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攻守之间5

攻守之间5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第五节

太师虽只比太子太师少两个字,但差别甚大,太师三公之首,为正一品,是和丞相,太尉一个级别的。 .dt 高祖在时,曾设太师一职,只是当时的太师宇文费为一代鸿儒,厌恶朝争,主动辞去了太师之职。这才形成了东汉后来的政治格局,也就是丞相主政,太尉主军。若是宇文费并未如此,三公鼎立的话,那后来的东汉历史,就此改写也说不定。多一个太师制衡,这个延续了近千年的帝国,也许苟延残喘的时间更长。

太子太师是从一品,比太师低上一些,但手中的权利,却相差不以道理计。太子太师只负责太子日常教诲,权责怎能和三公之首的太师相比?这圣旨一出,吴明面色又是一变,太后吴明的迟疑,在一旁解释道:“吴太师,两军合二为一,肯定需一个强力的人来统领。杨将军能力是有,但威信那及你之万一,中西健儿也不一定服他管。而本宫一介女流,若是政事还可勉强一试,军事却一无所知,真若指手画脚,也只有添乱的份。”

尽管吴明满肚皮不满,却也清楚太后说的是实情。兵权贵一,中西和朝廷大军,同属一个阵营,却又互相提防。以这种状况,焉能打下京都?太后定也一点,才借轩辕复之事,把自己拱到太师的位置上。目的其实也不难猜,就是想让中西在京都攻城战中出死力。

第三次汉宁之战前夕,自己得封定国公,与此情此景何其相似。可太后过河拆桥,在事后把自己遣回了中西,而改封杨雄为北伐主帅。虽然自己根在中西,对这主帅也没什么兴趣,但却值得警醒。

得封太师,吴明本应兴高采烈,可想到以前种种,以及这里面的弯弯绕,他如何高兴得起来?但太后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吴明这太师之位,是接也得接,不接也得接了。他想了想,沉声道:“不论是太师,抑或太子太师,臣都可以答应娘娘。但娘娘也需答应微臣三个条件。否则,臣宁背负欺君之罪,也不会接旨。”

这是讨价还价了,以中西的实力,的确有这个资本。其实吴明如此做,已算抗旨不遵,但太后也匪不知变通之人,她扫了手持圣旨,尴尬而立的小柱子一眼,沉声道:“太师请讲。”

如今吴明还未接旨,她就以“太师”称之,如此笃定的叫着,其实也是给吴明压力,意思你可别把条件开得太高,以免两人都下不了台。吴明面无表情,也是沉声道:“敢问娘娘,陛下这段时间,是否一直跟臣住在一起?”

“自然,皇上拜师,为你造势只是目的之一,最最重要的,其实还是学习。本宫希望陛下能跟着你,亲身感受下战场的残酷,为将来主政积累经验。”

太后如此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一国之君,若是明白此等道理,自是百姓之福。吴明心下松了口气:“如此,臣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在此期间,太后不得干涉微臣行止,陛下必须在臣军营,时刻不离左右。”

太后想了想道:“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这一点,本宫可以答应。”

太后也清楚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吴明暗自点头,继续道:“兵权贵一,攻城期间,臣希望军中只有我一个人的声音。”

御驾亲征,自可以极大激励士气,但弊端也是显而易见。上头有个太后盯着,身旁再跟着个皇帝,若是战事胶着,他们横插一脚,那到底该听谁的?历史上,因外行指挥内行而导致惨败的事例举不胜举,吴明可不想重蹈覆辙。

太后笑了起来:“自知之明,本宫还是有的,否则,也不会让陛下拜你为师了。吴卿但请放心。攻城期间,一切以你为主,本宫顶多建议,但决定权仍然在你,绝不以身份压之。”

最后一点了,吴明又跪了下来,连声音也低沉下去:“娘娘,臣对社稷之心,唯天可表。虽知说之无益,但还是有些忍不住。”

太后连忙将他扶起,讶然道:“吴卿你说。”

她刚才与吴明交谈,要么以太师称之,要么直呼其名,大见生分。眼见吴明提的两个要求不算过分,却又改口称之吴卿了。客的变脸之术,太后已深得个中三味。吴明低声道:“若将来真有变故,只希望太后能相信臣,相信臣的一片赤诚。臣不论做任何事,从长远来说,都是为皇上安危做想,为轩辕氏血脉做想。”

吴明这话,初听起来时在表忠心,但细细品味,则又不尽然。这次轮到太后吃惊了,她脑中念百转,仍不明白吴明话中之意。只得叹息道:“吴明,我现在孤儿寡母,不相信你,还能相信谁,本宫答应你就是。”

正是她口中的孤儿寡母,让前丞相祝淮栽了个大跟头,吴明可不会上她的当。只是低声道:“如此,臣先谢过太后了。”

诸事已毕,太后大概也累了。她瞄了轩辕复一眼:“皇上,这段时间好好呆在太师身边,母后就不能天天陪你了。”她将轩辕复的手交到吴明手里:“太师,一切拜托了。”

手上牵着的,毕竟一国天子。吴明大不自然,偏生无法拒绝,行了一礼道:“臣明白。”

夜风中,太后轻声一笑,似乎觉得吴明的样子甚是有趣,她打了个呵欠道:“这几天紧赶慢赶,可把本宫累坏了。现在把一切身家都交给吴卿折腾,本宫也放心啦,不行了,得先找个地睡上一觉。”

小柱子和两个宫女连忙跑过来搀扶,太后踩着人墩上了马车,在小柱子的“娘娘起驾”声中,豪华马车再次启动,绝尘而去。

众人伏地恭送,等马车走得远了,才纷纷爬起来。杨雄领着一大帮朝廷武将围过来,先向轩辕复行了君臣大礼,这才面向吴明,笑呵呵的行了一礼道:“太师在上,属下等有礼了。”

他口气中,不无玩笑的成分。但吴明却大是感动,杨雄本是北伐主帅,太后欲封自己为太师,主持京都攻防战,肯定得顾忌其感受,征得他同意。而杨雄对此事的态度,不用说吴明也猜到了大半。多半是他向太后陈诉了兵权贵一的重要性,主动让贤,才有今天这局面。

吴明连忙扶起了他,面色却郑重无比:“杨兄,谢谢你了。”他虽未明言,但杨雄心思玲珑,岂会不知吴明话中之意,闻言也是面色一正:“吴明,恢复河山,也是我杨雄毕生所愿,你如此说,我可要生气了。你若真感谢我,那就好好打好这场战争,争取毕其功于一役。”

他若以太师称呼吴明,这话反有些虚假。如今直呼其名,却是真性情的体现。吴明和他相识于十几年前,两人在阴差阳错之下,份属不同阵营,却是肝胆相照的好友。虽然他是太师,杨雄直呼其名,已属大不敬,但吴明却不可能端着架子斥责杨雄僭越之罪。他反手握住杨雄手道:“好!”

虽仅一个字,却简短有力,更似铿锵之音。两人就这么静静握住对方的手,沉默良久。

※※※

早在两年前,杨雄就被太后提到从二品的征北将军,以适应其北伐主帅之职。虽然大军的统帅是吴明,但他对朝廷的部队却不熟悉,那可能凭空指手画脚,所以具体执行,仍以杨雄为主。如今刚到京都,军队还有很多的事要忙,他自然不能在这久呆,又和吴明闲聊了几句,就告辞而去。

吴明转过头,对一旁的轩辕复道:“皇上,会骑马吗?”

轩辕复虽仅十一岁,但长得猿臂蜂腰,身材颀长,站在吴明身边,竟有齐肩之平。吴明本就生得高大,轩辕复这高度,少说也有六尺。要不是身材羸弱,倒和成人没甚区别。他抬头明一眼,面色大不自然:“会一点点。”

会一点点,那就是能骑了。吴明点了点头,对身边的陆汇道:“去牵匹马来,我要和皇上骑马回营。”

中西军取得大阿之捷的文书到来没多久,又从前线传来北汉主动撤军的消息。太后欣喜若狂,因为她知道,等候多年的契机终于出现。南汉兵围京都已成定居,只要攻下此地,他恢复河山的宏愿,就已完成大半。于是得到这个消息后,她就带着轩辕复,马不停蹄的朝北方赶,这也是朝廷大军迟到的主因。可南宁到京都,路途遥远,轩辕复养尊处优,几时受过这种苦,这一路颠簸下来,可把他折腾惨了。

太后在时,他还不敢吭声,如今就吴明一人,自然没了顾忌,想也不想就摇头拒绝:“骑马太累,我才不骑呢。来人,给朕备车。”

大概为皇帝安危担忧,太后虽带走了一大群太监宫女,但仍留了一大群禁卫。听得皇帝吩咐,其中两人应了声,就要返身准备,那知吴明却喝道:“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