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大明国师 > 第358章 与共【7K大章求月票!】

第358章 与共【7K大章求月票!】

书名:大明国师 作者:西湖遇雨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7-29 09:02:26

第358章 与共【7K大章求月票!】

决断已下,便再也没什么其他好说的了。

洪武-永乐时期的明军,正是组织能力巅峰的时期,只要上面的将帅有明确的指令下达,哪怕是夜里,部分士卒依旧被有序地唤了起来,在千户、百户等军官的带领下迅速开始执行命令,并没有造成意外的炸营。

明军层层叠叠的营盘里,面向白莲教叛军方向的,被清空了一部分,而外面的营墙也保持了耸立,只是地基木桩被拔了大半,两头也用无数的粗绳子拴上,确保能直接拉倒或推倒。

从天空中看去,便形成了这样一个图形。

一(营墙)

凹(前营)

中间清理干净的凹陷部分,便是以一个类似于瓮城的结构,来容纳被作为前驱的百姓,百姓到了这里,就处在了相对安全的位置,且无法冲垮其他营盘。

陈瑄自去调度,柳升、朱高煦,还有几个军校生,陪着不睡觉的姜星火在巡营。

亦或者说,临战前最后的准备。

一路沉默无声,张安世忍不住问道。

“姜校长,若是有白莲教叛军混入百姓里呢?这些人穿着百姓的衣服,跳荡登上营垒也是麻烦,我军又该如何应对?”

姜星火看了看这位朱高炽的妹夫,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颇有些心思百转。

姜星火当然知道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储君之争,并不是消失了,而是被变法的大环境暂时压了下去,而这种竞争,即便是在不久的未来,朱高煦离开南京北上北直隶,主持北方的变法,也不会消失,反而是会变得更加激烈。

所以,作为大军副将,税卒卫的指挥使,朱高煦不怎么待见张安世,倒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情。

可张安世同样是自己的学生,朱高炽也是能影响变法走向的重要人物,姜星火却不能对他们有什么区别对待,非但如此,还应该尽量争取他们对变法的支持,这便是所谓“让朋友变得更多、敌人变得更少”。

之前,姜星火就收到了朱高炽的信笺,倒不是什么别的内容,而是问他是否方便教导年幼的朱瞻基。

姜星火当时并没有直接同意或拒绝,而是以当时变法事务繁忙为由,暂时鸽了下去。

如今江南平乱过后,便是治水、赈灾、建厂,再往后就得回京,发起新一轮的变法了。

而无论如何,教导朱瞻基,也就是张安世的大外甥这件事,都得做个决断。

姜星火本人对于创造了“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倒是没什么意见,虽然被保守的文官操纵了部分权柄,导致了大明的全面收缩有很大的不良影响,但如果反观当时,大明国内也确实有种种收缩势力的现实需求。

但姜星火从一开始,就对眼下连影子都没有的明堡宗朱祁镇很有意见!

大明的皇位要是还传给这货,很难确信不会再来一次“土木之变”。

而姜星火现在无疑是在某种程度上,拥有着影响储君之争结果的能力的。

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开山大弟子朱高煦,又如何对待朱高炽、朱瞻基父子,就必须要有所衡量,最起码,心里得有杆秤。

“咦于谦是不是跟朱瞻基同岁?若是要带娃,把这时候的于谦也带上,不知道会不会影响他的成长?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于谦本性便是如此,受了科学理念的教导,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会不会有可能成为我的继任者,成为新的驭龙者?还是说,比前世的历史上,结局更加悲惨?”

脑海里一连串的问题,让姜星火的心跳都略微有些快了起来。

不过眼下显然不是想这些的时候,张安世等人还等着自己的答桉呢。

种种念头一闪而过,姜星火复又看向张安世,说道。

“就按我之前教过你们的排炮跨射。”

见上至柳升,下至朱勇、徐景昌,都有些犹豫的样子,姜星火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他们不是不懂姜星火的安排,而是心里没底。

所谓排炮跨射,便是以火炮的弹幕来隔断白莲教叛军主力和混入百姓的前锋,而新式轻型青铜野战炮足足运来了数十门之多,足以形成排炮跨射,如此一来,这样哪怕白莲教叛军混进了百姓堆里,也是孤立无援的状态,就造成不了什么危害了。

而这种战术,在这个世界,毫不夸张的说,是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为什么?

因为在姜星火指导发明的新式轻型青铜野战炮发明、列装出来之前,以前的大炮都是笨重的,固定到城头几乎不可移动的。

即便是有人移动过大炮进行野战,也没人在战斗里组成炮群,进行弹幕隔断。

原因很简单,火炮跨射形成弹幕隔断,需要两个基础前置条件。

一是齐射,二是速射。

以前的大炮首先是炮管造的稀烂,一个炮弹打一百次,一百次能落在不同的、散布范围极大的点上,其次是缺乏相关的炮兵几何学知识,如果炮弹打的东倒西歪组成不了弹幕,就压根谈不上阻断;而速射则是根本做不到,因为洪武时代的火炮普遍是大口径的铁炮或石炮,装填速度堪称惨不忍睹。

所以,从来都没人用过的战术,第一次拿到战场上,谁心里能有底?

“走,先去炮营看看火炮。”

炮营离得并不远,这些火炮都是柳升他们的看家宝贝,自然珍贵得很。

炮营这儿,虽然只有一个千户的兵力,但却明哨暗哨,布置了不少。

“校长好!”

一名穿着牛皮甲的军校生跑了过来迎接。

“打开仓库,临战前查验一下火炮。”

姜星火掏出了自己的腰牌递给了他,走完正规程序后,被储存在临时仓库的数十门火炮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姜星火给兵仗局的技术指标,是参照欧洲三十年战争时期军事变革涌现出的经典轻型青铜野战炮,也就是1628年“克来恩·德拉克”型轻型加农炮。

事实上,古斯塔夫军事变革里,首先野战炮就是需要考虑轻量化,这是炮兵改革的重要标准之一,如今被姜星火提前二百年搬出来,以大明的技术,完全是可以做到的。

这种火炮是三磅青铜炮,通常被称为军团炮。

该炮原尺寸为长度1225毫米,口径78毫米,炮管\/口径比约16,重三百斤到四百斤,含炮车的重量则为六百斤,现在换算成明制的度量衡,造出来产品跟原型区别也不大。

通常会由两匹马牵引,只需两名炮兵操作即可,可以发射两种最常见的弹药(实心弹丸、霰弹),实心弹丸能打八百到一千米,霰弹能打二百米。

之所以这么轻,是由于铜炮延展性好,炮管可以造的比镔铁炮更加的轻薄且坚韧,跟洪武时期以镔铁或石头所铸成的大将军炮动辄数千斤比,明军新列装的青铜野战炮,可谓是做到了全面“瘦身”。

这便是说,纯铜当然是很软的,不适合制造火炮,但是添加正确比例的锡(91%的铜和9%的锡)可以产生一种坚韧的合金,也就是俗称的炮铜,即铸炮用的青铜,炮铜比纯铜纯锡都要坚硬,而且熔点略低于纯铜但远高于纯锡,铸造出来的炮,重量也比镔铁炮要轻得多得多,只有数百斤重,完全可以做到用骡马快速野战机动。

不要小瞧这一点,骡马化的快速炮兵部队,放到一战都不落伍,只是炮不同了而已。

除此以外,铜炮优点多多,譬如由于铜元素要比铁元素更稳定,冶炼过程中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杂质,铜炮的纯度往往比铁炮要高,而且炉温也低了好几百度,还不像铁那么脆,炸膛造成的杀伤要小,且耐腐蚀等等等等。

当然了,有利必有弊,青铜炮结构强度高且重量轻,但问题在于,铜是货币金属,也是大明的辅币,所以造价非常昂贵造一门炮,就是在往里烧钱。

——铜钱被融化,去掉杂质,铸成铜炮,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烧钱。

除此以外,青铜炮连续开火后升温很快,这意味着它无法承受长时间的快速射击,一旦超负荷,就有炸膛的风险,而且炮管使用寿命会剧烈缩短。

现在又没有更换炮管的技术,用不了了,那就得报废回炉重造。

成本无疑是青铜炮大规模列装所需面临的一个巨大阻碍。

当然了,这一切会随着占领日本的银矿迎刃而解。

只要按照姜星火在狱中的设想,废除铜钱的辅币地位,将白银进行宝钞货币化,那么自然就有用不完的铜进行铸炮了。

看着这一排排铮亮的火炮,众人的内心,开始逐渐安静了下来,充满了对胜利的信心。

军人对战斗与荣誉的渴望,逐渐升腾上了心头。

正当他们想说些什么时候,姜星火却忽然说道。

“火炮还是要标准化,工匠手工弄的,多少慢了些,也不够标准化。

“师父的意思是?”

面对朱高煦,姜星火也不藏着掖着,他示意几人席地而坐,而后说道。

“未来的路,便是用标准的机器,来替代人工棉花纺织如此,炮管的铸造同样也是如此。”

人没法想象他们不能认知的事物,对于死后的世界如此,对于现世的未来也是如此。

柳升好奇问道:“现在炮管是用大铁椎来钻的,那姜校长觉得,机器要如何铸造火炮的炮管?”

“用镗床,水力镗床。”

姜星火抚摸着身边青铜野战炮的炮管,又一次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变革。

“以后咱们造炮,就不用工匠辛苦的手搓了,车、铣、钻、磨、镗、刨、冲,这些步骤,都会有相应的机床来做。”

姜星火一时感慨:“除此外,采矿、冶金、造船,都可以用上机床,而且还要一代代地迭代下去,从此以后,咱们就能掌握最先发、最高端的技术,就不用受制于人了。”

说罢,姜星火用手比划了一下,见几人还是不甚理解,倒也不在意,而是转而说道。

“你们不理解是很正常的,就像是很多人,同样也不理解你们。”

此言一出,储存火炮的仓库里顿时连空气都沉默了下来。

“我知道,火炮、火铳这些东西,大明的军界,很多人是不太认同的,那么坚持这种观点的你们,平日里多少也受到了些蔑视的眼光。”

柳升、徐景昌等人,都默默地点了点头,校长显然是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可是我总觉得,火炮和火铳真的能改变战争,我想打这一场仗!”

朱勇说完后,埋下了头:“我父亲不信,我也跟他说不清楚,就有些赌气.姜校长,我明天想证明给我父亲看,我是对的!”

“我也相信你是对的。”

姜星火点了点头,转而看向坐在他周围的几人。

“你们呢?你们想打这一仗吗?还是只是职责所在不得不战?”

“俺想打。”

朱高煦给的理由朴实无华:“俺就喜欢把人脑袋砍下来的感觉。”

“属下也想打。”柳升犹豫了刹那,“属下好像天生就是干这个的,在见到姜校长关于组建火器部队的理念以后,心里头就像是长了草一样,再也不愿意去指挥其他部队了.火器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我想证明它。”

“你俩呢?”

张安世倒也诚实:“我对火器倒是没太多偏爱,可我想证明给那些勋贵子弟看,我自己有能耐,我不是靠着我姐夫活的。”

唯独徐景昌,一直沉默不语。

几人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看他不说话自然是有些诧异的,朱勇用手肘杵了杵他,徐景昌疼的龇牙咧嘴。

徐景昌犹豫了半晌方才说道:“我其实不需要证明什么,对火器也没什么偏爱,是我家让我来的,家族有重任。而且一路走来到了这里,不陪着大家一起做下这番大事,反倒心中有愧了。”

话匣子一打开,后面就好说了。

徐景昌继续说道:“你们也都晓得我家的情况,我就不藏着掖着了.我大伯不日就要北上,与平安、盛庸两位将军一起负责北地塞王部队的整编事宜,没个几年回不来,魏国公府要是不分家,以后我就得担当起来了。”

他这话倒不是炫耀,而是事实,中山王徐达死后,魏国公府有徐辉祖、徐增寿一门双杰,徐达其余的儿子也不是窝囊废,徐家的女儿也都嫁的好,所以依旧是大明的顶级豪门勋戚。

可到了眼下,徐增寿一年前被建文帝赐死,徐辉祖被要被外调,煌煌魏国公府,便是要塌了天的架势,身为徐家第三代的领头羊,徐景昌自然要勉力打起精神,给家族做些贡献.

而眼下做什么才能稳住徐家的地位?自然是往国师姜星火身边靠拢。

平日里话不多的徐景昌此时越说越絮叨,越说越放肆,到了最后,竟是干脆说道。

“国师,我大姑(徐皇后)其实临行前就托我问一件事情,可我一直没找到机会问出口,如今临战谁也说不好明日会不会出个三长两短,便得马革裹尸还了.”

看着众人忽然有些怪异的目光,姜星火镇定地说道:“你且说。”

“我小姑徐妙锦至今未嫁,陛下和大、皇后娘娘有意指婚给您,如此一来,从辈分上算,您还是皇子们的长辈,是国师,也是帝师、皇子师,将来无论谁当太子,太子太师都是跑不了的。”

此言一出,仓库里顿时变得有些尴尬了起来。

从来都是国师安排这安排那,今日给国师安排了起来,还是婚事,倒是令人颇为不适。

“徐景昌!”一旁的朱高煦终于忍受不住这样的气氛,冷声喝道。

也就是朱高煦了,换做柳升,虽然这仨人是他的学生、下属,但各个地位了不得,朱勇、徐景昌这种,说不得什么时候就成国公爷了,反倒平日里不怎么敢呵斥。

见二皇子朱高煦生气了,徐景昌讪笑道:“殿下别生气啊,我只是想把咱家(与朱高煦是姻亲)的难处跟国师讲清楚而已,要是能成自然再好不过,若是国师不愿意,也不至于以后让大姑来问的时候尴尬。”

闻言,众人纷纷朝姜星火望去,等待他表态。

只见姜星火眉头微皱,半晌方缓缓道:

“妙锦姑娘我见过,是个秀外慧中的美人,门第也足够高,若是从联姻上来讲,对姜某本人也是极有利的,毕竟是能直接跟魏国公府和皇家成为姻亲的,放到任何人眼中都难以拒绝.但这门亲事,姜某却并无意愿。”

听得此言,众人皆愣了愣,显然对他这个回答很不理解。

毕竟国师向来是主张聚拢一切能聚拢的力量来推动变法,而只需要点点头,不仅能抱得美人归,还能得到魏国公府这种顶级勋贵的支持,乃至与皇家沾亲带故,成为陛下的连襟,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徐妙锦也是京城一等一的美人,豪门贵女却并无太多骄纵脾气,琴棋书画乃至弓马俱通,若非是见了两个姐姐在靖难时的窘境坚决不肯出嫁,怕是早就嫁人了,也轮不到徐皇后来给姜星火指婚。

于情于理,他应该是求之不得才是。

徐景昌却是恍忽间似乎抓住了重点,试探地追问:“国师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小姑吗?”

张安世嚷嚷道:“才子配佳人,若是国师这般经天纬地之才都配不上,天下就少有男人更配得上了。”

“不是。”

徐景昌继续追问:“既然不是,那么国师为何不愿呢?难道说,国师心仪其它女子?或者是”

“没有。”

闻言,众人松了口气,没有就好。

“全都不是,那国师为何拒绝?”徐景昌又问。

姜星火没有直接回答,反而看向朱高煦,问道:“你还记得,你父皇第一次来诏狱里听课的那个中午吗?”

朱高煦愣了愣,似乎短暂地陷入了回忆,面上有些沉湎。

朱高煦忽然生出了些许如在梦中的感觉,觉得眼前的一切人和物,似乎都有些不太真实,他还是那个跟父皇赌气时一气之下自己跑进诏狱的二皇子,而不是眼前率领税卒卫在江南平叛、推进变法的大军副将。

“记得,那时候师、姜先生在讲宋代杯酒释兵权的事情,跟俺在树下一起吃西瓜时间过得真快啊,马上就要一年过去了。”

“你还记得就好。”姜星火点了点头,“那我们现在做的,是什么事情?”

朱高煦若有所思,沉吟了片刻,方才说道:“做大西瓜?”

“是啊,做大西瓜,我又是做西瓜的人,也是分西瓜的人。切西瓜的刀在我手里,给谁分的多,给谁分的少,稍有差池,便是愤满丛生我若是铁面无私不近人情倒也罢了,可若是有了利益纠葛,便是我秉持着心头公正,外人又能再完全信我公正无私吗?”

姜星火这番话说完,在场众人的心头,或多或少,都有些钦佩。

国师的胸怀和志向,可谓是让人敬佩不已。

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活的,而非是什么理想。多的是的人,拥有了权势以后,都会沉溺于各种或物质或精神的享受之中。

而国师能秉持着心头的理想,为此不惜放弃个人的利益,这种舍小为大的高尚品格,可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做到的。

“我不是圣人,自然不必把自己打扮得如何高尚,可我还是想跟你们说,眼下才是变法这场百里之行的第一步,还容不得懈怠、享受。”

姜星火用力地拍了拍身边青铜野战炮的炮管,拍的手都有些红了,方才有些感慨的说道。

“或许你们没感觉,可我真的觉得,包括眼前的这些门炮,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也太不容易了.这玩意其实不该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你们知道吗?”

“而对于变法这条前路来说,路上又太过艰险,一不小心,便是粉身碎骨不得翻身的结局不瞒你们,有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是有些惧怕的。”

“前几个月午夜梦醒的时候,我时常问自己,我真的能做成这种改天换地,乃至改变历史的大事吗?我的能力、决断、知识、品行,真的配得上我的理想吗?”

“可思来想去,终究是无用功,终究是自我内耗,到了后来,我也干脆不想了。”

姜星火干脆站起了身:“天下万般道理,都得脚踏实地落在实处,便是三国那句话,日哭夜哭,能哭死董卓不成?放到现在也是一样的,日想夜想,一件事不做,变法便能凭空推行不成?而要做事,总得在这火炮的射程之内才好做。”

“我懂了,国师秉持的是天道至公。”

这时,一旁的朱勇突然道:“但如此一来,即便是变法成功,国师会被视作是救时之宰相。可日后,恐怕仍然会受到文武百官和朝臣的非议”

“你说的倒也婉转,不妨直说,不就是商鞅五等分的结局吗?”

姜星火笑道:“怕什么?姜某既然是军校校长,也算是半个军人,最不怕的就是死了。”

一旁的张安世没说话,却也有些暗暗庆幸,好在自己听姐姐的意思报了这大明皇家军官学校,否则就错过了国师这般英雄人物,实乃平生憾事也!

这等胸襟和魄力,实乃吾辈之楷模!

徐景昌本来打算闭嘴,可最后还是忍不住替自家小姑问了一个问题。

“那国师,到底心仪什么样的女子呢?或者说,到底什么样的女子,国师才会觉得是良配?”

姜星火一阵恍忽,脑海中似乎很多回忆闪过,但最后都化作碎片。

姜星火坚定地说道:“我所需非良配,而是志同道合之人。”

“何谓志同道合?”

“存拯救天下苍生之志,能舍小家,抛私利;以仁义公平处事,坦坦荡荡,引华夏走光明之道。”

徐景昌若有所思,答道:“我懂了。”

“或许你还不见得懂,你们都还不见得懂可我真的希望,你们跟我走到最后,还是志同道合之人,不会分道扬镳。”

姜星火起身摆摆手道:“今日夜话便到此为止吧,你们只管安排好部队驻防就是,今晚也切勿轻敌大意。另外,传令下去,让前营劳作完的士卒们抓紧休息调养生息,明早还要决战。”

这便是正式的指令了。

“属下遵命!”众人齐齐拱手道。

战前最后的动员众人都打起了精神。

“如今我军占据各方面的绝对优势,再加上我军装备精良,火炮犀利,只要叛贼们敢正面迎击,咱们就有足够的信心击溃他们。”

“能一网成擒最好,到了那个时候,整个太湖都将变得空荡荡的,只要咱们能及时剿灭了太湖水匪、收拢民心.太湖区域将再次纳入大明治下。”

姜星火继续说道:“当然了,若是白莲教叛军不跟我们决战,我们也要逼他们打倘若再往坏了想,叛贼们真的想要撤退,我们也能够借助这次剿灭叛乱的良机,彻底扫清太湖水域。”

“至于成败嘛我相信自己,也相信你们。”

说完后,姜星火便转身向仓库大门走去。

黑夜正浓,可终将天亮。

我将奋不顾身献身于这一场非福即祸的理想当中,绝不认输,绝不回头。

即使无人与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