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北国谍影 > 第七十七章 徐记油伞

第七十七章 徐记油伞

书名:北国谍影 作者:寻青藤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5:48

田代一郎和吉野卫门的关系确实是非常密切,当初吉野卫门在天津著书,是田代一郎听说了这位同乡的大名,主动上门拜访,二人一见如故,从此结为至交好友。

之后田代一郎积极为吉野卫门奔走,到处宣扬他几十年如一日,孤身游历,勘察北国的事迹,并把吉野卫门推荐到军部和内阁,逐步开始踏足政界,从此吉野卫门的名声一日更胜过一日,最后走到今天这个高位。

所以说,吉野卫门有今天的成就,田代一郎功不可没,两个人不但是私下里的好友,在政治上更是坚定的同盟,关系密不可分。

此时听到吉野卫门的介绍,再加上许诚言一口流利的关西日语,田代一郎也就不介意许诚言是中国人,他哈哈一笑,对许诚言勉励道:“我早就听吉野君提起过你,果然是一表人才,我和你的老师是至交,不分彼此,你不用客气。”

大家又寒暄了几句,田代一郎此次来北平处理公务,时间紧张,和吉野卫门见面后,马上还要赶回天津,于是起身告辞离去。

送走了田代一郎,师生三人重新落座,相互叙谈离别之情,都是不胜唏嘘。

叙谈良久以后,许诚言看着吉野卫门,感慨的说道:“这些年无时无刻不想念老师你们,可惜兵荒马乱,时局动荡,今日才能得见,老师,您的头发可是白了不少!”

吉野卫门闻言,手轻轻抚过鬓角,也是轻叹了一声,说道:“岁月不饶人啊!如今我身不由己,又被推到这个位置,日日忧心,头发怎么能不白,倒是你真是长大了,沉稳持重,一如我当年期望的一样,我很欣慰!”

“老师您德高望重,出任高位,也是众望所归,再说,要不是您这次出山,我也不知道您的消息,师生相见还不知道是何时呢!”

说到这里,许诚言才想起来自己带来的礼品,于是从一旁取过一个包裹,放在桌案上,打开之后,里面是一个黑色的木匣子和一本书册,笑道:“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这是我们报社的江口先生,还有您的学弟高桥先生托我带给您的礼物,这还有高桥先生的一封信。”

看到这两件礼物,吉野卫门微微皱了皱眉,他一向节俭力行,素来不喜欢别人送礼送物,自从入仕之后,不知回绝过多少次这样的礼物,除非是实在推辞不掉的人情,否则一概退还,这在高层中也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所以很少有人上门送礼,以免自讨无趣。

可是这次不一样,毕竟是多年未见的学生送来的,自己不好折了学生的面子,所以也不再多说。

“这一件是江口先生的礼物,他知道您不喜欢那些铜臭之物,就特意准备了一方古砚,请您笑纳。”

许诚言将黑木盒子推到吉野卫门的面前,只见它高不过三寸,长约六寸,表面光滑,漆色黑中透亮,周边雕刻着精美的纹饰,一看材质就不是凡品。

轻轻打开匣子,取出一方古砚,放在吉野卫门的面前。

吉野卫门眼眉一挑,他虽然不喜财物,但终究还是有所嗜好,一生最爱文房和书籍,这方古砚台还真引起了他的兴致。

随即转念一想,就已经明白,外人哪里知道自己的喜好,只怕还是自己的学生透的底。

当下也不说破,将这方古砚台拿在手中,仔细端详,只见这方古砚如成人指掌大小,石质墨绿如蓝,纹理细腻如丝,研磨处还可看到黄膘水纹,如浪似云。

在砚台的一端雕刻着半个牛身,好像一只水牛浸在水中,只露出半边身子和牛头,图案雕工细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顺着牛头的方向,在砚台的另一端雕刻着一轮弯月,整体是犀牛望月的图案,构思也是精巧之极!

吉野卫门眼神一凝,微微点头赞道:“难得的洮河古砚,看这雕工最少也是宋代的精品,确实是好东西!”

他学识渊博,眼光犀利,只一眼就认出了这件古砚的来历。

洮河砚,是中国北方最上等的砚台,价值贵重,因为产于甘肃西南洮砚乡的洮河水底而得名,在唐代就已名扬天下,具有气色秀润、发墨细快、蓄水持久、色浓保湿等优点,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喜爱。

如宋代赵希鹄所说,“除端、歙二石外,唯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不减端溪下岩,然石在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

像是这样一块宋时的洮河古砚,绝对算的上是一件难得的宝物了。

听到吉野卫门的赞扬,许诚言笑道:“还是老师您的眼力好,之前我还看不出门道,后来才知是洮河古砚,至于哪个朝代就更糊涂了。”

说完,又将那本书册递了过来:“这是高桥先生的礼物,请您过目!”

吉野卫门一见古文书册,示意一旁的武田桂明,后者很快取来一方干净的汗巾和一副眼镜。

吉野卫门用汗巾将手擦拭干净,不留一丝汗渍,将眼镜带在鼻梁上,再取书册在手,拿在眼前仔细端详。

这一番做派,倒是让许诚言有些不好意思了,他对古玩文物之类钻研甚少,谈不上经验,对这本书册并没有十分在意。

这本书册是宋版的《王文公文集》,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学者、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能够广涉四部,具有恢宏格局的文化巨人,其政治改革、学术思想、文学作品,都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生前著作无数,由后人编撰成册,在文学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好,确实难得,可惜只是单册的临川本,不过高桥君也是有心了!”

观看片刻之后,吉野卫门再次点头赞道,他一生最喜欢书籍,王安石也是他最为推崇的一位古人,对高桥哲夫的这件礼物颇为满意。

对于高桥哲夫,吉野卫门的印象并不深,也只是几年前的匆忙一面,虽说是同校毕业的学弟,可也谈不上有什么交情,不过按照自己的学生所说,幸亏此人在山西多方照顾,自己也应该投桃报李,有所回报。

最后就是许诚言准备的礼物,他将两个包裹拆开,笑着说道:“我囊中羞涩,也买不起好东西送您,只准备了这些特产,武叔,我记得您最喜欢吃这汾州的大核桃,还有这太谷饼,我怕路上耽误的时间长,别的不好带,就多准备了一些,你们尝一尝。”

包裹打开,里面的山西特产林林总总的好几样,这倒是让吉野卫门和武田桂明都眼睛一亮。

“好,太好了,山西的核桃个大皮薄,又香又脆,真正的好东西。”

“给我也来一块,这太谷饼可是我的最爱,甜而不腻、酥而不碎。

想当初我们出门带干粮,每次都装一大袋子,经吃经放,两三个月都不坏,唉,很久没有尝到正宗的太谷饼了。”

说话之间,两个人也不客气,直接下手品尝,山西的美食特产多的数不过来,吉野卫门和武田桂明在山西多年,对此一直记忆犹新,此时品尝颇有一番滋味。

看到二人这么喜欢,许诚言也笑逐颜开,知道选对了礼物,他此次特意只带了些山西特产,贵重的物品一样没选,一来是知道吉野卫门和武田桂明的喜好,二来也是向吉野卫门表明,自己在山西的处境并不好,需要老师的提携。

接下来的时间里,师生三人相谈甚欢,吉野卫门命人准备酒宴为许诚言接风洗尘,后来干脆又让许诚言回去退了房间,搬了行李,住到自己的住所里,许诚言自然是求之不得,连声答应。

这一次的师生重逢,一切都如许诚言设想的一样,进行的非常顺利。

两天后,北平东城区的一条街道上,许诚言一身长衫,头戴礼帽,腋下夹着折叠的报纸,手撑着一把油布雨伞出现在了街头。

初春的小雨又细又密,沙沙的落在地上,雨雾弥漫,街道上的行人少了很多。

许诚言顺着街道,边走边四下查看,快走到了街尾,这才在众多门市店铺中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门面,招牌上写着“徐记油伞店”。

再次确认无误,许诚言来到店门口,抬手收了雨伞的骨架,抖了抖,把伞面上的雨水抖干净,迈步走进店门。

进了店铺,才发现这家雨伞店外面的门面小,可是里面的店铺却是宽敞,四周墙上挂满了一把把精致的油布雨伞,空间里弥漫着浓浓的桐油味道。

店铺里,一个掌柜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在陪着顾客挑选雨伞,嘴里不停地介绍着雨伞的好处。

“我们徐记的伞,几十年的老字号了,祖传的手艺,远近有名,您看这伞面,又厚又密,用的可都是两广的好油,还有这骨架………”

看掌柜忙着招揽生意,许诚言也不着急,将手中的雨伞立放在门口,然后颇有兴致的在店铺里转悠起来,不时拿起一把油伞仔细端详一番。

不过这位掌柜的话还真没有吹嘘,这家油伞店里的雨伞,确实质量过硬。

只见伞面平整无皱,厚重密实,伞骨坚韧,稀密均匀,厚薄宽窄规格一律,伞柄也做得漂亮,拿在手里很是舒服。

正在观赏之时,那边掌柜也做成了一笔生意,送走了顾客,这才转身向许诚言走来。

“先生,真是好眼力,您手中的这把伞,是这我店里最好的一把,伞骨可是老竹制作……”

“好了!不用介绍了。”

许诚言挥了挥手,直接说道:“我想订制一把油伞,没有问题吧?”

“订制?”掌柜立时眼睛一眯,语气也变得谨慎,“当然可以,不知道您是要订制什么样的?”

“黑伞面,要上好油布,直杆的伞骨,要南山老竹,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二十八根,一根不能多,一根不能少!”

听完许诚言的话,掌柜上下打量了一下他,微微点头,回答道:“小店只能做到二十四根,需要七天的时间,您觉得怎么样?”

“那好,就二十四根,不过只能给你三天的时间,价钱我给双倍!”

“这我作不了主,需要和大师傅商量一下,您请到里面稍候片刻!”

掌柜说完,转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将许诚言让进了后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