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重生周卫国从雪豹开始 > 139 强兵速成

139 强兵速成

书名:重生周卫国从雪豹开始 作者:深思文学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0:55

由于不清楚对面阵营是否还有鬼子狙击手。

张治中是猫着腰和周卫国交谈的,周卫国也猫着腰,有些别扭地向张治中敬了个军礼。

喊的却依旧是亲近的称呼:“老师!”

张治中点了点头,竟是罕见地放下严肃的神情,露出了长辈式的笑容。

这一幕自是又看得周围一众将领们无不羡慕。

要说周围几个团长,包括一些营长,有不少也是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张治中也曾当过他们的教育长,关系却远不如周卫国与张治中这般亲近。

说到正事,似乎这才想起来自己方才险些被鬼子狙击手击毙的事实,张治中了然道:“卫国,原来这就是你一直担心的鬼子狙击手,果然是个大威胁。”

周卫国苦笑道:“老师,之前的反狙击作战中我们成功的干掉了五名鬼子狙击手,只是没有想到竟然还有潜伏的鬼子狙击手,还险些伤到您,这是卫国的失职!”

张治中不以为意道:“你不是也救了我一命?就当是功过相抵了,不过这鬼子狙击手还真是了得,我刚刚出现子弹就照着打过来了。”

一旁的方胜利说道:“教育长,鬼子的第一目标就是咱们这边的高级军官,像您这样扛着三颗将星的,鬼子狙击手见了,估计都能激动的发抖。”

张治中怔了下。

旁边邢团长解释道:“总司令,针对鬼子狙击手的问题,周营长先前下达过几条军令,其中一条正是不允许佩戴领章。”

张治中恍然,随手将领章摘掉,揣进兜里,笑道:“这样总可以了吧!”

不愧是大将,纵然面临生死,也能坦然处之,这份从容的胸襟让周围的将领们跟着一起笑了起来,心底无不折服。

接着说到战车部队在淞沪抗战中的表现。

四个团长对周卫国的指挥赞不绝口,对战车部队舍生忘死的将士们大加赞赏。

张治中自然知道这些,并带来了校长对周卫国的亲口嘉奖。

周卫国继续猫着腰敬了个礼,表示感激,至于心底是怎么想的就无人可知了。

四个团长离去之后,方胜利又率领特战队继续去提防日军还有可能存在的鬼子狙击手,卫兵也被叫开,战壕下,这狭小的空间里只剩下周卫国与张治中二人。

众人离去,在自己最得意也最信任的学生面前,张治中卸下了原本的严肃,竟是流露出不少的落寞与无奈。

他长叹了一声,缓缓道:“卫国,有时就连我都有些惊叹于你的推测和判断,看来一切都让你说中了。”

“你说的一点不错,这次的大会战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即便我们动用了四支德械师,中央军几乎是精锐尽出,先头的淞沪地区的近万鬼子也并没有被我们第一时间消灭,紧接着随着中日双方兵力的不断增援,投入战场,这场战役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已经远远的超脱了我的预计与掌控。”

“另外,我们的德械师也正如你分析的那样,重装备而轻战术,与日军交战以来,直到今日,前后不过十日,伤亡之惨重当真是前所未有,每念及于此,吾心痛难忍,当真是自责万分。”

周卫国宽慰道:“老师,您何必自责,您的指挥并无过失,这场战役之所以打成这样,实在是两军装备之差距太过悬殊。”

“日军的炮火远胜我军十倍百倍,我军伤亡也多在炮火之上。”

“但不管怎样,这一战我们打出了中**队的决心与风骨,英勇的将士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即便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旧坚如铁石,冲锋陷阵之勇,马革裹尸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我中华复兴之基础!”

“这便是我们的胜利,是我们中国人可以被打败,却永远不能被毁灭的精神,即便这场战役最终失败,我们的这份胜利谁也无法抹杀。”

“日本帝国又能如何,三月狂妄神话已被打破,日本战败于我中华民族之手,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一旦团结起来的中华民族,将不容任何外敌所指染。”

“往昔如此,今朝亦如此!”

说到这里周卫国长舒了一口气,望着远在山边的残阳,决然道:“老师,接下来的战斗卫国别无他想,唯有继续奋勇杀敌,发扬我黄埔精神,痛击日寇,哪怕是流尽最后一滴血!”

张治中重重的点了点头,他喜欢与周卫国交谈,不是老师对学生的叮嘱,反倒有同辈相交,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感。

周卫国的外之意再明了不过:

兵不惧死,将不弃!

第九集团军的精锐伤亡是很惨烈,但小鬼子也并不好受。

所有人都在坚持,都在拼命,无论是失败还是胜利!

“治中受教了!”

“老师严重了!”周卫国连忙摆手。

两人又说到战车部队的作战问题,周卫国汇报了战车营的情况,坦克只剩下不到一半,损失十分惨重,坦克兵伤亡也很大。

这还是协同坦克作战的将士们奋不顾身,甚至拿血肉之躯掩护坦克作战的最终结果,否则就是这最后十几辆坦克,恐怕也保留不下来。

“我们的装甲部队还是太少了,再加上得不到有效的空军支援,想要大规模的改变战局根本不可能。”

张治中宽慰道:“国力限制,我们的装甲兵部队新建,坦克更是无法得到后续补充,这也是无可奈何之局面。

你能率领战车营一路从杨树浦打到泗塘河,无一败绩,已经是三军振奋。

现在各大集团军哪个不知你装甲兵团战车营的威名?还有你周营长的大名?就连我这个老师都跟着你长脸了!”

师徒二人又聊了一阵,说到那一百二十人的特战队,还有三十六名下放到各个部队的狙击手。

张治中是赞不绝口,“不亏是你们特战科训练出来的队伍,这些战士个个都是好样的,他们在自己所属的部队打出了特战的威风。

特战队多次奇袭,捣毁日军重要火炮阵地,避免了我军不少伤亡。

狙击小组更是屡建奇功,到目前为止,干掉的鬼子佐官已经不下五指之数。

卫国,你瞧着吧,这次战役过后,往后中央军校特战科怕是要门庭若市了。”

周卫国却是怎么也笑不起来,“老师,您知道的,特战的核心在于隐蔽与机动,说实话,让特战队参与眼前这样的战役,从战略上讲已经是一种错误,我甚至不敢想象,这次战役结束之后,他们还能活下来多少。”

…………………………

……张治中走了。

他无法替自己满心忧虑的学生解答。

周卫国也暂时抛弃这些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在眼前的战斗之中。

次日上午,由于中日双方在泗塘河隔着战壕对峙,一时之间倒是也算平静。

趁着战斗的间隙,上海市民的慰问团送来了慰问品,其中还有一些胆量较大的上海大学的学生。

看着第一次目睹战场惨烈的情形,脸色苍白的学生们,周卫国忽然生出许多感慨。

仿佛就在昨日,他还和陈怡,张楚,田静一道,在青云路阵地慰问陈营长他们。

这转眼的工夫,竟是轮到自己被这些学生们慰问了。

面对学生们有些幼稚的问题,周卫国耐心地一一解答。

学生们在离开时,从不少将士们口中听闻了战车营周营长一路胜仗,打得小鬼子哭爹喊娘的英雄事迹。

再望向周卫国的目光,无不是满心的钦佩。

张治中离开之后,指挥部传来了命令。

让战车营以及战车营配属步兵营退出泗塘河阵地,在后方阵地等待指挥部下一步命令。

周卫国估计,这是老师张治中对战车部队的变相保护。

毕竟泗塘河战线的作战战车部队已经发挥了最大的作用,将战线一路推到日军的主阵地。

接下来堑壕式的阵地战,坦克部队派不上更多的用场。

若是继续留在泗塘河,非但没有太大的作用,一旦引得日军空军的注意,以泗塘河周围一带空旷的地势,敌军轰炸机若是前来,周卫国的战车部队怕是就要毁于一旦了。

念及于此,周卫国坦然地接受了指挥部后撤的命令。

周卫国率领部队撤到后方阵地之后不久,这日上午,忽然有一个团的人马抵达,偏偏还没有团长,说是上面下了命令,补充给战车部队的协同步兵团。

周卫国顿时大喜过望,心中猜测应该是杜聿明从中做了工作。

结果这一个步兵团队伍里居然连排长都没有找到几个。

有的说是八十七师的队伍,还有的说是八十八师,或者是三十六师的队伍。

如果是这样也就算了,更夸张的是队伍里有八成都是新兵。

据说是各个部队伤亡惨重,上面决定扩招一批新兵,上海市附近的青壮听闻此消息,从四面八方赶赴战场。

当真是国家有难,四面驰援!

再加上一些编制彻底被打残的部队,实在没有重组的必要,就把队伍的老兵一同送了过来。

所以此刻站在周卫国面前的这支步兵团,实际上就是一锅大杂烩,什么情况的都有。

听闻消息赶过来的方胜利也是一脸懵,紧接着郁闷道:“卫国,上面到底什么意思?现在战事紧急,就这样一支乱七八糟的队伍送过来,如何拉出去作战?搞不好还会拖累咱们整体的战斗力,得不偿失。”

方胜利说自是实情,也正是这个原因,当装甲兵团团长杜聿明提议把这个凑出来的大杂团交给周卫国的时候,指挥部的军官们没有不同意的。

杜聿明倒是对周卫国自信得很,听说原话是:

这样的大杂团放在别的军官手上,当炮灰都够呛,可如果交给周卫国,我想要不了多久,这支队伍就能形成令所有人刮目相看的战斗力。

得知此事的周卫国也是一脸无奈,只能说杜聿明太瞧得起他了。

但事实已经如此,司令部的任命很快就下来了,周卫国被任命为大杂团团长,并兼任战车营营长。

方胜利任副团长。

紧接着这支队伍遇到的第一个难题,竟是番号的问题。

原因是这支队伍里有八十七师的,也有三十六师的,还有八十八师的。

那这个团的番号到底应该归属于哪个师呢?

几个师的旅长们竟是没有乐意开口的。

最终总司令张治中无奈下令:这个团就隶属于第九集团军独立团,协同战车营的一切作战任务。

如此事情才算是得到了解决,皆大欢喜!

乌合之众要想迅速提起战斗力,自然需要大量的训练,第一天上午,周卫国让方胜利去给团里的战士们摸了摸底。

出来的结果令周卫国与方胜利一同苦笑起来。

全团将近一千五百号人,除了那两成老兵至少上过战场摸过枪之外,其他清一色的新兵蛋子们连枪都没有摸过。

更有甚者是从大后方的四川省跑过来的,据说连枪响都没有听过。

对此周卫国也只能宽慰方胜利道:这样才更显爱国情怀不是,川人果然都是好样的!

至于独立团最终的训练问题,其实在这个大杂团出现的时候,周卫国心底的某根弦便被触动了。

很明显,这个团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毫无战斗力,称之为乌合之众都算是抬举。

偏偏又是在紧张的战事之中,敌人绝不可能给独立团战士们充足的时间去训练和成长。

所以独立团的战士们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起来。

否则一旦上级有了命令,独立团被强行投入战斗,以这些新兵们对战争的意识,伤亡定是难以避免。

而这一切的条件,不是正符合周卫国在德国柏林军事学院,从德国步兵师师长奥雷德手中学来的“强兵速成理念”吗?

关于这强兵速成的理论与手册,其实周卫国一直在写。

只是因为在战前训练战车营经常被耽搁,直到现在战争爆发,也只是写了不到三分之一。

现在看来把理论手稿写出来是没有时间了,不如直接投入实践环节。

就拿这独立团的训练为实验,看看奥雷德推崇备至的强兵速成理论,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