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以攻为守8

以攻为守8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热门推荐:、 、 、 、 、 、 、

第二十四节

以前在双山关,朝闻金鼓,夜宿号角。虽然极为艰苦,但却觉得十分塌实。这四年來,天下狼烟四起,而朝廷反与东蒙有了盟约,以前壁垒森严的双山关,如今形同虚设。而自己,也成了一员闲将。

然人非草木,岂能与刀兵等同视之?丈八长矛锋利依旧,自己的心却早已钝了。朝廷不趁北蒙分裂之机,把双山关以北的国土收回,却反而提兵西进,进犯中西,自己纵算不满,又能奈何?

李源摇了摇头。山河崩坏,江山已改,同胞相残,饥民遍野,往昔寇仇反成盟友。这等现状无力改变,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是该退伍了,这打來打去,早失去了从前的味道,自己不愿意打,那就只有卸甲归田,尽让他们折腾去,不管将來谁统一的大汉,谁坐稳了江山,都与我沒有丝毫关系了。

他又叹息了一声,有些茫然的望向了天空。西北风正急,碧蓝的天幕下,有着几丝洁白的云,在料峭的冬风中,它们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朝东边飘去,越來越远,而西边的尽头,却有更多的白云冉冉而來。

李源骑在战马上,默然无语。这是畏战么?都说四十不惑,正是明事理,辨是非的的年龄。可谁知道,堂堂黑旋风,如今心头一片茫然,还起了厌战之心?也许,是因为自己成家了吧,师蕊那小家伙,自己也该多陪陪她了。

想起宝贝女儿,李源的嘴角出现了一丝笑纹。这种笑意是发自内心的,与战场上的猖狂大笑,同僚间的虚伪奸笑自不相同。这笑意也就是他看见家人才可能出现。以前是三人,现在也就两人了。四年前,李铁以其母病重为由把李源召回了京都,虽有挟其归顺之嫌,但却并未说谎,李源之母身体确不大好。中兴二年秋,也就是南汉复兴二年之际,其母撒手人寰。李铁为安其心,又为李源张罗了一门亲事,就是北汉礼部员外郎温波之女温菡韵。这门亲事政治色彩浓厚,起初,当事两人都十分不愿的。但随着时日渐长,两人日久生情。尤其是女儿李师蕊诞生后,夫妻二人恩爱和谐,已有些夫唱妇随的味道。

一想起那个家,李源思绪越发不受控制,有些醺醺然。只要自己坚持,消极怠战,太尉定不敢让自己带兵。一旦交出兵权,就沒了问鼎家主的基础,就算和自己一向不对付的兵部尚书李卫,也绝不会再行刁难。以后回到京都,陪陪妻女,把这几年亏欠她们的补偿回來。这种结局虽有些无奈,但总比残害同胞强。

规划得再好,总得等战事结束,他又把思绪转回了当前。求援信上说的,丰台粮仓之危,是由于南汉镇东将军吴明鼓噪难民围困的结果。赵总督虽然派了兵,但对这个理由嗤之以鼻。李忠无能,陈姚民谨慎,这封信不过是两人夸大其辞,以求援兵的手段罢了。至于信里说的南汉军队,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事。但李源却不这么认为。陈姚民在双山关以善守为名,其人谨慎自持,他最多在措辞上添油加醋,绝不可能凭空捏造。

所以,信中所言,应该大部分是真的。

那么,吴明现在,肯定就在丰台城下。

两人在南征军同生共死过,也算患难之交。对于吴明,他李源了解得更多。这个镇东将军不但胸怀仁义,英勇无敌,而且机智绝伦。否则,岂能带着几千残部返回南宁?不过,他能带过來的人肯定不多,能够搅出这么大声浪,多半是借难民之助,这百灵圣母到底是谁?

算了,不想了,等到了丰台,一切谜底自然揭晓。他把长矛收好,放回背囊。再次回头看了看队伍。车行辘辘,战马嘶鸣,三万的大军蜿蜒无际,排成个长队,正不可一世的朝前行进着。

他皱了皱眉头,难民就是难民,几十万难民对几千步兵或有威胁,但对上两万铁骑,根本沒有任何悬念。但吴明用兵,一向稳中求奇,自有所倚。那么,他倚靠的到底是什么?他现在在做什么?

吴明现在在写信。

尽管是白天,但营帐简陋,光线也不好。帐内一灯如豆,吴明正趴在一张矮几上,聚精会神地写着什么。蓦地,他叹了口气,眉峰蹙起,显然正在为难。

还是有些得意忘形了,以至小看了天下英雄。陈姚民善守,自己早有所闻,但却并未放在心上。以为凭一千精锐,有几十万难民相助,出其不意的偷袭,定能拿下丰台。但难民就是难民,训练,装备、心态、力气等等,和正规军队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岂可相提并论?这次失败,就是个血淋淋的教训。

好在,自己还有两手准备。否则就真是一筹莫展了。

兵法有云,未料胜,先料败。攻打丰台粮仓,别看吴明对属下说得信心十足,但却有两手准备。既然向那颜达求援,肯定得和他保持联系,他们的伏兵,老早就在援军的必经之路上埋伏好了。如果能一鼓而下那是最好,反之就利用难民向丰台城施压,迫使他们分兵自救。如此一來,那颜达伺机而动,以逸待劳,定能全歼來援之敌。敌方一分兵,驼关压力骤减,再想攻城,势必难如登天。而丰台守军得知援军无期,士气必将大跌,到时汇合西蒙部队,再下丰台就容易之极。

可临到要发动时,吴明却略有犹豫。

南北两汉,以前本为一国,所以两国间的间谍也是极多。北汉西征军,骑兵主将就是李源,这等消息,几乎不用打听就能知道,自然也瞒不过吴明的耳朵。如果丰台有危,兵贵神速,赵无能肯定得派骑兵前往。而这骑兵主将,十有八~九就是李源。李源不想与吴明为敌,而吴明同样如此。只是首攻丰台失利,吴明也顾不得了,只得发动后着。

李源三万大军,太过显眼。或可瞒过在边境不敢妄动的那颜达,但百灵教在中西,到处都是耳目,这路援军的一举一动,吴明可说了如指掌。

要不要把李源的行期告诉那颜达?

吴明叹了口气,站了起來。但一听到帐外的哭泣声,他咬了咬牙,又毅然伏下身去,仔细写了起來。

信写完了,他将这张纸卷成小小的一卷,塞进个竹管封好,然后从身边抓起了一个笼子。里面有只鸽子,咕咕的叫得正欢。他把竹管小心地缠在鸽腿上,走出营帐一挥手,鸽子立时飞了起來,朝澄蓝的天空振翅而去。

李兄,对不起了。

他望着下方的难民,有些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