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144章 当众训斥

第144章 当众训斥

书名: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2:26

第144章 当众训斥

既然李景隆收了礼物,双方的气氛就开始变得极为和善了起来。

日本后小松天皇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驾临。

所以.李景隆‘暂时’还不用以大明大皇帝的姿态,训斥这位日本国王。

幕府将军足利义持也是给足了面子,少年穿着笨重的礼服,亲自端着酒,引领着李景隆去认识在座的这些日本权贵。

势力庞大的斯波、细川、畠山家,明显是室町幕府的主要支持力量。

山名、一色、京极、赤松四家,则属于在中央有较大权力的地方实力派。

紧接着,李景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不大的日本里,足利义满的反对派也着实不少.

被足利义满削去和泉、纪尹两国守护的西部强力地方实力派大内义弘,看起来就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而东部镰仓公方的实力派足利满兼,同样也是这副作态。

这个“镰仓”不是上一代镰仓幕府的意思,而是指镰仓地方。

镰仓公方的任务是替幕府将军震慑关东的常陆、武藏、上野、下野、上中、下总、安房、相模和甲斐、尹豆共十国。

当初足利尊氏原本属意将新幕府设置在镰仓,和源赖朝一样坐镇镰仓与京都保持距离,一旦京都有事就可以动员关东武士,便能立即西上。

嗯.提刀上洛,痛陈利害。

不过因南北朝分裂,室町幕府不得不放弃初衷,长驻京都以保护脆弱不堪的北朝朝廷。然而不能有效控制鞭长莫及的关东武士将危及足利尊氏的政权,足利尊氏先后派两子义诠和基氏前往镰仓坐镇掌控关东各地势力,甚至遥控奥羽大名的状况。

镰仓府的主人最初称为关东管领,后来改成镰仓公方或镰仓殿,由基氏的子孙继任。

这一代,就传到了足利满兼。

虽说都姓“足利”,可屁股决定脑袋。

关东的足利氏,焉能不觊觎京都足利氏的幕府将军宝座?

这幕府将军,你京都足利氏当得,我关东足利氏就当不得?

没有这个道理嘛。

至于之前提到过的曾经占据六分之一个日本的山名氏,在明德之乱中被足利义满折腾惨了,手里从十一国到现在只剩下了但马、伯耆和因幡三国,对足利义满的不满,李景隆也是能从细节中看出来的。

至于其他的强力大名,诸如岛津、河野、小笠原、上杉等等,立场看起来也不是那么的牢靠。

最为出挑的,则是曾经号称“九州王”的今川了俊。

简直就是,直接在脸上写了“我不服”三个大字。

今川了俊出身足利同族,原名今川贞世,是今川家第三代家督今川范国之子,历任远江、骏河守护。

然而这位却是今川家这泥鳅窝里钻出来的蛟龙。

今川了俊文武兼备,是日本南北朝时期的一代名将。

文学方面,他着有名作《难太平记》,汉学造诣颇深。

武功方面,作为北军统帅,任职九州探题的今川了俊远赴九州,七年间转战各地,由弱变强,最终指挥北军发动总攻,攻陷高良山,菊池军(南军征西府主力)被迫撤回了根据地肥后。

在这场决定性的战役后,南北朝军力的平衡被彻底打破。

南北朝统一后,今川了俊担任了备后、安芸、筑前、筑后、丰前、肥前、肥后、日向、大隅、萨摩等地守护,号称“九州王”,权倾朝野。

在其履任期间,还是个外交好手。

今川了俊从足利义满手里取得了与明朝交涉的权利,且与高丽使者郑梦周独自秘密交涉,李氏朝鲜建立后,继续负责与朝鲜交涉,还推行了要求大内氏镇压骚扰大明的倭寇、送还被绑架的朝鲜人、寻求大藏经等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

换句话说——亲明派。

当然,功高震主的今川了俊,现在已经被老狐狸足利义满给扒拉成光杆司令了,闲居在京都。

李景隆和今川了俊倒是一见如故,两人就文学和兵法谈论了片刻,足足饮了八杯酒方才继续下去。

两人的感觉几乎是一致的。

纸上谈兵,终于遇到了对手!

不过今川了俊不晓得这位明国大将军的实战战绩,只是觉得对方通晓兵法、文学素养极佳,是个难得的,能跟他相交做朋友的人。

相见恨晚啊!

幕府将军足利义持一圈介绍下来。

李景隆也就完成了给朱棣交差的任务了。

奏折就这么写:臣已探明,西部的大内氏、东方关东的镰仓公方、北方的山名氏、京都的今川了俊,都是可以拉拢的室町幕府反对派.幕府残暴,失尽民心,只待王师一到,日本豪杰必赢粮景从,百姓必箪食壶浆,胜利之期,指日可待也。

朱棣信不信他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信了。

又是一轮觥筹交错。

花之御所外,忽然传来了语调悠长的话语。

李景隆转头问通译:“说的什么意思?”

“日本后小松天.国王到了。”

果不其然,日本的权贵们哪怕看起来有些心不甘情不愿,但依旧迫于传统的礼法和封建习惯,起身迎接这位傀儡天皇。

后小松天皇头戴立缨冠,身着冕服,本来颇为威严的装束,但由于其身量不高,加之长期处于足利义满的威吓之中,因此反倒显得有些猥琐。

事实上,后小松天皇的一生,跟汉献帝并无区别。

而天皇的式微,从一件很小的事情中,就能看出来。

距今六十年前的一天,北朝的光严上皇出巡时碰到一个美浓的守护土歧赖远,上皇的近臣喝道:上皇圣驾到此,快快下马!

土歧赖远闻听非但没有下马,反而大怒道:你说清楚是院驾还是犬驾(日语中院与犬读音相近)若是犬驾,就射他一箭。

说着,真的拔箭而射,他的随从们一哄而上,把上皇车上的帘子扯掉,把车子掀翻,并把上皇身边的公卿打了一顿。

事后,土歧赖远被幕府处死,但引起下层武士更大的不满。

有人说“如果没有天皇不行的话,就用木凋一个,或以金铸一个,把活的天皇流放到别的地方去,省得惹麻烦”;也有人哀叹“凤凰生末世,落魄亦堪悲;雉鸡遭野火,被逐无巢归”。

事实上,彼时天皇还能当做一个小诸侯来看待。

而到了此时,后小松天皇真成了没有半天实权的傀儡,也怪不得足利义满打算等太后死了,让自己的继妻当他干娘,自己当他干爹,然后儿子再篡夺他的皇位。

所以,接待明国使者不是在日本天皇的皇宫,反而是在幕府将军的花之御所。

后小松天皇到了花之御所,哪怕坐在了日本方面的主位上,还是看着足利义满的眼色行事,连个屁都不敢放。

李景隆此时的心情,微微有些沉重。

伸头是一刀,锁头也是一刀,该来的注定躲不过。

又过了半晌,寒暄完毕。

李景隆清了清嗓子,众人的目光,都望向了他。

李景隆也不说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了朱棣的诏书,带着视死如归的心情看着眼前的日本权贵们。

早有幕府安排好的香桉等物奉上,上至后小松天皇、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下至今川了俊(九州王)、足利满兼(镰仓公府)、大内义弘(大内家主)等等,全都站起了身准备接旨。

李景隆展开圣旨,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圣旨上工整的字迹,一时间竟然有点头晕眼花。

这东西念出来,真的还能活着回大明吗?

送错礼物,最多让足利义满他们不高兴。

可当众训斥日本国王,按姜星火讲的日本人的“羞耻观”,恐怕会来个剖腹大会吧,不对,日本人会把他乱刀砍死了再剖腹。

李景隆脑海里念头纷乱,但如今这情况,也只能霸王硬上弓了。

“.朕荷上天祖宗之佑,百神效灵,诸将用命,靖平国难,即皇帝位,已数月矣。

粤自古昔,帝王居中国而治四夷,历代相承,咸由斯道。

四夷者,高丽、安南、占城、琉球、爪哇即能顺天奉命,称臣入贡,唯尔倭夷,久而不至。”

日本权贵的汉语水平普遍还凑合,李景隆的话基本都能听懂,意思无非就是新皇帝打赢了靖难之役,登基好几个月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皇帝统御四夷,高丽、安南等国也都来觐见新皇帝了,你们怎么不来呢?

但是最后的“倭夷”两个字,却触怒了日本权贵敏感的神经。

“八嘎!”

一名武士愤怒地走了出来,来到李景隆十几步的眼前。

李景隆已经做好了随时扔掉诏书,拔刀自卫的打算了。

然而这名武士却跪坐下来。

就在其人要拔刀的时候,少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持的声音传了过来。

“八嘎!纳尼噢西忒一路耨呆斯卡?尅一咯!”

李景隆身后的通译仍然忠实地旅行者自己的职责,小声翻译道:“妈的,你在搞什么,滚回去。”

那名愤怒的武士,在眨眼间变得更加愤怒了。

随后,他就愤怒地滚了回去。

而少年幕府将军足利义持,更是恭谨地起身向着李景隆鞠躬致歉。

李景隆内心松了口气,他还真怕场面变成拔刀相向。

不过,这个幕府将军看起来倒是少年老成,像是个可以培养成亲善大明的人。

如果李景隆知道前一天足利义持还是铁杆的反明派,虽然只是为了反对他爹而反对,但恐怕他就不会这么想了。

他只会直呼“姜郎说得对”。

只要砸钱到位,确实国王都得喊万岁。

李景隆此时扮演着的角色,却是大明大皇帝,因此他无法回礼,只能冲幕府将军足利义持微微点头。

而仅仅是这一个点头,就让足利义持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

坐在主位的后小松天皇疑惑地看了看幕府将军。

奇怪,平常肝火旺盛的足利义持,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耐性了?

按理说,他不是最为反对他爹足利义满对大明恭顺的恭顺吗?

这时候足利义持就算不亲自拔刀,也应该表示强硬态度以获取庙堂本钱啊。

让表忠心的武士,一点事情都没做就回去,是几个意思?

被小插曲打断的李景隆咽了口唾沫。

李景隆虽然不太清楚自己接着念下去,还会发生什么。

但他只有硬头皮念下去一条路可走。

“呜呼!钦若昊天,王道之常,抚顺伐逆,古今彝宪。

况朕缵承洪绪,统理兆人,海澨山陬,皆我赤子。

蠢尔倭夷,出没海滨为寇,扰我子民,岂非自取灭亡意?”

这段也很好理解,华夏遵循上天的旨意,安抚跟我走的,讨伐跟我对着干的,古今都是如此,更何况朕拥有这么广大的疆土,天下人都是朕的赤子,你们倭寇在海边当强盗,骚扰大明子民,难道不是自取灭亡吗?

这句话属实是有点打脸了。

“八嘎!”

又一名年纪较轻的武士愤怒地走了出来,来到李景隆二十步的眼前。

还没等他做什么。

“砰!”

一本书直接被砸到了年轻武士的身上,日野氏的年轻武士看到自己的姑奶奶日野业子正狠狠地盯着他,不由地吓得一哆嗦,直接放弃了愤怒,缩了回去。

日野业子的老脸,则转过来向李景隆挤出了一个笑容。

李景隆同样微微颔首示意。

李景隆虽然不知道,对方为什么要莫名其妙地向自己示好,但点头就对了。

毕竟,老妇人解决了自己当下的困境。

后小松天皇又疑惑地看了看御台所日野业子。

为什么御台所会如此维护明国的大将军呢?

因为这位明国大将军长得又高又帅?

后小松天皇的促狭目光,转向了句偻着身子的足利义满。

却发现足利义满在不经意间看着他,后小松天皇不由地马上触电般缩回了目光。

后小松天皇对足利义满的感情,混杂着感激、惧怕、崇拜等等复杂的情绪。

换姜星火的话说,后小松天皇是被足利义满控制着pUA太久了,反而产生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故此,足利义满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后小松天皇的精神偶像。

李景隆已经有点麻木了,他继续毫无感情地宣旨。

“今中国安定,勐将无用武之地,智士无所施其谋。

精锐饱食,终日枕戈待旦;艨艟斗舰,须臾扬帆千里。

若尔倭夷,不畏中国,方将整饬巨舟,远涉江海,水陆并驱,正奇互用,致罚于尔邦嚱。

彼时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鸿雁来归,箕子之提封如故;熊罴振旅,汉家之德威播闻。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当描绘未来明日战争场景的排比句念完的时候。

便又又有一个日本武士跳了出来。

然而,还没等他念出台词,足利义满就以跟他年龄完全不相符的敏捷,拔出了腰间的武士刀,起身从身后挥刀。

刀光闪过,尸首分离。

看着武士的头颅滚落在花之御所的宴会厅里,再看看正擦拭刀锋的足利义满,后小松天皇不仅咽了口唾沫,往后缩了缩。

接下来,足利义满的举动,让本来就有点发懵的日本权贵们更加懵逼了。

足利义满竟然对着扮演大明大皇帝的李景隆,在桉几前叩首赔礼。

这还是飞扬跋扈的足利义满吗?

足利义满带头叩首后,其余人也连忙效彷。

“愚蠢之徒的无礼,请大明大皇帝恕罪。”

这时候,众人终于意识到事情的不对劲了。

——足利义满这是在向那位大明大皇帝隔空献殷勤啊!

如此说来,他之前跟李景隆喝酒的举止就很好解释了,是为了讨好明国啊!

只是,大家都很纳闷: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能令骄傲狂妄到极致的足利义满低头俯身呢?

“纳、纳尼?”后小松天皇震惊无比,在心里想道:“这、这还是足利义满吗?为什么会对明国使者这么恭敬?”

后小松天皇忽然觉得,自己内心的某个精神偶像,骤然坍碎了。

李景隆这次则是彻底懵了。

如果说之前赠送礼物,还能当做人家足利义满大度、不计较、以直报怨。

可现在,又该如何解释?

明明对方是被训斥的,被大明骂了个狗血淋头,还加上了战争威胁。

但对方的反应,却是叩头谢罪。

难道这位日本的一代枭雄真的怕了大明,还怕到这种程度?

完全说不通啊。

李景隆连忙亲自扶起了足利义满。

足利义满则借势扶着膝盖站起身,两人目光交集时,抬头冲着李景隆露出了一个“你懂得”的笑容。

李景隆机械地点了点头。

别管对方啥意思,点头就对了。

而足利义满则眼眸一亮!

他确信,自己已经通过了明国的考验!

而随后,只要好好地招待、拉拢这位明国大将军,足利氏取代北朝天皇的事情,就将得到大明的默许,至于日本与明国的勘合贸易,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谈了。

李景隆是真的什么都不懂,此时他的大脑已经有些运转不过来了。

他既不明白,传说中非常凶恶的日本人,为什么对自己这么客气。

也搞不懂,为什么知道现在都没有看到姜星火口中的剖腹表演。

李景隆只能继续麻木地念了下去,把诏书的最后一段念完。

“苟能革心顺命,遣使相闻,共保承平,不亦美乎?

兹用布告尔邦,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敢赦之意,母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嗯,意思再简单不过了,如果你们能洗心革面赶紧派个使者过来觐见大明的新皇帝,那还能保你们平安,否则的话,就不要怪我们大明不客气了。

当然了,一纸诏书而已。

你们日本要是真信了,那朱棣也只能说你们是太幼稚。

接下来的环节,就到了最终的部分。

日本天皇接受大明大皇帝的旨意。

接旨,肯定是要接的。

但问题在于,行什么礼节接旨?

如果按藩属国的礼节,那就得跪下去接旨。

什么安南、琉球、占城、爪哇、朝鲜.都是这么接旨的,国王一样得跪,因为大明的使者,代表的是大明大皇帝。

可如果不按藩属国的礼节,能不能争取点面子呢?

震惊到话都说不利索的后小松天皇,本来还想给日本权贵们表演一下天皇的骨气,打算以平等的姿态接过诏书。

然而等他站到李景隆面前接旨时,却不知怎地,看着高大威严的李景隆,忽然想起了诏书里那句“舳舻付于烈火,海水沸腾;戈甲积于高山,氛浸净扫”。

后小松天皇的脑海里,瞬间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

他仿佛看到了日本的船只在港口被付之一炬,连海水都沸腾了起来,而幕府军队的那相比于明国简陋到可笑的武器和甲胃,被不屑使用的明国人扔垃圾似地堆在了一旁,直接堆成了小山。

而自己,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则被双手后缚捆绑了起来。

白衣出降!

负荆请罪!

这是足利义满在对明战败后,为了保全自己残余的军队,强迫自己去当替死鬼,去面对明国人的愤怒!

自己跪倒在了负责征日的明国大将军李景隆的面前,李景隆拔出鬼丸刀,就要斩杀自己这个替死鬼。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在接受诏书时,并没有以藩属对待天朝的礼仪行事!

——明国人以此为借口挑起了战争。

长期活在足利义满阴影下的后小松天皇,心里的自信早就被消磨殆尽。

而刚才在自己心中天下无敌的足利义满,却又卑微地跪倒在明国大将军的面前,甚至冲明国大将军露出了谄媚的笑容。

这一幕,让他更是感到了反差、愤满、耻辱、不可置信与自卑。

足利义满,你的威风呢?你的气概呢?你不是统一南北朝天下无敌吗?为什么要跪倒在明国使者的面前?为什么要笑的如此谄媚?

为什么?!

巨大的恐惧,抓住了后小松天皇的心。

后小松天皇的心脏砰砰跳动着,却又感到一阵晕眩。

不!

日本绝不可与大明为敌!

本天皇绝不当足利义满的替死鬼!

“噗通”一声。

从心的后小松天皇双膝一软,就像足利义满刚才那样,跪了下去,双手高举接旨。

而甫一跪下,他的心里,反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念头通达了。

“跪就跪吧,足利义满刚才也跪了,再说,给大明大皇帝跪,不丢人。”后小松天皇如是在心里安慰自己。

这一跪,竟是让周围的日本权贵一时失神。

这可是日本天皇!

再落魄、再傀儡,那也是日本天皇!

是日本的象征!

而如今,就这么像是一条摇尾乞怜的路边败犬一般,跪倒在了明国大将军的脚下。

哪怕他们知道这是藩属国对待明国必须执行的礼节,可这依旧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更令他们费解的是,幕府的三位主要人物,几乎是你争我抢地在向明国的大将军示好!

难以理解!实在是难以理解!

李景隆看着跪下接旨的日本国王,又看了看正冲自己露出友善笑意的足利义满、足利义持、日野业子等人,总觉得似乎哪里出了问题。

这个结局,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算了,不管了。

既然圆满完成了任务,那订购的棺材也就可以退了。

而另一个微妙的念头,也从他的心头升起。

手握权柄,外藩俯首,这样的感觉,似乎……?

——————

几个月后。

永乐元年三月,在日本盘桓许久的李景隆,终于被盛情招待的足利义满,依依惜别地送回了大明。

随同大明使团一起回来的,还有日本使团。

日本使团的正使,是在九州时期就开始长期负责,对大明和朝鲜的外交工作的今川了俊。

使团里还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基于日本皇族从平安时代开始的庙堂传统,出家为尼后(约等于庙堂避难\/流放)被派来明国深研佛法的雪舞樱。

长江浩荡,舟船如梭,两岸风光秀丽,人声鼎沸。

“好美啊”

站在船头甲板上的雪舞樱,眺望着这远比京都繁华的景象。

此刻,她身穿素净僧衣,手持禅杖,脚踩布鞋,看起来与世无争的样子,但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眼眸中隐藏着不易觉察的狂热和野心!

自打她离开日本,跟随使节抵达大明,自宁波港以来,她已经见识到了明国广袤的田地、令她惊叹的人文气息以及城镇的繁华富庶。

尤其是,当她亲眼目睹大明帝都,

那座让全日本海商趋之若鹜的南京城时,她才真正意识到,原来在她曾经生活的日本,竟然只能算作是偏僻小岛!

而大明,则是整片儒家文化圈的中心,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更重要的是,她还从大明人的口中听说了——大明的军事力量,比起她所熟知的日本强大了何止十倍?

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大明,她几乎没办法用自己的常识去判断明军的强弱!

因为,大明实在太庞大、太神秘了!

即便是号称“幕府战神”的今川了俊,也根本搞不懂大明的具体情况。

因为今川了俊花费前后十余年时间攻伐九州岛,成为“九州王”,也不过是局限在一岛之上,战斗也仅仅是数千人规模,只要上了万人,就已经是超大规模合战了。

而在李景隆的口中,他曾经统御六十万大军与如今的大明大皇帝对垒。

最重要的是,今川了俊经过在宁波等地的了解后,知道这位大将军并没有吹牛。

自诩用兵老道的今川了俊根本想象不出来,统御六十万大军能维持正常的行军秩序不崩溃,需要统帅拥有怎样的强大调度能力。

那可是六十万人的粮食、水、药、兵器、骡马啊!

今川了俊唯一可以确定的,大明绝对拥有远超日本数十倍的实力!

同样在船头,李景隆的大红袍被风吹拂起来。

他看着南京城的轮廓,感慨于几个月的日本之旅,真真是恍如隔世一般。

姜星火教他的办法,阴差阳错竟然让他圆满完成了任务,也不知道这在不在姜星火的计算之中。

真想念姜郎啊,按时间算,应该早就出狱了。

等等。

不对!

港口上这是啥?

李景隆蹙眉看着奇怪的吊装工具,眼皮微微一跳。

“国公爷,百姓手里的邸报。”

曹阿大先带着几名家丁驾着小船上岸,通知在岸边迎接的官员和众勋戚,随后带回了这个东西。

“怎么就来这么点人?”李景隆有些不悦地问道。

皇帝又骗他,当初说好了成功归来就带着满朝文武来迎接他的。

一边说,李景隆一边接过了印刷质量极为粗劣的邸报。

“不对.这不是朝廷的邸报。”

李景隆一目十行地扫过了这张奇怪的《明报》。

上面写着数字,画着圈,这些数字李景隆倒是见过,阿拉伯人的。

一大明第三期农业育种专项国债即将发售。

2大明财神射利本期中奖号码(阿拉伯数字)。

三《三国群英平话》第五十八回:轲比能兵犯代郡,公孙瓒大破胡虏。

再往下,邸报上就是一些李景隆看不懂的东西。

在旁边的曹阿大终于忍不住了,提醒道:“国公爷,您翻倒后面来,拿反了现在朝野都在吵架,争得就是这上面写的东西。”

李景隆把《明报》这张粗劣的大纸翻了过来,方才看到正面连篇累牍地写着立场完全相反的几篇文章。

《精神现象学与‘否定之否定’,陛下就是骑在马背上的世界精神》

署名:道衍。

《“吾心即是宇宙,天地与我一体”,驳斥二程先生性理之学》

署名:夏原吉。

《‘二律背反’证明格物无法致知,格物科学必须独立》

署名:张宇初。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一生二’浅谈理的流变性》

署名:袁共。

下面还有几篇卫道士们的登报反驳文章。

李景隆深吸了一口气,大约明白了,此时朝野正在争论道统,应该是顾不上他了。

这些东西,李景隆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谁搞出来的。

可他翻来覆去把整个邸报都翻遍了,还是没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

——姜星火呢?

关于李景隆的疑惑,还得把时间线拨回到他出发前往日本后的几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