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浴血逃兵 >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裁军(大结局)!

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裁军(大结局)!

书名:浴血逃兵 作者:叶落炫影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24

9月5日,新一军先遣队20多人到达广州。6日下午4点,三十八师3000多人乘坐数十艘船艇抵达广州,在沙面码头登岸,市民闻讯前来围观,令沙面一带拥挤不堪。

9日下午3点半,孙立人乘船抵达广州。同日,新一军开始接收电话局、播音台(电台)、电报局、邮政局、船舶等,这些部门需要技术人员管理,原来的1083个日籍人员和1055个台湾籍人员仍然留用。此外广九铁路、广三铁路和粤汉铁路也留用了1632个日籍技术人员。

在李鸿的指挥下,三十八师迅速布防,第一一三团驻防由东教场至太平路(今人民路)、丰宁路的市中心,工兵营驻防北边的越秀山、白云山,炮兵营、辎重营驻防河南,第一一四团驻防东山、沙河、石牌等地,第一一二团驻防西关、芳村、石围塘。师部设在维新北路(今起义路)的广州市警察局内,各部队在驻防区内准备三分之二的兵力,随时待命,重点防范日军的哗变。原来广州的4万多日军及日侨分别安排到河南石涌口、大松岗、白蚬壳、老鼠岗、黄埔等5个集中营,严格管理。对各区内日军准备移交的仓库,各派出一个班的兵力看守,凡担任看守仓库的部队要严密注意留守日军的动态,双方会同封闭仓库,非经师部同意不得进入或运走任何货物。各防区的市面治安,主要由步兵团及师直属营派出的巡查班负责巡查,对抢劫盗匪即时逮捕,对斗殴争吵的只许劝解,其他民间纠纷,一律不得干涉。

“呵呵,现在想起我们来了?”

同时,在丛化的冯锷收到电报,命令他立即率粤北游击队继续警备丛化,并做好日军和日侨的安全工作。

“团长,张长官电报。”

冯锷刚放下电报,又是一封电报,这封电报是转自军委会,从即日起,粤北游击队番号取消,冯锷所部划归广州警备司令部,番号为宪兵四团。

9月13日起,每晚11点至翌晨5点,广州实行临时戒严,非执行特别公务和持有特别通行证,一律禁止通行。

9月15日上午11点25分,张发奎抵达白云机场,广州各界共165个单位代表在机场迎接,军乐队奏欢迎曲。欢迎队伍以冲锋车为先导,接着是乐队和各部长官等十多部车,途经中华北路(今解放路)、一德路、太平路(今人民路)、长堤、靖海路、一德东路、泰康路、汉民路(今北京路)、惠爱中路(今中山五路)、吉祥路,终点是中山纪念堂。

9月16日,广州地区日军的投降仪式签字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

日军的投降仪式结束了,10月初,国民党中央派莫与硕来广州设立敌伪物资管理处,于是将过往你抢我夺的混乱情况改变为统一接收。莫与硕为陈诚之亲信,在广州接收过来的敌伪物资、枪械,均径报陈诚支配。

“冯老弟,久违了,日本人投降了,刚到广州事务繁忙,没顾得上你,千万不要介意啊!”

广州的混乱结束了,孙立人终于想起来警备司令部还有冯锷这号人物,为了拉拢冯锷,特地设宴款待冯锷。

“孙将军风采依旧,又新建军功,恭喜恭喜!”

冯锷这个时候完全就是各小弟,坐在凳子上,语气很恭敬,可是动作却显示他并不在乎这些。

“终于胜利了,来,喝酒!”

宴很丰盛,菜也很丰盛,一大桌子上摆的满满当当。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孙立人终于说出了他的本意。

“冯上校,新一军马上要扩编了,想不想换身军装?”

孙立人眯着眼睛问冯锷。

“将军,从淞沪会长开始,生生死死打了八年了,不容易啊!”

“至于说换身军装,我也想过,可是想起那些死在身边的弟兄,我觉得一切都不重要了。”

冯锷表情黯然,他突然想回家了,战争结束了,他想回家陪陪妻儿老小。

“哈哈,冯老弟,英雄气短了啊!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现在机会就在你面前,你放心,你来我这里,一个师长的位置肯定能保证的。”

孙立人开始许诺。

“哦?孙将军有另外的消息?”

冯锷感觉到不正常,纵然是孙立人,他的几个师的师长人选他也没法定,这毕竟是中央军嫡系部队。

“你知道现在政府编制内的部队有多少吗?”

孙立人盯着冯锷的眼睛,至始至终,他对于桌上的美食是一点都没动。

“除了中央军正规编制外,全国的各战区下辖有数量繁多的挺进纵队、游记支队、别动队等等,再加上投降的大量伪军,估计现在已经超过六百万。”

“中国刚刚从战争中走过来,国家积贫积弱,财政没那么多钱来养这么多军队,而且领袖也不会出钱养那些不听话的地方武装,所以,我估计裁军再说难免。”

“你别以为你的部队能打,就不会被裁,这次裁军,上面主要看的是什么?是要听话,别管你是不是军官,哪怕是少将、中将,都再这次裁撤的名单之内。”

“当然,这种裁撤肯定会分批来,而第一批,我所料不差的,就是投降的伪军和你们这种游击队......”

酒宴在继续,孙立人继续说着他听来的消息,反正意思就一个,让冯锷感觉到紧迫,现在再不找个大腿抱好了,那么他的结局就是被裁撤掉,经过了抗日战争几年的挣扎,政府军队中有太多的冗余,现在政府不是担心军官不够,而是太多不好安置。

“多谢孙将军坦言相告,您宽限我几天,我回去问问弟兄们的意见......”

冯锷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借宿了酒宴返回军营。

在游击队内部,这个晚上注定是无眠的,几千弟兄何去何从,是继续当兵还是回家,冯锷不想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情况就是这样,下去之后,各连把意思告诉每一个弟兄,愿意留下继续当兵的,我肯定给他们个好去处,至少保证军饷没问题,要回家的,那就回家......”

冯锷结束了军官会议,实际上,他是真不想再打下去了,他和很多军官不同,他不是靠军饷来养家的人,家中父母年迈,是该好好颐养天年了,他同样的也要承担一个丈夫和儿子的责任,承担起照顾家小的重任。

实际上,冯锷还是错估了弟兄们想回家的心情,哪怕是家没有了的闵飞,也选择了回家。

“团长,我想回去了,回去看看那片白山黑水......”

第二天,闵飞第一个找到冯锷,说出了自己想回家的心思。

“团长,你呢?你有什么打算吗?”

闵飞走了,接下来,张大江、周奎等连长代表綦江子弟问出了心中的问题,他们和闵飞那些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人不同,四川多山、贫瘠,虽然战争结束了,可是各种税收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不仅仅是他,那些伤残回家的弟兄,连活下去都成问题,他们不能只为自己考虑。

“我?我不想再打下去了。”

“我明白你们在担心什么?怕离开了军队没有收入来源,无法养活妻儿老小;只要大家还信得过我,就还跟着我,战场上的风风雨雨我们都闯了过来,跟着我,我们一起干,至少混个温饱应该还是没问题的。”

冯锷搓着手,几年前,他带领綦江子弟兵出征,几年了,陆陆续续因为伤残回家的老兵足有几百人,这不是简单的几百人,而是几百个家庭,他没有想过放弃他们,他要负担起他们日后的生活问题。

“你知道的,我们家还有很多生意,在重庆和成都,我家也还有很多地;前几天,家父来信了,我们的根在广州,我们都要回广州;如果有弟兄不愿意远离故土的,我会把那边的地送给你们,当然,那些资产肯定没办法照顾所有的弟兄,所以,一切要看弟兄们如何选择,我会尽力的。”

冯锷缓缓的说着,这也是他早就想对弟兄们说的话。

“明白了,团长放心,綦江子弟不会让团长为难。”

两个人敬礼之后离开冯锷的房间,在门外,还等着一个个军官,他们都是来找冯锷单独汇报的,毕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个弟兄的选择都会不同。

1945年12月,冯锷所部成为第一批被裁撤的部队,他们原地交出所有装备,连遣散费都没有拿到,只拿到了一张白条,让他们返回当地之后由当地政府解决。

老老实实被裁掉的军队并不多,大部分军官都在底子裁军,其中,杂牌军首当其冲,裁军所冗余出来的军官中,有一部分军官情绪特别激动,军委会把他们编成了12个军官纵队,其中包括300多名中将、少将,让他们接着受训,美其名曰受训半年后,如果合格在继续录用,当然,这只是军委会的缓兵之计,实际上,这半年只是让他们自谋出路。

在这种环境,冯锷这种选择老实被裁掉的军队自然不会有人多关心他们,哪怕是欣赏他的那些军官,他们也有很多门生需要照顾;这就导致了主力部队裁军则只是换了个形式,通常把主力部队一个军压缩成一个加强师,称为整编师。整编师下辖2,3个旅,每个旅2个步兵团,另有一个补充团。经过缩编,主力部队每个团得到充实,由军变为整编师,仅淘汰了少量老弱兵员。

像18军、25军、74军这样的主力部队,一边整编,一边更换装备,整编后的战斗力得到很多提高。各主力部队装备了迫击炮、掷弹筒、火箭筒、战防枪、山炮、战防炮等火器,并配备了大口径榴弹炮和汽车,部队火力和机械性能大大提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