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束蕴请火3

束蕴请火3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热门推荐:、 、 、 、 、 、 、

第十一节

“田地乃国之根本,所收赋税应因地制宜,而非一成不变。富者可五税一,贫者十税一,若有特殊,可视情况酌情减免。”

商羽坤拍了拍马,追上了吴明。

这里是庭牙东门,商家收回卡税后,大力整饬,把商税降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并且制作路引,商人但凭路引,可以在中西,乃至西北三省通行。这样就避免了卡税的重复征收。这个政策一出,商人欢欣鼓舞,仅过了几天,从庭牙进出的人流量明显增加了许多。商羽坤确有治国之才,仅这一点,就令吴明佩服不已。

吴明止住了马,转头对商羽坤道:“敢问商兄,那种情况下可减免赋税?”

“但遇兵灾,流亡百姓自垦地可免五年;但遇歉年,田地所出不过其半可免当年;但开荒者,可免五年赋税;但……除此之外,所有人还须缴纳公粮,统一拨付,使鳏寡孤独者皆有所养。”

吴明暗自点头,商羽坤看来确实下过一番功夫,他想了想,接着道:“这都是田地管理法,但中西地形复杂多变,衍生出部落、土司、山寨等各种管理形式,这些生番依赖的,往往不是土地,而是草原,山林等,这又如何管理?”

商羽坤微微一笑:“办法倒是有,就看督座有没有魄力去做了。”

吴明见他一脸神秘的样子,也来了兴趣:“你说。”

商羽坤压底声音道:“政教合一,以宗教整肃中西,必然事半功倍。”

“政教合一?”吴明跟着喃喃了一句,叹了口气道:“宗教之道,终究是愚弄百姓而已,难道真得如此?”

“督座,你糊涂呀。”商羽坤见吴明似乎有些不愿,已顾不得失礼,抢断话头继续谏道:“政教合一,以吏为师。天子,天子,何为天子?所谓君权神授,就是为皇帝的权利加个神圣的外衣,说来说去,就是在愚弄百姓了。而天子就是最大的神棍……”

他突然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差点把吴明吓呆,连忙四下望了望,夹了夹马朝远方草原跑去,商羽坤跟了上来。不觉间已跑出老远,东门进出的人流,也成了一个个黑点。见四周安静了,吴明才压低声音道:“商兄,小声点,被人听见了,还真当我吴明要在中西自立了。”

商羽坤撇了撇嘴,颇有些不以为然:“现在朝廷内部,太后和丞相斗得火热,谁还有闲心来管督座你。”他话锋一转,仍自劝道:“督座你看,这些人除了争权夺利,又有几人管过百姓死活,就你还那么愚酸。”

吴明一阵无语,一般来说,受过系统教育的学子都是皇权派的忠实拥护者,但商羽坤绝对是个例外。这家伙书虽读得多,但另一身份,却是一大商人世家的家主,且见过世面,心思活泛,自不像一般学子闭门造车,迂腐不堪。而中西这几年政权更迭频繁,商家深受其苦,如此一来,对皇权更无好感,他能说出此言,倒不足为怪。

见吴明仍是沉默不语,商羽坤继续道:“督座你也清楚,中西情况复杂,不管是部落,还是土司山寨等,几乎都有自己信仰,这些信仰小有蛊神,有图腾,甚至还有波斯的真神等等,要想真正整合此地,非是武力能达目的,必须因地制宜。而百灵教,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百灵教的教义,也并非仅是愚弄百姓而已,督座你应该清楚。”

吴明点了点头,叹了口气道:“拙荆百灵圣母曾说过‘道有千条,目的一也。’又言‘利民趋之,悖民舍之。’以民为本,这点我倒是相信她能做到,其实我所忧者,非是自身,而是朝廷。商兄你也说过,君权神授,我若在中西大张旗鼓的推行百灵教,恐会招朝廷之忌。”

“督座所言甚有道理。”

商羽坤显然早有准备,胸有成竹的道:“不但你考虑到了,连何总督都考虑到了。成立百灵教时,如他自封圣王,那岂不比夫人当圣母简便的多?百灵教也更容易控制。他如此做,其实就是考虑到朝廷忌恨。但中西推行百灵教这么多年,朝廷不但不做阻止,反而大加赞赏,自有其原因的。只要不是督座神化自身,朝廷也不是傻子,知道只是权宜之计,目的加强中西的控制,自能接受。再者,我们推行百灵教,本就有抵抗波斯度神教教义的目的。如此一来,理由就多了一个,朝廷更不会阻挠。”

吴明点了点头:“好吧,这事就这么定了。不过就算有百灵教之助,要整合中西,也非一朝一日之功。”

商羽坤道:“为学正如撑上船,一篙不可放缓。难事譬如登险峰,一刻不能停留。宗教渗透本就需要时间,譬如属下读书,自五岁启蒙开始,四书五经,奇异杂谈,读过的书不知凡几,如果回头去看,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只要我们努力,水滴石穿,绳锯木烂,终究会有效果的。”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还未进家门,女儿唐忧稚嫩的读书声遥遥传来,在冬雨中琅琅上口,如玉盘上落下的真珠,虽脆嫩却柔滑。

那是《药学杂谈》上的摘句,大抵说的养生之类的吧。这书从小就陪着唐忧长大,她的发蒙读物,不是《千字文》,也不是《三字经》,而是生涩难懂的《药学杂谈》。也亏得唐忧聪明,五岁出头,里面的词意虽不能懂全,但文字竟能认识大半。

跨进门,唐夫人就迎了上来,一边解他身上的罩衣,一边唠叨着:“又忙这么晚?客人都等你半天了。”

“客人?难道是杨将军夫妇来了?”

唐轩口中的杨将军,是惊远将军杨易,杨易是中西总督吴明的得力属下,他成婚后,吴明怜惜新婚,不忍让他四处奔波,同时也想留个人在南宁照顾大局,于是,这个年轻的惊远将军,就这么留在了南宁。

唐夫人脸上露出笑意,点了点头道:“是,正在看小忧读书呢。”

一提到女儿,唐轩也跟着笑了起来。唐忧勤奋好学,五岁出头就能识字断文,如今在朝堂已小有名气,大多同僚见到唐轩,嫉妒得最多的不是他文采,而是生了个粉妆玉琢,聪明好学的女儿。

唐夫人接着道:“你先去陪陪客人,我去准备晚饭了,害人家等半天,怪不好意思的。”

唐忧点了点头,转身朝书房走去。刚至门口,就听得唐忧在问:“叔叔,刚才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杨易所学甚杂,在南宁学院时,向被誉为天才,此时反被问得有些绕头,想了想道:“大概,应该是叫我们冬季要少活动,多休息,缩在家中养神,为来年做准备。”

号称天才的杨小将军,也有拿捏不准的时候啊。唐轩微微一笑,抬脚走了进去。

唐忧身着雪白色的绒绒衣,套一条同样雪白的袄裤,像是一团轻盈的雪球,两只套着绣蝶棉底鞋的小脚悬空的搭拉着,正睁着清亮如宝石的眸子看着杨易:“是么,真是这样么?”

杨易一脸尴尬,这话生涩难懂,说实在他还真拿捏不准,甚至连听都没听过。好在他文武双修,一向好学。武道进境一日千里,也不曾落下半分,所以还能根据字面意思,大概译出来,否则今天真要丢脸了。

柳云站在一旁,满脸含笑的看着杨易,他的丈夫向以天才闻名,似乎无所不能,今日能见其吃鳖,也算一件幸事。

结婚是人生的一道坎,人虽还是那两个人,但结婚之后,两人站在一起,就凭空给人成熟之感。唐轩看着这对年轻的夫妇,心下暗自一叹。刚至南宁时,这个杨小将军还只是南宁学院一学生,和其他普通学员一样,为毕业后的生计,出路而四处求人,奔波。而现在,他已成长成五品将军了。时间虽只四年,但变化的实在太多。他接口道:“小忧,杨叔叔说得对,大概就这个意思。”

一见唐轩来了,杨易上前,和妻子同时躬身一礼道:“唐老师好。”

唐轩接手南宁学院的时候,杨易还未毕业,所以杨易这声老师,叫得并不突兀。唐忧笑了笑道:“别多礼,麻烦你们久等,我也不好意思。”

唐忧从椅子上跳下来,拉着父亲的手,认认真真的道:“爹爹,书上都说了,冬天要静养,所以你以后别忙晚了,要多休息,对身体好。”

唐忧心头一暖,摸了摸女儿的头,眼睛却瞟向了书桌。书桌上放着厚厚一叠书,旁边则摆着一个鹩哥笼,一只画眉正站在里面,乖巧的啄着羽毛,一见唐轩看它,歪着两粒黑豆似的眼珠打量回来,但却不闹。

唐轩怔了怔,疑惑道:“这东西那来的?”

小云抿嘴一笑道:“我怕小姐孤单,买来陪她的,这小家伙很乖巧,懂人性但不乱叫,正适合解闷。”说到这里,她轻声道:“小黑豆,叫两声听听。”

那画眉鸟听她一说,张着小巧的嘴儿,果然叫了两声。它的声音如行云流水般优美动听,又如一根丝线拉着般不绝于耳,入耳妥帖舒服。唐忧一听它叫,也跟着“咯咯”笑着,拍掌道:“小黑豆好乖乖。”

看着一脸欢快的女儿,唐轩暗自点头,对柳云送的礼物也比较满意。女儿虽然聪慧,可也太过安静,大概书读多了,闲下来的时候,老爱捧着书本发呆。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老成,可不见得就是好事。有这么个小鸟陪着她,大概会多些童趣吧。

不知怎么的,他想起了下午在帝宫见到的鹦鹉,那家伙虽也装在鹩哥笼里,但毛里毛躁,和眼前这个安静的画眉鸟有天壤之别,难道是因为在皇宫呆久了,也沾染了浮华之气?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把这可笑的念头压在心底。这时唐夫人在外道:“大人,快叫杨将军他们,准备吃饭了。”

唐轩应了一声,一见唐忧仍睁着黑黝黝的大眼睛望着小黑豆,忙从她手里接过《药学杂谈》,抱起她道:“走,爹爹带你吃饭去。”

他说着,随手把《药学杂谈》朝桌上一丢,转头对杨易道:“杨小将军,请吧。”

两人谦让一番,迈步朝外走去。

谁也没注意到,《药学杂谈》被唐轩一丢,正砸在鹩哥笼上,鹩哥笼晃了几晃朝桌边移了些,但终究没掉下来。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