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352章 敌我【7K二合一求票!】

第352章 敌我【7K二合一求票!】

书名: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2:26

第352章 敌我【7K二合一求票!】

清晨,薄雾缭绕的井边,透出些许宁静安详的氛围。

“国师这是.没睡?”

还称得上年富力强的宋礼打着哈欠,走出县衙属于自己的卧室,却惊讶地发现姜星火正在晨读。

“诏狱里睡了大半年,每天都睡到日上三竿,委实睡够了。”

姜星火随口解释了一句,复又继续朗读着手中的书。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宋礼虽然在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的身份入仕,但博览却颇为庞杂,“咦”了一声问道。

“这是王荆公的《读〈孟尝君传〉》?”

“自是如此。”

姜星火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正是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单手倚着井沿,笑道:“大本如何看待此文?”

两宋以降,虽然王安石名声一直不太好,但是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人在文学上的造诣确实无可置疑。

此文全篇只有四句话、八十八字,但议论脱俗,结构严谨,用词简练,气势轩昂,被历代文论家誉为“文短气长”的典范。

故此,宋礼诚实答道:“寥寥数语,气势纵横。”

言罢,看着姜星火单手倚着水井边缘的样子,宋礼还是忍不住提醒道:“别掉进去。”

可谁料,姜星火也不知道是不是叛逆期到了,非但不听宋礼的,反而整个人都拿起书,站到了井口边缘上。

晨风拂来,姜星火青衫磊落,哈哈大笑起来。

“大本谬矣!”

宋礼一时微微诧异,不解道:“此言何解?”

须知道,一生立志革新变法的王安石,十分强调文章要有利于‘治教’,要有益于社会进步。他曾说‘治教政令,圣人之所谓文也’,又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

而且《读〈孟尝君传〉》作为一篇翻桉性的论说文,并没有冗长的引证,长篇的议论,仅用四句话八十八个字,就完成了立论、论证、结论的全过程,就是为‘有补于世’而作的。

所以,宋礼实在是不知道自己谬在何处。

“我且问你,改革变法,这些文章是写给谁看的?”

“自然是”

宋礼方要回答,忽然顿了顿:“自然是要写给天下人看的。”

“你呀,你呀,心里还是对士大夫那一套念念不忘。

姜星火展开双臂,沿着井边如同顽童一般小碎步走着,这种强迫症一般的不适宜感,让宋礼看得心头直突突,只感觉身上有无数蚂蚁在爬。

“什么是天下人?”

宋礼这回学乖了,近些日子耳濡目染之下,他当然知道国师这套“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

于是,试图顺着姜星火答道:“老百姓。”

姜星火从井边跳了下来,手里的《临川先生文集》被卷成一捆。

“士农工商,皆是天下人。”

见姜星火从井边跳下来,宋礼心头既然舒服了,便也回过神来,无奈问道:“国师到底要说什么?莫要打哑谜了。”

“意思就是,士农工商,谁是我们变法的敌人?谁又是我们变法的友人?对敌人要怎么反驳其污蔑变法的错误言论?对友人又该如何解释变法到底在变什么东西?”

“第一个,给寻常农人写来看的东西,不要这种。”

说罢,姜星火指了指被他扔在井边的文书,县衙小吏倒是费了一番心思,想要在国师面前表现一番文采,所以书袋没少掉,可惜成了给瞎子抛媚眼。

姜星火一个半步秀才境的存在都看不懂某些生僻到了极点的典故和字词,你指望寻常老百姓能看懂?更别提这近乎骈文的行文方式了,华丽是华丽,可惜就是堆砌辞藻不说人话,车轱辘话说了一堆,一点有用的没有。

宋礼捡起来看了看,倒也明白了姜星火的意思。

“士农工商,农人是我们变法可以成为友人的,所以要给他们讲明白变法的内容,就不能用他们不懂的方式.那该是个什么标准?下面写文书的未必是坏心思,大明开国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国师总该有个定夺,不然下面翻来覆去揣摩着改,不仅难办,还耽误时间。”

姜星火干脆利落地给出了标准答桉。

“白乐天所谓‘老妪能解,妇孺皆知’,就按这个标准去写。”

“成。”

姜星火沉吟了片刻,复又说道:“第二个,钻研‘鸡鸣狗盗’、‘奇技银巧’的,未见得不是真正的‘士’。”

宋礼几乎心思稍转,就明白了国师是什么意思。

世界的时间线不是随着姜星火而移动的,在江南平乱的这段时间里,由于变法失去了最核心的人物,虽然姚广孝和卓敬等人还在继续推行考成法等变法内容,但终归是在舆论方面,无法借着祈雨之事更进一步。

京城里有很多士子,都在抱着传统的程朱理学理论不放,竭力攻击变法相关的内容。

而且,这股风潮,还有越刮越大的势头。

辩经当然重要,但眼下踏踏实实做事,培育出第一批手工工场对于变法来说,则更为重要。

毕竟,如果没有切实的制造力改变,那么变法无疑是无源之水。

所以京城里的消息虽然传到了这里,但不论是宋礼还是姜星火,都并没有回应什么。

但眼见现在姜星火提起了这茬,那么想来国师心中是有些计较的。

“国师说的是国子监科学厅的事情吧。”

“是,但也不仅仅如此。”

姜星火仰头看着树叶苍翠的大树,依稀看到了诏狱里那棵被朱高煦拔了的老歪脖子树的影子。

这里要说的是,王安石抨击的是‘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看法,认为鸡鸣狗盗之徒只是成全了孟尝君的养士名声,没有安邦定国的才能,所以并不算真正的士。相反,士应该是大则足以用天下国家,小则足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因此士的要求应该是‘居则为六官之卿,出则为六军之将’,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名为读后感,实则借题发挥,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看法。

但就像是姜校长跟丘校长在军官培养理念上的冲突一样,丘福要培养的军官,都是读《春秋》.不是,都是读《六韬》的数十万大军统帅,但实际上毕业了却只能指挥数十个士兵,这其中的能力要求错位不言而喻。

而对于官员来说,也是如此。

不论是进士出身的官员,还是国子监监生出身的官员,饱读四书五经不假,上岗后有一段时间进行“观政”这种适应性培训也不假,但归根结底,过去所学,跟当官所需,差距还是太大了,非是一时半会儿所能弥补的。

“这里有递进的两个说法,便是说,学科学的和学理学的,都该是‘士’;而且,既然是‘士’,既然是‘官’的预备阶层,那总该有个标准春秋时的‘士’还有君子六艺嘛。”姜星火笑着说道。

但宋礼是什么人?一部侍郎,正经的国朝大员,哪还听不出来姜星火话里的弦外之音。

宋礼干脆说道:“培养‘士’的这个标准怎么定,谁来定,都是涉及到了变法成败的根本说法啊。”

“我们需要建立一所新的学校。”

姜星火定定地看着宋礼,说道:

“一所培养符合朝廷规矩,即将成为‘官’的‘士’的岗前培训学校。”

宋礼迎着初升的红日,看到了姜星火眼中的坚定。

姜星火把《临川先生文集》举起来,一页页书纸在晨光下走马灯般闪过,认真道。

“王安石变法变法输在哪?”

不待宋礼回答,姜星火肯定地说道。

“我想了许多时日,无非就是这两点,一是变法没有培养出新的得利阶层;二是变法不懂得聚拢大多数。”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王安石的失败,我们决不能重蹈覆辙。”

姜星火一下一下地用书卷拍打着手背,在井边踱步着。

“我们怎么才能吸取教训?培养新的得利阶层,我们已经在一步一步做了,虽然有波折,虽然不容易,但总体没出大乱子,眼见就要做好‘建立手工工场区’这最难的开头一步了。”

“我今日说了这么多,要跟你讲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后面这个。”

姜星火停下脚步,诚恳说道:“大本,对于我来说,变法是理想;对于你来说,变法是前途。对自己前途,你得认清楚。”

相处的日子久了,若说半点都没有受到姜星火‘拯救天下苍生’的理想的感召也没有,那是骗人的,宋礼动了动嘴唇,想说些什么,却最后只有无言颔首。

“大明有什么社会组成部分?士农工商,太祖高皇帝规定的很清楚了。”

“之前你说天下人就是老百姓,我说不对,我说士农工商都是天下人,这便是说,我们的敌人,绝不是某一个阶层!”

“而是我们要聚拢士,聚拢农,聚拢工,聚拢商,把这些人都聚拢到变法的大旗下,然后对着那一部分守旧顽固的士,进行打击,从而促进整个天下的巨大变革。”

“唯有如此变法方能成功。”

“否则,像是王安石那般,变法把天下人都推到对立面,又怎么能成功呢?”

宋礼当然清楚,这是姜星火与他的肺腑之言,这是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人.当然,这未尝不是国师“聚拢”的一种手段,但却足见话语间的真诚。

事实上,宋礼是真的有所思考。

对于宋礼这种务实的人来说,狱中清谈天下事不算真本事,出狱后所作所为,方才是真显英雄手段的事情。

那么国师在出狱后的短短四个月内,到底聚拢了哪些阶层?

宋礼细细想来,第一个蹦出脑海的,是“工”。

工匠,受到了姜星火的极度重视,不夸张的说全天下最好的工匠,现在都握在姜星火手里。

不论是热气球,还是新式火绳铳、青铜野战炮,立竿见影的优秀表现,都说明了工匠的巨大作用以及他们能迸发出的能量。

而工匠的晋升体系,奖励机制,以及熟练匠人的传帮带,都是姜星火在变法规划的谋划中,和已经部分落实的事情。

至于工匠的最大桎梏——匠籍制度,现在还不易贸然改变,只需潜移默化,时机一到,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姜星火主导的变法能改变工匠当下较为低下的社会地位,以及僵化的创新机制。

所以,工匠,一定是站在变法阵营这边的。

第二个出现在宋礼脑海里的,则是商人,姜星火也给宋礼提到过。

商人这个阶层具有逐利性、软弱性、狡猾性,既要争取,又要提防。

在名义上,大明太祖高皇帝的那套东西还是得用,商人也得崛起,这不矛盾。

第三个,是农人,除了常州府斩杀贪官收拢民心,如今江南平乱也是同样的目的。

刚才已经说了,姜星火正在准备针对江南诸府的新的农田政策。

当然不是那种比较激进的,而是重新清丈田亩,给予自耕农更多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以刀兵逼迫士绅们作出调整佃农当下过田租的契书。

想当“守法士绅”?

想不被当白莲教徒抓起来?

可以,但是以前你们不积极,现在得加钱!

跟华亭县士绅不一样的是,现在不是缴纳粮食就能解决的事情了。

大黄浦周围的土地,统统给我让出来!

修建道路,平整土地,建立手工工场区,建立新城相应公共基础设施,都得出钱出力!

而且根据“守法士绅”的要求,以前包揽钱粮,用各种坑蒙拐骗手段坑佃农的,都得简单算算账吧?不想算账也可以减少一点佃农的田租,让佃农们喘口气。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死硬分子就是被扣上“白莲教余孽”的帽子都不肯退让的。

这种人在姜星火的预计中,反而应该为数不少.毕竟松江府籍贯的官员在朝堂里实在是太多了,有些人不是能拿捏到证据的。

但是无所谓,眼下不退让,等新的制造方式大规模成型后,佃农一样会选择脱离土地。

所以,姜星火根本不怕本地士绅会如何选择。

至于第四个,也就是士,便是姜星火刚才提到的,需要建立一所新的“士—官”的培养学校了。

宋礼当然能想到,这个跟培养预备军官的大明皇家军官学校类似的存在,一旦复刻成功,将在庙堂中引起多大的震动。

这也就意味着,支持变法的新一代文官,将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而守旧派将失去他们的新生代力量,纵使眼下还能占据上风、占据舆论的主流,可是被釜底抽薪后,注定是不能持久的。

而这样细细想来,国师是真的做到了聚拢士农工商的大多数,只打击其中“士”里面的极少数。

与王安石变法时‘拗相公’举世皆敌,众叛亲离的场面,可谓是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知不觉间,伴随着一步步的脚踏实地,国师竟然已经在所有人都未曾察觉的情况下,做到了给‘聚拢大多数’这件事做好准备了吗?”

后知后觉后,宋礼看向姜星火的目光,有了一丝难以察觉的敬佩。

而且,他也很好奇。

国师该如何做成建立新的文官培训学校这件事呢?

毕竟,这跟建立军校不一样,军校是因为本来大明就一直有重启宋元时期‘武学’的计划,而且靖难之役后,也确实有把培养军官的机构捏在朝廷手里的想法,这是朱棣巩固军权的重要举措,对勋贵武臣们来说,能让自己家的小崽子们有个正经出路,也是好事,所以建立军校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阻碍。

但建立文官培训学校,可就大不一样了。

“国师你说……”

宋礼犹豫半晌,最终忍不住问道:

“培养出来的这些人,又真的是‘士’么?”

虽说如今这大明,早已没有了真正意义上两宋的‘士大夫阶层’,但在很多人心里,还保留着那一份固执。

因此宋礼的担忧和顾虑,并非是毫无缘由的。

毕竟‘士’,或者说‘士大夫’,这个概念太过特殊,它不仅是社会阶层,也是一种全方位、多角度的思维模式乃至价值观念。

当然了,儒家从来都是一张皮,里面的东西莫说跟孔子那个时代不一样,就是跟董仲舒的时代都差的很远了。

可问题是,国师要建立新的文官培训学校,是不是要把“科学”塞进去,如果是的话,是不是就跟国子监的科学厅冲突了?而且,国子监新建立一个厅,争议虽然很大,可阻力却并不大。

但如果新建一所关系到读书人前途命运的文官培训学校,这里面的利害牵扯可就实在太大了!

“你是说用科学来培养文官嘛?”

见宋礼点头,姜星火笑道:“非是如此,那是国子监的事情。”

“那这学校?”

“教授的,自然是如何为官的学问。”

宋礼没说话,但眼神已经暴露无遗。

他不信。

这是这位封建官僚最后的骄傲了。

我承认阁下很强。

我承认阁下天文地理经济外交哲学炼丹无所不知。

但是你不是不懂怎么当官的吗?

你要是连这个都懂,我们最后一块遮羞布可就没了啊!

就像一群人喜欢一件物品,却发现那物品本身是赝品一样,即便这个赝品再漂亮,也不过是徒增几声嘲笑而已。

可若有事实摆在面前,证明这个所谓的“赝品”是真品呢?

那自然是另外一回事儿。

“国师会讲吗?”

“自然。”

姜星火点头,他倒是很理解宋礼的担忧。

“那都要讲什么,国师可否提前透露?”

“《行政法学》、《行政学概论》、《行政部门组织体系与架构运行》、《文官选人用人育人励人留人的诸项原则》.能讲的东西多着呢,军校那边我也欠了好多节课。”

“眼下事情太忙,等把建立大黄浦手工工场区的事情做好,安置好被白莲教叛军裹挟的百姓,培养起第一批棉纺织业,回了南京自然是要逐个去做的。”

“事要一件一件做,饭要一口一口吃,总不能一口吃个大胖子。”

姜星火几乎失笑道:“怎么,大本你还担心我不会讲课吗?”

宋礼闻言亦是失笑。

两人不知不觉间,已经聊到紫霞散尽,红日初升。

没了退路死心塌地跟着姜星火的锦衣卫百户曹松出现在了门口。

“什么事?”

“王镇抚(王斌官职,从五品,全名京卫指挥使司镇抚司镇抚)要下官来禀告国师,全城搜查已经结束,共斩杀白莲教余孽二百三十七人。”

“百姓的伤亡呢?”姜星火问道。

曹松犹豫刹那,下意识地别过自己被赵海川用油锅烫伤毁容的侧脸,低声说道:“自白莲贼串通水门校尉攻入城池算起,累积伤亡百姓四百五十八人,失踪一千余人.不过这些失踪的百姓,大多是为了躲避兵祸而躲了起来,应该等城里局势彻底稳定后,就会都冒出头来了。”

宋礼出声问道:“除了昨夜被阵斩的白莲教舵主陈文亮,可还曾抓到什么白莲教的匪首?”

这当然是很重要的问题,按理说,白莲教哪怕再能藏,在大明眼皮子底下藏了这么多年,一支上千人的军队,也不该是由舵主指挥的,定是有更高级别的人来指挥。

而且昨晚也确实有骑兵队的人看到了,白莲教的这些人,是有另外一人负责总指挥,而这人似乎并没有从水门乘船撤出,而是被拖住了,旋即白莲教军队总崩溃后,逃入了城中某处藏匿了起来。

当下既然曹松没有特别进行汇报,就说明此人还没有被找出来,而既然没有被找出来,那就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谁知道城里是不是还藏着白莲教的后手?虽然概率不高,但是不可不防。

曹松倒也没支支吾吾,干脆地摇了摇头,这不是他的责任。

姜星火没有责怪他,而是把井边的那一叠文书收起来,打算回到屋内。

今日的行程依旧很紧张现在要处理好昨日突袭战斗后的种种余波,包括百姓的安置,建筑物的重建,以及使用靠谱的将校来布防,同时审讯白莲教被俘的教众,探知是否有更多的阴谋。

总之,林林种种,虽然很多事不用姜星火去做,但是他得知道,也得做出相应的指示和判断,所以一上午的时间肯定是要花费到这里的。

而明天就要跟随船队前往太湖前线,完成对白莲教叛军的平叛了,所以剩下的事情,今天也要一并处理完。

下午得去勘探堰塞湖被炸掉的大黄浦地域,在那里,有着充足的水源和优良的航运条件,同时眼下只是一个初步的疏通,黄浦江还需要更多的水利设施和管理,而治理好的黄浦江,毫无疑问,会成为水力纺纱车的最好动力来源。

到了晚上,估计就是跟上海县本地的士绅们友善地聊天了。

聊得内容,也无非就是刚才提到过的那些,包括粮食、人工、土地、减租等等。

一堆事等着呢,姜星火自然是没有时间浪费在追查躲藏起来的白莲教指挥官的身上。

而且县城就怎么大,就算再躲藏,又能躲到哪里去?掘地三尺也能翻出来的,除非挖了地道跑路。

故此,姜星火虽然有点忧虑,并并不算太过于担心。

就在姜星火打算回屋工作的时候,忽然郑和也出现在了县衙后院的这个宽敞院落的门口。

“国师,有人自称白莲教左护法,有重要机密,请求见您!”

白莲教左护法牛真,是躺着进来的。

他的身上经过昨晚的鏖战,本就有伤口,虽然靠着白莲教的秘制小药丸暂时压制了下去,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本来,牛真是打算拉拢白莲教圣女唐音跟他一起反抗教主。

可惜白天宇心狠手辣的程度,以及做事的果决,还是出乎了牛真的意料。

他还没怎么样呢,不过几个时辰的时间,白莲教刑堂的暗卫就摸上门来。

这种效率是极为恐怖的,要知道,这时候还是满城都是明军在继续追剿和巡逻呢!

要不是有几个跟过来的手下帮他抵挡,牛真早就是一具凉透了的尸体了,根本见不到今天早晨的太阳。

可即便如此,也是伤上加伤,一路挣扎了跑到了街上,引起了负责戒严巡逻的明军士卒的注意力,方才保住了性命,被抬了过来。

姜星火看着眼前的一幕,总觉得有些似曾相识。

沉默了片刻,姜星火说道:“把慧空唤过来吧,他略懂医术,给治疗一下。”

慧空很快来到了这处院落,看着眼前奄奄一息的白莲教左护法,又看了看国师姜星火,很不熟练地开口发声:“小僧.”

“别说了,先做手术吧,这次记得缝的漂亮点,上次赵海川抱怨伤口像是他老娘缝的衣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