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我的师长冯天魁 > 第六百八十章天壤之别

第六百八十章天壤之别

书名:我的师长冯天魁 作者:楼下水如天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1:25

自己丈夫快走了,卓清影挺着个大肚子在实验室心神不定。

干脆跑到司令部来了。

“小山,我们儿子出生,是叫破日好,还是灭倭好?”

老婆好歹是清华的大学生,书香名门,教授的女人,取名字就这水平。

要被陈敬方和老丈人知道了,笑掉大牙。

听着这咬牙切齿的语气,周小山知道她恨透了日本人。

舍不得离别。

“轻松点,能打死我的敌人,还没出生。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儿子,女儿也好啊,像你这么漂亮,一定是贴心的小棉袄。”

“一定是儿子,他们说我喜欢吃酸的,照四川的说法,酸儿辣女嘛?何况我也想要一个儿子,长大,像他爸爸这样勇敢,睿智!”

“可我想要女儿,一个孩子他太单薄,以后我们会再生几个,等我们年纪大了,让儿孙环绕在身边,何尝不是人生幸福!”

“真的可以吗?”

“今天不容易,明天也许更难,但是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秦国梁听到直摇头,这么精明漂亮一女强人,周小山几句话就哄的憧憬起来。

感情的魔力,还真是不能用语言描述。

“我记得小山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国家弱了,百姓就会被欺负,我们中国会强大起来的。为了我们的后代,不再遭受这种离别,我们这代人,尤其是军人,把鬼子赶出中国,才是我们的使命!”

卓清影这才注意到,秦副军长在身边,用力的掐了掐周小山腰上的肉。

这混蛋总是让自己丢人。

“周副官,司令部门口,有个叫虞洽卿的先生,带了一群人来找你,他们开的小车来的!”

“虞先生来了!”

周小山赶忙起身,一边走,一边给秦国梁解释夜袭上海,虞先生全力支持,江阴沉船,所动员船工,牺牲超过两百。

那夜是冯天魁派自己一个警卫排,开着卡车,运输油料,连夜护送虞先生汽车去武汉。

之后就一直没见过了。

到了大门口,周小山才看见,他书生模样的正是大鑫钢铁的余铭钰,跟他们一起的,还有几个跟着吴蕴初一起迁川的实业家。

这群人,包括余铭钰,他们跟军需处以及国府下属的兵工厂牵连很深。

他们迁川以后,谨小慎微,即便跟刘湘联系,贺国光也多半在场,来永州顾忌很多,冯天魁跟刘湘都理解他们害怕卷入川军和中央军的矛盾之中。

川军和中央军的矛盾在最近一段时间集中爆发。

潼关发生的爆炸,依稀就在昨天。

他们突然间出现在永州,周小山还是很惊讶的。

“小山,我听说你在永州的消息时候,还在跟余先生一起在重庆吃饭,知道你肯定呆不了几天,怕你离开四川。放下筷子,我们几个连夜就从重庆赶来了!”

“来,我给您们介绍一下,这个是在上海日租界,大杀四方的周小山,英雄出少年的周副官!”

“余先生,我们在上海见过,他还招呼一帮朋友,请我吃西餐,穆先生,周先生我也见过,小山代表66军和永州欢迎各位上海滩上的大佬!”

周小山连忙为他们引荐自己老婆和秦国梁,余欢水他们几个将领,一边把人迎到司令部楼上,一边还让人通知尹昌衡一起过来。

“虞先生,牺牲船工的家属到四川没有?”

“到了,我在武汉等了他们几天,一起乘坐民生轮船北上,在江阴沉船的部分船员,也在安庆搭乘轮船到宜昌跟我们汇合,全部转运到重庆了!”

民生公司租用了虞洽卿的船,运送抗战有功的船员家属,肯定是一等一的优先。

“北上去海州,日照的船员,也到四川了,我安置在城南工业区,一些家属都进工厂上班了!其他家属,您如果有其他安排,我就不多说,如果没有,可以送到永州来,只要66军番号在,只要我们日子还能过得去,就不会让他们饿着。”

“用不着,我还有些小钱,跟卢先生谈妥了,准备让人打造几条船上的小船,然后让他们在四川混饭吃。”

“我手里突袭上海,江阴沉船牺牲的船工名单不全,永州在出川将士纪念碑身后,建设有英烈祠,以后会完整记录上海突袭战,我二十三集团军各部的参战功勋。这些为国捐躯的好汉,应该一个不拉的把牌位放进去,永远接受我们后代的瞻仰和敬意!”

“好,好,好,太好!我给你说,长江上沉的十几条日本人船,可是出了我心里的一口恶气。这样,我让人把我在江阴沉船的资料,都拿到永州,让你们的忠烈祠保管,等抗战胜利以后,我就在上海建一个纪念馆。”

当初江阴沉船,虞洽卿也支援了几条轮船参与封锁长江,起身站了起来喝彩,周围的一群实业家都跟着一起鼓掌。

秦国梁看着这小子在一群实业家群里谈笑风生,不由的好笑。

回永州十来天,片刻都没有安宁,每天累的像一条狗。

明明这两天就要走,身上的事情却越来越多。

警卫团部分军官和提拔的准尉抽调新兵一旅作为骨干以后,剩下部分还要整编成两个营。

下午刘周书,郑竹梅,沈虹摆好一副三娘教子的姿态。

等着给这小子交代事情。

晚上他还准备宴请洋行到永州兜售军火的那帮混蛋,送点小礼品,打发他们去重庆。

现在有朋友来了。

还是对66军突袭上海有功劳的爱国商人。

且不说四川人好客,刘湘和川军重视面子,把人家放在一边不闻不问,这种事情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带着他们去祭奠了永州的出川将士纪念碑,参观了钢铁厂,周小山才明白,余铭钰也是这次他们永州之行的始作俑者之一。

迁川以后,发现四川的经营环境不错,都有添置设备的想法。

尤其是重庆接受了太湖大量难民,送到各地的煤矿,铁矿,连李家钰的副官,还带了不少难民到西昌去挖矿,矿石产量激增,刺激了钢铁生产的中游。

余铭钰对市场趋势的触角非常敏锐,本能的认为在叙府的大鑫钢铁该作些什么,听说永州在跟苏联人谈论进口设备,一时间有了点傻。

严格说,他是周小山游说大量沿海实业迁川的受益者。

余铭钰很有头脑,大鑫也跟着吴蕴初的步伐,一起在七七事变之前迁川,避免了重大损失。

八一三事变以后迁川的实业,顶着鬼子轰炸,顶着高涨运输费用,不仅在路上耗尽了财力,损失了设备。

迁徙到湖北的实业还因为被当地地主敲诈,熟练工人失散,缺乏电力等等各种困扰不能复工。

跟他们接受招商入川的待遇简直是天壤之别。

战火燃起,不得不西迁这群人肠子都悔青了,当初还在嘲笑川军吹牛,为了发展四川经济,恶意造谣。

现在想去找刘湘,川军连湖北的办事处都撤了。

比起围绕在66军身边,这群跟甫系川军交好的企业家,提前两年入川,占领了西南大部市场,哪怕抗战爆发,生意也蒸蒸日上。

事实告诉上海滩上的实业家,川军比国府更靠得住。

比起这些信息,余铭更跟关心的是他们跟苏联大使谈判,向苏联人进口设备,难道东南沿海都保不住了?

为了满足搬迁到重庆的金陵兵工厂的生产任务。

大鑫钢铁还有批新增加的设备,在远洋货轮上刚刚从大米粒坚起运,两三个月才能到达广州。

跟周小山一番长谈,余铭钰得了半年内广州不会陷落的时间线,庆幸的拍了拍胸口。

这趟简直来的太值得了。

实业在这个民国,是那么多孱弱,那么无助,发财恰烂钱,都是顺势而为。

一旦时局判断失误,鸡飞蛋打,鸡蛋碰石头,赔光老底子都不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