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我的师长冯天魁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

第二百一十九章 求人不如求自己

书名:我的师长冯天魁 作者:楼下水如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1:25

投资团在永州城防司令部,片刻不停的发电报,跟洋行订购了设备,要生产铝制品!

还有一家南昌的电池厂,根本没有心思继续参观,老板马不停蹄的就要去南江,看石墨矿。

更让周小山吃惊的是,邓锡候跟刘文辉没去重庆迎接,他们的兵是直接从成都方向过来的,带着好长的马队,马队驮的是川西北的牛羊皮!

说是恒发洋行替大帅发话,永州鞋厂,皮革厂,在高价收购皮毛,他们不要高价,只要鞋厂,皮革厂看得上,长期签订供货协议!

看到马队卸下成山的皮毛,算下来,比天津购买的皮毛成本更低,这可把刚迁川的皮革厂,鞋厂老板乐坏了。

震动了整个永州城。

实业同仁的喜悦,畅谈,也让这帮上海,江浙过来的实业家,感同身受。

范旭东他们参股了六十六师投资的部分工厂,参观了新建的部分工厂,甚至有种错觉。这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实业家的乐土,永州的繁华才刚开始发力,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的状态。

比重庆更有生气。

甚至全国大部分省会城市,也比不上这里。

参观完毕,投资团回到永州司令部,会议室作战室喝茶叙话。

“听说,你小子为了这个钢厂,还跟范先生提了好多苛刻条件!”

看着刘湘不善的眼光,性格收敛了一路的冯天魁等几个大小军阀,都在爆笑。

连范旭东也笑吟吟的把他望着。

他带来的一群实业家,更好奇了。

这些实业家对周小山也不陌生,范旭东给他们讲了一路他三访永利,北平征兵的事情。

这样少年得志的后辈,百战军传奇品牌的主人,又同为实业界的精英,引发了他们极大的好奇。

六十六师特务营在北平的好多趣闻,随着报纸转载,也被四川人熟悉。

弄的楚天舒,周小山在川军里都出了名。

“大帅,木得办法,穷的批爆啊!”

刘湘想起这混蛋训那些个**,又笑喷了。

一些军阀知道周小山是永州最大的土财主,认认真真的哭穷,也跟着疯笑。

“小子,别跟着天魁学那些没文化的坏毛病,堂堂大学生军官,也把言子挂嘴上!”

“大帅,冤枉死兄弟了,这小子嘴巴臭的很,我比他差远了!”

刘湘一挥手,生怕冯天魁把话题扯远了。

“今天我看范先生,陈先生的面上,炼钢厂两百万缺口资金,我来出入股。你们两位银行家也不要失望,四川矿藏丰富,这些年战乱,一直没有开发,开发这些矿山,打通道路,急需资金,四川省政府已经在跟国民政府申请建设债券,我是真心希望你们把这个钱,放贷给迁川的实业家,他们非常困难,也急需帮助!”

刘湘如此气度,在场的实业家拼命的鼓起手来。

两个银行家笑着站出来了。

“那更好了,我们金城银行,向来放贷的对象是三白一黑,钢铁行业,对军工很重要,收益也比较稳定,未来要扶持六十六师和川军,却不是什么太赚钱的项目,四川这么多矿产,各位将军也愿意保证契约联营,路上还几位实业家跟我问着要支持,我就转向他们放款了!”

“我们也是托不下范先生人情,加上不忍心看着预定的炼钢设备,从国内离开,不忍心国内的实业吃亏,才决定放的款,范先生开口,利率几乎没有利润,我们就放其他项目了!”

两位银行家,顺手就挣脱了绳索。

周小山猛的举起手来!

“要不,两位银行家,把钱贷款给我?”

现场再次哄笑起来,冯天魁恨不得踹这小子一脚,当初消息传来,两百万债务都让司令部几个将领愁眉苦脸的,要知道冯天魁攒了十几年,身家都没超过百万。

罗家烈第二天还黑着眼圈到司令部,这小子根本不当一回事,真是虱子多了不痒。

“贷给你没问题,我要你的投资计划,只要你能用你百战军玻璃和罐头厂的股份做抵押,我们银行,会考虑在永州设立分行的!”

“你可别抢了我的买卖,我很喜欢永州!这里跟重庆的分行,我设定了,成都我也会去看看,有必要也会设立分行!”

刘湘看着周作民和许福晒两人争执起来,露出和蔼的笑容。

这种事情,在这个投资团面对矿藏分布,时有发生,大家商量着办,气氛也非常好。

这次川军请动了范旭东,赚大了,他带来的投资团,刘湘在公馆收到电报,面对这么长的名单,都不相信这是真的?

在重庆时候,实实在在看见永州和重庆的军政两界,不遗余力的对实业家的创业进行支持。很多实业就决定从上海两年内搬迁四川。

现在到了永州,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意向。

简直收获太大了,配合平津的招商,刘湘初步估算,超过二千万大洋的设备,货物,透过这个投资团,资金流入四川。

即便是不从这些实业直接征税。

明年四川的财税,也会大幅度从衍生的资金,流通领域提升。

工厂落户的意义,出川前周小山已经给他解释的很详细了。

四川土地少,人口多,大部分农民别说农闲不知道干什么,就连农忙也不是非得拼命干活,四处农村都处于人浮于事的状态,工厂,矿山招工,起码能让一些没有土地的佃户们吃饱饭。

这是自己和川军为四川人做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周小山拿着数据都在发抖,抗战爆发以后,上海,江浙,近万家的企业,大部分想迁川,而真正到达大后方的,只有国民政府圈定以军工有关的实业,仅有三百零四家,四川仅占了七成多,就这两百多企业入川,才给四川奠定的工业基础。

也在抗战最艰难的岁月,支撑着中国人不屈的意志。

现在进入四川投资的大小实业,光刘湘统计前期平津实业家落地,以及这个投资团承诺的数据,已经超过两百七十家了。

要知道民国的工业产业,非常不均衡。

百分之四十工厂实业是分布在上海,四千多家厂矿,由于租界的关系,抗战爆发的时候,实业家心存侥幸,都火烧眉毛了,还在犹豫要不要西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