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我的师长冯天魁 > 第六百五十七章 把他调回来

第六百五十七章 把他调回来

书名:我的师长冯天魁 作者:楼下水如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1:25

招兵,购粮,会见安徽各地的士绅,宣读,张贴,刘主席关于抗战期间,征收赋税,募捐,减租减息,凝聚地方力量的政策。

潘文华忙的脚不沾地,他庆幸身边还有刘紫曼帮忙,大量记录电影,照片,以及报纸,诉说了日军的血腥和野蛮。

也让这批安徽地方实力派了解了鬼子为了掠夺中国人财富,无所不用其极的残暴。

在长江以北的安徽,各城门处张贴了满满的文告。

街头田间,到处都是团结抗日的话题。

当初他在重庆任职市长时候一帮善于处理政务关系的下属来了,罗广源也带着一批四川的地下党骨干党员过来帮忙。

他总算是松了一口大气。

连夜开会,定下了各地组织动员的调子。

让各县各镇,尽快组织保安团等自卫力量,关键时候,可以协助百姓迁徙进山。

把陈万仞留在安徽练兵,带着郭勋祺,去找刘总司令回报工作了。

潘文华忙个不停,赵沛诗也没闲着。

潼关火车站爆炸的事情在七战区扩散很快。

很多细节是赵沛诗照周小山那小子意思去广播的。

一下子前线将士都炸了,七战区的川军对军统二处的仇恨,到了顶点。

要知道,汽车里面运的不仅是川军没分配的公款,还有各军士兵,托老乡和军官给自己家里捎去的钱。

刘主席把四川的赋税,军队,钱粮都交出来抗日了,川军好不容易有点缴获,带回去给家人,还要遭遇特务的截杀。

英勇善战的川军,平白被人污蔑。

明面上那些被国府安插在川军中的钉子,政训处,失去了以往威风八面的尊严,在川军中行走,仿佛是耗子过街,都在给重庆行营申诉,要严惩肇事特务。

至于那些暗线,也坐不住了,四个当初被重庆行营,军统发展的内线联络员。

找到赵沛诗坦白,牵出了二十多个被重庆行营或者康泽别动队收买的军官。

如果当初不是21军在吴兴,长兴两场大战。

伤亡了很多,恐怕人数会更加恐怖。

整个川军,被军委会几套特务系统,渗透的千疮百孔。

连郑冲仅剩下那个跟班李山,跑来跟冯天魁坦白康泽要他盯着郑冲的任务。

冯天魁转手就让郑冲,联络其他师的政训处,去找陈诚要一个说法。

于是在安徽的陈诚也不得安生,跟着川军政训处的军官一起,向侍从室发联名电报,要求善待川军。

范绍增从冯天魁老兵里借一个营,他正在盯着,好吃好喝招待着帮自己练兵。

听说潘文华跟郭勋祺从江北回来了。

屁颠屁颠的就拉着冯天魁,一起去找刘湘。

“哎呀,赵主任,我算了一哈时间,周小山那鬼娃儿该到汉中了,以大帅名义,发一封电报,把他调回来,如何?”

范绍增其实这段时间,忙着练兵,也很少来见刘湘,一看见赵沛诗,就开始打趣。

这整蛊周小山的馊主意一出,在场的军官都在大笑。

“你歇了这份心思吧,周小山那小子能在抗战途中,忙里抽闲,假公济私的回永州,那简直是归心似箭,眼瞅着伤兵师和资金都快到汉中了,鬼子把公路炸塌了,现在正在调集川陕公路上所有川军,抢修公路,鬼子炸塌的石方量很大,十天也未必可以抢通!”

人性就是这样,看见别人比自己惨,总是让人愉快的。

别说早就知道内情的刘湘哈哈大笑,连郭勋祺和潘文华也笑的很灿烂。

起初郭勋祺还有些内疚,自己画蛇添足的暴露了车队的行踪。

谁知道这小子,愣是把坏事变成了好事。

军统二处和日本人,在这次抢夺资金中,损失惨重。

“周小山算哪门子惨,这厮就是阴谋家,这次潼关,被特务们和中央军如此对待,我们川军的确在叫屈,可是根本没有吃亏。人家胡宗南暂编95师才惨,帮川军打几百个鬼子,以为手到擒来,好家伙,那群鬼子精锐的很,他们中了鬼子埋伏,莫名其妙伤亡了四五千,都快报销半个师了,连跟去的老兵也折损不少,要不是秦国梁和周小山及时赶到,怕是败的脸都要抹下来揣兜里!”

“说实话,胡宗南的十七兵团,在淞沪四处救火,支撑了整个战局,还算一条硬汉!”

“谁让他是戴笠的结拜兄弟呢,**派系讲究一个同气连枝,戴笠要对川军出手,他不可能坐山观虎斗没有立场。”

几个将领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

“我给你说,周小山还威胁人家胡宗南,让他那个师把帮忙一起抢修公路,还说什么潼关缴获的火炮,川军看不上,可能会管理不善,被盗卖零件!”

范绍增听着这七嘴八舌的回复,乐的嘴都合不拢。

“胡宗南怎么办?”

“人家为了剿灭残匪,吃尽了苦头,阵亡了上百的老兵,好不容易去塌方现场找秦国梁告别,突然听见这个,气的把部队留下,带着警卫团就走了!”

“卧槽,那可是天子门生啊,我听说胡宗南高傲的很!”

范绍增顿时觉得自己像一只土豹子,在场的很多人都比他消息更灵通。

“你以为,谁都有机会跟你一样,装备一个五十门大口径火炮的重炮团,重型卡车伺候着,把剩下小炮都分到旅团一级去了!”

“我不是听说,苏械快到了吗?中央军还缺火炮?”

这次轮到郭勋祺意外了。

“不是快到了,是已经到了第一批,周小山那小子,在我们抵达太湖的时候,就给陈诚出了个诡计,陈诚派人二十四盯着军需处去找苏联人协调,军委会还组成一个机构,还亲自派人到苏联斡旋运输的事情,可是军需处在广州验货,枪支弹药倒是没有问题,都是苏联库存的旧货,没有开封过的,但是火炮就麻烦了,都是人家用过的,膛线磨损的很厉害,其中的三七战防炮,挡板都绣穿了。验收军需官根本不敢签字,正在扯皮!”

这是陈诚给赵沛诗透露的,这批贷款购买的军火,跟德械一样,不仅需要猪鬃,桐油,矿石等战略物资偿还,关键是数量太少,只有一个师的的装备搭载的英国商船,从欧洲运来。

这还是国民政府要的很急,苏联更改了对西班牙的军援。

一批样品杯水车薪不说,问题还那么多。

这仗一打起来,军械消耗的那个恐怖速度,就是无底洞。

安徽抗日情绪随着部分地区沦陷,同样高涨起来,踊跃的参军,一下子让几个军整补完毕,还多了十几个补充团。

七战区的枪支,弹药在大量新兵入伍情况下,捉襟见肘。

士兵训练,只有66军在咬着牙让新兵这个月打上几发实弹。

其他几个军想都不敢想。

现在潘文华的23军也全面换装日械了,把川造德械和进口的部分德械,都交给了50军,让补充兵训练,这样方便统一后勤。

这只是权宜之计,也不知道鬼子什么时候会向七战区杀来。

就算鬼子不杀来,去打徐州,七战区也不可能无动于衷,肯定会主动出击,牵制日军华北方面军北上的一部分兵力。

再打一仗,这些日械和日械消耗的弹药,得不到补充。

川军不怕打仗,转战千里,就是为了跟鬼子拼命,在安徽,浙江,用法币收购粮食也很顺利,手里没有足够的家伙干鬼子,才是几个军长最头疼的事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