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 第十三章生产运动(3)

第十三章生产运动(3)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作者:坐看冰轮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31

“爱源啊,这歌真不错啊,老汉呃听着舒坦,是谁写的啊?”阎锡山在自己的三层小楼里听着台上的演员唱着《人说山西好风光》。

这首歌看起来很好唱,但是实际上对于声线和肺活量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有晋剧青衣或者蒲剧青衣功底,风格介于现代歌曲和戏剧之间,但是又有别于学堂体。

王立是三月初和宣传部的人谱的曲,等到他阎锡山听到的时候已经是四月中旬了,没办法,战争时期有时候消息滞后性很大。

如果不是军事情报,一般没人当回事,传播速度也自然就快不了多少,要不是这首歌真的合山西人的胃口,阎锡山恐怕现在都不会知道的。

阎锡山喜欢听戏,尤其喜欢听山西的梆子戏,骨子里说到底就是个小商人出身,他这个人不算是什么大奸大恶之人,却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利做了很多大奸大恶之事。

在他执政山西的38年中,虽然在政治上崇尚守旧的儒家思想,但是仍然重视教育,所创办的山西大学直到王立穿越以前都是一本大学,一向小气的他却在教育上很大方,在他的铁腕统治下,山西成了教育模范省,治安模范省。

在经济上,他创办了对山西影响深远的西北实业公司,成立了“山西省营业公社”,整顿了山西省银行,新建了铁路、盐业、垦业等银号,并为“四银行号”成立了实物准备库。

在交通上,他主持修建的同蒲铁路四线总长860余公里,在解放后经过历年的维护改造,直到21世纪仍然是山西重要的交通线路。

在农业上发表“六政宣言”,并开始实施“六政”,所谓“六政”是指水利、植树、蚕桑、禁烟、剪发和天足。后来又增加了“三事”,包括棉花、造林和畜牧。两者为一体,统称为“六政三事”。

这个人缺乏进取心,一昧的求安,拥袁却又倒袁,拥蒋却又倒蒋,在抗日时期更是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可谓是将政治手法中的妥协二字运用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他一生虽然有功但是更不能否认他有过,他即有宏图大志,也会因为馋嘴而吃的自己胃疼去医院,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只有历史才能给出答案。

“司令,听说是八路军总部医院一个叫王立的副院长写的,有人说他的太原人,也有人说是长治人。”杨爱源在旁边的椅子上回答道。

他是五台门限石人,和阎锡山是老乡,阎锡山用人喜欢用五台老家的人,时称“会说五台话,便把洋刀挎”,杨爱源即是第六集团军的总司令也是二战区长官部的副司令长官,阎锡山真正的亲信。

“还是乡党了,原来老汉还想见见这人,即然是CPC的人,算了,给他拨两千大……两千法币以资鼓励。”阎锡山本来想拨两千大洋,但是转头一想还是拨了法币。

“是,司令,不过这个糕点少吃一点为好。”杨爱源看着阎锡山因为高兴而多吃了几块绿豆糕提醒道,绿豆糕不好消化,实在不适合他这种老年人多吃。

“哼,多吃一点也不行,少吃一点也不行,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烦人的很。”阎锡山这些年老了,对于别人管着他吃点东西很是不爽,干脆拂袖而去,当晚就因为胃疼去了医院。

四月中旬,第一批孵化的鸡仔已经是6周雏鸡了,危险期已经过了,小米是没得吃了,吃点玉米糁糁和米糠还差不多。

等再过两天到了7周,就可以开始做返回训练了,等训练好,每五百只由三到五个人管理,赶到已经清理好的山上去吃草籽虫子,从而节省粮食,他们会以作为一个小型养殖场单独存在,从而达到防御传染病的目的。

猪崽也到了,和牛犊子驴犊子养在医院北面的山坳里,羊羔则养在了西面的山坡,养羊得见风气要不然是养不成的,圈养可以,但是不能养在低洼处。

养牛和养羊差不多,但是又有很大的差距,牛可以不吃粮食,但是不能少了水,所谓“宁缺一斤料,不少一两水”,而且牛更娇贵,比人都娇贵,必须仔细打理才能长大。

广堆青肥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顺便还搞了一次“爱国卫生”运动,起初老百姓不答应,说是“拉屎撒尿也要管,真是没天理了”,但是得益于八路军的政策宣传到位还是实行了。

马上就要进行春耕了,王立却犯了难,原因是青肥堆得太多了,老百姓们竟然没办法把这些青肥送到地里去。

这时候运输能力非常有限,加上武乡县只是一个穷县,地势又崎岖不平,这里拥有牲口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凭着一条扁担两个箩筐,要把几千吨粪肥送到地里是很艰难的事情,老百姓们连独轮车都没有啊。

“怕什么?我带头挑,马上就要种地了,农时不等人,不把粪送到地里,那这一个月做的事情不就白费了?”王立现在已经不是刚来的那会那么白净了,山西春天的风很大很干,仅仅是见了两个月风,晒了两个月太阳,皮肤就已经开始发黄发糙了。

独轮车这玩意可不是想造就能造的,王立3月就已经开始组织人手着手制造了,但是要大批量用上却得等到今年秋天。

原因是木材需要时间才能够阴干,本来需要两年的,但是时间吃紧,半年就造好已经是牺牲了耐用性了,毕竟用红枝柴编个筐都得半年。

“王副院长啊,这挑大粪可不容易啊,你能挑的了。”李云龙劝道。

这些天老李是干上他的老本行篾匠了,又编筐去了,不过不是用竹子编筐,而是用山西的红枝柴,还别说编的真不错。

他真是好心劝,这挑扁担看起来容易,实际上可不是个容易的事,因为一担子的东西都压在了肩膀上,没有挑过的就是有千斤的力气也受不了。

“总司令都能挑,我也能。”王立没挑过担子,自然不知道这个苦,所以,他这也算是自找苦吃吧。

要不是因为这段时间,王立在武乡县搞得这大生产运动已经初见成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组织了十几个县的相关人员来学习,他还真凑不出这么多人一边开荒,一边施肥。

挑着一担子粪肥,王立心里是叫苦连天,他能感觉到肩膀上压的生疼,但是周围的人个子比他低,身材比他瘦弱,却好似没事人一样,还有心情唱上党梆子呢,所以他也没脸要求停下来休息一下,只能暗自咬牙坚持。

等爬到了山梁上,周围的人也都累得不行了,王立就提议坐下歇歇,他是实在有点受不了了,于是把担子放在地上,十几个人就席地而坐坐在了地上。

王立给抽烟的人每人发了根烟,大家就熟络了起来,毕竟这会大家都穷,只有王立是个特别。

他的烟多,都是各个部队送来的,

“王副院长啊,您给咱们唱首歌呗,您写的那首歌真好听。”一个八路军战士说。

“那不是我写的,再说了我唱的不好听。”王立摆了摆手。

“唱一个吧,王副院长你别谦虚了,就给同志们唱一个吧。”李云龙起哄道。

“行,那就唱一个《大刀进行曲》。”王立觉得这时候还是要鼓励一下同志们的斗志嘛。

“不行不行,这都听腻了。”李云龙白听曲还挑三拣四的。

“是啊,给咱们唱一个你写的《我的祖国》吧。”一个战士应和道。

“行吧,那我就唱了,你们听了可别跑。”王立直到自己这嗓子是什么嗓子,别人唱歌顶多是要钱,他啊,要命。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王立再次回忆起了电影《上甘岭》里的那些人。

在上甘岭的地下工事里,外面美国人的大炮航弹在狂轰滥炸,以每秒数十吨的速度向上甘岭这个只有不足4平方公里的小小阵地上倾泻着,甚至创下历史记录——范弗里特弹药量。

工事里缺水缺粮缺药,甚至一度缺氧,在那里兔子被打的得了没得治的后遗症——“活力不足恐惧症”,甚至一度搞出了33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把射程100多公里的短程导弹叫做火箭炮。

唱着唱着,所有人都跟着一起唱了起来,一曲终了,王立说:“同志们歇好了没有?”

“好了。”十几个人齐声说道。

“那,咱们走着。”王立挑起扁担,大步往前走去,山谷里回荡着歌声,回荡着欢声笑语。

……

夜里

王立拿着跌打酒给自己肩膀涂,两个肩膀都红彤彤的,又酸又痛,只能涂一点跌打酒来缓解一下疼痛,他和老李住在一个窑洞里,老李看见了忍不住说:“你干不了这个,就别干了。”

“这怎么能行,我是组织春耕实验的人,人家在前面干活,我在后边坐在,让外人怎么看咱八路军,我现在吃重伤员餐已经很好了,要是再坐在那不动,那就更不像话了。”王立咧着嘴说道。

“可你天不亮就去养殖场看,到了白天去挑粪,晚上又要和宣传部的人开会,你受得了吗?”老李看着这个曾经的部下,说实在的现在他依旧被这个精力充沛的人折服了,真特么的是硬骨头。

一天睡五个小时,白天要干体力活,晚上要去宣传部主持文宣工作或者要去兵工厂开会,听说最近还搞了一个“两忆三查”教育,连延安那边都很重视。

“等把地种了就好了。”王立现在说困得厉害,说实在的要不是这段时间升到了11级,真扛不住这么折腾,以前没穿越的时候失眠多梦,现在倒头就睡呼呼的。

第二天,系统闹铃又响了,他是真不想起,但是没办法啊,既然当了这个负责人,就得扛起这个责任啊。

看了看窗外东方启明星初升,山西的天这会还很蓝,看了看炕上的李云龙还睡着呢,那呼噜特别有特点,和拖拉机一个样,“嗬啦啦啦,胡噜噜噜……”

有时候打呼噜打着突然停了,就跟背过气去一样,让人想探探鼻子是不是过去了,刚刚开始王立有点不适应,可是自从挑开大粪的时候,别说打呼噜了,就是炮弹在院子里面炸开都吵不醒。

按常理先去牛场那边看看,远远的就听见那边在吵什么,还夹杂着孩子的哭声,王立立马飞奔过去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事情。

过去就看见一个老人再打孩子,一边打一边骂:“局徐饿的嗯了?偷儿男八路军喂牛的豆子吃。”

“别打了,为什么打孩子啊?”王立认识这个老人,他叫李根生,一个很普通的老农民,被打的孩子是他孙子李小满,跟着他爷爷一起来给八路军放牛的。

递给老大爷一根烟给他点上,又把孩子扶起来检查有没有伤到什么地方,只是屁股打红了,看来老大爷还没有没有气糊涂,还知道往肉多的地方打于是说道:“老大爷啊,有什么事不能等我来了再说,多大的事啊,就打孩子。”

“哎,丢人现眼呀。”李根生抽了两口烟偏过头去说道,又指着自家孙子说:“王副院长,嗯说偷吃八路军的粮食算啥罪了,该枪毙就枪毙吧。”

“诶呀,老大爷啊偷吃点粮食犯不着枪毙啊。”王立是哭笑不得,一来虽说啊说明了老百姓真心拥护八路军的,二来也说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是真的苦啊。

后世向他这样十一二岁的孩子,家里只有不喜欢吃的倒了的份,哪有去偷别人的吃的时候,尤其是沦落到偷牛饲料的地步啊。

“怎么办吧,罚他给我当几天勤务兵,算是小惩大诫了。”王立也知道不立规矩难成方圆的道理,现在给他当勤务兵可不是好活,虽然吃的好点,但是是真的累啊。

“行,首长愿意带上,就带上。”李根生满口答应道,他可是知道,王立天天吃白面,跟上王立就算吃不上白面,吃点包皮面也是好的呀,于是推了推自家孙子:“去,叫首长,以后你就跟着首长干八路吧。”

“首……首长好。”李小满有些怯怯说。

“走吧,咱还得去鸡场看看呢。”王立看见孩子衣服实在是穿的少就把自己的大衣给孩子披上说。

“诶,首长这不能呀,小曼赶紧给脱下来……”李根生看见这事阻止道。

“走吧,跟着我啊,虽然吃的好点,但是啊,是真的苦啊。”王立左手伸出来,拍了拍李小满的后背说道。

等巡视完养殖场,王立回到了医院,已经七点多了,医院有他的小灶,早餐是小米粥和白面馒头,还有一碟老咸菜,在这个时代的农民眼里就已经是大餐了。

李小满吃了四个馒头喝了两碗稀饭,比王立吃的都多,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王立也笑了,开玩笑的说:“小满啊,能吃就得能干啊。”

“嗯放心吧,肯定能干。”李小满拍了拍小胸脯说道。

“吃完了,就走吧,路上消消食,还要去挑大粪呢。”王立走出房门,拿起自己的扁担和箩筐说道。

“那我的扁担呢?”李小满疑惑的问道。

“你还没有扁担高,挑什么大粪,先看着吧。”王立在前面走,边走边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