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 第五十二章反扫荡与收庄稼(2)

第五十二章反扫荡与收庄稼(2)

书名:从亮剑开始的不合理 作者:坐看冰轮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22:31

“这位长官,能给口饱饭就是天大的恩情了。”老人家头发胡子都白了,看起来能有六十多岁,能这年头活过六十的都不简单。

“我们八路军不叫长官,叫同志,老大爷你们放心吧,只要我们八路军还在一天,就不会看着一个老百姓饿死、冻死。”王立保证道。

“好,那就好。”老人家擦了擦眼泪说道。

就像是和珅说得那句话:“无论是米还是米糠,都一样,一斤米可以换四斤米糠,本来能救一个人的粮食能救四个人,难民已经不是人了,只要能让他们活下去,无论是吃什么都行。”

近万人的安置不是小问题,是只管饭,还是要管到明年夏粮收获?是授人以鱼,授人以渔,都是一个问题,是救济还是赈灾,这里面学问大着呢。

而且如果是赈灾,那么只管饭明显是不行的,几千壮劳力如果闲下来是会闲出事情来的,可如果调集人员去做事,那么要结多少工钱?发钱,他发的起吗?

按现在物价,一斗小米差不多十六七斤(五百克斤),日占区价格是价格是一块五冀南币,而井陉矿区的煤矿工人一天的工资是六毛钱左右,可以买六斤到八斤米,但这是壮劳力才能拿到的工资。

如果是给地主帮工,那就更低了,能养活老婆孩子是很难的,那么问题就来了,是管饱饭稍微给点工资,还是吃饭计公分,月底扣饭钱?这都是问题。

吃饭记工分的确可以调动积极性,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果没有壮劳力的家庭呢?一个公分究竟该折多少粮食,这都是问题。

在经过一天的走访和调查,得出了一个结论,以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作量为十分,暂定一个壮劳力一天的工作量为收一亩玉米、七分高粱、八分谷子、八分土豆、七分红薯。

十个工分暂折小米六斤、白面七斤半、绿豆三斤、莜面两斤或者是土豆十二斤、红薯十五斤、南瓜十八斤。

至于盐、油、布匹、银元、法币则暂时没有能力所以不挂钩,尤其是法币和日本的军票,谁挂钩谁死的快,现在根据地的经济实力还经不起这么折腾。

法币八年贬值了四万倍,而日军的金票也不差,贬值了近三万倍,仅次于法币,就连冀南币到了1947年短短七年时间都通胀了155倍,如果要和某种货币挂钩也只能挂冀南币和银元,还能给自家人打个广告。

尽管已经是这样扣扣搜搜的,能管饱吃的也只有土豆了,按照八路军试行的粮税,是十税一,王立应收粮税是三百七十万斤土豆,另外还有四千亩地是部队开出来的荒地,这些地产量是一千四百八十万斤,扣去这些地的地税一百四十八万斤,王立王立手里有一千七百零二万斤。

这些粮食中,王立除留一千万斤作为调度粮外,其他的七百万斤分发到了各县作为粮种,土豆种子则全都被留了下来作为粮种培育基地的储备粮种。

红薯和玉米即将收获,还有第二批回茬小麦的土豆也即将收获,到时候粮食就会宽裕一点,勉强可以支撑到夏粮收获,不然作为一个粮食科长手里只有根据地半个月的粮食,没有安全感啊。

到时候,部队来伸手要粮食,地方也来伸手要粮食,王立总不能说没有吧,一个粮食科长手里没粮食,算什么粮食科长。

这两天其实已经开始收粮食了,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人群,运输工具多了人力三轮车还有独轮车,王立让人抄了几十分公告贴在显眼的地方,并且派了工作人员宣传政策。

这年头的人很朴实,你要是真不要他们干活关管饭,他们反而不踏实,这种以工代赈的形式阎锡山做过,韩复渠也做过,这世道能做到执掌一省的大军阀没一个是傻子,不过给的没有这么多就是了。

“先记账,吃大锅饭,吃多少计多少账,到时候月底结账。”王立这样香乡亲们解释道。

“那收完粮食怎么办?”一个老人家有些担心的问道。

沙蓬滚蛋蛐蛐吼,掌柜的撵着伙计走,收完庄稼也就是冬天了,这一个月怎么也不可能赚下足够吃半年的粮食啊。

“有办法,到时候咱们修水渠、建工厂、挖煤矿、挖铁矿,总是有办法的。”王立这样说道。

1941、1942都是大旱,不早做准备是不行的,历史上到了1942年才开始修水利,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提前修好水利工程,也是防患于未然。

这个水利包括但不限于打井、修水渠、修水库、修旱井,还要组织人力去运城盐湖晒盐,来做盐业这个赚大钱的买卖,到时候只怕没有足够的人手,现在的机械几乎没有,全靠人力。

“那就好那就好。”老百姓生怕自己没了用处,人要是什么事情都做不了,那就成废人了啊。

具体管理方式为按壮劳力编组,每一百户壮劳力为一个生产大队,由队员选举一个生产大队,配一个班的民兵维持秩序,共组建了16个生产大队,这些生产大队被分配到了三个县的七个镇里,粮食还是王立出。

这样一来将管理压力转移到了别的地方,只需要出粮食,广子镇只留两个生产大队,王立压力就会小得多。

做完了准备工作,玉米已经收了一半了,不得不说人力小三轮真的不错,加上这个时期的人只要吃饱了,力气是真的大,运输工作和青贮料的存储速度一直都不慢。

王立闷头只管秋收,偶尔也看一看医院的修建进度和躺在医院里的李云龙吹吹牛逼,已经寒露了,不仅仅是玉米要收,土豆、红薯、谷子那一样不得快点收啊。

秋分糜子割不得,寒露谷子等不得,要是收到了霜降,土豆红薯一经霜那就存不住了,秋天风大,风一吹那小米全掉地上了,一年辛苦全白费。

只能是加紧速度去做,连驻扎在这的独立团都拉了过来帮忙收庄稼,前线打的热火朝天,后方嘛,收粮食的紧张程度,也不逊于前方战事。

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了《百团大战后反扫荡计划》计划指出:日军从10月6日展开的“扫荡行动”正是针对我军第一、第二阶段作战的报复,这说明我军先前的作战对其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说明我军是胜利有望!这次日军来势汹汹,但我们不怕,而且我们还要让他们见识一下,中国人的拳头到底有多硬!

命令中也发布了此次作战的方针:敌军的方针是空前毁灭,而我们的方针是彻底粉碎!事先准备工作的重点是团结一致和空室清野。日军的补给问题越来越严重,他们现在主要是从老百姓那里抢夺,所以我们要针对这一点展开行动,力求瓦解其力量。而作战打响之后,主力的任务就是防御,而其他力量就是搞游击。一定要粉碎这次“扫荡”!

该命令中要求平西根据地:进行坚决的游击战,疲劳消耗敌人,求得部分的消灭敌人,不宜大规模的决战。但对于地区,则要求部队“集结适当位置”妥为修养,准备坚决的消灭一两路进犯之敌。

在同一份计划中要求120师以四个团的兵力,破击雁门雁北的同蒲路,冀中区应以有力部队破击平汉路,至于129师的任务,则是以三个团的兵力继续破袭正太路。

在这之前,新十旅在和辽公路上的弓家沟伏击了日军36师团的一个运输队,击毙日军一百余人,在其余部队的积极阻击下,日军的扫荡并未获得成效。

这边王立收庄稼收到了脑仁疼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马垴村的一阵枪响,王立立刻就让张大彪带着一个营过去增援,这可不能出事,马垴村再往南走,那可就是王立的养鸡场了。

等了一个小时才搞明白,原来是日军36师团的一个大队,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从蟠龙镇那边摸了过来,但已经被阻击在了马垴村,等到张大彪的一营增援过去的时候,敌人立刻就抽身而退。

王立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历史上的冈崎大队,《亮剑》原著里的山崎大队,老子正愁没有武器呢,这不就是瞌睡送来枕头了?

如果历史走向不变,那么山崎大队途中会遭到772团的侧击,从而向关家垴方向靠拢,企图夺路退回沁县,当然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他们带着大量抢来的物资和伤员跑不快。

在得知山崎大队逼近了马垴村的时候,老总本人也吓了一跳,要知道这伙日军无论是南下还是东进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于是他决心一口吃掉这股日军报一箭之仇,正好129师部队就在蟠龙镇附近修养,29日下午老总迅速从黎城赶往了蟠龙镇,当晚就召集了129师的师、旅干部会议。

他口头下达命令:386旅、新十旅各一部归129师指挥,陈更指挥385旅一部、决死一纵队25团、38团各一部,老总本人亲自指挥山炮连,将山崎大队牢牢的围在了关家垴。

这一次,有了充足的炮弹的八路军,还会像历史上那样被冈崎大队跑了吗?不可能,光是飞雷炮一项就能把山崎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砸个稀巴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