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118章 殖民第一步,藩王海外建国

第118章 殖民第一步,藩王海外建国

书名: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2:26

第118章 殖民第一步,藩王海外建国

“什么好东西?”

朱高煦耐不住好奇问道。

“鸟粪石。”姜星火特意强调了一下,“在离开大明去吕宋的海路上,一些岛屿上堆积着很多的鸟粪形成的石头。”

朱高煦不满地撇嘴:“姜先生莫要消遣俺。”

“没有消遣你。”

“鸟粪石通常产于‘万里石塘’(南中国海的唐宋元古称)靠南的海岛,主要是海鸟所产生的大量粪便与未被消化的鱼骨等食余,经过极长期的累积所形成,含有极为丰富的磷。”

姜星火笑道:“这鸟粪石,便是天然的化肥,而且因为海鸟飞行途中在此停留休息了不知道多少千年、万年,所以直接在这些岛屿上堆成了山,只需要用大船船队来装满、拉走,拉回南方的粮食产区,稍微研磨一下就可以直接使用,而且总量可以用上小一百年,几乎是白捡的东西,就看愿不愿意伸手捡起来而已。”

作为天然且纯度极高的磷肥,鸟粪石是工业变革以前最好的农作物增产肥,英法等西方国家便是不远万里地从瑙鲁等地挖鸟粪回去种地,足以见鸟粪石的效果。

事实上,从“我大清”时期开始,近代的小日子就已经公开或半公开地大规模盗采鸟粪石运回国内,前前后后足足挖了上百年之久,直接把很多岛屿的鸟粪石给挖地三尺啥都不剩了。

在姜星火的第六世,作为工厂主的他,因为业务领域涉及到了机械和化工,相关领域的很多东西都跟矿产有关,就曾看到过《中国地质学会志》的两篇论文报道,分别是《xi沙群岛鸟粪》和《广东xi沙岛鸟粪之积储》。

因此,对此记忆尤为深刻。

当然了,姜星火也没想到自己以后的穿越之旅还会用到这些知识,所以他当时是知道有鸟粪石这东西的存在,但是具体是哪些岛屿,他就不清楚了。

所以当两人问起他具体位置时,他也只能说确实存在于那片海域中,但自己也无法确定具体在哪。

毕竟,这东西也不像是石见银山和左渡金山那么出名,姜星火压根就没想过看看地图,确定这些满是鸟粪石的岛屿具体在哪。

对此,两人表示了略微遗憾。

隔壁密室。

朱高炽和夏原吉闻言,他俩的眼眸却顿时闪烁起了亮光。

在他们看来,只要这地方在大明的万里石塘境内,就根本不愁找不到,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而如果鸟粪石的效果真是如此,那大明根本就不必耗费功夫按姜星火原先的那种烧焦炉的办法来炼制化肥仙丹,而是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天然化肥。

“夏公。”朱高炽沉吟片刻后问道:“你说能不能出动水师,把这几座鸟粪岛屿直接搬回大明来?”

夏原吉摇头笑道:“别说搬走一座岛屿,就算是一座小山,如果真的像姜师所说,乃是海鸟粪便积累了成千上万年形成,可以供大明使用近百年,那肯定也是不太可能直接搬回大明的吧。”

朱高炽自己都笑了,是他太过贪心了。

毕竟,作为大明帝国实际上的政务负责人,几乎没有人比朱高炽更希望大明的粮食获得增产增收。

“如果要挖,那就得朝廷组织去大规模挖掘运输。”夏原吉说道。

朱高炽点了点头。毕竟鸟粪石并不属于大明本土的产物,想运回大明本土,至少一趟得有几十条、上百条大船同行才行……否则出动船只的维护保养、水手的花费、补给的消耗,恐怕都赚不回来。

但朱高炽还是忍不住问道:“姜先生没有给出具体位置,若是广泛发动沿海渔民去寻找呢?虽然有禁海令,但洪武朝末期开始,下海打渔的渔民朝廷就已经无法控制了。”

“这倒可以试试,但臣觉得还是让水师来做比较好,毕竟这应该是国家所掌控的东西。”夏原吉想了想,说道,“臣觉得,既然海鸟的迁徙飞行是有规律的,那应该鸟粪石的分布也非常规律,大概只有个别的岛屿会有很多,肯定也可能有很多岛屿没有鸟粪石水师要办的事情其实并不算复杂,只需要找到合适的目标岛屿,派出船队将鸟粪石运到朝廷指定的位置,如此一来,应该大明或者说大明的江南地区就能获得足够的鸟粪石了吧?”

当然,身为大明财神爷的夏原吉也想到了另外一个重点。

夏原吉沉吟片刻说道:“鸟粪石虽然作为化肥,开采的成本可谓是一文不值,跟海盐其实性质差不多,但毕竟是大明水师从海外运过来的……”

朱高炽恍然点头,瞬间秒懂了夏原吉的意思。

正如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朝廷尽管天下盐铁酒粮之事,实行垄断经营,盐被抬升到了“战略资源”的地位上。

那么制盐真的有什么难度吗?

什么难度都没有,大规模制造下,成本奇低、产量奇大。

鸟粪石作为天然化肥,能够让农田增产增收,同样也是这个道路。

一开始,哪怕能无偿获取,朝廷也绝对不能直接免费发放给全天下的百姓。

朱高炽想清楚这些,又对夏原吉问道:“这鸟粪石如何管制、售卖,夏公觉得呢?”

夏原吉立刻说道:“臣建议价格不用太高,但同样也不能极为低廉。否则的话,如果鸟粪石的价格极为低廉,此法大规模推广,地主未必会觉得十分感激,反而觉得来的容易。”

朱高炽心里琢磨,这夏尚书是个老奸巨猾的官僚,如此说来虽然有道理,但恐怕也是有着自己的打算的。

毕竟,除了这方面的考虑外,只有朝廷垄断鸟粪石进行销售,夏原吉的户部才会有滚滚财源啊!

手里有了钱的财神爷,腰杆子才硬,才能在大明的庙堂里分量更重。

不过朱高炽也没必要拆穿对方的小心思,既然鸟粪石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大伙儿都有利益可图,何乐而不为呢?

至少目前大明朝廷缺乏的就是钱,朱棣的那些想法,无论是向北平迁都、修永乐大典,还是征蒙古,哪个不需要钱?

而鸟粪石这笔意外财源,就是一个机会啊。

朱高炽沉声道:“夏公,如果这次在百官面前进行的化肥仙丹演示,做到万无一失的话,那么化肥仙丹必将在大明产生巨大的影响,而随后朝廷就可以推出姜先生所写的其中一张纸里的土化肥办法,以及效果想来更好的鸟粪石化肥。”

“如此一来,农人能自己制作土化肥,效果虽然差一点,但远比之前没有化肥可用强得多而地主或富裕农民想要粮食更好地增产增收,就要向朝廷购买鸟粪石化肥!”

“这样实行下去的话,在保证了农人更加高效种田的同时,也通过售卖鸟粪石化肥,扩大了朝廷的财源!”

“最重要的是,这个财源几乎没有成本,而只需派军队驻守,全程由水师运输,更是彻底的垄断!”

朱高炽一连串的讲解,听得夏原吉直呼英雄所见略同,两人想到一块去了。

夏原吉本来被朱棣毫无节制的花钱折腾的头痛不已,如今却仿佛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钱飞到他的口袋里,不仅露出了一丝发自内心的笑意。

朱高炽也跟着笑了起来。

“待今日讲课结束,便派人去通知马和吧。”

嗯,在筹备下西洋、去日本挖金山银山、殖民吕宋和天竺后,姜星火又是在无意间给马三保找了个大活。

真真是领导动动嘴,下属跑断腿。

姜星火弹了弹衣衫上的灰尘,起身说道。

“这节课正式的内容,其实到这里就结束了。”

“关于如何对抗未来将要持续数百年的小冰河期,便是我所说的内外两副药方。”

“对内,要通过土化肥、鸟粪石等人工或天然的化肥来提高土壤肥力,这些化肥跟真正意义上的‘化肥’虽然没有办法完全相媲美,但好处在于,它们对于土壤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副作用,即便是有,也很容易根治。”

“同时还有轮作套种,也要推广。这种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办法,我已经悉数按照不同地域的适宜的特点,写到了那张纸上。只需要稍稍测试后,即可大规模推广,这都是我的经验之谈。”

“对外,则是按照‘大明力所能及范围内’、‘适宜农耕’和‘目标地区易于征服’三个条件,筛选出了吕宋和天竺这两个地区,足够养活超过大明田地承载能力的人口,甚至可以用高产的农作物反哺大明本土。”

“如此一来,大明应该可以迎来一段时间休养生息期,并且积累一定抵御大型天灾的能力。等待数代之后,大明人口完全恢复到鼎盛状态,同时影响了整个西起天竺、东到日本的区域,就是新的大明帝国诞生的日子。”

姜星火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

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大英帝国就是靠控制印度反哺本土这个策略,慢慢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日不落”帝国的。

前世的历史,注定无法改变。

他过去的七次穿越,应该也因为种种原因,无力对抗历史修正力。

姜星火虽然不知道朱棣和朱高炽等人,每次都在一墙之隔外的密室里偷听他的讲课。

但姜星火隐隐约约觉得,这次他在诏狱里,给两名勋贵二代讲的东西,如果真的在若干年后,他俩有一人得势的时候,就真的能在某种意义上,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

毕竟,如果说制度上的东西还有些困难,两人做不到左右皇帝和朝廷制定政策,可例如石见银山、万里石塘鸟粪石等实实在在的东西,还有他们炼出来的化肥,想来一定是能对这个时代造成影响的。

如果不能造成任何改变的话,姜星火反而有些发自内心的可惜。

——这是多好的时代啊!

永乐一朝,这是汉唐之后,华夏文明最为进取的时代,无论是武德充沛的五征漠北,还是彪炳史册的七下西洋,无不昭示着大明帝国重新在世界树立了霸主地位。

而这个时代的大明,无论从人口、经济、军力还是技术等各项指标上,都可以称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然而,然而。

这个短暂的世界第一,很快就要随着西方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被后来的西方列强所追上,从此以后,华夏文明将会陷入持续的衰退与屈辱之中。

纵观西方近代史,无非就是三步崛起之路。

第一步,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全球殖民。

第二步,文艺复兴、宗教变革、启蒙运动。

第三步,资产阶层大变革、工业变革。

这是一串有着极为深刻内在逻辑的事情。

正是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产原始积累,使得资产阶层产生,随着资产阶层的壮大要求在思维上进行变革,让商人们的地位更高,随之而来就是文艺复兴,提出人文主义,要求摆脱宗教束缚。

进而资产阶层开展了宗教变革,建立起了有利于资产阶层的新教派,此后资产阶层不断壮大,要求庙堂上的变革,这就需要自己的庙堂理论,启蒙运动产生了,提出来三权分立等理论,而后资产阶层大变革爆发,建立起资产阶层政权。

资产阶层扫除了各个障碍,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条件,工业变革就开展了,工业变革的完成标志着资产制度的最终确立。

而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就是这最关键的第一步!

如果大明能够做到迈出这第一步,通过海外贸易培养出可以抗衡士绅阶层的资产阶层,想来以后的事情,就都有可能发生了。

毕竟,如果没有资产阶层的存在,没有工业变革和工厂,那么赤色黎明也不会到来。

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和时代进步的先决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不管是从国家还是从其他角度来说,大明如果真的能诞生资产阶层,那未来总比被注定保守腐朽的士绅阶层又拖到传统农业国的轨道上强得多。

至于第二步思维变革,姜星火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

别说他会亲自下场,打算用自己的学说跟理学好好较量一番。

嗯,赢了那他原地成圣。

输了,也不过是被卫道士们喷的身与名俱灭,然后他继续下一世穿越之旅而已。

其实就算没有他的时空,冲着明朝中后期的那些诸如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思维来看,只要资产阶层有萌芽出现,对应的思维变革要求,几乎是顺理成章地诞生的。

物质地基决定顶层结构,如此而已。

所以,关键还在于这第一步啊!

海外殖民!

而除了郑和下西洋,又如何才能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呢?

姜星火忽然想起了前世看到的一个有趣脑洞——如果朱棣把他的二儿子和三儿子封藩海外,大明会不会就真的开启全球殖民时代了?

说实话,如果真这么干了,真有可能,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分邦建国,既能够成为海外殖民的最好理由,更能成为大明统治天竺、吕宋等地的直接动力。

皇子们打下来的地盘就是自己的藩国,能不能尽心尽力推动大明的殖民进程吗?

这些思考说来话长,其实不过是姜星火沉吟几息的功夫罢了。

姜星火忽然问道:“高羽,你认不认识朱高煦?”

一瞬间,朱高煦和李景隆的眼中都流露出了惊骇。

难道,姜先生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身份?

“俺、好像、可能、认识、吧?”朱高煦结结巴巴地答道。

“认识就好。”姜星火点了点头,“你要是跟他关系好,要是以后争储失败的话,其实可以劝劝他,以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争不了太子,那率军提三尺剑横行万里石塘,如王玄策那般灭国无数,于海外建立藩国,也不是一个不可行的办法.总好过要是争储不成,余生虚度,浪费了一身勇武。”

朱高煦愣住了。

显然,他从姜星火这番言语里,听出了某种深层的东西。

他的心脏勐烈跳动,脑海中闪电般划过了这个词——海外建国!

这个念头突然就出现了,令朱高煦吓了一大跳,但却怎么也挥散不去,他赶紧甩了甩脑袋,将这个疯狂的想法驱逐掉了。

朱高煦心想:“呸呸呸,俺要当就当大明的皇帝,凭啥去海外当皇帝?凭啥说俺争储就争不成?”

姜星火不晓得对方内心的反应,只是继续说道。

“海外殖民是大明开始走向历史正确轨道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注定是极为艰难的,结合大明的实际国情,分邦建国是相对靠谱的、可以推动海外殖民的举措。”

“这件事要么是老藩王们去做,要么就是新藩王们去做,总之,脱不了藩王这层关系,否则大明根本不会有任何动力支持。”

“毕竟,藩王去海外建国,一方面减少了大明内部的矛盾和皇帝的猜忌,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扩大大明的影响力,且不用担心会对大明本土造成什么重大损害,可谓是利大于弊。”

听完了这番话,朱高煦倒是有些认同。

如果想要做成海外殖民这件事,藩王海外建国,确实是最好的途径。

否则民间的海外殖民,大明朝廷根本不可能同意,而如果是非朱家的人去主导,朝廷更是不可能放心。

藩王去海外建国,大明朝廷则又可以甩包袱,又可以扩张大明的疆域,两全其美。

“之前我说过,之所以在未来大明的武臣勋贵会对文臣士绅彻底败落,便是因为大明无法重复开国和靖难,但必须重复三年一次的科举。”

姜星火微微眯着眼眸,说道。

“而当时,我其实还有下一句话没说。”

两人望向了他。

“大明维持尚武的真正方向,不在于陆地,而在于海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