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指南剑 > 第二板斧4

第二板斧4

书名:指南剑 作者:思语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36:40

 第十九节

“丁先生来了,请坐请坐。”

就在太后邀请吴明落座时,在京都的太尉府,李铁也拍着左首的位置,力邀站在门口的丁闲之,热情得如同多年的好友。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丁闲之也清楚,自己要离开京都这是非之地,非得太尉点头不可。所以尽管心头忐忑,但他仍是行了一礼:“那草民却之不恭了,谢太尉赐座。”

太尉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仍坐在座位上,专心致志的看着书。丁闲之在其旁边坐下了,心头更有些不安,不由四下打量。

这是太尉府书房,太尉强势无比,书房也布置得大气磅礴,墙壁粉得雪白,却无一丝装饰,一排排整齐高大的书柜,里面层层叠叠的尽是帛书。宽整的楠木桌子,不论是上面的笔筒还是里面的毛笔,都比普通的大上一号。太尉正盯着一本牛皮书聚精会神的看着,因为是搁在桌上的,又离得有些远,也不看清里面的内容。

尽管觉得有些冒犯,但丁闲之还是没忍住,瞟了太尉一眼。如果没记错的话,太尉顶多五十出头。他这几年走南闯北,各类官员见得多了,不论是南汉还是北汉,花甲古稀之年仍居要职的大有人在。按照仕途计算,太尉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可丁闲之分明见到,他左脸上有一块淡褐色斑点。

尽管很淡,但丁闲之何许人也,眼力价十足,他清楚,那是老人斑。

“大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死沙滩上。”不由自主的,他想起了自己常在说书里面念叨的一句口头禅。太尉也老了啊,就如这暮气沉沉的北汉。想着城外的几十万大军,想着吴明的那意气风发的英姿,丁闲之离开京都的心更为迫切。

太尉把书一搁,转头看着他道:“丁先生端详老夫良久,可有什么心得?”

丁闲之心中一抖,这问题就如他目光一般,不但凌厉,也突如其来,令人难以招架。他连忙垂下了头,讪笑道:“太尉,草民也就一个耍嘴皮子的,骗骗普通百姓可以,焉敢在你面前卖弄。”

“所谓相由心生,说起来简单,其实也难,你就姑且说之,老夫姑且听之。”

丁闲之小意一笑,道:“面相首重仪表,观察一个人的仪表是否威严,不但要看他的眼睛,还要兼看他的颧骨及神气。其实这也是胡诌的,一个人长居高位,保养得宜,自然相貌堂堂,端严有成,如猛虎下山,虎虎生威。威严自然也养成了。同一个人,如果将他衣服扒光,再饿上个好几天,这人自然面黄肌瘦,双目黯淡,脸颊消瘦如同乞丐,是个人都觉得他在倒霉。所以面相面相,主要还得因人而异,只要善于观察,不说料事如神,大差不离还是行的。”

太师笑了起来:“好一个因人而异。”

他看了看丁闲之,目光中颇多莫名意味,丁闲之也被他看得发毛,垂下头去,道:“草民也只是信口胡诌,如有冒犯,还请太尉勿怪。”

太尉道:“丁先生说得很好,老夫岂会怪责?”他搁好了书,抓过了边上的一只茶杯,道:“丁先生这几天,在京都呆得可还习惯?”

丁闲之站起来,弯腰行了一礼道:“劳烦太尉挂念,草民在京都过得很好。”

太尉喝了口茶,眼睛却瞄向了雪白的墙壁,轻声道:“丁先生有些言不由衷呀。”顿了顿,他又道:“知道这书房的墙壁,为何空无一物么?”

普通书房,一般都布置得小巧温馨,也颇多装饰,鲜有像太尉这样的。丁闲之站直了,声音却有些发抖:“那是太尉喜简吧……”

太尉撇了撇嘴:“屁,那是老夫最讨厌花哨的东西,做人还是直接些好,那些弯弯绕多了,纯粹浪费生命。”

丁闲之吓了一跳,知道自己把太尉惹毛了。他把心一横,索性实话实说:“入住京都以来,草民得太尉照顾,深为感激。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天来见太尉,就是申请离京的,还请太尉成全。”

太尉站了起来,看着丁闲之似笑非笑的道:“丁先生,老夫请你到京都来,不是游山玩水的,具体为什么,想必你也清楚。如今你答应我的事都未完成,叫老夫如何放行?”

丁闲之有些为难:“太尉,非是草民不守信用,而是剧本与事实大有出入,草民虽是个耍嘴皮子的,但却不能昧着良心说话。”

“好一个不能昧着良心说话,”太尉哈哈一笑,眼睛又落在了先前的书上,他缓缓吟道:“一片冬愁曲难消。天上云飘,地上风萧。风铃渡近怅然悼,白浪滔滔,晨星寥寥。韶华易逝催人老,伊人已夭,似曾年少。何日卸甲洗征袍?舍了命诰,白首到老?”

他眼睛盯着书上,嘴上却缓缓道:“这首词,想必先生不会陌生吧。”

丁闲之心下一跳,硬着头皮道:“自然,这首一剪梅是吴明于复兴三年,作于天青河畔……”

“那就是了,”太尉打断他的话,皮笑肉不笑的道:“这一剪梅能传唱开来,丁先生功不可没”他抬起手,食指落在书面上:“你看你看,先生在后面的批注是‘复兴三年,南汉中西总督吴明作于天青河畔,后挥斥方遒,灭廖贼于庭牙……,啧啧,好有气势,好一个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大英雄,可廖青分明是被毒死的,这还是吴明亲自发现,也经廖青之子廖刚确认的,这里面,难道就是事实了?”

他咂了咂嘴:“难道,这就是先生所说的,因人而异?”

这老贼,是在借题发挥呀!

丁闲之额头上的冷汗直冒,他苦笑道:“是,草民知罪。从今日开始,草民决定在醉枫楼说书一周,剧本就按太尉的来。”

太尉爽朗一笑,亲热的道:“就是嘛,丁先生果然是个爽快人。”顿了顿,他又道:“以此手段留下先生,是有些不近人情。但先生在京都多呆个几天,说不准能见识更多有趣的事,也不枉京都一行。”

更多有趣的事?

丁闲之有些吃惊。京都被围,北汉国势千钧一发,看李铁的样子,似乎毫不担心,难道,他还有什么后着?

※※※

唐轩终于不行了。

他的身体本就不好,朝廷北伐,更压榨出了他最后一点精力。要不是唐忧精通医道,以各种手段续命,他恐怕早就辞世了,可人力时有穷尽,药石之力,终究不是万能的。如今的唐轩,已是皮包骨头,躺在床上奄奄一息。

小唐忧跪在床前,垂着小小的脑袋,一声不吭。从有记忆的时候起,阿爹的病就如一座大山,一直压在心头,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她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医生,多少也有这个原因在内。可真到了父亲弥留之际,唐忧却无多少悲意,只是茫然。

她想起《药学杂谈》一句话了:“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就算阿爹的病是绝症,但佛也说过“善恶有报”的话,阿爹一生行善,难道就不能算是有缘?佛呀,你开开眼,医道不行,就给他一个善果吧。

一旁的唐夫人哭得稀里哗啦,不停用手巾抹着眼睛。床边突然传来一个轻轻的声音:“孩子她娘。”

这是唐轩的声音,虽然极为微弱,但床前两人都是他至亲之人,对他声音早已熟悉,闻言都抬起了头,唐夫人抢先一步扶起了他:“阿轩,我在。”

唐轩的惧内,是出了名的,唐夫人也是有名的河东狮吼,今天却出奇的温柔。唐轩看了妻子一眼,嘴唇动了动:“你跟我这么多年,到现在仍一无所有,苦了你了。”

唐夫人看了唐忧一眼,强笑道:“谁说一无所有了,咱们不是还有个女儿吗?”

“女儿?”唐轩喃喃着,连带着眼睛也多了些神采,他右手动了动,似乎想摸唐忧的头,可努力半天,手上一点力气皆无。唐忧冰雪聪明,连忙伸出一双小手,将父亲瘦骨嶙峋的大手放在自己小脑袋上,叫道:“阿爹……”

看着女儿清秀的小脸,唐轩心头一痛,连带着声音也更是黯哑:“傻孩子,阿爹最对不起的,就是你呀。因为我曾答应你吴叔叔,要好好照顾你,现在恐怕要失信了。”

吴叔叔?唐忧已是个十一岁的少女,家中多事,所以懂事也早,她医道得到双亲认可后,父母早已不把她当个普通的小女孩看待。当然,她本来就不是个普通女孩。

考虑到唐忧本来的身份,所以唐轩教女,讲究宽严并济,虽在一些大方向上寸步不让,但平常都把唐忧当个朋友对待的。家里有什么事,平常也不会瞒着唐忧。所以一听父亲提起吴叔叔,她就马上想到了吴明。唐轩担任南阳省督以来,两家虽多年不曾来往。但父亲书房的桌案上,却放了厚厚一叠书信,其中大半来自中西狼帐。

由此可见,吴叔叔是父亲最重要的朋友,没有之一。这不关乎仕途,仅是私交。

可吴叔叔和咱家关系再好,论与自己的远近亲疏,怎及阿爹?凭什么拜托阿爹照顾自己?她听得一头雾水,更觉荒谬,不过想到唐轩已是弥留,唐忧也就释然了。大概,阿爹病糊涂了,所以连脑子也不大好使了吧。

她正想着,唐轩右手在她头上抚了抚,面上也露出一丝笑容:“真是个可爱的孩子,若你亲生父亲得见,也该含笑九泉了。如此一来,就算我到了下边,也能少些内疚。”

唐忧呆了呆,阿爹神智都不清了么?怎么尽说些胡话?她强忍着不哭:“阿爹,女儿就在眼前,你想看就看个够,什么含笑不含笑的?”

唐轩定定的看着她,目光大见茫然,半晌才愣愣的道:“小忧,我并不是你生父……”

唐忧一下愣住了,实在不知该如何回答。她抬头看向母亲,就见唐夫人只是垂泪,却并未阻止阿爹继续说下去,心下就有了不好的预感。难道,阿爹说的,都是真的?

唐忧喃喃着:“小忧,这么多年来,我和你阿妈一直瞒着你。本想等你成人以后,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告诉你,但我等不到那一天了,对不起……”

唐忧想到了一个可能,失声道:“难道我生父是吴叔叔?”

唐轩摇了摇头,轻声道:“不是,你吴叔叔是你救命恩人,是他将你救下,然后托付给我的。你生父名轩辕,单名一个竟字。生母就是陶雨,也就是当今的太后。所以你是轩辕家的人,是货真价实的公主。”

“不,这不可能!”

饶是唐忧心智早熟,仍不能接受这个结果,她扑过去,一把抱住唐夫人的腿哭道:“阿妈,阿爹一定是病糊涂了,你快告诉我,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你们才是我亲生父母,你们才是。”

可母亲只是默默垂泪,并不回答。唐轩叹了口气,大概回光返照了,人也变得神采奕奕:“小忧,你过来,阿爹告诉你来龙去脉。现在能为你做的,也只有这么多了。”

六月的广阳,已经很热了。虽然是晚上,但那股闷热之意,却怎么也驱之不去。窗外的蛐蛐一个劲的叫着,如细碎的冰屑。屋外星月在天,海浪声一阵阵传来,一片祥和宁静。

那个故事太长,唐轩又想尽力将这个故事展现给女儿知道。他从大荣八年,也就是十二年前,轩辕竟奉旨平定南蛮叛乱说起,他讲诉轩辕竟的伟大,那个发出“新河城外问何兴?南交帐内叹难交。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情太子,展现其宁死不屈的风骨。他诉说太后的无奈,太后面对祝家进逼,而不得不实行偷梁换柱的苦衷,以期尽量在唐忧面前,为生母博取印象分。

他希望,女儿能快乐的生活下去,为生父骄傲,对生母少点仇恨。

等他讲到吴明历经艰辛,将襁褓中的唐忧送到自己手中时,已是上气不接下气。他盯着妻子,握住女儿的手,断断续续的叮嘱道:“我走……后,去……找……吴明……”

唐忧灵动的大眼中满是泪水,顺着苍白脸颊上滚落,她反手握住唐轩的手,哽咽着道:“阿爹,我不要什么生父,也不要吴叔叔。我要你活下去,你才是我阿爹啊,是我最亲最敬重的阿爹呀。”

“谢谢你……小忧……”

听女儿如此说,唐轩安详的闭上了双眼,临死之前,仍在唠叨:“……找……吴……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