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谍雁 > 第221章 撤退

第221章 撤退

书名:谍雁 作者:永诚银号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9:11

接连击退敌人进攻后,沈千舟为于春晓发报。

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跪着活。

于春晓当然不能让沈千舟轻易去死。

尽管军事委员会已经有了迁都重庆的决定。

不过,现在这个局面,还是要想办法为沈千舟解困的。

在于春晓和于保民斡旋下,五洲仓库的守卫引起了中外各方面的严重关注。

英美等国派代表向国民政府递交请愿书,要求以“人道主义原因”停止战斗。

国民政府于是下令五洲孤军退出五洲仓库, 撤入南岸的租界内,沈千舟表示战意已绝,誓与日军负责到底,但苦于各方的施压,又不得不撤出仓库。

长友文夫虽不情愿,不过,他也有他的想法。

尽管这支部队推到了租界, 不过日本军方已经与租界达成了一致。队伍推到租界之后, 全部关押。等待着处理。

这样, 既能最终控制住这支部队,又能给英美一个面子。

在留守敢死队的掩护下,保安四团和一营各部边打边撤,退出五洲仓库,一路有日军火力压制,部队下令丢下行李,组成掩体,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撤进了租界内。

可令众人意想不到的是,队伍推到租界之后,保安四团团长,情报处处长沈千舟不见了。

人究竟去了哪里,谁也不清楚。

……

而此时,南京保卫战开始打响。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也在如火如荼进行着。

就在南京保卫战前,国民政府带领一众要员和各政府部门,相继撤退前往武汉、重庆等地, 军事委员会主要成员则一直坚守到了南京保卫战爆发后的第三天,方才前往武汉。

蒋军事委员会本来以为,南京至少可以坚守几个月乃至半年时间,他没想到的是,这座六朝古都,将在军事委员会离开的短短六天后,就沦陷于日寇的疯狂贼手。

离开南京前,于春晓记着:

“人民受战祸之痛苦,使之流离失所,生死莫卜···惨目伤心,无逾于此。”

“对倭政策,惟有抗战到底,此外并无其他办法。”

于保民也说:“宁为战败而亡,毋为降敌而存。”但守城的高级长官们,辜负了人民的期望。

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打响后,15万**将士们在南京城外奋勇杀敌,日寇连续作战四天,付出惨重伤亡后,才推进到南京城下。

12月9日,日军大将、“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派出飞机, 向南京城内空投《和平开城劝告文》,即《劝降书》数千份,并要求中国守军必须于一天内投降,否则日军“将断然开始进攻南京”;

司令部同时还命令,日军于9 日下午4 时后暂停对南京的攻击。

守备司令虽然无能,但这会,骨气仍在,他命令中国守军继续抗击日寇,对此日本方面气急败坏地表示:

“中**队无礼至极,非但在十日正午以前,没有任何回复,反而从十日早晨起,用猛烈的炮火攻击我军,作为酬报。”

南京守军机枪阵地。当时,守备司令部下了两个命令,一个是命令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

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绝不放弃,守备司令部还命令,各部队将长江沿岸的所有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部分军队负责把守江岸挹江门,以防止有部队和散兵私自后撤、北渡长江,以表示将与南京共存亡。

这时,南京城外战况惨烈,“在南京城里糊里糊涂的五天战斗中,我们的上级没有同我们见过一次面,也没有哪个告诉我们南京保卫战一般部署情况,。”

当时,根本没有过大兵团作战经验,自己又不愿意上前线,命令部队死守各个阵地,以致兵力分散,处处挨打

在此情况下,部分一线指挥员,根据实际战况,提出应该主动出击:

1937年12 月初,在句容前线,正在句容指挥作战的 83 军参谋向军长建议:

以 156 师全面出击,解决敌指挥部后,即将矛头指向句容西进之敌将其歼灭,使南京守城部队赢得准备时间。

但遭到江防司令否定,理由是:“守恐不保,还说攻吗?”

南京保卫战中,发现山下麒麟门一带各村庄都有灯火,发现竟然是日军的宿营地,立即将情况报告给总队长,并建议,应该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区出击,奇袭敌人后方。

请示后却回答说:“现在消耗兵员太多,万一出击不成,守南京城的兵力就更不够了。”

在僵硬指挥下,中国守军开始处处挨打。

占据绝对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的日军,利用飞机轰炸和重火力,逐渐攻克南京外围阵地,突破到南京城下,压根没有为十几万大军想过退路这个问题。

或许在他看来,他自己能逃跑就可以了。

与此同时,**将士们继续浴血奋战。

通过日本陆军省情报部记载的南京城光华门的战斗:

“敌人实施的是人弹战术和手榴弹战术,我军伤亡极大,突击队长也牺牲了,双方都寸步不让。

城上城下、敌我双方都能听见对方的喘息声和说话声,战斗一直呈胶着状态。

10 日激战一直持续到 11 日。先后进抵各城门的各部队,尽管都反复突击,但始终攻不下巍峨高大的城墙。”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最终城破。13 日凌晨,

“到城墙根一看,发现城墙阵地非常凄惨,满眼是壮烈战死者的尸体。”

为了捍卫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高地,**将士们,前后阵亡6000多人,当时,在与日寇的肉搏战中,被日军士兵咬掉了一只耳朵,但他却顾不上包扎伤口,继续与敌人死战到底,

264旅最后几乎全部打光,阵地快要失守时,高致嵩誓死不退,他命令将所有的手榴弹导火索全部联结起来,当日军冲进阵地时,高致嵩命令将手榴弹全部引爆,全体官兵,最终与攻入阵地的日军一起同归于尽。

最后时刻引爆手榴弹,与日军同归于尽。

在12月13日南京沦陷前,**将士们的抗击一直非常顽强,雨花台一战中,88师3位旅长,2位阵亡;6位团长,牺牲3位;全军过半将士壮烈殉国。

誓死捍卫紫金山的军校教导总队,也让日军非常震撼。

教导总队“这支部队是国民军最骁勇的嫡系部队,因此,也是顽强战斗到底的最英勇的部队···和北支那的敌军不同,不愧是嫡系军队,进行了数次反击,虽然是敌人,真值得佩服。”

“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惟我革命转败为胜唯一之枢纽。”

“如能多守一日,即民族多加一层光彩。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来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

即便如此英勇,南京还是丢了。

……

这个时候,沈千舟正躲在了徐晓晚的住处。

五洲仓库会战结束。

沈千舟换上日本军装,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战场。并没有和其他人一起退回租界。

因为他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而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他躲得地方不是别的地方,就是叶晓晚的住所。

再有两天大岛光夫就要上海任职了。

他要用最后两天时间,与叶晓晚定好计策除掉大岛光夫。

除了易容已经能做到惟妙惟肖。

最难得就是大岛光夫的声音,在叶晓晚的悉心指导下,沈千舟进步很快。

该来的还是,来了。

大岛光夫到了上海。

而这一次,叶晓晚特意到码头接他。

接到后,二人来到直接来到叶晓晚住所。

未等大岛光夫缓过劲来,沈千舟手起刀落,将他处死。

出事之后,沈千舟将大岛光夫分尸将他尸体运出。

一切处理后,沈千舟彻底成了大岛光夫的样子。

“千舟,据我了解,整个上海,并没有人与大岛光夫交好。不过,日本占领上海之后,内阁一定会派人来,那个时候就不好办了。”叶晓晚道。

“晓晚,我们先把婚礼办了。结婚之后,我被人暗杀不就完了?”

“我可没说要跟你结婚。”叶晓晚道。

“晓晚,我们一直相爱,结婚也是早晚的事。”

“可是,我不想你易容成现在这个样子,结婚。”

沈千舟握紧叶晓晚的手,“晓晚,现在这个办法已经是最优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千舟,我知道。”叶晓晚点点头。

“晓晚,我看你给我的战报,南京已经失守了。”

“是啊,南京失守了。”叶晓晚叹声道。

“怎么会这么快?”沈千舟问道

“根据南京那边得到的情报,此前信誓旦旦的守军司令,扔下南京60多万军民先行开溜。

12月12日下午5时,下达全军撤退的书面命令——指令各部队进行突围。但如何突围?压根没有想法。

先是指令剩余的十几万大军:“大部突围,一部渡江”;

然后又口头宣布“大部渡江,一部突围”。

命令前后颠倒、完全混乱。

主将没有主心骨,各支守军的军长、师长们也乱了,不知道咋办。

此前一直有序抗战的**,由此开始大溃败。

12日,在宣布撤退命令当晚,急急忙忙带着一干部下,迅速北渡长江逃命,而他身后扔下的,是当时尽管伤亡1万多人,但仍有多达13万守军的南京守城将士,以及50多万市民。

由于撤退计划太过混乱,加上部署不周,,整个南京城,由此陷入了无组织状态的大混乱。

在开完会后连部队都不通知,直接就开始逃命;在这种情况下,南京守军的抵抗,逐步瓦解溃败。

大批南京城内的守军和市民,当时纷纷往下关码头撤退,但长江边的大型渡船,却早已被计划“破釜沉舟”下令撤走,。

南京保卫战时期的挹江门。却“人人争渡,任意鸣枪。因载重过多,船至江中,沉没者有之;因争夺船只,互相开枪毙伤者有之;将船击毁者亦有之”,

“遥闻隔江嚎恸之惨,惟有相向唏嘘,默然泪下也。”

13日,日军分几路攻入城中,并开始沿马路枪杀逃跑的中**民;

13日上午10时,日军开始围堵被围困在长江边上、无法渡江的中国溃军。

13日下午2时许,日本海军也突破了最后的江防,到达南京下关,并疯狂扫射正在渡江的中**民。”

听到叶晓晚的一番话,沈千舟痛心疾首。

“这帮人,就是这帮人才会这样的。”

“是啊,国民政府关键时候真的不行啊。不过,警备司令部,奋战到了最后一刻。

当时,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宪兵司令兼南京警备司令挺身而出,迅速组织手下的1000多部队,对日军进行还击,以掩护大溃败的中**队。

此前,有多次机会坐船撤退,都誓死不退,还对部下说:

“我萧某受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父老;杀敌不力,俯首称臣,有何面目见江东?我决心留守,与金陵共存亡。”

在与日军激战5个多小时后,警备司令部手下的将士们伤亡殆尽,日军开始蜂拥而上,官兵继续率领官兵,端着刺刀与日军展开肉搏战,

至此,留守江边的宪兵部队官兵全部阵亡,誓死不屈,最终举枪自杀,以身殉国。

对于这支此前一日还在殊死抵抗、奋勇抗战的**,转眼间却乖乖束手投降,军方也感觉非常诧异。

现在想想,“持久抗战到底,我固危殆,而敌亦消灭矣”。

对于作战方略,应该改变固守一城一池的做法,而“以广大之空间土地,求得时间持久之胜利;积各路小胜,而成全局大胜。”

“可是这一切都晚了。”叶晓晚叹声道。

听完叶晓晚所述,沈千舟站起身来,低声道:“战士的血不能白流!”

“对,不仅仅是战士的血,还有被杀害的无辜市民,血都不能白流。”叶晓晚应声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