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铁血幽灵 > 第十一章 让高棉变成枷锁

第十一章 让高棉变成枷锁

书名:铁血幽灵 作者:苍海荒岛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26

在安军第一路部队入侵不久,第二路部队在坦克配合下,分三路突破高棉军队的斯努防线,并继续沿13号公路向北侵犯。

高棉第117、280师进行了顽强阻击,但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迅速向西撤退。安军于12月占领了湄公河沿岸城市桔井市。之后,安军乘胜追击,沿6号公路向纵深发展进攻,于1979年1月,相继攻占了磅同、诗梳风等城镇。

与此同时,安军第三路从克列向西进犯。由于安军策动原高棉军队第3军区第4师师长韩桑林倒戈,所以安军兵不血刃,于1979年1月顺利进至湄公河重要渡口洞里贝,并渡河围攻磅湛。

之后,安军一部分兵力南下,配合第四路部队攻打吴哥,主力全速沿5号公路向西推进,于1979年1月相继占领了磅清扬和马德望等重镇。

安军第四路主攻部队两天之后,即12月27日才发起进攻,目的是待成功转移高棉军队注意力后,一战便攻下吴哥。

进攻部队兵分两路,一路沿1号公路进攻,由于这个方向高棉军队部署了重兵(共有5个师的兵力),所以安军发展并不是很顺利,直到1979年1月初才攻占高棉军队前沿重镇柴桢。安军另一路沿湄公河北上,攻入波罗勉和干丹省,于1月4日进至乃良,随后迅速推进至吴哥以东约40千米的三隆通地区。

安军第五路在空军支援下,沿2、3号公路向北推进。高棉军队在这一地区也部署了5个师的兵力,但由于其防守的正面过宽,很快被安军突破。之后安军气如斗牛,全力展开向北、向西杀来,于1979年1月5日先后占领茶胶、贡呸等地。并以一部兵力突入吴哥西南地区,切断4号公路,断绝了吴哥至西哈努克港的外援通道。至此,安军已基本上占领了湄公河以东地区。

1979年1月初,安军各路进犯部队在继续巩固所占地区和追剿民柬部队的同时,从东、西、南三个方向逼近吴哥,切断了除5号公路以外的所有通往吴哥的通道,对吴哥形成了一个半弧形包围圈。

吴哥是高棉首都,位于洞里萨湖和湄公河汇合处,是高棉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安南发动侵柬战争的目的,就是占领吴哥,扶植一个亲越的伪政权。安军志在必得,因此发起一轮又一轮疯狂的进攻。驻守吴哥的民柬部队自知寡不敌众,主动撤出吴哥,吴哥沦陷。

接着,安军以6个装甲旅搭载步兵编成若干突击集群,从三个方向向柬西部地区推进,在未遇高棉军队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沿公路快速推进,日推进速度达40~100千米,占领柬主要城镇及交通线。

吴哥西南方向,安军分三路向磅逊推进。一路沿4号公路南下,一路西进,一路(1个海军陆战旅)在越171舰队支援下,从云壤登陆,于1月10日控制了西哈努克港。至1月12日,安军占领了整个高棉重要城镇及广大地区。

这次战役,高棉军队损失惨重,被击毙、俘虏一万三千人。

民柬部队因战前对安军大规模入侵估计不足,在一线防御阵地失守,防御阵形完全崩溃,元气大伤,已无法阻止安军长驱直入。在这种艰难情况下,高棉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决定转移至西部高棉与暹罗边境山区,化整为零,分散抗击。

高棉军队利用安军只顾在交通线高速推进的空档,将溃散在安军后方的部队重新集结,沿5号公路向西北转移,从而保存了部分基干部队,在西部边境地区站住了脚,为日后开展抗越救国战争奠定了基础。

安军占领吴哥后,在成立扶植韩桑林伪政权的同时,加紧对民柬各抵抗力量进行“清剿”和“扫荡”。1979年3~5月间,安军出动5个师的兵力,先后攻占了柬、泰边境地区的特莫博、波贝、拜林、达胜等地,并对马亨山、梅莱山及诗梳风以北地区的高棉国民军根据地进行了“围剿”。

从9月中旬起,安军开始了第二次“旱季扫荡”。首先以5个师的兵力对柬中部和东北地区进行“清剿”,由于高棉国民军化整为零,使安军扑空,除破坏和侵占高棉国民军部分根据地和后勤仓库外,别无所获。

10月份起,重点扫荡高棉西北边境地区。11月,侵占了梅莱山以东、以南部分村庄,并不断对暹罗境内进行炮击和入侵。

安南为长期吞并高棉,安南当局从国内抽调大批干部和骨干,协助柬伪政府建立各级伪政权和组建武装力量。并加紧向柬移民,先后约有70万安南人移入高棉定居。为使侵柬“合法化”,安南先后与柬伪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边界协定”、“航空协定”等。

为了围剿和封锁高棉各派力量,安南人把当年美国人对付他们的那套办法,搬到高棉战场对付高棉人民。他们建立各级伪政权的同时,还建立了“战略村”、“堡垒村”,对村中居民进行严格的控制。

但安南当局的如意算盘落空了。侵柬安军很快就陷入了高棉各派武装力量的汪洋大海之中,他们利用袭击、伏击等多种形式的游击战,在西部山区根据地,英勇抗击来犯之敌,常常打得安军焦头烂额,丢盔弃甲。

在高棉抗越武装中,有三派武装力量最为著名。

高棉国民军,其前身就是政府军。当安军大举入侵时,高棉**政府拥有的全部武装力量达12万人。部队被打散后,余部转入高棉与暹罗边境丛林地区进行游击战。1979年雨季收拢整编部队时,人数约3万。同年12月改名为高棉国民军。其领导人为前民柬政府负责国防事务的副总理宋成。

西哈努克民族主义军,是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麾下的一支武装力量。它由“自由高棉”分子和部分朗诺政府时期的旧军人组成,兵力约1万人,以高棉北部高棉与暹罗边境为基地。这支部队得到中国、暹罗、新加坡和大马等国的军事援助。

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是宋双领导的一支武装力量。安南侵占吴哥后,在中、泰、美等国支持下,宋双于1979年3月在高棉与暹罗边境宣布组成了“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兵力约1.2万人,基地设在柬西北边境暹罗境内一侧的安比村。

为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以民族利益为重,共同对付来犯之敌,高棉三派于1982年6月22日,在大马首都吉隆坡签署了《**高棉联合政府成立宣言》,宣言号召,“动员一切力量,共同斗争,把高棉从安南侵略者手里解放出来,以便恢复祖国作为一个主权和**的国家。”

之后宣布成立了民柬联合政府,从此高棉国内三派武装力量联合起来,携手共同进行抗越战争。

从去年3月底开始,安军在柬西部边境地区发动了一场新的攻势,并多次入侵暹罗境内,致使高棉与暹罗边境形势十分紧张。安军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向暹罗以及东盟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迫使其在高棉问题上与越妥协,同时,进一步削弱抗越武装力量,改善其战场形势。但暹罗采取了强硬立场,对安军的入侵进行了坚决的回击。

进入去年旱季以后,高棉反越武装在5、6号公路沿线积极开展破袭活动,扩大洞里萨湖沿岸游击区。与此相配合,在戈公西北、拜林边境及诗梳风南部地区,高棉反越武装对安军主动出击,拔除了安军部分据点,歼敌部分有生力量。

12月中旬,驻守北部高棉与暹罗边境地区的两支民柬主力,派出先遣部队沿12号公路两侧向南推进。于1984年1月下旬至2月初,连续袭击了磅同、暹粒两个省城及周围的安军据点。

今年4月14日深夜,安军一支部队在坦克、大炮的火力支援下,突然袭击了民柬联合政府宋双领导的高棉人民民族解放阵线总部所在地——安比村。高棉人民民族解放军在基地周围,依山修有深而宽的壕沟和坚固的暗堡,易守难攻。

安军偷袭时,柬民族解放军迅速在营地周围顽强抵抗。15日凌晨4时,安军集中火力猛攻安比湖阵地,7时安军攻占该阵地,柬民族解放军的战士主动退守第二道防线。15日中午时分,安军兵分三路包围安比村。安军特工小队向安比村摸去,随后t-54坦克搭载的步兵,也达到安比村。

安军经过短促的火力准备后,便气势汹汹地发起了冲锋。防守在安比村的柬民族解放军利用熟悉的地形,结合预先设置的坚固工事,打退了安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阵地前,安军尸横遍野,锐气大挫,最后狼狈逃窜。

目前,安军已经深陷在高棉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能自拔。虽然安军仍处在进攻阶段,占有绝对优势,高棉抵抗力量艰难抵抗,总体上处于弱势。但是,其进攻势头,也处在强弩之末,抵抗力量却在国际支持下,越战越强。

杨明涛简报完,突然看着众人,“目前高棉形势,已经处于一种战略均衡之势,短期内谁也奈何不了谁!作为南亚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我们在高棉抵抗力量这一边,稍微加上一份外力,天平就会倾斜,高棉就会变成安南人的枷锁、地狱……”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