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束蕴请火6

束蕴请火6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热门推荐:、 、 、 、 、 、 、

第十四节

“总督大人。你去磐川到底想干啥子。”

小江人一放松。多嘴的毛病又开始犯了。他也清楚。这东西本不该他问的。但还是忍不住心头好奇。

吴明笑了起來:“其实也沒什么。就是找到天尸峒与地蛊寨两位当家的。然后交个朋友。”

“找两位当家的交朋友啊。”

小江自然不懂什么羁縻之策。在他看來。既然是交朋友。那这两个当家的肯定不会为难。这么一來的话。自己倒可以过把衣锦还乡的瘾。想到这里。他脸上露出笑容:“那敢情好。回头我去给廖熊生大哥说下。让他批个假。”

“廖熊生。”吴明吃了惊:“小江。你上次不是说他在对马草原一战中沒回來吗。”

小江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忘记给总督大人说了。是这样的。在对马草原上骑兵对冲时。廖大哥跌落下马。当时就受了重伤。他冲得快。恰好摔在外围。这才沒被马蹄踩死。也亏得总督大人好心。不但不杀降俘。还专门派了医士照料。他这才捡了一条命。前几个月。廖大哥伤愈归队。被邓将军委以重任。现在还是个校尉哩。”

校尉的话。那就能管一千人了。勉强算个中等军官。能够因为自己一个命令。而让一个本该消失的人活下來。吴明也是打心眼里高兴。顺势问道:“对了小江。新制度施行后。你们还习惯么。”

小江看了看吴明。眼神却有些犹豫。总督大人和邓将军不搭调。在庭牙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他虽只是个基层军官。却也知道有些话不好乱说的。吴明这么问。其实已变相在打探情报了。不过一看到总督大人那双真诚的眼睛。还是忍不住道:“总督大人给大家发饷。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不过就是少了点。”

“是么。少了点。”吴明若有所思。

“是啊。”

这些也不是什么重要军情。总督大人稍微打探就能知晓。念头稍微一转。小江就给自己找了个理由。遂不再遮掩。继续道:“邓将军的部落都有几十万人。两万的军饷那够啊。今天为抢这个站岗的美差。我可是排了好几天呢。”

军饷自然不是直接拨给邓格的。否则他私吞怎么办。商羽坤设了个军需处。相当于战时的辎重营。闲时的户部仓曹之类的所在。专门负责士兵的军饷。抚恤等。要领军饷。可以。但两万人发给谁。发多少。怎么发才是关键。按照狼帐的规定。一切以兵牌上的积分为准。积分越高。领的军饷才多。而你要积分。只有替狼帐做了他认可的事。才可能有。当然。两万人是个大数字。不可能统计得面面俱到。你沒做事。也可能按照排序。轮到你领饷。但那就不知猴年马月了。总之一句话。替狼帐做事了才有钱拿。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能多拿。沒做事就沒钱拿。或者少拿。有兵牌的有钱拿。有补贴领。沒兵牌的。对不起。狼帐不认可你士兵身份。要领工资请找邓格。

小江虽是磐川人。不属邓格部。但廖氏垮台后。却被邓格收编。成了邓格的兵。否则的话。吴明现已收回卡税权。邓格又不是古道热肠之辈。还会助人为乐。派人來为你吴明维持秩序。

话匣子一打开。小江又有点滔滔不绝的架势:“不过啊。过两天邓将军就准备把大军撤回去咯。”

“哦。是么。”吴明笑了起來:“为什么。”

小江撇了撇嘴:“还不是为了钱。为总督大人这笔军饷。邓将军一直沒找出好方儿应对。下面那些郎将们。更是天天吵。一直吵。人人都想自己多做点事。捞点本儿。”

一个大部落。往往由许多小部落构成。所以邓格想一手遮天。也是大不大可能。他下边那些郎将们。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自然就是一些小部落酋长了。军制改革后。这些人就成了郎将。

终于想退兵了么。吴明笑了起來。正准备再探点情报。这时从城内飞來一骑。那骑士跑得甚急。尘沙扬得老高。边跑边喊:“督座。督座。顾中平先生已到庭牙。夫人叫你快快回去。”

那是一个亲卫。名叫陆汇。是新任的亲卫什长。陆汇武艺不算厉害。但是跟随吴明的时日却长。更杨易李羽的同学。吴明在风铃渡遭遇姜环偷袭时。还是他和欧阳林山。李羽等人把其救下來的。不过李羽现在成了埋伏在李忠身边的暗桩。欧阳林山却已在里尔沙海身故。每每思及。吴明仍自扼腕不已。

顾中平來了。

吴明心下一喜。高声回道:“知道了。”

何艺肚里的孩子。到底是男是女。夫妻二人都很好奇。而要确认却也容易。孩子已经八个月了。脉象明显。只消找个医道高手。号脉确认。是男是女水落石出。恰遇顾中平行医青庭。吴明就令人把他请了來。以其医道水平。号个脉自是轻而易举。

他转头向小江道:“那就这样。小江。我先走了。”

慌得小江和一众下属连忙行礼:“总督大人慢走。总督大人英明神武。二公子定也如此……切。我觉得应是女孩。像圣母娘娘一样和蔼可亲……”

吴明点点头。翻身上马。在一群士兵的祝福声中。一夹马身。飞也似的朝家中冲去。

可他脑子里想的。却不是那个孩子。仍是小江和他的一番对话。

※※※

唐轩走进帝宫勤政殿时。脑子里想的。仍是路上所见所闻。

冬季的白天來得晚。虽近辰时。但天仍是麻麻亮。一群人在帝宫前下了车。唐轩招呼老林一声。在杨易等一大群将领的前呼后拥中。來到了勤政殿。

今天不但是大朝会。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还是新科举士第一次面圣的时机。对大朝会。如今连高官勋贵都不敢等闲视之。这些刚毕业的学子更是不敢怠慢。唐轩走进去的时候。勤政殿已是人山人海。等待的官员似被刀切一般。分成不相统属的两边。一派围在丞相周围。约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七十。还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人。则以陶子谦为首。霸占着另一边。

他不由苦笑。丞相派和太后派。倒是一目了然。泾渭分明。也算朝廷一大特色了。

新进的举子。也大多站在这两派人身后。不时传來低低的请安声。毕竟以后同朝为官。这些人就是顶头上司。怎么也得混个脸熟的。

在一大片嗡嗡然中。有一个小团体显得格格不入。这小团体就六个人。他们不站在丞相派一边。同样也远离太后派。只是缩在角落里。略显不安的看着四下打量着。一见唐轩來了。六人围了上來。领头一个青年学子当先一礼:“唐院长。学生司徒暮给你请安。”

这青年大约二十出头。一套灰色长衫浆洗得有些发白了。人也如他衣服一样朴素干净。唐轩点了点头:“不用多礼。你们也别太过拘束。毕竟中西也是朝堂的一部分嘛。大家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他们就是此次中西中举的六人。唐轩看了看。除司徒暮外。其他五人都有些放不开。不过这也难怪。对这些小伙子來说。恐怕从小到大。也是呆在大正学院读书。來南宁都是第一次。更遑论面圣了。

众人又是一番见礼。待得唐轩准了。司徒暮才一脸激动的对杨易道:“后进司徒暮。见过杨将军。”

唐轩心头又是苦笑。这六人。等的应该是杨易吧。毕竟人家才是真正的一家人。自己倒是自作多情了。

杨易还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笑了笑道:“司徒兄不用多礼。直呼我名字即可。”

司徒暮回道:“杨将军年纪轻轻。已然晋阶七段。实乃我辈楷模。这个礼自然是当得的……”他话还未说完。身后五个师弟已冲上前來。又是一通阿庾如潮。一时间。这里活跃起來。隐然比其他地方还吵。

正热闹间。昨日那太监小柱子站在御座前。一甩拂尘高声道:“皇上即将驾到。百官肃静。”

抬头上望。就见不知何时。丞相已离开一大群属下。默默地站在了御座右首。而在御座左首。现今的近卫营统领。虎威将军杨雄双手按剑。一脸肃然。

这是即将早朝的前兆啊。众人心头一凛。连忙规规矩矩站成两列。这时小柱子又道:“皇上。娘娘驾到。”

随着他喊声。太后牵着小皇帝的手。从屏风后走了出來。待得坐定。众人又是一番山呼:“皇上万岁。娘娘千岁。”

声音稍歇。太后长长的宫袖一甩。径直道:“今年朝廷举试圆满完成。共有九十三位学子中举。在这里。本宫先行恭喜了。”

她狭长而威严的眸子扫遍全场。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接着道:“各位新科举士们。你们或來自南宁。或來自遥远的中西。但这些都不重要。只需记住一点。那就是帝国正饱经李氏的蹂躏。帝国需要你们。需要你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为帝国的统一。中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她的声音虽然平和。但娓娓道來。却自有一股穿透人心的力量。所有学子都抬头看向她。眼睛发亮。脸上亦发亮。

等太后训话完毕后。接着就是举士逐个上前。挨个聆听圣谕。这是新科举士入朝为官必须要走的程序。不过天子还小。这圣谕自然也是太后代言的。这一折腾下來。又是大半天。好在太后执政四年。也算轻车熟路。对大多人都是轻言勉励。一笔带过。倒不算多难。

等训示完毕后。举士们齐齐跪下。高声道:“谢皇上。谢娘娘。微臣等必当忠君报国。在任上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这些都是程式。每个新科举士都说过。只是唐轩说这话时。东汉还未分裂。他是在京都对着汉明帝宣誓的。和他同期中举的。还有现吏部侍郎陶子谦。眼见陶子谦跪伏在地。也跟着一脸肃然的山呼万岁。他却觉得有些好笑。为国为民。鞠躬尽瘁。这八个字人人都曾说过。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说过这句话的人。也可能正在任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鱼肉百姓。

等这一通仪式走完。天已经大亮了。这些新科举士们也将调往全国各地。开始他们的官场生涯。帝国这几年版图大增。不论政事军事。都需要大量人手。他们只要不做出十分出格的事。一般都能得到重用的。

文举生完毕后。接着是武举生。以前并沒有武举一说。南宁学院倒是开设武科。但都是做为文科辅助的。这几年战事频仍。连带着武生的地位也是大增。帝国遂单独开设武举。不过饶是如此。真正有学问的举子。大多仍奔着文举而去。通过武举之试的。也就寥寥几人。重文轻武。这是东汉历代遗留下來的弊端。南宁学院要做到真正的文武并举。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举生有近百人。气势鼎盛。而武举不足十人。寒酸无比。两者差距天冠地屦。所以在娘娘给武举生训话时。群臣也失了兴趣。只是在武状元上台时。百官却发出如潮般议论。祝小龙在一片嘈杂声中。上前接过了太后赐予的鎏金佩剑。恭恭敬敬跪下。大声道:“皇上娘娘恩泽天下。德被四海。吾等感激涕零。必当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以报君恩之万一。但有怯懦。天人共诛之。”

他年纪也不过十岁。气宇轩昂。穿着一身笔挺的军服。显得精悍潇洒。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所有人不约而同。同时叫了声好。

祝小龙不但是今科武举第一。丞相嫡孙。因着祝玉清的关系。更是中西总督吴明的外侄。在仕途上。可说天时地利人和俱备。想不成为名将都难。

不过唐轩知道。这些话都是学院预先排演好的。否则以祝小龙文采。要想说得如此气势。铿锵有力。那还真有些难为他了。太后微微一笑。对祝小龙道:“祝家果然一门忠烈。希望祝小将军牢记今日之语。为国分忧。”

说这话的时候。她瞟了默立在旁的丞相一眼。眼中却多了些莫名意味。

一应程序走完。所有文武举士跪伏在地:“谢主隆恩。”太后望着跪着一地的人。微笑道:“谢主隆恩。可不仅说说那么简单。大家下去吧。记得须时时自省。不负皇恩。”

眼见一众举士缓缓退出大殿。太后脸上的笑意慢慢收敛。缓声道:“时时自省。不负皇恩。这八个字。本宫亦想赠于列位卿家。”眼见下方一阵骚动。丞相也抬起头來。她话锋突地一转:“好了。天色不早。大家有事就快说吧。本宫可不管早饭。

正戏來了。

复兴四年。经过长达一年的鏖战。南汉灭了盘踞中西几十年的廖氏;顶住了北汉两路进攻。同时逼迫波斯退回西部;南蛮元帅也卒于中西总督吴明之手。这个新兴帝国。在四面皆敌的压力下。爆发出了无以伦比的战力。打得四邻皆惧。经此之后。中西西北皆归南汉。疆域扩大了一倍有余。也多了两路总督。

而何啸天无子。其独女何艺又嫁与吴明。两家的关系不言自明。所以朝廷多了第三方势力。。中西军方。

这是本年度最后一次大朝会。定有许多事情要了。以前太后丞相争雄。而今中西强势介入。这个朝堂又将如何。群臣心头凛然。三方角力。这次可以初见端倪。

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