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174章 《国运论》

第174章 《国运论》

书名: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2:26

第174章 《国运论》

摸鱼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姜星火苦思冥想良久的半阙《摸鱼儿》尚未填完词,眨眼间,倒数第四节课的日子就到了。

今日朱高煦不知为何,到的迟了一些。

天气少见地回暖,姜星火独自躺在树下神游。

隔壁密室里的听众,朱棣、道衍、朱高炽、夏原吉,还有一位被拽过来的新听众,都已早早到齐。

奈何这边没开讲,也只能听姜星火的呼噜声干坐着。

姜星火神游的内容,则是他对自己出狱后的规划。

说实话,在这段时间里,姜星火的心理也逐渐产生了不小的变化。

一开始,当姜星火得知自己的两个学生全部的真实身份时,自然是震惊。

我在诏狱里讲课,指点江山只不过是想换几两碎银花花?

听课的学生怎么会是大明国公、大明皇子呢?

可慢慢地,姜星火也开始逐渐接受了现实。

姜星火回忆起过往自己与李景隆、朱高煦两人的相处,甭说对方是国公还是皇子,确实都对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即便确有所图,但感情却委实做不得假。

毕竟,如今回想起来,自己被永乐大帝所注意到,恐怕也是在绩效削藩或是摊役入亩那两节课后的事情了。

而在此之前,朱高煦可是两次想救自己出去,而朱高煦对自己日复一日的恭谨和礼遇,更是丝毫做不得假。

母庸置疑,自己与二人之间亦师亦友的情分,是切实存在的。

对方的身份对自己有所隐瞒,此时想来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自己指点江山的那些内容,对于明代人来说,有些过于超前了若是真的坦白了身份,很多话,自己定然是不会说的。

但现在,姜星火既然看到了自己对这个世界做出的改变,由生出了几许雄心壮志,自然是需要重新衡量这段关系的。

在这种封建社会,以一介草民之身,想要改天换地,难不难?

难如登天!

更何况现在是永乐大帝的时代,想要造反想都别想。

所以,只能是之前的思路,通过与大明帝国高层“既合作又对抗”的矛盾关系,来改造大明,推动社会的进步。

而到了此时,姜星火则稍微修整了一下自己的计划,毕竟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嘛,之前也不知道这些信息。

现在知晓了朱高煦的身份后,姜星火便敏锐地意识到,自己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更好地改造大明。

毕竟,朱高煦是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学生,其人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又对自己信任有加,显然是姜星火改造大明时可以用来当做急先锋的人才。

而有了朱高煦这一重身份,很多事情,也就好办了。

当然,福兮祸所伏,主动用朱高煦来推动出狱后改造大明的计划,也就意味着朱高煦相关的因果,譬如连南京市井中都传的沸沸扬扬的“争储”,自己也得跟着一并担下来。

在姜星火看来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他除了朱高煦、李景隆,还能信任或者倚重谁呢?

至于出狱后要做的事情,姜星火也确实有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计划。

这是一笔交易。

大明帝国高层需要姜星火超越时代的知识和见识,来增强国力。

姜星火需要利用大明帝国高层的短视,诱之以利,同时逐步推进社会的改造。

第一步,试验田。

任何进步都是通过“对比”所产生的,只有把新的东西、有助于制造力发展的东西,集中到一块“一张白纸好作画”的新天地里,让其蓬勃生长出来,才能让世人看得清清楚楚,才能让人明白,哦,这个东西是对的,是有效果的。

第二步,引导建立体系。

这里的体系,有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培养科学思维、培养科学人才的体系;另一个意思是培养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进步,所需的一切从无到有的体系,包括工厂、物流、传媒、机器等等。

如何引导建立体系,姜星火深刻地思考过这个问题,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社会实验。

自己的作用,绝不是机械降神式的时代金手指,而是一个启蒙者,一个引路人。

既然有试验田,那么自己就应该在这里面,通过接连不断的社会实验进行暗中引导,来促进一切工业化雏形所需体系的自我培育与萌芽、产生、壮大。

只有做到这个过程,才能保证试验田的结果是可以推广到整个大明的。

否则靠自己一个人机械降神,忙死、累死,也不可能完成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进步到工业社会雏形,所需的海量人力物力资源相匹配的进步。

而通过社会实验来引导这些东西的出现,才是姜星火需要做的事情。

做思维上的“启蒙者”,做实践上的“引路人”。

这便是姜星火对自己出狱后的定位。

“姜先生,醒醒。”

并没有出乎姜星火所料,当他摘下一片叶子时,看到了大胡子的朱高煦和长胡子的关老爷并肩走来。

事实上,从第二天朱高煦和这人搭话后,姜星火就知道,这人的身份绝对有问题。

而这几天,这红脸长髯的汉子,也一直试图跟姜星火套近乎,只是姜星火没怎么搭理他罢了。

红脸长髯的汉子,重枷也被卸了,显然待遇得到了改变。

“姜先生,您知道,这位不打不相识,乃是我以前战场上结识的豪杰,如今颇有些投缘,便冰释前嫌交为朋友,打算带他也一起旁听,长长见识,姜先生不介意吧?”

“当然不介意。”

姜星火听朱高煦脸不红心不跳地胡诌,也没有兴致戳破,只是问道。

“哦对了,还没问姓名?”

郑和当然不会说自己是郑和,用马和也不合适,但马姓却是可以用来编个名字的。

“马”

郑和本欲脱口而出个马大保、马二保之类的,可刹那间便想起了姜星火有可能是谪仙,要是通过近似的名字算出什么来就不好了,于是灵机一动便根据自己本名略加修改,随口胡诌了一个名字。

“马保国,保家卫国。”

姜星火听着这个名字微微诧异,打量了郑和后说道。

“好名字!听着就像武学宗师身材高大魁梧,面色黑红,想来是常在外风吹日晒的江湖豪客,更配这名字了。”

马三保面色微红,好在本来就是涂了个黑红脸,倒也看不出来什么。

“姜先生今天要讲什么?”朱高煦好奇问道。

“接着讲《国运论》。”

姜星火提问说道:“还记得《国运论》第二卷讲了什么吗?”

朱高煦点点头,姜星火讲的全部知识他都有认真复习过,此时自然了然于胸地答道。

“地理决定论、世界岛战争、民族国家理论。”

“嗯。”姜星火微微颔首,复又说道,“不过其实还留了个尾巴,便是《国运论》的第三卷——基于地缘政治学说的海权、陆权之争,与大国博弈的几种外交策略。”

不过,开了这个头,姜星火反而没有继续往下讲,而是先问道。

“你们觉得我为何要用叶子遮住眼睛?”

朱高煦摇了摇头,有些摸不着头脑,不清楚姜星火为什么问这样一个听起来莫名其妙的问题。

郑和思忖片刻,亦是摇头诚实答道。

“着实不知。”

“光太刺眼了,用了一叶障目的法术就看不到了。”姜星火笑了笑道。

朱高煦与郑和都觉得,这两个话题之间似乎并没什么联系,但郑和还是顺着姜星火的话语说了下去。

其实在入狱之前,郑和都没觉得阳光是什么稀缺物品,但这几天经历了“诏狱再教育”,他却有些珍惜了起来。

但郑和依旧不认同姜星火的说法,所以语带惋惜地反驳道。

“人是需要光的,总待在阴暗的环境里不好。”

姜星火微微摇头,抬手指着那些放风院落里零零散散几个沐浴在阳光下的囚徒问道。

“你觉得他们需要吗?”

不待郑和回答,姜星火继续说道。

“对于生活在阴暗环境的人来说,本来每天能吃饱睡觉就已经很满足了,你非要给他体验光明和温暖,然后又把他扔回阴暗,这不是很残忍的一件事吗?”

察觉到大智若愚的姜星火似乎话里有话,郑和心平气和地争论道:“总得给人点希望,让人无知的活在阴暗里见不到光明,才是残忍。”

姜星火翻身而起,最近俨然勤快多了。

“可他们注定是要在阴暗中度过余生的消耗品,知道的太多希望的太多,就会出乱子的……读过《商君书》吗?”

郑和觉得跟姜星火之间的谈话,似乎隐喻到了某些其他话题内容,但已经聊到这里了,作为极为接近大明决策中枢的人物,他反而兴致更浓了起来。

郑和同样用隐喻来回答。

“既然会出乱子,有为何让他们每日见见光呢?”

“这里的囚徒们都是见过光的。”姜星火轻笑一声,“这叫因人制宜,说白了就是堵不如疏而已对见过光的人来说,能让他每日见一见光,就这么吊着一丝希望,他心里就会觉得努力努力仿佛能改变命运似的,也就不会闹乱子了。”

“姜先生或许说的是对的。”

郑和怔了片刻,随后就问:“那对于没见过光的呢?”

“——吃苦耐劳是一种美德。”

闻言,郑和不由地想起了从元末开始直到靖难,那些遭受兵灾却又坚韧地寄希望于老天爷赏脸的普通百姓。

在这一瞬间他产生了某种怪异感,竟不自觉地点了点头。

姜星火摘下了另一片叶子,用奇怪的眼神看向他。

“你真的觉得我说的都对?”

“感觉不对,可又反驳不了。”郑和的回答很诚实。

“这便是今天要讲的《国运论》第三卷的实质所在了。”

姜星火顿了顿继续说道:“很多事情,便如这般道理一样,而第一个要讲的陆权论的核心,其实便是人口、资源的集中化与高压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