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黑丛林特遣队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史迪威奉召回国

第一百五十八章 史迪威奉召回国

书名:黑丛林特遣队 作者:姚皖闽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0:33

史迪威立即向正在第二次魁北克会议上的马歇尔报告,汇报中国战区情况,他认为中国各战区战况很糟糕,这是蒋介石指挥无能所致,如果继续让蒋介石指挥军队,后果将不堪设想。

马歇尔在惊愕之余,立即接通了罗斯福办公室的电话。马歇尔在向总统汇报中国战区情况的同时,表述了陆军部的意见:史迪威已升为上将,他可以作为中国战区的司令,指挥中**队,以阻止中国战区的溃败。

罗斯福听以这个消息后,也十分震惊。滇缅印战场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盟军胜利已经在望,只要中、美、英三国协力配合作战,日军很快就会在太平洋地区及东南亚地区挂起白旗。他绝不容许破坏盟军计划。

总统当即同意马歇尔的意见。这位大总统过于激动,连外交礼节都顾不上,忙于9月18日直接给蒋介石发电报:

“为了防止日本人达到他们在中国的目的,当前你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增援怒江那里的中国部队,并要他们发动攻势,同时立即授予史迪威将军指挥你全部军队的权力,并不加限制。我现在要求你采取的行动将有利于我们作出决定,即保证并增加对华援助......如果再我拖延下去,你们和我们为挽救中国所作出的一切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得知这个消息,史迪威的狂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花生米投枪击中了这个小人物的太阳穴,并且穿透了他。真干净利索,他除了脸色发青,说不出一句话来,眼睛一眨不眨。”

史迪威是职业军人,对看不惯的事情直言不讳,不喜欢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和装腔作势;而蒋介石则正好相反,他爱慕虚荣,注重含蓄,强调上下尊卑,有着极强的“身份意识”。于是,史迪威与蒋介石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赴华工作不久,史迪威就视蒋介石为“一个无知、专横、顽固不化的人”,在朋友中轻蔑地称蒋为“花生米”(意即笨蛋、小人物)。同时他还看不惯国民党政 府的**和独裁,说国民党政 府的独裁和德国纳粹的独裁一样,都是“强盗行径”。当然,蒋介石也很讨厌这个美国人。

除了性格差异之外,两人的工作目标也根本不同。史迪威关心军事问题,要对“美国对中国政 府援助的效力”负责,同时要提高中**队的战斗力,以促进抗日战争的胜利。他认为,国民党军队处在令人绝望的状态,因此建议裁军一半,并撤掉不称职的军官,同时由美国来训练和装备首批30个师,最后达到100个精锐师的规模。他还建议改变军事物资运输只依赖驼峰航线的状况,认为只有开辟一条经缅甸的陆上运输线,才能保障军事物资的充足,以打败日军。

但在蒋介石看来,史迪威的建议十分讨厌。因为改编军队将打破**的平衡,不利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 府的“统治”。如果按照史迪威的主张去做,军权很有可能落入蒋介石的政敌—李宗仁和白崇禧之手。另外,到了抗战相持阶段,国民党政 府一直消极抗日,因为蒋介石认为,盟国参战后,中国战胜日本是肯定的,但国民党与**的角逐尚属未定之局,所以他的首要任务是保存军事实力和加强自己的权力。

史迪威和蒋介石的合作很不愉快,改编军队的计划被搁浅,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也没能得到有效提高。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彻底暴露了军事上的无能和**,同时也暴露了国民党政 府消极避战的思想。此时,史迪威认为“治疗中国顽症的药方就在于除掉蒋介石”,他甚至以诅咒来表达对蒋介石的不满。

当然这时候的蒋介石反复解读这篇电文,他感到十足的火 药味,一个核心,美国总统这是要让他交出兵权。

蒋介石倚重美国,为的是美援助的物资,更是要借美国支持来巩固他的统治。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要让他交出兵权。他是绝不对不可能让史迪威这个亲共分子来控制自己的军队。为了牢牢掌握手中的军权,蒋介石横下心来,不惜损伤与美国的关系,也要与罗斯福一争,必须让美国召回史迪威。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蒋介石是一位老手,他立即给罗斯福回电,在给总统的备忘录中他怒不可遏地指责史迪威,说史迪威没有和他“合作的意愿”,希望总统考虑另派合作者。对于交出兵权事,他明确地表明,这是国家主权大事:“予同罗斯福总统对于中国有竭诚援助之德,故平日对罗斯福总统之主张无不尊重,但此次之事涉及立国主义、国家主义及人格,不能迁就,否刚从使盟国作战胜利而我国已失,虽胜犹败。”

话讲的很明了,蒋介石不可能交出兵权。

从两国战后利益考虑,解决此次危机应该还有捷径。

中美高层相互指责,龙陵久攻不下成为焦点。蒋介石为了推卸他指挥上的失误,将宋希濂作为替罪羊,同时要求罗斯福召回史迪威。

罗斯福在战后中美利益与任用史迪威二者之前进行权衡,最后,他也抛出了史迪威。

9月22日宋希濂交出了兵权。

10月19日罗斯福也正式致电蒋介石决定召回史迪威,派出赫尔利来到中国。

10月21日史迪威向重庆中国战区司令蒋介石卸任,经昆明、保山、印度返回美国。

这位雄心勃勃,为中**队的整顿和装备作出贡献,并在中缅印战场创建功绩的美国将军,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无奈地黯然地退出了他付出大量心血的反法西斯中国战区战场。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的史迪威尚且如此,更何况仅为蒋介石一个马前卒的宋希濂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