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诡影 > 二百四十 核弹危机(下)

二百四十 核弹危机(下)

书名:诡影 作者:JooHero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1:35

 “找掩护!”安德烈喊道。

特种兵们迅速分散,一股位于左翼的特种兵兵去左翼的两个大的拱形的仓库,准备占领那里,并以此为依托组成防御阵地。

另外的特种兵开始依托发射阵地周围预先摆放好的大块的用水泥浇筑出来的挡焰板进行射击。

这种挡焰板足有两米五的高度,三米宽的样子,厚度大约有二十公分,足以抵挡导弹发射的火焰。

而在这种挡焰板的下面装有轮子,可以移动,放在任何需要的地方,去阻挡导弹发射的火焰。

而现在,这个东西也成了特种兵们很好的掩护。

“还有二十分钟了!”

“烟幕弹!”安德烈喊道。

敌人的Bmp装甲车将这些特种兵压制地抬不起头来,而敌人的步兵已经快要接近到白刃战的距离了。

特种兵们开始释放烟幕弹。

“冲上去!”

烟幕弹扔出去之后,安德烈大喊道。

敌人的Bmp装甲车上面的机炮这个时候当然能够对特种兵们形成威胁,而且压得隐蔽在挡焰板后面的特种兵抬不起头来。

但是,当特种兵们冲上去之后,和恐怖分子混在一起,直接展开了白刃战。这一短兵相接,敌人的装甲车就没有办法开火了,而且敌人的枪械也就不能开火了。

虽然敌人的步兵人数占优势,但是说句实话,白刃战这东西又不仅仅是人数多就捡便宜,要不然干嘛当年抗战初期的时候和鬼子拼刺刀我们要吃点亏呢?

在战争初期,鬼子兵的训练水准是正儿八经达标了的,而且距离日俄战争时间并不久远,日军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甚至可以说,日本陆军从1894年9月与清军的平壤之战一直到1904年2月8日日俄战争,甚至是一直到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件爆发之前的一系列日军参加的战斗,都是在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

所以在抗战的最初期,久疏战阵的国民党军队一再溃败,甚至几个师打不掉人家一个旅团。虽然说装备是不太一样,日军装备是不错,但是一个旅团最多也就8000人,而国民党一个师的正常编制是在一万到一万五千人之间,而有的师的编制是非正常编制,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个军的编制,比如74师,人数竟然有三万两千多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初期是日军进行进攻作战,**进行防御作战。

**常常在弹尽之后和日军进行白刃作战,而且常常数倍于敌,但是却搞不赢对手。

事实上,白刃战是非常残忍的一种战斗模式,因为毕竟是用冷兵器进行杀人,有些人杀只鸡都困难,你还别说让他杀人了。

更何况那种残忍的战场环境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得了的。

昨天还和你一起嬉笑怒骂的战友,一瞬间就没有了。

当然,如果在兵员素质相当的情况下,白刃战更像是一场绞杀战,杀伤和阵亡比达到了1:1!那个时候人数就有优势了,古代打仗就是这样的,兵多的正面决战必胜!

这么说吧,白刃战的关键因素还是格斗技术,格斗技术好的一边可以以少胜多,否则就只能用士兵的生命去铺垫通往胜利的道路。

而现在,特种兵们面对恐怖分子自然是在格斗技术上占了优势。

所以,虽然恐怖分子人数较多,但是还是被特种兵占了优势。

爆破手也在一路搏杀,连续干掉三个恐怖分子之后接近了其中一辆Bmp装甲车。

爆破手一下子飞身上了装甲车,将一个小当量的定向爆破炸药贴在了装甲车的炮塔顶盖上。这种爆破药类似于坦克车和装甲车使用的被动反应装甲,都是定向爆破。只不过被动反应装甲的爆炸是向外,用以抵消穿甲弹的高温高速金属射流。而这种定向爆破炸药就是用来攻坚和反装甲的,里面是成型装药,能够形成过高温高速金属射流。也就是被动反应装甲和穿甲弹的结合。

通过磁效应能够很好地“粘”在装甲板上。

爆破手跳下了装甲车,跑出几步之外就按动了起爆按钮。

这个位置是装甲车装甲最为薄弱的地方,所以这枚炸弹直接击穿了装甲车顶板,将整个炮塔从内部直接摧毁,这样一来,装甲车就失去了作用。

另一名爆破手也如法炮制摧毁了另外一辆装甲车。

而在右翼,特种兵们的推进无比顺利,很轻松地就打掉了在两个库房里的敌人。

安德烈解决掉最后一个敌人之后开始下达口令了:“一队、二队从导弹井下去,三队跟我走通风井!十分钟之内到达导弹控制中心!”

特种兵们兵分三路开始行动,两队人通过导弹发射井垂降进去,通过检修通道进入地下的导弹基地。

安德烈带人穿过了导弹发射阵地的这一大片空地,来到了地下导弹基地的通风竖井前面。

特种兵们迅速用炸药摧毁了通风竖井的钢丝网状井盖给摧毁了。

特种兵们迅速用索降的方式进去了地下基地。

地下基地的设施非常完毕,结构错综复杂,如果不是之前已经拿到了标注好路线的地图,特种兵们一定会在里面迷路的。

地下基地的通道非常狭窄,狭窄的地方只容两个人并排通过,而最宽敞的地方也就能让四个人了并排通过。

从导弹发射井进来直接通过检修通道进入基地的特种兵已经交上了火,而安德烈带领的特种兵则在通风管里快速地运动起来。

之前安德烈研究过路线,如果都从检修通道进去,那么敌人如果集中力量进行阻击,别说十分钟,半个小时都到不了。

所以安德烈安排了两个小队通过检修通道进行强火力突击,以此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而自己带队通过通风管绕过外围的防御,直接对核心区域进行打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在通风管里的特种兵都很是紧张。

“到了!”安德烈拆掉了通风口的罩子,第一个跳了下去。

特种兵们跟着跳下了通道。

之后,安德烈带队转过了一个弯,开始向前运动。

突然,前面出现了恐怖分子。

冲在前面的两名尖兵果断地开了火,直接消灭了上来阻击的恐怖分钟。

“我们暴露了!快速行动!”安德烈喊道。

特种兵们开始加快了前进速度。

前面不断地有恐怖分子出现在特种兵们的前面,狭窄的通道里枪声响成一片。

好在通道里还有一些堆放的东西可以作为掩护。

往前推进一段距离之后,特种兵们的面前出现了地下基地的一个住宿区,里面有宿舍、澡堂和厕所。

这里的环境最为复杂,敌人的抵抗力度也是最强的,特种兵们不得不放慢速度用闪光震撼弹和手雷配合自己的手上的突击步枪进行攻击。

突击作战打成了攻坚战,这倒是让安德烈比较恼火,时间有限啊。

不过好在特种兵们还是迅速地解决了战斗,开始穿过住宿区继续攻击。

再往前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住特种兵们的了,继续沿着通道前进,同时向着从前面或者后面或者两侧的岔路口杀出来的敌人。

在一处岔路口,两侧是通向其他的地方的通道,对面则是一扇大铁门。

“就是这里!炸门!”安德烈说道。

特种兵们迅速组成警戒阵地,爆破手开始破门。

铁门被炸开之后,特种兵们迅速涌了进去。

进去之后穿过一片小空地,一部电梯出现在了特种兵们的面前。

特种兵们全部进了电梯之后,安德烈操纵电梯开始下降高度。

下面,如果按照地图就是地下指挥中心的所在地了。

电梯刚刚到达最底层,特种兵们就遭到了敌人的抵抗。

好在电梯还是给特种兵们提供了掩护,虽然一下子就有两个特种兵阵亡,但是特种兵迅速还击,并且移动出电梯,开始借助外面的一些柱子做掩护,对对面的火力进行压制。

“时间不多了!强攻!”安德烈看了看手表,然后喊道。

特种兵们扔出了手榴弹,然后开始想办法向前突击。

没有进攻正规训练的恐怖分子虽然占到了先机,但是还是很快被特种兵们消灭了。

冲过这一块空地,下了一个楼梯,特种兵们来到了一个空荡荡的房间。

这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杂物房。

“应该就是这里了。”安德烈看了一下地图,顺便看了一下手表。

时间还有七分钟。

“电子参谋!四分钟够了吗?”安德烈问道。

“足够了!”

“爆破!”安德烈指着墙上的一个位置说道。

爆破手马上上来准备定向爆破。

十秒钟不到,特种兵们就直接炸开了这面墙。

墙刚一炸开,特种兵们就冲了进去。

这个时候,这里已经是人去楼空,整个控制大厅里空无一人。

“快上!”安德烈说道。

电子参谋马上冲上去,找到了总控制台,然后立刻开始接入自己的电脑进行操作。

电子参谋使用的办法和传统的破解不一样,传统的破解是跟随系统本身的操作流程去闯关,现在为了争取时间,预立先破,电子参谋直接注入了一种强力的计算机病毒,直接摧毁总控制计算机的操纵系统,然后加载一种新的小规模的操作系统,直接掌握核弹头的控制。

“破坏了!正在载入新的系统。”电子参谋喊道。

“还有两分钟!”安德烈看了看表。

在外太空的几十颗核弹头已经开始启动弹载火箭进行微微的轨道调整,开始进入各自的打击轨道。

而美国的所有的能够进行拦截的导弹也开始瞄准了。

再有两分钟,所有的弹头就会进入美国的国界线上空,那时就是所有的导弹进行拦截的时候。

而当两分钟之后,所有的幸存下来的核弹头开始进入“再入(再次进入大气层)程序”的时候,一切都将无可挽回,核弹的命中已无法通过远程遥控指令来阻止。

“快点!快点!”

电子参谋紧张地看着屏幕上的进度条。

“ok!”参谋看见屏幕上的“99%”变成“100%”直接眼前一亮,然后马上开始操作计算机。

“一分钟!”

“给我密码!”参谋喊道。

“密码:npаkoueiya!”安德烈马上从包里摸出一个小的金属箔封装的东西,从里面扯出一张白色的塑料卡,上面写着“npаkoueiya”这么一句。

安德烈将卡片插进了操控台上的一个插卡槽,同时,电子参谋将密码输入了计算机。

“验证成功!正在发送命令!”参谋按下“回车”之后看到了屏幕上的提示信息,于是喊道。

最新全本:、、、、、、、、、、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