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柱石 > 第六十四章 授人以渔

第六十四章 授人以渔

书名:柱石 作者:山那边的漆树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6:37

回到凤翔,高宠想着下午的事情,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城外的飞虎军解除警报,又加调了一个班的近卫排亲兵,使身边的人员增加到二十多人。另一面加强人员的外出纪律,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这次邓家兄妹出去护卫的人太少了,如果对方不是戏玩的性质,邓家兄妹必吃大亏。规定但凡出门要求大家必带四个以上的飞虎队员同行方可。

这西夏国与金国一样,人们习惯每天吃两顿,一般吃晚饭比较早,在下午三四点钟,但这天高宠他们回来比较晚,所以让凤翔再做。赵义刚安排完,有人宴请高宠参加晚宴。来人说:

“王公子已等高公子一个下午了,还请高公子光临为盼。”高宠知道这是这西夏国太子李仁孝的宴请,回到:

“你回去告诉你家公子,高宠多谢公子了,我稍候便到。”

高宠回房让赵义带上礼物同去。

等到了凤翔的凤凰厅。王公子、明珠公主与任少师已到,在边上喝茶。

见到高宠前来,三位起出相迎。

“我因有事来迟了,这是给高公子和小姐的礼物,还请收下。”

高宠送给太子的是高宠先前得到的十八颗云雾白夜光珠,价值连城。这孝仁太子打开一看,这一串十八颗夜光珠在这幽黑的房中放出柔和的弦光。心里说不出的喜欢。可这任少师心里却禁不住吃惊,这高宠难道知道了我们的身份?想想又不对,什么地方出了漏子?难道是名字,这大宋的年轻的公子怎么会想到是太子呢?

“高公子,这礼品太贵重了,使不得,还请高公子收回。”

“这十八颗夜光珠是我偶然所得,看王公子气质不凡,也就王公子配得上,既是投缘,不必在意。”

的确,也只有太子才配得上这夜光珠,这是皇家的专有之物不是一个普通百姓能拥有的。

“送给明珠公主的是我高家特制的两匹上好的绸缎,是用最新的染整工艺制作的。明珠小姐穿在身上一定会更加漂亮。一匹是丹凤朝阳。另一匹是百鸟朝凤。由于材料的关系我们的技术还只能做到五彩。”

丝绸的着色本身就很困难,所以一般都是刺銹,用染整绝对是绝无仅有的。

这任少师和明珠公主都知道,这两匹布绝对是个宝。这少年太大方了。

“这太珍贵了!”

“家产之物算不上什么。”

还有一件也是送给明珠公主的,冰晶如意,是水晶玻璃上雕塑的天山雪莲,象征如雪莲般的纯洁和吉祥如意。

三公主很开心,这礼物太合她心意了。

另外送给少师的是一套梅兰竹菊为主题的玻璃茶具,六件套,四只水杯、一只冷水杯、一个托盘。

“多谢了。”任聪的谢意很真诚。

“今天,你们请我吃饭,我带了酒,这酒很有些特点,特地带来一起尝尝,我想你们会喜欢。另外我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管家赵义。”

“赵义见过王公子、小姐、任先生!”。赵义敬了尊礼。

“好,我们开宴吧!”

高宠让凤翔的小二上带来的‘五粮液1933’。党项人虽信佛,但却好酒。高宠的这‘五粮液’蒸馏酒他们自然是没有见过的。

“这是我们高家新研制发明的蒸酒,酒烈而醇,香味持久,请品尝。”

太子虽然冒充一般世家的公子,但这饮食却是马虎不得,就连厨房里现在也是有警卫监管,每菜必有人先尝无事才可上这宴席,而这酒自然是要有人先喝过才能享用。这点高宠也深知,所以也不顾平常的礼节,倒了二小杯,杯中差不多有一两,一杯给任先生,一杯自己一饮而尽。任先生也是一样一饮而尽,但显然余味未尽。过了一会,任先生将胃中的酒气压下去,把杯一放,不禁赞道:“果是好酒。”

这白酒与以前的米酒酒劲差别很大,对于会饮之人,内中甘味却是清楚,这白酒对任聪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味。

“这酒烈,要小杯慢饮,对于象王公子这样的少年更是。”高宠给大家倒上酒,因倒的比往常少,怕太子差误会,解释道。

等倒好酒,太子举杯对高宠说:

“感谢高公子赴宴,还带来这么贵重的礼品,我很喜欢,我敬高公子一杯。”

如此,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时任先生问道:

“高公子如此年轻,对我西夏也极为熟悉,高公子以前可曾在我西夏住过?”

“我是昨天刚到这西平府,以前也从未来过西夏国,上午所说也只途中所见与过去朋友介绍我西夏情况有感而发而已。”

“公子谦虚了,公子所说俱是事实,但许多比如公子所说的沙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问题、国民的采暖、森林的间伐等等,我们连想都不曾想起,听公子提起,在下与王公子都认为是大问题,可有解决方略,上午听你说有解决方法,可否方便告知?”

“如方法可用,我王家可报奏皇上给予高公子奖励。”太子在一旁说道。

“奖励不奖励我从没有考虑过,再说这防止沙漠化、防止水土流失,这是利国利民福荫子孙后代的大事,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但我并不能保证这方法是最好的。当然如果说错了,也不希望西夏对我有什么怪罪。说得深了就是国事,对西夏来说,我不过是一个外人,议论国事是否妥当?”

“高公子但说无妨。”太子仁孝这时表态道。

“上午我的意思是做事应遵循自然规律,用你们的话来就是要遵循天道,或用道家的话说就是法道自然。譬如讲,这地只适合畜牧,但你一定要在这地上种出粮食来,很有可能得不偿失,或许乘一时之利但却引来无穷无尽的麻烦,这就是违反天道的结果。在并不适合农耕的地方进行农耕,必然引起这土壤沙化和沙漠化。这种粮食虽然当前相对畜牧来说,产出更多,但这是一种掠夺式的生产或叫破坏性建设。这是违反天道的,话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那么说回来,如果那此地方不让开垦了,这些人怎么办?我们西夏国的粮食生产该怎么办?”任聪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方法很多,看我们去不去想了。在我想来:一是充分利用这宁夏平原和河西河边谷地垦殖开荒,修筑水利,得水灌溉,提高耕地的利用率。二是选育、改良、引进高产良种和作物,改进农耕技术,提高粮食产量。三是植树造林,种草还田,养育草场,发现畜牧业,四是挖塘蓄水,筑堤拦水,建造水库。五是多养绵羊,剪毛纺织成布,增加畜牧产品的附加值。方法众多,但不论那种方法都需要技术。”

“举个例子:这粮种怎么选育改良,这羊毛如何纺织成布,这在沙漠植树,选 用什么树种,什么时候种植,如何保证成活力都是需要技术。那么这技术那是来?”

是啊,高宠讲了这么多方法,该怎么做,这些技术我们西夏国会几种呢,又到了什么程度?任聪不知,这太子更不知了。高宠会不会知道呢?既然高宠提出方法应该有些解决之道吧。于是太子问:

“高公子有这些技术和方法吧?”

“我懂不懂并不重要,即使我懂也只能解决一两问题,这么广泛的问题,许多问题就是人穷其一生也是无法全部解决的,解决了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会产生。我问一个问题,请公子或任先生回答:‘粮食的产量多高你能满足了,又有那些因素影响这粮食产量?”

高宠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说完,高宠自喝了一杯酒,吃菜,让他们有时间思考。

等了一会,他们三个还在低头在思考,高高宠说:

“现咱们西夏一亩地产量最多的不过一石,少的只有二三十斤,是不是?”太子和任先生都抬起头,点点头,而明珠公主则是看着高宠英俊的脸发呆,心里不知想什么。

“亩产二石是否满意了?”

“不用那么高就能解决我西夏的大问题!”任先生答道。

“任先生,你知道金国在山东、渤海一带的产量是多少?江南的产量又是多少?你能相信一亩田能种出十石的粮食出来吗?在你眼里是不可的。但是我们要记住一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吗?”太子和任先生张大了嘴,他们很怀疑高宠的话。

“记得我小时候问老师。我问:‘老师,天有多大?’。你们猜我的老师是怎么回答我的?”高宠停了一会。继续说:

“老师说:你的思想有多远,这天就有多大!”

“所以我们做的,决定于我们心中所想。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如果做不到,要么是自己违反了天道,要么就是我们的功底还太浅。!”

“让专业的人去解决专业的事,我们不能坐的祖宗的怀里坐享其成,而是要站在祖先的肩膀上有所发展。它需要我们组织有经验的,有文化的,有技术的人员来做专业的事情,进行专业的研究。但这些人又从那里来,那就需要我们发展我们的教育,向民众普及文化知识,提高我们整体的国民素质。”

“所以王公子的问题,不应该我来回答。而是组织人来做,发展教育、普及文化,提倡科技。粮食问题是这样,其它问题也是这样。任重而道远啊!”说到这里,高宠觉得差不多了。于是说:

“你们有听说过煤吗?,煤是一种比木材更好的燃料。现大宋、大金冶炼、北方人取暖时都有用,如果我们西夏不知道,只能说我们不注意学习固步自封,平时也不派人游学。如果知道而不会运用,只能说明我们不能触类旁通,不能学以致用。要怪只能怪我们自己。”

“这煤,我们也是知道的,但我们西夏还没有找到煤。”任先生脸有些红,高宠批评得有些重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