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两分明月4

两分明月4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第四节

“粮食去那里了?”葛义只是苦笑:“战争是个无底洞,几十万大军长期驻扎青麓山脉,就是再多的粮食也经不起这样折腾,还能去那了?被军队征调了呗,现在朝廷没粮了,所以伸手向我们中西要粮。”

吴明想了想道:“现在是战时,朝廷不是已追加了战时税赋,难道也不够了。”

太后追加战时赋税时,吴明也曾上书反对,可贤庄虽是一介女流,却刚强果敢,甚有主见,仍是一意孤行,这道奏折上去后,也如石沉大海,杳无音讯。吴明也清楚,贤庄对自己甚为忌惮,就算说再多的话,对方也不见得会搭理,遂也懒得操心,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够,怎么够?”葛义脸上苦笑更浓:“要是真够的话,以唐都督性格,就不会放任难民四处流浪,而置之不理了。”

唐轩在五年前由户部侍郎外放为南阳省督,看起来是被贬,其实不然。早在几年前,朝廷粮食就甚为紧张,太后把他放在南阳这个产粮大省,就是希望唐轩能好好运作,替朝廷分忧解难。不过现在看来,就算是唐轩,也有些技穷了。

吴明想了想道:“一百万石?我们有吗?”

听吴明的意思,竟还真有借给唐轩粮食的打算,葛义大为吃惊:“公爷,一百万石可不是小数目,你可别做滥好人。”

一百万石自不是小数目,但听葛义话中之意,肯定有这么一笔粮食了。眼见葛义一脸紧张的看着自己,吴明不由苦笑:“以唐大哥性格,不到山穷水尽,是断不会求到我中西头上的。要是真不给这笔粮食,可要饿死人的。再说了,他不是说了么,是借,又不是不还,他的人品,我还是信得过的。”

“还,拿什么还?唐都督人品,我也信得过,可打仗打仗,这几年朝廷打仗,赋税都征收到后年了,这可是一笔巨大的窟窿,我们借粮给他,天知道什么时候还。以唐都督身体,搞不好那天不在了,朝廷来个死不认帐,我们找谁还去?”

一听葛义如此说,吴明吓了一跳,连道:“唐大哥身体怎么了?”

唐轩的身体一直不好,两人最后一次见面,还得追溯到五年前,那是元宵节之变前夕,当时唐轩去南阳任职,曾携家小来向他辞行。临走之时,唐轩的身体就如日薄西山,时常咳嗽。这几年,两人虽有书信来往,但大多只是例行寒暄,吴明也曾询问其身体状况,但唐轩一向含糊其辞。这次,连葛义都明言其身体状况,看来是真不行了。

葛义摇了摇头道:“不好,很不好,一个中年人,跟个花甲老头差不多,跟我说上几句话都喘得厉害,能好到那里去?”

战争,已压榨出这个前朝遗臣的最后一点心血,还要进行到什么时候?想起那个一心为民的唐大哥,吴明心头更是一痛,他也清楚,如果唐轩亲自写信来求,这粮食多半能够到手,但如此一来,难免有挟恩图报之嫌。而私下去找廖刚筹借粮食,公事公办,事后归还,也不会让自己难做。

想到这里,吴明道:“葛兄,和槐英有所不同,唐都督一心为公,他来求粮,肯定是真心想为灾民做些实事,这一百万石粮食,就借给南阳省吧。”

“不行,”葛义断然拒绝,他本就是个倔脾气,只认死理。一旦自认是对的,就连天都可以捅个窟窿,当年还是赵家之奴时,面对南蛮十万大军,他连挂在新河城头的赵飞首级都敢去抢,还有什么不敢说的,不敢做的?见吴明面色难看,他定了定神,苦口婆心的劝道:“公爷,你和唐都督私交甚笃,属下也知道。但你不是常说,我们要公私分明。唐都督人品,自然没话说,但他这边借了粮救济灾民,那边却用余粮支援朝廷,这不是变相的用我们粮食去填前线那个无底洞么?”

刚才驱赶槐英之时,吴明对其大加赞赏,他还曾暗自庆幸。可转眼之间,吴明的滥好人又发作起来,一百万石粮食,说借就借了。这真让葛义哭笑不得,这个定国公什么都好,就是有些心软,这么多年了,性格一直没变。可也正是如此,在其手下做事,才感到心安,因为这种主公有博大的胸怀,你只要兢兢业业,不背弃他,他永远不会对你做出卸磨杀驴之举。

吴明哑口无言。葛义所说,乃是实情。他想了想,才道:“葛兄,这几年朝廷对北用兵,耗费甚巨,以至民不聊生。这是太后穷兵黩武所致,但换个层面想,也正是如此,李铁被压在青麓山脉以北不敢动弹,我们才有了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从这方面理解,也是朝廷的用兵之功,所谓饮水思源,他邓格戌守天青河南岸,尚且知道贡献骏马以报我照拂之恩,我若对唐都督置之不理,岂不是连邓格都不如?所以于公于私,这一百万粮食也得借的。”

借了粮食给朝廷,朝廷就对北方用兵,如此一来,中西就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葛义这么一想,心气也顺了些。再说了,吴明终究是中西之主,他要借粮,难道自己还真能抗命不遵不成?想到这里,他嘟囔着道:“唉,公爷,我说不过你,那就借粮吧。不过,唐都督可得写个凭据,这一百万粮食,可是要还的。”

“是,就依葛兄所言。”吴明顿时笑了起来。

以朝廷现状,这一百万石粮食借出去,要想归还,也不知猴年马月了。所谓打个借据,那也只是葛义自欺欺人,寻个安慰的借口而已。不过有这么个借据,日后对上贤庄,向其要粮,以其死要面子的性格,吴明对她如何应对,倒是颇为期待。

处理完这些,已是傍晚了,吴明揉了揉有些昏沉的脑袋,准备出去散散心。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有个人大着嗓门道:“吓,你们这些人好没道理,咱也是定国公朋友,凭什么他们进得,我就进不得了。”

管家老李解释道:“将军既是老爷的朋友,那么,就请把请柬给老头子看看,只要有请柬,小老儿定会恭迎将军入府,以赎前愆。”

老李是以前丞相府账房,也是侍候祝玉清的老人之一,祝玉清成亲时,他跟随小姐一起到了统领府。定国公治府如治军,严令下人不得跋扈,不得仗势欺人。不过被人缠了这么长时间,老李嘴上虽然说得客气,但语气中早已有些不耐烦。

纠缠之带着严重的地方口音,正是小江。自从跟随简飞扬去了趟磐川,小江这几年过得很是滋润,已是一营之长,要不是他嘴巴太臭,估计还有升迁。简飞扬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曾想把他调到自己帐下听用,但被小江拒绝了,理由是其家小都是邓格部落的人。邓格部如今镇守天青河之南,如果他真到简飞扬下任职,那一年四季连妻儿都难见上几面,这也不是小江所期望的生活。

一听是小江的声音,吴明不由疑惑,这个大嘴巴怎么跑到到庭牙来了,难道是跟随邓格一起来的庭牙?他正想着,小江又嘀咕道:“大老远跑来,那还有什么请柬,你这老汉也真是,进去告诉公爷不就行了。”

老李耐住性子道:“将军,小老儿不是说了么,我家老爷正在处理公务……”

小江大不耐烦:“处理公务,处理公务,那有这么长时间的,你这老汉,肯定是在哄我……”他喋喋不休的还待再说,就见一个人影从里面转了出来,小江一脸惊喜的迎了上去:“哎呀呀,公爷,你可总算出来了,现在想要见你一面,好难哟,等得我脚杆都麻了。”

其实以他现今的身份,要见吴明虽有些难度,但也没他说的这样夸张。只是今天是吴明小儿子的抓周之礼,完了他又处理了一大堆事,所以才耽搁至今。

当上了都尉后,小江的口语也大有长进,不过仍夹带着磐川一带的方言,吴明听着,在亲切之余,也感到一丝愧疚:“对不起了,小江,老李刚才说得对,确实处理了点事,让你久等了。”

一见是吴明,小江的所有不快早扔到继玉森林里去了,只是没口子的应道:“没关系,没关系,属下等您是份内之事……”

看着点头哈腰的小江,吴明心头好笑之余,也有些奇怪:“对了,你今天来找我,到底什么事?”

“是这样的,”小江有些不好意思:“我家婆娘听说我要跟随邓将军到北岸来觐见公爷,要我无论如何,都要见你一面,为我家刚出生的娃儿讨个名字。”

又是个讨名字的?不过取个名字倒也不妨,证明人家敬你重你才会如此,吴明大喜道:“哈,小江,你也有孩子了,男孩还是女孩?”

“托公爷的福,是个大胖小子,”小江笑得嘴巴都快合不拢了:“我走之前,孩子才出生十来天,算算时间,现在刚好满月,嘿嘿,现在向公爷讨个名字,希望将来比他老子出息点。”

一说到名字,吴明倒是心头一动:“对了,小江,还未请教你大名?”

当年南征军败经庭牙,吴明就认识了这个大嘴巴,算算时间,两人相识也有十几年了,可由于双方身份悬殊,吴明一直小江小江的叫,至于对方全名,倒还一直不曾问起。

小江撇了撇嘴道:“像我们这些生番,除非首领赐名,那可能有什么名字。以前我老汉走南闯北,也算有些见识,倒是给我取了个名字,不过早不用了。”

吴明顿时来了兴趣:“哦,叫声名字,可否说来听听。”

“嘿,”小江憨笑一声道:“叫江石头,老汉说,生个娃儿要像石头一样命硬,这样也好养活。”

“噗嗤!”

吴明忍俊不禁,当先笑了起来:“原来叫江石头,确实通俗了点,看来以后我还得叫你小江,这样显得亲切。”

小江挠了挠头,也跟着笑了起来:“公爷叫我什么都成,只要您老高兴。不过公爷,属下现在好歹也是一都尉,要是孩子像我一样,也没名字,那也太老土了。”

“名字么?”吴明沉吟了下:“就叫江磊吧,石头命硬,三个石头加在一起,命更硬,希望孩子长大后,像他父亲一样勇敢,为国分忧。”

小江喜滋滋的道:“江磊,江磊!哈,公爷不愧是有学问的人,这名字取得好,谢公爷赐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