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谍雁 > 第223章 北上,南下

第223章 北上,南下

书名:谍雁 作者:永诚银号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9:11

汪伪成立以后,特工总部组建进入快车道。

汪又有心想摆出姿态来告诉国人,自己不是日本人的傀儡,但离了日本人自己的生命安全便无法保证,此时宁广胜和周大海的特务组织便成了汪想要极力拉拢的势力,用于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宁、周也需要汪精卫作为政治靠山来实现自己的攀升,所以双方互相利用, 商谈合作。

宁、周首先提出条件:

在汪集团之下成立特工总部,并由汪集团提供所需经费;

新政府中的内政部长、SH市长、江苏高官的职位要留给二人。

汪只同意了单独成立警政部,由二人指定负责人,经费可解决的条件。二人也知道自己要价太高,只能同意汪的条件。

至此,宁、周的特务组织归于汪伪集团, 臭名昭著的76号基本成型。虽然有了宁、周的保护,但汪上的这条贼船却使他陷入了深渊当中, 起初日本人给他的“主权”、“撤军”等承诺没有一个兑现。他还与日本人签订了一份完全使中国沦为殖民地的条约。

据说签订条约那天, 仪式上,汪穿了一套礼服,在日方大使抵达之前,他站在礼堂前的阶梯上,面部充满了凄婉之色,呆呆的望着远方紫金山上的白云,两行泪水沿着两颊直往下流,突然,他用手抓住自己的头发,用力的拔,鼻中哼出呜咽之声。

随后军乐响起,身旁的人赶集给他整理头发,擦干脸上的泪水,提醒他日本人来了,汪立马清醒过来,露出笑容,迎接日本人, 完成签约仪式。

上海极司菲尔路公馆,原是**将领的公馆,上海沦陷后,长友文夫便将它交给特工总部使用。

最初没有名称,对外就以相称,直到1939年8月底的汪伪国民党六大召开后才正式成立伪特务委员会。这个特务委员会由段掌管,下设特工总部,实权掌握在宁广胜手中。

特工总部是以中统、军统的叛徒和青帮成员为基底,下设8处4室和若干个外围组织。在财政经费方面,除了日本军方提供的资金外,特工总部还通过一系列卑鄙手段,如绑票、抢劫、偷盗等行为敛财,俨然是个流氓团伙。

同时还成立了一家“东南贸易公司”,专门从事和国统区的走私交易。它表面上是由领导,实际上无论从人事、经费、行动等各方面来看,都是在日本人的操纵之下。

在汪伪政府还没成立之前,76号便在杭州、苏州、南京等地设立了特工区站,在各地展开了对抗日人士和力量的镇压活动。

在上海, 成立了一个“租界秘密突击队”,将自己的势力伸进租界,设立了“沪西特区警察局”。

袭击抗日报馆, 杀害记者,仅仅1939年8月30日至1941年6月30日,上海新闻界人士遭暗杀的有:《大美晚报》,《申报》。还有积极主张抗日救国的其他人士。

在金融界强行推行伪货币,不惜用炸弹袭击银行,刺杀银行职员,

如1941年3月21日,在霞飞路1411弄10号,用机枪扫射,当场打死6人,打伤五人。

次日在中国银行宿舍绑架员工达128人。3月24日,又在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门口放置定时炸弹。屠杀司法界,杀害地下党等,为在社会上制造恐怖气氛,76号在路灯下悬挂人头,向被恐吓人家中扔断手断脚,在门上插匕首、寄子弹、恐吓信等,甚至跟踪绑架人质。

仅1939年至1943年,不足四年的时间内,特工总部制造的暗杀、绑架事件达三千余件,每年近一千起,搞得上海滩一片血雨腥风。

除了这些之外,特工总部最主要的事情便是和中统、军统的斗法。

首先是军统的人干掉了青帮大佬季云卿,特工总部便开始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双方相互残杀。

在此过程中,戴老板手下大将王倒戈,军统青岛特工站被一举摧毁,把戴笠气得暴跳,后来杜的大管家万墨林又被特工总部抓住用刑,使得戴笠和杜月笙大为担忧,因为王墨林相当于是戴笠方面在上海安插的一个联络人的角色。中统也安排了女特工郑苹如色诱暗杀宁广胜。

在上海的一系列角逐中,特工总部明显占了上风,声称自己左手消灭蓝衣社,右手打到CC团,特工总部至此进入全盛时期。

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全面沦陷,特工总部占据了整个上海地区,军统局上海区的老窝也被端了,中统军统和特工总部的斗争只得转为地下。

抗日战争陷入僵持阶段时,日本急于从中国战场抽身出来专注在太平战场上,此时日本一方面采取了更大的诱降措施,一方面加紧掠夺物资以支持其在太平洋战争中消耗。

由此,日军提出名为“清乡”的军事行动。日伪掌控的地区主要是在大中城市及交通要道上,苏浙皖三省的广大农村还有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活跃。

“清乡”的目的主要就是针对军队,同时借此名义搜刮物资钱财。首先得到了日本方面的支持,其后又活动了汪派,得到了汪派的支持,顺利得到了“清乡”的大权。

清乡运动臭名昭著,其中有件事情值得一提,在清乡运动时,战略转移向苏北地区,伪报纸大肆吹嘘战果,说伪军歼敌多少多少,其实是在撤退之后,伪军抓不到人,便拿老百姓来充数,大批普通百姓被杀害。

而特工总部一直有一只眼睛,在无时无刻不再关注。

这只眼睛就是沈千舟。

虽然他这个督查没有实权,却每日出入特工总部。

特工总部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情报源源不断,从特工总部流出,传达到军统和地下党手中。

而特工总部根本想不到,这个每日能出入特工总部的人,竟然是情报流出的眼线。

沈千舟和叶晓晚住所。

吃过晚饭,沈千舟用他的特别电台发出消息后,回到卧室。

这里不仅是二人休息的地方,也是两个商量对策的地方。

叶晓晚问道:“千舟,现在已经这个时候,你说日军会南下还是北上?这个情报十分重要。”

沈千舟思量道:

“二战的亚洲策源地是日本,而欧洲策源地则是德国;

假如德国***控制了欧洲并且日本***控制了亚洲,日本和德国的战略就是联合起来夹击苏联,只要苏联被灭亡了,那么二战实际上也就结束了。

英国再不甘心,美国再是工业强大也改变不了战争的最后走向和结局。

但我觉得,日本并不会北上与德国夹击苏联,却可能反而南下,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这是为什么?”叶晓晚不解道。

“晓晚,日本之所以会做出背离与德国夹击苏联的战争决定呢?说到底还是为了日本自己的利益。

日本与德国虽然同事轴心国集团的重要成员,但毕竟是两个国家,其面临的国际及国内形势和国家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两国的军事行动也不会完全一致。

我给你详细的分解一下日本南下发动太平洋战争而不是北上夹击苏联的原因。”

“洗耳恭听。”叶晓晚道。

首先,日本的国力并不足以支持北上战略和南下战略的同时实施。

在侵华战争开始之前,日本就逐渐的酝酿出北上战略和南下战略;但无论是北上打击苏联还是南下打击美国都是极其困难且极其消耗国力的。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虽然也是工业化国家,但其工业化程度远低于美国和苏联。就算日本的工业化程度与美国相差无几,也不可能同时战胜美国和苏联;因为当时美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强国,而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强国。

日本想要同时打败世界工业第一的美国和世界工业第二的苏联是完全不可能的。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人实际上是比较纠结的。

北上有北上的利益,南下有南下的好处。

怎么办?为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人进行了一次试探,那就是发动了诺门罕战役向北进攻苏联;

其结果是,在苏军的打击下日本损失惨重,大败亏输。这就使得日本人认识到苏联的强大,认识到北上战略的不可实行。

既然北上夹击联不行,那就只能南下偷袭美国。”

“这个我倒是知道,仅仅因为这个就断定日军南下,是不是武断了一些?”

“晓晚,听我慢慢说。

其次,从东南亚获得资源已从苏联获得资源要容易些。

大部分的战争是长期性的,要维持这种长期性的战争就必须有充足的石油和钢铁等战略性资源;

而资源贫乏的日本却恰恰没有这些战略性资源。

这就致使日本必须通过战争的方式掠夺这些资源,

从哪里掠夺?两个方向,一是苏联,二是东南亚

相比较来说,日本南下东南亚获得资源比北上进攻苏联来获得资源要合算及容易一些。

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东南亚离日本近而苏联资源区离日本远;

二是因为东南亚气候温暖且自然资源容易开采,而苏联气候寒冷且自然不容易开采。

所以从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上来说,进攻美国的殖民地东南亚比进攻遥远而寒冷的苏联利益要大得多。

所以我断定,日本更加倾向于南进战略。

再次,在日本人看来,虽然日本的陆军战胜不了苏联陆军,但日本的海军一定能战胜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诺门罕战役证明,装备及战术都落后的日本陆军的战斗力的确是弱于苏联陆军的战斗力的。

二战时期的日本海军不仅有大和号和武藏号等战列舰,还拥有飞龙号、赤诚号以及凤翔号等6艘航母以及先进的零式战机,而美国虽然有多艘航母,但战斗机的战斗力比较弱,且其海战思想仍然停留在巨剑大炮的阶段。

也就是说日本在海军装备的先进程度上以及海战思想上都领先于美国。陆军和海军与各自对手的战斗力的巨大差异,也使得南下战略更切合实际一些。”

叶晓晚听了点了点头。

沈千舟接着说道:“从次,日本政府为了平衡海军与陆军的力量且缓和海军与陆军的矛盾而选择了南下战略。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海军与陆军就产生了矛盾;这种矛盾甚至使得日本陆军和海军在战争中不会互相支援。为了尽可能发展自身的力量,日本海军和陆军不仅进行权力上的争夺,还进行资源上的争夺以及战略战术上的争夺。

也就是说,日本海军和陆军的对内部利益争夺竟然高于对国家利益的获取。

这种矛盾在实际的军事战略中就表现为陆军想要执行以上战略,而海军则要执行南下战略;因为北上战略获得的资源是陆军的,即北上会增强陆军的力量;而南下战略获得资源则是海军的,即南下会增强海军的力量。

最终海军和陆军斗争的结果是执行南下战略。”

“的确,日本陆军和海军矛盾重重。 ”

“最后,中国坚韧而长期的抵抗打乱了日本的战略部署,中国抗战对日本军力的牵制使得日本只能执行南下战略。

况且随着德国对苏的进攻,美国的注意力被引向了欧洲,无暇顾及亚洲和日本。

日本原本的战略计划是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然后以中国为基地征服全世界;但中国的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这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极大的消耗了日本的国力并把日本的陆军力量牢牢的控制在中国战场。

据情报显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80%的军力。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不执行北上战略的原因,在没有打败中国的情况下日本是不敢大规模调动军队北上夹击苏联的。陆军的力量调动不了,那就只能调动没有欧洲和美国海军牵制的日本海军的力量来执行南下战略。

综合上述,我觉得,日本之所以南下太平洋攻击美国和东南亚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日本之所以不北上夹击苏联说明战争是有众多的不确定性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