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孤岛喋血 > 112 请柬

112 请柬

书名:孤岛喋血 作者:乌鸦与麻雀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2:12

恰好前天写了一些拜耳的情况,昨天就看到关联消息了。拜耳员工,一名澳籍女华人返京后不戴口罩跑步,对规劝人员还口出恶言,不听劝告,直接就被拜耳开除了。

这种高等华人的姿势最近看到了不是一个两个。讲真,哪怕民国时期,起码上海的国人看到洋人也没什么感觉。这种毛病现在也不知道是谁惯出来的,今后看来她们也只能自己惯自己了。

通过如此快速的反应,可见拜耳的求生欲真的很强……

……

农庄那边第二天就来人通知蒲素去一趟,想必是对三个军统叛徒的审讯有了进展。在参加那个宴会之前,他还是要尽量掌握一些76号的消息,做到心中大概有数。

蒲素和李文娟打过招呼以后,她也通过商会渠道了解了一下,基本摸清了宴会的来龙去脉。76号下设的一个外围机构“立泰银行”,行址在宁波路,原本只是一个钱庄,一个叫叶耀先的浙江人主事的“立泰钱庄”,被76号看中吸纳进了汪伪体系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银行。

这次宴会就是由“立泰银行”发起,名义上是趁着汪伪政府正式成立进行答谢,招徕各界旧雨新知。实际上依据李文娟的判断,这种规模的宴会背后,隐藏的应该是汪伪政权下一步大动作。很大概率是为了冲击沿袭至今,哪怕国土沦陷也依然坚挺的货币市场而做出铺垫。

汪伪政权不久前成立,作为一个所谓“合法政府”,必然要建立自己的中央储备银行。作为一个名义上的“合法政府”,怎么可能还允许使用流亡政府发行的货币作为流通货币,这不成了国际笑话了。张三的家,却让李四管着钱袋子?而且客观上重庆政府只要依然掌握着货币发行和流通,就能长期坚持抗战,对他们这个傀儡政权实属大大的不利。

晚宴一个星期后在马勒别墅举行,请柬也陆续开始发送。让蒲素没想到的是李文娟以及阿廖沙都已经收到了请柬,而他居然还没等来通知。蒲素看了李文娟的宴会请柬,上面用中英文写着对仗工整,格式周到的邀请,尤其还体贴的注明可以携带家眷。

这时他已经隐隐想到了一些什么。如果通过李文娟商会的身份以家属身份进入宴会现场,无疑比他直接受邀进入更加自然。很有可能军统的内应,在得知了蒲素有李文娟这层关系后,直接把她这个实际上还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纳入了宾客名单,那么原本需要以私人关系名义邀请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这种方式的混入更加顺理成章。

甚至蒲素已经想到了届时那个里昂的同窗,会以一种怎样的惊喜姿态招呼他这个老同学。并且顺势把自己以非常自然的姿态介绍给需要他认识的人。

事情应该就是按照这么个剧本如此发展。上海滩上,在这种场合厮混的选手里没有一个是庸手。他自己只是看到了李文娟的请柬就能脑补出这么多,那么那个内应在得知李文娟之后更是应该早早就开始了设计。

当然,这毕竟也只是他的判断。具体到底是不是如此,还要等陈功书的通知。他暂时把这事放到一边,叫上了隔壁的于大宝,去了郊外农庄。

农庄其实直线距离不远,只不过隔着一道蜿蜒曲折的内河,而能够通过轿车的桥梁实在太少。江南水网密集,桥梁也众多,只不过起码都在清朝兴修,能够通过车马都实属难得。所以汽车开行,需要绕一个大大的圈子才能到达对岸。而这一河之隔,就是郊区和城市的区别。

人类是情感动物,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不免会产生有喜好,于大宝就是他偏爱的一个队员。这个大个子身上似乎具备了所有中国男人的特点,坚韧、隐忍、谦虚,而且有着极强的责任心。

军事技能中,于大宝虽然投掷项目异常突出,实际上其他各项也都非常出色。他是属于那种看似木讷,实际上具备内慧的那种人。魁梧的身材和他行动时的敏捷反差很大,哪怕在攀爬和匍匐这种科目中,他都是在同样出色的特训队员里属于出色的队员。

在加入蒲素的特训队时,于大宝已经在基层被提拔为尖刀连连长。就是因为他作战勇敢,而且打仗时会用脑子,他率领的尖刀连,每每担负的不是攻坚拔点就是殿后掩护的任务,却是伤亡最小的一个连队。

作为军事人员,蒲素时刻都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一旦自己发生不测,那么于大宝就继任军事指挥权,和李文娟和老任阿廖沙他们共同商讨,汇报上级制定后续的行动。

相应的李文娟这个报务员身份现在也移交给了这批来的同志,现在两个新来的报务员就住在要塞里的单独报务室。如果不是要塞被彻底攻破,她们的安全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报务室外是两名自己的同志日夜进行内保,而外面还有一道白俄的守卫。

他和李文娟,一个已经正式登上了上海的台面,一个也即将登台,安全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需要努力去达成的目标。复杂局势下,哪里有百分百的安全。

实际上,如果不是要进入76号,以他之前几次行动部署来看,再来几次之后,很难不暴露。事情没到那个地步,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产生膨胀。

现在他这边的情况已经和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兵强马壮,而且不论是中俄两边的队员,都士气高昂。白俄是想趁热打铁,多捞一票是一票。

不论是哪个国家和种族的人,其实都差不多。基本都有从众心理,天大的事情,只要人数一多,还有人带头,就不知道“怕”字怎么写。加上之前这些白俄尝到了甜头,虽然重伤了两个,好歹也没死人。那个一度奄奄一息的安德列,现在已经能在要塞里由婆娘扶着出来晒晒太阳了。

“杀人放火金腰带!”尝到甜头,感受到了生活的变化之后,那些之前没被选上特训的,还有没有获得战功得到晋升的队员,都想着在下一次行动里获取一些提升的资本。享受的福利毕竟不一样,在老婆孩子面前嗓门也能更大一点。

而新到的根据地同志,同样也是摩拳擦掌,想在上海大干一番。在他们想来,好歹都是长期在边区和鬼子正规军厮杀的,什么战斗场面没见过?现在到了上海,这个在他们看来只是有钱人待的地方,充其量不过是一些警察和杂牌军……又哪里会放在眼里。

所以现在普遍弥漫着一种情绪,同志们私底下都觉得在上海,压根不需要那些老毛子,就他们过来的这些人,配上现在这么好的武器,简直就是指哪打哪,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立功心切,求胜心切的心态之下,很容易相互感染。

哪怕蒲素也认为,几次行动都还算顺利。只有一次遭遇了挫折,码头之战打的虽然惨烈,只不过最后他们还是达成了目的,种种乐观情绪的叠加,很容易让人产生自满情绪。

当然,之所以连续发起行动,也是因为蒲素知道自己即将要进入76号的考察视野中,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上级布置的西药任务,以及破坏危害极大的烟土和赌场等行动,都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发动。

比如现在开始,他和李文娟双双都要时刻注意。就算76号还没开始对他进行调查,军统应该已经开始了。从这份请柬投送的如此及时来看,陈功书其实早就知道李文娟和他的关系。说不定已经秘密进行了调查,然后才约见蒲素给他安排任务。

李文娟本人的反侦察意识,只能说是入门,只是参加了一期基础的培训。不过她身边的郑为芝是绝对的行家,可以说是顶级的跟踪好手。既然能执行跟踪任务,同样,反跟踪也同样出色。

相比较而言,反跟踪甩掉尾巴和成功对目标发起盯梢,两者难度不在一个级别上。而且除了郑为芝之外,李文娟的身边还有成华,这更是一个机敏的好手。时刻身揣双枪,携带四个弹夹,以他弹无虚发的实力来说,一个小队困不住他们。

而李文娟的轿车里,白俄司机更是长期备着两支处在保险状态的冲锋枪。

今天,虽然说叫上于大宝出门。只是两人还是分别从自己的院子里走了出去,蒲素先是顺着辣斐德路西行,然后和迎面而来的于大宝相交,故作不识。他独自继续前行,一直走到靠近贝当路的地方快速闪进一条小巷,奔跑到巷子尽头。在那一端,于大宝已经车身横停,等着他。

身后确实一直有两个人远远吊着他。从跟着他的距离来看,那两个特工没有什么明显的敌意和迫切感,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程序性的任务。

蒲素选择的这个巷口是四通的活口巷子,跟丢了也只当是走到了其他的巷子里,不会想到他其实是在这里上了轿车。

他不能直接开车出门,以他一贯表现的菜鸟架势,对于跟踪,尤其是汽车跟踪,应该毫无警觉才对。所以他选用了步行,和于大宝交替,之所以叫他不是顺着通道过来开车,是要他在自己走后,侦查门口是不是还有人员监视。

如果他出门了,自己的宅院附近还有人蹲守,那么说明李文娟已经引起了军统的怀疑,可能针对的是她而不是自己。那么于大宝就不会出现在巷子口,他也就知道在宅院附近是什么状态了。

现在于大宝把车停在这里,说明情况没有那么复杂。当然,仅仅一次还不能完全确定。童川和成华,甚至隔壁院子里的队员需要轮番对四周进行侦查,才能最终确定。

于大宝的驾驶技术还很不熟练,才学了没多久。好在这时的上海,虽然行人和黄包车很多,汽车数量相对还是很少,所以虽然开的歪歪扭扭,也只当练车。蒲素对他们提出了要求,全员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熟练驾驶技术,为此还从商会里配了一辆旧车给他们进行训练,只不过安全起见,不让他们开出法租界。

于大宝驾驶着轿车先是往西,再折往南边。很快周边的建筑变的稀疏,南方常见的油菜花,在这个春天也稀稀拉拉地漫布在周围,有的成片,有的只有几枝,随着春风前仰后合,只在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春天气息。

出城之后,道路状态就很是糟糕。全部都是土路,也不是为了机动车同行而修建,好在路上的行人远远看到轿车扬起的灰尘,都早早地避让,半个多小时后,汽车才开进了农庄。

农庄的大门是传统中式农庄的形制,半开放式。白天都是大门敞开,直到入夜才会关闭。其实,能够开放的区域也只有这么一块前院,一副大户地主的气派。院子后还有一个二进,看到的是一面影壁墙。一般人的注意力肯定都会放在二进的院子,忽略了其实就在前院的侧墙有一道推拉移门,下面轨道里装着轴承。

这道暗墙周边刚种下爬蔓作物,丝瓜、西葫芦和扁豆这种,等到藤蔓长起来了,就更加不容易被发现。院子里的同志知道是他两,立刻拉开了移门,于大宝把车开了进去,蒲素和他在这边下了车。

这边其实已经到了农田,只不过有着可以停放几辆卡车的位置。后续,蒲素会在这里配置几辆卡车,增加这里的机动性,哪怕作为物资运输也很有必要。

他这边之所以不需要多加掩饰,是因为这个农庄的东家都有名有姓,说起来也是有来历的。几个大小股东里有顾楫,还有老任,以及汪氏姐妹里的姐姐,都是当初在法租界中央巡捕房里非常有名的人物。

如果以这几个人的实力在郊区开办一个农庄还要偷偷摸摸,运货还要依靠人力和牛车那也实在是说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