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平凡的间谍2再生 > 70谜团

70谜团

书名:平凡的间谍2再生 作者:萧浊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19:14

金字塔的底部四边几乎对着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误差小于一度。

古埃及人是怎么计算的这精确的呢?

金字塔四个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它的影子表示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

多少年来,大金字塔一直是人们探索而又无法确证的一个谜。

除了有关天文地理的数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长如果除以其高度的两倍,得到的商为3.14159,这就是圆周率,它的精确度远远超过希腊人算出的圆周率3.1428,与中国的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相比,几乎是完全一致的。当今的人们为揭示谜团,而费尽想象力和推断能力。

其中猜想之一认为胡夫金字塔乃外星文明的产物,猜想之二认为它的建造者掌握或者传承了失落的魔法文明知识。

胡夫大金字塔位置十分的巧合,正好它的经纬度恰好将地球的分为两半,分布为陆地海洋各位一半,另外胡夫金字塔重量约为6000万吨*10*15次方正好又是地球的总质量,这是不是着实让人有些惊诧,难道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研究天外的技术就如何发达了?

甚至不少的科学家怀疑有超能力存在。

胡夫大金字塔不仅以外表雄伟壮观,而其内部构造更是巧夺天工,就如巨型的迷宫。里面具备长通道、大回廓、通风口等各种设施,并共建有位于不同高度的3个内室,即两个王后室与一个国王室。

胡夫的石棺安置在最上层内室中。

有人居然认为:“大金字塔形成一种无形的、特殊的能量,并且这种能量有着许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把一枚锈迹斑斑的金属币放进大金字塔,能恢复光泽;有机食物放在大金字塔内,可以防腐保鲜;如果神经衰弱、疲惫不堪,进入大金宇塔,几分钟或几小时后,就会精神焕发、气力倍增。”

胡夫金字塔建造在波长较短的石灰岩基底上,再加上内部结构的的精心设计,电磁能量就会在密室中聚集了···

有趣的是,胡夫的大金字塔最为雄伟壮观,但至今人们仅发现他的一座只有7.5厘米,宽2.5厘米,厚2.9厘米的微型雕像。

不过,人们并没有在金字塔内发现法老 胡夫的木乃伊。

有一种没有得到验证的传说如下:同仁们,人们在国王室发现了一个十分反常石棺,棺材上面的图案理应是古埃及死神奥西里斯的画像,而这幅棺材却画了一个人的面相和身材图案,并且棺材被密封的相当严实。

于是人们通过非常的手段将棺材打开,发现躺在的木乃伊并不是人类,反而是一副怪模怪样的干尸,并且尸体与棺材图案画像颇为相似。

胡夫金字塔内部的直角三角形厅室,各边之比为3:4:5,体现了勾股定理的数值。

此外,胡夫金字塔的总重量约为6000万吨,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总之这座神秘的建筑给人们留下了七大谜团。

第一大神秘:数字之谜,金字塔的比重= 地球的比重、金字塔重量×10亿=地球的重量、金字塔高×1亿 = 地球到太阳的距离、金字塔高=地球的平均海拔高度、金字塔底周长×2= 赤道的时分度、金字塔底周长÷2 倍塔高= 圆周率、金字塔高×2= 塔面三角形面积、底周长:塔高= 圆围:半径、金字塔高的平方= 塔面三角形面积···这些公式如此精确,是人为还是巧合?

第二大神秘:方位之谜,胡夫金字塔最惊人之处在于其方位,其各条棱线都极为正确地面向东南西北,误差在1/6度以内。其水平的准确度也令人称奇,水平误差仅有3.8cm,直逼当代建筑水平。做此工程时,必须利用星座知识才能准确无误,那时候的古埃及人天文知识显然没这么发达,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三大神秘:选址之谜,据考古发现,胡夫金字塔的总指挥家是当时的古埃及宰相海默。因为古埃及人深信太阳西沉的尼罗河西岸是死者之国,又为避免过于接近尼罗河会遭洪水淹没,同时又为避免因离尼罗河过远不便于搬运石头,所以海默把地址选在了离尼罗河西岸距离适中的岩盘坚硬的吉萨高原。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因素导致胡夫金字塔选址吉萨高原呢?

第四大神秘:构造之谜,胡夫金字塔并非用230万块石头直接堆砌成四锥形的,如果那样,很容易崩塌的,但金字塔历经千年巍然不动,构造一定非常复杂。据研究,该金字塔根据类似于树木年轮形状建成。在金字塔内部,由被称为扶壁的硬体构造和填塞其空隙的填石层软体构造所组合而成。最内部有支撑塔顶重量的扶壁,外侧的护壁稍向内倾斜,这是为压住填石层向外侧倾倒之力。现代科技检测证明,即使胡夫金字塔外侧的石头完全崩颓,仍然会巍然屹立。古埃及人竟然如此聪明,能熟练地运用护壁和树轮原理,是怎么做到的呢?

第五大神秘:建造之谜。放在今天,把230万块巨石堆砌起来也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更何况是古埃及。如果每天筑砌10 块巨石,需时700 年;如果每天筑砌 100 块巨石,需时70 年。该金字塔周围没有如此多的石头材料,那么巨石是怎么运过来的呢?传统的看法认为,古埃及人利用滚木运输这种最原始的办法。但滚木需要树干才能做成,而尼罗河分布最广、生长最多的是棕榈树,但质地松软的棕榈树干是无法充当滚木的。更何况棕榈树的果实是古埃及人不可缺少的粮食来源,棕榈树叶又是炎热的沙漠中唯一可以遮阳的材料。大规模砍伐棕榈树,古埃及人等于自杀。那么古埃及是如何将巨石运到目的地呢,又是如何堆砌的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