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孤岛谍战 > 第六百八十二章 新人

第六百八十二章 新人

书名:孤岛谍战 作者:可大可小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8:14

冯五拉着车子,朝延年坊跑着,一路上,他都想回头看看码头同志长什么样子。每次想扭头时,他都忍住了。

他已经是一名地下党员,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不该看的,坚决不能看。

到延年坊7号时,冯五停下了。男子下了车,一瘸一拐的走向大门,看他走路这么费劲,冯五真想扶他一把。

他暗暗奇怪,上级怎么会派这么一位同志来领导自己呢?以后自己的任务,不会是专门给码头同志当车夫吧?

码头打开门后,对冯五说:“一起进来喝杯水吧。”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冯五本来就是与他接头的,也就跟着男子走进了院子。他还有句暗号,要与码头对呢,只有对上了,双方才能确定身份。

冯五跟在男子身后,突然问了一句:“先生是姓陈吧?”

男子转身将门关好后,随口说道:“不姓陈,姓东,耳东陈的东。”

冯五显得很激动:“你好。”

此时他才有机会仔细打量“码头”同志,戴着眼镜,颌下留下胡须,眉毛很浓,头发灰白,看样子得有五六十岁了。看侧脸,似乎有些熟悉。一时之间,他也没想起是谁。

冯五很是感慨,这么大年纪,还身有残疾,依然在为党工作,自己身强力壮,更应该替党多做点工作。

关上门后,码头朝里面的房间走去,冯五突然发现,码头的脚不瘸了,身体也没再佝偻,走路一阵风,自己差点都跟不上。

胡孝民走到房间后,摘下眼镜,紧紧握着冯五的手,微笑地说:“五哥,欢迎你加入码头情报组。”

冯五听出了胡孝民的声音,对方摘下眼镜后,他也终于认出来了:“你……你是胡先生?”

胡孝民微笑着说:“五哥,你半年前就入了党,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

冯五嘿嘿笑道:“组织上不让说,要严守党的机密。”

胡孝民说道:“码头情报组的组员,原来是我、香莲和霞飞市场张记裁缝店的张西禾。后来张西禾换成了九风茶楼的贺佐临。他们走后,码头情报组只剩下我一个人,你现在来了,码头情报组的工作又可以重新开始了。”

冯五说道:“上级跟我说了,以后一切听从你的安排。”

胡孝民提起冯香莲,他心里隐隐作疼。同时,他也很欣慰,香莲以前也是胡孝民的同志,自己算是继承了冯香莲的遗志。

胡孝民叮嘱道:“以后,你的工作地点主要在两个地方,上午十点到十一点半,去九风茶楼。我一般那个时候过去,超过时间就不用等我了。下午四点到五点,去华北煤业公司。新四军军工部的孟思吾副部长,在上海的联络点就在华北煤业公司。”

冯五应道:“好。”

胡孝民叮嘱道:“你车灯下的暗袋,以后会成为移动的死信箱。你也要负责带口信,有些情报,特别是一些重要情报,通过口信会更安全。这里,以前是我的安全屋,以后,你可以使用。溜一眼和有一手,也可以让他们住过来,他们也是码头情报组的组员。”

他租下延年坊7号已经有一年多了,长时间不住人,房东也会觉得奇怪。

胡孝民单独出来的时间不能太久,可就算如此,他还是抽出一个小时,对冯五进行了培训。主要是告诉他一些交通员必须掌握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有的时候,一次成功的经验,就能挽救一条生命,或者顺利完成一次任务。

冯五担任交通员,本身有很大的优势,他是真正的人力车夫,熟悉上海的每一条街道里弄。遇到事情时,能选择是合理的路线。而且,他还是特工总部情报处的编外人员,胡孝民之前发过证件给他,冯五在特工总部也是有档案的。

真要是碰到紧急情况,冯五的这个身份,能帮他解决大问题。

冯香莲的牺牲,也激起了冯五的抗日热情。他要继承妹妹的遗志,坚定不移的参加革命,为打击日伪争取抗战胜利,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冯五一直以为,胡孝民只是一个有着爱国心,同情心的特务。哪想到,胡孝民是真正的抗日者。

冯五之前就替胡孝民执行过任务,接受了胡孝民的突击训练后,很快就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在华北煤业公司,顺利与孟思吾接上了头,给胡孝民带回了新四军的第一个采购任务:新四军准备造500门迫击炮,让地下党设法购买无缝钢管和各种型号的车、铇、铣、钻等车床,以及大批五金材料。同时,还要动员一批技术人员到根据地参加军工生产。

胡孝民分析,这些物资都很敏感,无缝钢管、机械物资都是严禁外运的。就算他有登部队的派司,也需要想一个稳妥的办法。

倒是技术人员,可以想想办法。日军占领上海后,很多工厂企业都往内地搬,导致失业工人很多。完全可以动员这些人去根据地,甚至,他们也可以提供一些物资方面的信息。

胡孝民的情报处,就掌握了很多这方面的信息。他给孟思吾提供了一些车床工人,或者机械制造工人的信息。

上了特工总部名单的工人,都是容易动员的。去苏北或苏中,需要有极强的爱国心,一般人还真下不了决心。

果然,孟思吾根据码头提供的情报,很快找到了一个原马勒厂的车床工人。当他问起这个工人,“是否愿意去一个很有前途的地方?”时,车床工人反问:“还要不要人?”

结果,孟思吾就联系上了这位车床工人的师傅宋永生。宋永生五十来岁,住在南市会馆街43号,是当年参加三次武装起义的工人纠察队员,算是半个**员了。

宋永生告诉孟香谷,车工、铇工都好找,但木模工和翻砂工人难找。但再难找,他也要帮这个忙。孟思吾虽没表明身份,可说起是要去苏北,宋永生岂能不知道他的身份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