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攻守之间2

攻守之间2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第二节

顾齐又行一礼,抬起头道:“这都是属下份内之责。”两人正面相对,吴明仔细端详,依稀觉得顾齐有些面熟,不由道:“敢问先生,可认识顾中平顾老先生?”

顾齐肃然道:“正是家父名讳。”

怪不得,吴明微微一笑。顾中平医道不俗,早年与胡庸一道,并称杏林双贤,向有“东胡西顾”之说。他也曾做过随军医师,和何家关系也是不错。何艺当年怀上何逍遥,吴若曦兄妹时,这喜脉还是顾中平诊出来的。一见着顾齐,何艺顿觉亲切,抢过话头道:“顾先生,令尊身体可好?现居何处?”

顾齐笑了笑道:“回圣母话,家父年龄渐大,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如今闲居庭牙,平时在家修身养性,这几年已少有出诊了。”

何艺感慨道:“顾老先生人同一天,妙手仁心,堪称医学界的泰山北斗。等战争结束,定得登门拜访。”

顾齐行了一礼:”圣母费心了。”他看了吴明夫妇一眼,有些欲言又止。这表情虽然细微,却被吴明捕捉到了:“先生有话就说,不必吞吞吐吐。”

顾齐一怔,但马上跪倒在地:“家父一生醉心于医学,年事渐高,却始终为一事耿耿于怀,引为终身之憾。小子能力不足,只得相求于公爷。”

百善孝为先。吴明对顾齐观感不坏,一听他为老父之事,不惜下跪恳请,对其好感更甚,连忙扶起他,和颜悦色的道:“先生有何为难,但请一说,本公定当竭力而为,敉平令尊之憾。”

顾中平道:“家父生平所憾无他,只求一观《药学杂谈》,可此书珍贵,世上已难求真本。公爷人脉甚广,若真有所见,还请通知属下,小子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买来此书,让家父一睹为快。”

《药学杂谈》呀,吴明微微一笑,这书他还真见过,小碧抱着唐忧从南宁逃到汉水时,其襁褓中就有此书。不过他不好医道,以前就算见到,也未放在心上。今天顾齐慎重所求,他也不好打马虎眼,应道:“先生所言,本公记下了,若真有此书消息,定想法赚来赠与老先生。”

这么多年了,天知道那书还在没,也许被唐大哥当厕纸用了都说不定,吴明可不敢打包票。

定国公的人品,那自然没得说,向有一诺千金的美誉。他若答应一件事,自会全力以赴。顾齐大喜过望,感激涕零的道:“公爷厚恩,属下没齿难忘,先行谢过了。”

※※※

“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去疾。阿爹,你身体本就不好,兼之心浮气燥,如此,身体何时能好?”

唐忧将《药学杂谈》合上了,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却盯着床上的唐轩。贤庄年轻时,就是京都少有的美人,否则的话,也不会得到太子轩辕竟的独宠了。唐忧继承了其母的美貌,融合了父亲的优点,更是清丽。虽仅十一岁,但少女身姿初展,已现窈窕之姿,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菡萏。

唐轩坐在床头,满脸苦笑:“小忧,你说的道理,阿爹都懂。但朝廷大军北伐,马上就要抵达京都。值此关键时期,后勤尤其重要。而南阳作为朝廷粮仓重地,自得担负重责。我做为南阳省督,可不是懈怠的时候。”

他头发已经全白了,一张脸更瘦得不成样子,但她仍努力用右手支起身子,似乎强撑着想起,但换来的却是又一阵咳嗽。唐忧连忙上前帮他扶起来:“爹,真的要去吗?”

唐轩摸了摸她头,喘了口气道:“不碍事的,一统国祚,恢复汉室河山,是太后的生平所愿,也是为父一生目标。如今当朝户部尚书陶国舅亲自,更显朝廷对后勤辎重的重视。既如此,为父于公于私,都必须亲迎,岂能马虎?”

唐忧咬着樱桃似的鲜亮的嘴唇,漆黑的眸子望着父亲,默然不语。从记事的时候起,阿爹的身体就很不好,可他一如既往的奔波劳碌,似乎对自身状况一无所知。好不容易空闲下来,太后的旨意就到了,又催促他上蹿下跳,完成手头工作。如此一来,阿爹陪伴她的时间更少,也得不到休息。那个深居帝宫的女人,每次到来都伴随着懿旨,像一道道黄色的催命符一般,不断压榨着的阿爹生命,也剥夺着他的健康,更夺去了自己童趣。她爱阿爹,连带着对那女人也痛恨起来。

那双眸子黑亮有神,虽是倔强的眼神。但里面有期盼,有痛惜,更带着淡淡的伤感,还有连唐忧都读不出的东西。她只是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呀,眼睛那能容下这么多情感?多愁善感,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有时候不见得是好事。唐轩心头一软,几乎哀求着道:“小忧,阿爹最后一次。你就让阿爹去,等社稷一统时,阿爹再好好弥补你,弥补你和你母亲。”

这根本不像一个父亲对女儿说的话。唐忧也知道,阿爹很疼自己,但也是一个极有原则的人,一旦有所决定,就极难更改。他之所以低声下气,其主要是,如果自己不同意,他根本走不出这病房。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如果连十一岁的女孩都敌不过,那他的身体,得虚弱成什么样子?

最终,她娇小的身子让开了。唐轩笑了笑:“谢谢你,小忧。”看着父亲摇晃着,偏又努力正步朝外走去。唐忧倔强着没去扶他,两滴泪水却从脸颊滑落。

父亲,你不用谢我。维护你的尊严,是一个女儿应尽之责。既然那是你毕生目标,那就去做吧。

这时唐夫人端着个碗走了进来,一见唐轩不在,顿时吃了一惊:“小忧,你阿爹呢?不会又出去了吧?”

唐忧收敛了眸中的伤感,点了点头道:“是的娘亲,阿爹又走了。”

“唉,你也不阻止下,他那身子呀,那再经得起折腾。”唐夫人将碗放在床头边,嘴里唠叨着。

唐忧抿了抿嘴,却没反驳母亲。唐夫人又道:“对了小忧,你阿爹的身体不要紧吧?”

女儿虽仅十一岁,但医术甚是惊人。去年一场瘟疫,死者近百,眼见还有蔓延的趋势,百姓一片惶恐,许多人收拾细软,准备撤离广阳。而这几年朝廷北伐,粮食本就紧张,南阳乃朝廷粮仓,产粮大省,一旦人口流失严重,就会对粮食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一旦如此,对现今南汉来说,无疑雪上加霜。

为此,唐轩急得要命,四处求医,希求能缓解疫情。可此等瘟疫百年罕见,连广阳城仁心堂的黄老先生都束手无策。而胡庸死后,名气最大的不外乎顾中平,可人家远在西北,就算愿意,也是远水难解近渴。就在唐轩绝望的时候,十岁的唐忧却站出来,说这疫情在《药学杂谈》有记载,她可以照方抓药,试上一试。

女儿好医,一本《药学杂谈》,已是倒背如流,听小碧生前说,这书还是胡庸留下来寻找衣钵的。既是胡庸所留,那上面记载的东西,多少有些用处吧?不过事情到此地步,信与不信都不重要了,唐轩抱着司马当活马医的态度,让女儿配了一方药,然后给患者喝了。没想到效果甚好,此方一到,虽说不上药到病除,但患者马上退烧,休息一周后,就基本痊愈了。

唐轩大喜,从此对女儿医术深信不疑。身体也交给唐忧调理,否则,以他风中残烛之姿,焉能撑到今日。

“阿爹只是气虚劳累所致,只要多休息,多喝养气的汤药就没事了。”

唐忧想了想,最终还是没对母亲说实话。阿爹已近油尽灯枯,这事自己一人清楚就行了,何必再让娘亲担心,徒增伤感而已。

“哦,那就好。”唐夫人舒了口气,指了指桌上的碗道:“我用你平时会诊所得,买了些人参和土鸡,这是人参熬制的鸡汤,你等会给阿爹送去。”

唐忧名气一大,已有人慕名而来。虽然她看病,多半分文不取,但也有人过意不去,坚决要付诊金。唐忧拗不过,只得象征性的收些,虽然不多,但为父亲买些补品却是够的。

※※※

“国舅爷,请用吧,一点便饭,还望勿怪。”唐轩咳嗽一声,伸手虚引,然后坐了下来,端起了身前的一碗饭。

在他对面,陶子谦也腆着个大肚子坐了下来。祝家倒台后,太后垂帘听政,他一下扬眉吐气起来。不但贵为朝廷国舅,更身居要职。这几年,他在南汉朝堂一手遮天,本来身材偏瘦,如今却脑满肠肥,一看就是大鱼大肉惯了的人。

桌上放着的,是一碗白煮青菜和一碗盐水煮萝卜,加上一碗水煮冬瓜和一碟咸菜。陶子谦看了,就觉得胃里苦水直往上泛。要不是和唐轩还有要事相商,他早就拂袖而去了。

唐轩夹了一块冬瓜放进嘴里,细细地抿着,仿佛那是一块肥美多汁的大肉。陶子谦咬了咬牙,有样学样,也挑了点冬瓜放进嘴里。冬瓜是白煮的,一点油水皆无,吃在嘴里如同嚼蜡,实不及肥鸡大鱼之万一,陶子谦只动了动筷子就不吃了,只想着早点结束这餐便饭,好回去吃点油腥找补。

“国舅爷此番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明明知道自己是来催粮的,装什么大头蒜?不过唐轩虽是一省都督,却于十一年前,率领一帮太学馆书生南下,隐约就是这帮官员的首领,加上太后对他信任有加,陶子谦可不敢对他摆国舅的谱。

看着唐轩病恹恹的身体,陶子谦虽恨不得冲上去打上一拳,但面上却笑道:“朝廷邸报在前几天已送达广阳,想必唐兄已得到消息。北伪于青麓山脉撤军,中西已占领大阿,朝廷两路合击,兵进京都已成定居。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我是来向唐兄筹粮的。”

唐轩放下碗,又咳了一声道:“国舅,南阳赋税,这几年都超额完成。但征收过勤,也将民心耗尽,导致民乱四起。现在实在征不出粮,否则的话,我也不会厚着面皮向中西借粮了。对了,那一百万石粮,我可打了借条的。虽然定国公仁厚,一直不曾催讨,但我却过意不去,一直思量着还了。不知国舅大人能否给个期限,我也好给他们个准信。”

那一百万石粮早没影儿,一半送去北伐前线,还有一半进了陶子谦腰包。如今粮食没要到,反惹了一身骚,陶子谦大感晦气,人也有些不自在。他连忙又夹了一筷青菜放进嘴里嚼着,省得被唐轩穷追猛打。唐轩见他狼狈不堪的样子,微微一笑,道:“国舅,这青菜可是拙荆自种的,味道如何?”

青菜纵算再好,终究是素味,味道能好道那里去?可别看唐轩瘦骨嶙峋,坐在对面却有一股无形的威势,陶子谦不由心虚,言不由衷道:“好吃,好吃,我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青菜,唐夫人可真是贤惠。”

唐轩摇了摇头,道:“国舅此言差亦。青菜就是青菜,味道再好,也肯定较荤菜不及。其实但凡能有肉吃,谁又真正愿意青菜萝卜了?国舅吃着青菜萝卜,心里肯骂我不识好歹。但你吃着大鱼大肉之时,可曾想过哪些饥寒交迫的百姓?许多人连青菜萝卜,甚至一口稀饭都没得吃。”

这已是明显的教训了,把陶子谦噎得不轻,但他有求于人,也不想和这个半截身子都进了黄土的人计较,顺口道:“唐兄之言甚有道理,陶某记住了。”

唐轩微微一叹。陶子谦能力十足,但为人也贪。这已是一种习惯,岂是他几句话能改过来的?只是要把存了好几年的粮食交到他手里,唐轩就如女儿出嫁一般伤感,还是忍不住,就啰嗦了几句。至于陶子谦听不听得进,那也无可奈何了。他轻声道:“不瞒国舅说,粮食是有。”

他顿了顿,似在解释,又似在缅怀往事:“六年前,太后着我担任南阳省督,私下就曾令我筹备一笔粮食,以备不时之需。这几年来,我紧巴巴的过日子,其实私下也省了部分余粮,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也到了该起出的时候了。”

陶子谦大喜过望,放下筷子道:“太后私下曾说,唐兄乃国之肱骨,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只是他嘴上说得漂亮,私下却在盘算着。这么大一笔粮食到自己手里,就算稍微刮上一层,油水自也不少,看来这次并没白来。心头正美着,却听一个小姑娘在外面脆生生的道:“阿爹,我给你端了点鸡汤,你快喝点补补身子。”

陶子谦扭头一看,就见唐忧俏生生的立于门外。她扎着辫子,衣着朴素,反给人清灵之感。一双点漆似的眸子,更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使得这小女孩在灵动只中,平添了几分生气。

陶子谦盯了半晌,才艰难的转过头,向唐轩讪笑道:“唐兄,这位是令爱么?长得可真标致,可曾许过人家?”

女儿十四及笄,十一十二岁就定好婆家的大有人在,所以陶子谦才有如此一问,只是他不但贪,更好色,唐轩早有耳闻,那可能让他逞心如意。一见他这猪哥的样子,唐轩勃然变色,道:“正是小女,不过她和定国公长子有婚约,恐怕要令国舅失望了。”

其他人不知唐忧和陶子谦关系,唐轩岂能不明,唐忧可是陶子谦外侄女,那能让他有这念想?就算没有这层关系,以陶子谦人品,他也不想把女儿推进火坑,嫁给陶子谦。而陶子谦权倾朝野,要拒绝国舅的“好意”,就只有找块厚点的门板做挡箭牌。如今的南汉,还有那块门板有定国公厚?所以尽管唐忧和吴思庭没有婚约,他也只有信口胡扯了。

“爹!”

唐忧脸上升起一股红晕。她和吴思庭也仅六年前见过,在她记忆中,吴思庭只是个五岁大的小弟弟而已,尽管这弟弟比较特别。但经过岁月的漫漶,那丝记忆已渐渐模糊。如今父亲却对人言,要将自己许配给他。她心思玲珑,也猜到父亲如此说,多半是搪塞之词,但仍有些生气。气鼓鼓的走过来,将鸡汤端到桌子上,有些赌气的道:“这是娘亲刚刚煲的鸡汤,你快趁热喝了吧。”

一听面前这水灵灵的人儿,竟是定国公内定的媳妇。陶子谦看了看碗里的鸡汤,在失望之余,也起了层怒气:“以青菜萝卜待客,私下却炖人参鸡汤找补,唐兄真是个妙人。”

这话听着揶揄,其实暗含讽刺。唐轩微微一叹,已懒得向陶子谦解释。他心头掠过一丝悔意。陶子谦贪财好色,太后却委于户部尚书之职,是非国家之福.只希望他能分轻轻重缓急,别拖国战后腿。

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