以防万一”高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个数量可要化好些时间。

“做这样多?我们可能来不及,现已到九月底,再过一两个月北边可能下雪,我们买马比较难办,难的是马沿路的粮草问题,所以我们不可能在这里浪费太多的时间。最多在南阳休整三五天。我想是不是这样好一点,你把图多画几份,不要说是箭,就叫三棱锥好了,我让我家的各个点沿途准备,在南阳我们就补充一两万支,其它的我让他们准备,不要说十万支就是二三十万支也没有问题。”

两人商量好,连夜去找作坊生产,五天时间箭头能做两万个,但箭杆削起来有点困难,只能做到一万五千枝。轻质木材也比较难找。

把箭的事情搞定,钱济琛安排人员提前出发,让沿途驻点解决后续的箭枝问题。第二天老钱陪着高宠在南阳转圈。他们刚出客栈的大门,只见许多人往城东跑去,很多人还肩扛着长条凳。却是有人摆下了文武擂台比武招亲。

难怪昨天来时这南阳城人员进进出出这么热闹。

南阳多世家,邓家,还有刘家、文家、张家、许家、申家、谢家等等,但最有势力,传承最盛的是邓家,邓禹、邓芝、邓艾都出自邓家,也许是邓禹为东汉刘秀开国的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缘故,邓家在邓州和南阳根深叶茂,就连金国或刘豫也慑于邓家的威名,不敢动之分毫。这也是战后南阳仍是仍然热闹繁华的原因之一。

南阳邓家的家主邓方七子一女,女儿最小,自小灵巧聪慧,单名一个妤字,因是独女,又是邓方晚年得女,因此很得邓方的宠爱,但这邓妤从小就不爱女红,且喜跟大哥习文练武,有些任性。因人长得漂亮,但又常作弄人,这作弄人能让人家拿不到短处,无可耐何,却是有几分的能耐。

南阳的公子哥儿对这邓妤是又爱又恨,眼看这邓妤慢慢长成,出落得越发水灵,心也越发痒得难受,千方百计托媒人向邓家提亲,想娶回家做娇妻。

可这邓妤眼界高得很,现南阳的公子哥没有一个让她看得上眼的,不是才气不足,就是武力值偏低,你想能文能武的公子又有几个,有几个倒是因此文武兼修,可还没长成,有的乳牙还没脱呢。

这邓妤已是年方二八,按照这时的习俗,十三四岁就要嫁出去了,十六七岁是大姑娘,这时间过得快得很,别看这邓妤现才十六岁过一两年,过了十八,再不嫁出去就是老姑娘了,你说,这邓家的脸往那搁?邓妤的父母兄弟想尽了办法,邓妤撩下一句话后就跑开了,“让我嫁可以,只要文的比过我,武的胜过我就行。”邓家兄弟几个掰着手指点着南阳各家及附近了解的各府、县哥儿们,没有一个能上线的。

重奖之下有勇夫,想我堂堂南阳人杰地灵之地,难道真如妹子所说的阴盛阳衰?如果不把妹子嫁出去,我兄弟几个何时是出头之日?这时四弟邓远出了一个主意。

“我想我们南阳城里人不行,不代表整个南阳郡的人不行,小妹寻如意良君的事,首先要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让所有人都知道,而要让消息传得更远,让人知道有这回事,没有比比武招亲更有影响力了,一个通过比武招亲可以收些钱财,可以支付招亲宣传的用度,或许还能帮小妹赚点嫁妆。”

“办法不错,可你等老四一天到晚钻到钱眼里,比武招亲收钱,你看人家怎么说我邓家?”大哥邓宁还是很满意老四邓远的主意。

“不收钱,让阿狗阿猫都上去,不说小妹心烦,我们看着都恶心,收钱可以淘汰一批人,然后我们兄弟把关,看不过去的,不让入围”。

兄弟几个就这样商量着比武招亲的事,又经过老头儿的同意,知会邓妤时,邓妤说,我无所谓了,反正是玩,我还真不信这南阳能蹦出一个能人来。南阳虽说是个大城,但有头有面的世家仕子却是能数得过来的。

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这可把这南阳震动了,不长时间传遍了方圆百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