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 第二十四章夏收

第二十四章夏收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作者:坐看冰轮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31

刚刚把物资送了过去,就要立刻转移,这种情况在1940年非常正常,就是来回折腾呗。

八路军没有固定的驻地,各地转移是常有的事情,在山西情况还好一点,日军来扫荡大不了钻山沟,在河北、河南、山东,那里一马平川,连山沟都钻不成。

还好伤员不多,加上八路军的家当本来没多少,收拾收拾也能带的上,就是医院周围种了些蔬菜带不走,徐院长很心疼。

但是一些蔬菜哪有人命重要,该舍得就得舍得,一阵忙活,赶着夜路往山里跑。

正好赶上五月十五,是个大月亮,倒也还算是亮堂,要不然真不敢走夜路,一路翻山越岭的,这边的山区路又不好走,一不小心失足坠崖是常事。

就算是光线不错,也走不快,几十辆大车加上**百老百姓稀稀拉拉的拖出小一公里左右的队形,但凡有点军事常识就知道,这太危险了,队形松散成这样,万一遇上个伏击那几乎是干等着挨打啊。

王立虽然着急,可没有用啊,马车虽然是用了汽车的轮胎,但是路不好走啊,就算老百姓也能受得了强行军,可重伤员受不了啊。

赶车的战士已经变成村里的老大爷了,主要是为了让一个位子,连医院里宝贝都不成样子的护士军医也下了车,把位置让给护士和孩子们了。

一副狼狈的逃难的样子,王立打心眼里觉得憋屈,明明是身在自己的祖国,却要像一群偷渡客一样躲避搜捕。

夜里安静的可怕,只有呼啸的山风、马车嘎吱嘎吱的声音和马的放屁声在耳边回响,偶尔还有猪的哼哼和羊的咩叫声,至于其他的大牲口很少,周围四五个村才二十多个大牲口。

这年代的孩子懂事的让人心疼,即不哭也不闹,他们比谁都会察言观色,知道什么时候该哭闹什么时候该闭嘴。

刚刚翻过马鞍山,后队就有一个重伤员刚刚做完手术才两天,伤口一直在渗血,没办法只能停下来做简单的止血手术,之所以重伤员在后队,主要是重伤员的车走得慢,只能排在最后,这会和前队的王立已经拉出小两里地的路了。

“派人告诉李团长就说:‘我带一个班留下来等着,让他们赶紧走’。”徐院长是红军出身,知道部队一走开就不能停,周围的人都在走,也就不觉得累,一停下就困了,拉都拉不起来。

“是。”民兵接到命令就跑步往前追,徐院长没敢告诉王立,怕王立这个带着所有人在这等,那更麻烦。

“怎么回事,后队怎么好像有两辆车停下来了。”李云龙打了十几年的仗,行军的时候前前后后看得紧着呢,但是是晚上也看不太清。

“报……报告李团长,我们院长说了,有一个重伤员伤口裂开了,只能暂时停下来止血,让你们先走,等做好手术再追你们……”民兵气喘吁吁的说

“和尚,你带一个班在这先等着伤员做好手术,再追我们。”李云龙立马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是。”和尚没上过学过什么文化,他就知道上级下命令自己执行就行了,没问为什么,也没问去哪找他们。

“不用,徐院长那有一个班的民兵。”民兵抢先说道。

“你们装备太差了,连土匪都对付不了,要是遇上事连自己保护不了,这事还得主力部队来做。”李云龙这么说也的确没错,老总也说过:“打仗的事情不能靠地方部队去做,要是全靠地方部队打仗,还要主力部队干什么?”

“地图。”王立停下从李小满手里接过地图,从地图上看到了浊漳河正好流经路上的小峧村,晚上冷,路上不吃东西还行不喝水是真不行。

炒面这玩意的确难吃,加上没有糖和油,干吃炒面,在嘴里和土没什么区别,但是已经比又干又硬的窝窝头强不少了。

“让炊事班尽快赶路,在小峧村支几口大锅,煮点盐糖水,就这么一路走,青壮年撑得住,妇女和老人撑不住啊。”王立嘴里也干啊,吃过晚饭这都走了四五个小时了,他都累了,更何况是体质更差的妇女和老人呢。

炊事班接到命令,就和加速往前走,炊事班本来就是先头部队,毕竟要吃饭他们得先准备好饭啊,肯定不可能排在后面啊,要不然要吃饭了才坐下等饭,什么事都误了。

一回头就看见远远的后面有人打着火把,就赶紧喊骑兵通讯员:“那个小刘啊,去那边问问,为什么停下来,还打火把。”

一路上为了隐蔽,八路军行军一般是不打火把的,除了夜里太黑实在看不见路,也只是先头部队和殿后的部队打几个火把而已,今天月亮大,所以一个火把也没有打。

王立看了看月亮已经到了天顶了,大概也有十一二点了,路过的战士们也都面带倦色,但停下来,真不行,只能忍着。

仙堂山那边是二纵队的驻地,到了那就好了,不知道黄政委在不在,要是黄政委在就好了,王立这样想到,可是一般黄政委都在河北,很难见到,副总参谋长这个司令员倒是经常在。

“徐院长说在做手术。”通讯员没多久就跑回来报告。

“通知部队,放慢速度行军,一会到小峧村喝点水。”王立知道,前面要煮好水还得一会呢。

没多久李云龙就追上来问:“老王,怎么慢下来了?”

“得在前面歇一会啊,战士们受得了,老百姓我怕是受不了。”王立搓了搓脸问道。

“行吧。”李云龙也没有反驳,他也渴了,这么行军不喝水真受不了,但是也不能一下子就停下,刚刚走了一路出了一身汗,突然停下肯定要出事。

先头部队慢了下来,后面的部队也跟着慢了下来,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到了小峧村,炊事班已经煮好了水。

安排好了警卫,上千人一停下就变得乱哄哄的,主要是大多数是老百姓,也不能按照部队来要求他们不是?

休息了一个小时,顺便等到了徐院长,稍微吃了点东西,就继续出发,第二天黎明才到了仙堂山,正好遇上二纵队的的巡逻部队,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安置完老百姓和医院王立也算是交卸了差事,心里不由得感叹,这都叫什么事啊,来回的瞎折腾。

回到医院,王立又开始忙碌了,夏粮马上要收了,王立也准备再接再厉继续孵几批鸡苗,第一批鸡苗已经开始下落蛋了,这都将140天了,按照蛋鸡的标准,已经算是很晚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已经算是不错了,而且这一次孵鸡,不用去买蛋了,可以用自己的鸡蛋了,虽然雏鸡蛋受精率并不高,但是也不会低太多,而且可以用手电查看受精情况,也方便。

二月二,三月三两个集会又买了一千多只猪崽,700多只羊羔,先前买不到是因为不到季节,当然买不到了,大牲口则只买到牛犊44头、驴犊68头、马驹17匹,开支陡增,还好王立家底厚养得起。

第二个就是现在是夏天,可以适当的少烧一点煤,虽说在总部附近已经找到了一个小煤矿,但是那真的只是小煤矿,一个月也就能挖一百来吨的,够谁用的啊,也就是八路军穷才能看得上,别人看都不看。

日本人知道后,权衡了一下利弊,也没去炸,这地方是浅层煤矿不是井陉那种露天煤矿,几颗小航弹炸不了,大航弹还得从其他地方调飞机,非常麻烦。

菜地里南瓜虽然不能吃,但是其他的已经长得不错了,尤其是西红柿、架豆和茄子,那真是一天赛一天,医院这边根本吃不了,不仅仅可以给周围的兵工厂、总部送一点去,还能去县城卖一点赚点钱给伤员买营养品。

王立听说过东北有一种叫做干豆角的东西,就是将豆角煮熟晒干,可以在冬季补充维生素,觉得蛮有用的,于是试着做了点之后发现还不错,起码比罐装的西红柿简单。

看别人种田的日子非常的快乐,但是自己种田一点也不快乐,比如现在王立挥舞着镰刀在地里抢收麦子,就非常的难受。

正是伏天啊,最热的时候收麦子,简直要了老命了,汗水流的满身都是,脱落的麦芒撒在身上,有个词叫芒刺在背,王立总算感受到了这种感觉。

太阳明晃晃的晒得皮肤疼,但是手上不敢停啊,这是小鬼子抢时间呢,谁知道小鬼子什么时候来扫荡,到时候这白面落在谁肚子里还两说呢。

王立也不知道鬼子什么时候来扫荡啊,他只知道百团大战,但是其实连百团大战是什么时候发动是也不知道,就知道一个关家垴之战,具体关家脑在什么地方还是穿越之后才明白的。

田地里不仅仅有老百姓,也有八路军战士,抢收小麦是整个根据地这个月最重要的事情,连百团大战这种事情都被延迟了,百团大战是7月份由老总提出上报军委的,8月初定下来,直到8月22日,也就是三伏尽了把麦子收完了、打完了、晒完了才发动了战役。

要不然调走那么多部队,还有那么多支前农民,地里的麦子谁收啊?总不能烂在地里吧?

要真烂在地里,今年秋粮没收之前根据地老百姓吃什么?部队吃什么?总不能喝西北风吧,这月份连西北风都没有啊。

各部队平日里没有来借驮马,但是现在都跑来借了,因为借过去得喂粮食啊,你平日里养着那不是白费粮食嘛,这时候那个部队最富裕啊?不是总部,而是王立啊,只能由他来养着了。

王立将小麦熟练的堆成一堆,后面自然有人捆起来,然后抗到地头,再由马车拉回去,或者人挑回去,要放在平时肯定是挑回去,但是这次可不一样,有驮马能用,就是费点粮食而已。

也是赶上运气好,收麦子的时候没有下雨,回去就能打,要不是人手足够,真不可能一边收一边打,一遍晒。

中午的时候送出粮食来了,这两天吃的都是白面了,麦收的时候总算是能吃顿白面,但是实际上也是不能管饱的,例如魏大勇魏和尚就不能管饱吃。

好家伙,五两的馒头吃四五个还只是半饱,这货一个人能吃三四个战士的饭,但是干起活来也是真厉害,别人一个麦垛扛起来都有点费劲,好家伙,他直接一手提一个,走的还比别人快,要是在码头抗麻包,那真是一个抗麻包的好苦力啊。

一直收到了晚上八点多天,天黑了,回到村里,还能看到战士们赶着马拉着石碾子打麦子,打麦子其实和打谷子一样,都是赶着牲口拉上碾子在上面来回压。

也亏是打谷场足够大,要不然真放不下这么多家的麦子,这可不能搅浑,谁家是谁家的,要是搞混了,可真要出事情的,这可是一家人都口粮一点错都不能有。

一直收了十几天麦子,王立感觉自己都快晒脱皮了,背上胳膊上已经掉了两层皮,汗水一沾上去火辣辣的疼啊,但是还得干啊,谁让他是干部啊。

这年头干部可不好当,要是战士还有机会偷偷懒,但是党员和干部可不行,要是偷懒被人发现了那赵政委非要跟他讲讲道理不可,王立可知道赵政委的厉害,还不如关禁闭能呢。

所以,只能是下力气去干活了,一来是怕赵政委讲道理,二来嘛,这么多天了,说实在的,这里的气氛和那种连空气里都是颓废气息都后世不一样,这里充满了朝气,充满了阳光。

打完就得晒了,晒麦子就简单了,王立也就可以养一养了,把麦子平平的铺开,然后就这么晒着,时不时的翻一下就行了,属于比较轻松的活。

可也就是轻松那么一两天时间,收完麦子还要回茬一茬绿豆、黄豆或者是谷子,其实最多的还是黄豆绿豆。

但是今年换成了土豆和红薯,红薯和土豆不一样,土豆虽然不算是这么喜寒,但是也是抗寒的作物,但是红薯不一样,红薯喜热,而且,他需要大量的水分,要不然怎么可能亩产上万斤。

这上万斤里,大部分都是水啊,所以今年就种了大量的红薯,红薯刚刚种完,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到了8月20日。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第120师下达了《战役预备命令》,同时上报CPC中央军委。

《命令》在分析了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后规定直接参加正大线作战的总兵力应不少于22个团,要求晋察冀军区派出10个团,第129师派出8个团,主要破袭石太线、同蒲线;第120师派出4至6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也参战;在其他铁路配合作战的兵力,由各区自行安排。

129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破击平定(含)至榆次段,重点破坏阳泉、张净段;对根据地周围的平汉、德石、同蒲、白晋铁路及邯大、临屯公路,应同时分派足够部队破袭;对平辽公路应派有力部队积极活动。

120师应破袭平遥以北同蒲铁路及汾离公路;破袭同蒲铁路部署应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路增援,并力求以约两个团进至榆次南北地区,配合第129师作战;对晋西北腹地内各个敌据点与交通线,应分派部队积极破袭。

总部特务团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待命。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指挥,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

百团大战正式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