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铁血幽灵 > 第五十二章 潜在热点

第五十二章 潜在热点

书名:铁血幽灵 作者:苍海荒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26

俞处长说,“地缘政治学说,是西方殖民者殖民、争霸世界的产物。1919年,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家麦金德,开创地缘政治学科,欧亚大陆作为世界政治中心舞台的地缘特征,第一次得到了系统描述。”

在地缘政治学的视野里,由主权国家构成的世界秩序,类似于存在于空间中的“建筑群”。这些建筑群,都是以欧亚陆权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地缘政治学研究的,就是这些“建筑群”之间的地理关系,以便为国家决策者提供明智的地理和战略指导。

接着,英国地缘政治学家帕克,将地缘政治进程划分为“两个过程”,即标准地缘政治过程和替代地缘政治过程。

所谓标准地缘政治过程,第一阶段,一个大国企图取得在核心区的支配地位。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两个大国或大国集团之间的相互敌对。其中一个国家从大陆内部获取力量,而另一个大国主要从大陆外部获取力量。在第三阶段,处于支配地位的或霸权大国走向衰落,其中之一或它们全都趋于瓦解。此后,进入众多小国混乱阶段,直至新的霸权企图的出现。

标准地缘政治过程呈现为周而复始的特点,这一过程充满着冲突。一个新崛起的大国,进入国际体系并引起该体系的适应性紧张,原来的支配性国家逐渐走向衰落。在这一标准过程的最后阶段,新崛起的大国确立了自己的支配地位。

与这一标准地缘政治过程相对的,则是替代地缘政治过程。即随着支配性、霸权性国家力量的衰落,原来处在被支配地位的小国联合起来,形成某种秩序。相对于标准过程内在的冲突,替代过程呈现为合作的特点。

按照这种学说,目前欧亚大陆正经历一个替代地缘政治进程。几大势均力敌的地缘板块同时生长,没有那一个占据支配地位。而作为当今最强大的国家,M国和北极熊,在欧亚大陆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谁也没有获得单独称霸的支配地位。

卡特总统时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在M国国会做证时,曾直言不讳地阐述M国在该地区**裸的长远地缘战略目标:

“欧洲-俄罗斯-亚洲,整个这一大片大陆,位于世界的中心,谁控制了这一大片大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在中期内,M国的战略目标是,在M国领导作用的带动下,构筑起一个更为合作的跨欧亚安全体系。在更长远的时间里,最终将产生一个真正分摊政治责任的全球核心,即建立起一个以M国为领导的多极体系。”

布热津斯基与麦金德的观点,高度一致。麦金德认为,在数世纪里,来自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力量,将象大锤一样敲击着该大陆的边缘地带,即欧洲、中东、中国和印度。1500年来,欧洲人对这副大锤的恐惧和忧虑,始终持续到现在。

俞处长说,由于地缘政治因素,M国和欧洲、北极熊各方,始终对这块大陆垂涎欲滴。另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宗教复国运动,始终让区域内相关国家,如坐在火药库上惴惴不安。1979年波斯宗教革命成功,更增加了这一忧虑。

对北极熊、中国而言,宗教极端势力的崛起,势必催生出无穷隐患。M国和西方,远离中亚,他们自身不会受到宗教复国运动影响,北极熊的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中国的新疆,都将受到无穷困扰。而这,正是M国和西方各国,看到的更为长远的、巨大的“战略利益”。

“正是由于上述地缘政治和宗教两大因素,使M国和西方各国,不遗余力地进军中亚。布热津斯基等M国精英,精心谋划,支持中亚各地的分裂势力,一步步地将北极熊拖入战争陷阱。其长远目标,就是要在这块核心地带,建立起以M国为核心的,世界霸权新秩序。”

“现在,将北极熊拖入陷阱,这一步M国和西方已经成功。可以预料得到的是,北极熊跌入这一陷阱,坚持不了几年。那么,战争之后呢?山人***共和国离M国千万里,可它却就在中国的西部边陲。这么多宗教极端组织被武装起来,将来,会产生什么影响?M国人天高地远可以不考虑,但我们不能不考虑!”施鹤飞用一连串问号,结束了简报。

张广进给了施鹤飞一颗烟,接着说道,“今年‘两会’之后,我和张教官都列席了军委组织的务虚会,专题研讨西部安全形势。M国和西方这一手,很毒辣,我国高层洞若观火,清楚明白。但是,从当前的大局出发,我们只能两害取其轻。”

他说,这是因为,我国当前面临着巨大的直接军事威胁。东北、华北、西北边境线上,北极熊一百五十万铁甲洪流,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南方边境,安南象一个丛林无赖,死缠烂打,我国边境人民苦不堪言。我们既要从现在着手,警惕应对长远之患。更要巧妙利用各种力量,化解我国面对的直接军事威胁。

军委要求我们,要从地缘政治角度,充分认识实施西部战略的重要意义。从地理空间特征上看,中国是一个陆权和海权兼具的大国。在中国的西部、北部、西南部,被认为是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一部分。这一地区之所以被认为是历史的地理枢纽,是因为中国的这一广大地域,是几大文明交汇的地带。

在全球范围内,再也找不到一个区域能够与这个地域相比。中华文明(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佛教文明、***文明、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在这里相遇。几大文明在这里争锋、冲突、融合。因此,这里是冲突之地,也是荣誉之地。

文明的交汇与冲突并不是使该地域成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全部。几大文明体系在这里落实为几个大的国家:中国,北极熊,天竺等。除了这几个大国外,中国的西部、西北部,还与被布热津斯基称作“欧亚大陆的巴尔干”的“潜在热点区域”相邻。

这些“潜在热点地区”,包括西亚和中东各国、北极熊的中亚各加盟共和国。从地缘政治角度看,这一地域将来会是极其复杂的“破碎地带”,大国争相在这个地域施加影响。而由于特有的地理位置,相关各方从来都认为,未来中国将是这一区域重要的潜在竞争对手。

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复杂性,还不仅仅限于此。

中国除了是欧亚大陆上一个重要的陆权大国外,还是一个海洋大国。中国有一万八千公里的海岸线,海岸线总长度位居世界第四位,自南向北,跨越寒带、温带、亚热带三个自然地理区域。根据国际法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主张的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居世界第五。

但长期以来,中国被认为是一个大陆国家。中华文明发源于内陆大河,因而被认为是大河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相区别。海洋对于中国的地缘政治意义,长期处在隐晦不明的被忽视状态。虽然也有一些强调海洋的言论,但是,对于海洋的地缘意义,一直没有系统化为国家意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从中国1840年以来的近代史来看,地缘政治中的海洋方面,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地理枢钮”。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形态,都取决于海洋。未来中国的历史枢钮,也将主要取决于海洋。

把海洋因素纳入中国的地缘政治考量,使中国的地缘形势显得更为复杂。在中国周围分布着M国、倭国以及东南亚诸国。如果说在中国的西部,由于“欧亚大陆巴尔干”的存在,而凸现了中国地缘形势的严峻。那么,由于台湾问题、由于海域划分上与其他国家的分歧等,中国未来在东部、南部海域,形势将更加严峻。

综合考虑中国的地缘形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这样有着如此复杂的周边环境。没有一个国家周围有着如此多的大国,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周围分布着那么多复杂的民族和文化。没有一个大国象中国这样,周边蕴含着这么多动荡的种子。

这样的环境,使中国成为未来世界的地理枢钮。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认为俄国、中亚、东欧是世界的“心脏地带”,这反映着英国、德国的全球政治构想,基本上是欧洲中心世界观的产物。在全球主义时代,真正的地理轴心,自然还在欧亚大陆,而就对于历史的影响而论,地理的枢钮应当在中国,它构成了连接未来两大地缘中心的“合页”。

中国的这一地缘地位,经常被分析家们所忽视。即使像布热津斯基这样著名的地缘政治分析家,也对此估计不够。中国近代以来悲惨的政治经济现实,以及对中国目前的发展势头还不能很确定判断,是导致布热津斯基未能正确估价中国未来地缘政治地位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广进最后说,“会后,军委主席、副主席专门在西郊宾馆召见了我们,明确指示我部,研究西部形势,做好充分准备,适当时机,派出强大战术小队,完成这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即维护我驻清真之国人员、机构安全,将北极熊拖在西域高原陷阱,让它无法分心威胁我北方边境安全。”

“同时,要深入虎穴,评估、掌握、瓦解M国和西方(包括倭国)的长远战略图谋,坚决打击可能影响我国西部长远安全稳定的力量。这项任务,是带有长远国策性的战略性任务,作战难度大、政策要求高,这也是对你们兄弟小队的一次最严峻的考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