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孤岛喋血 > 056 思路

056 思路

书名:孤岛喋血 作者:乌鸦与麻雀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2:12

作坊里,几个技师和蒲素正聚拢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装备制造最大的麻烦是标准统一。完全工业自动化当然可以轻松实现这一点,只是这边最多也只能算是半手工,甚至手工部分的占比很大。

后面蒲素拆卸了那把“保加利亚雨伞”,并且重新顺利地组装了起来。

不锈钢中空伞骨完全是技师手工配合机器钻挖出来的,而镶嵌在里面的机扩和卡簧则完全都是手工制作了。

尤其是那些精密部件,技师是戴着夹鼻放大镜操作完成的。

难度最大的部分就是固定针头。他们最终选用的针头直径不过1毫米,如果采用再粗一点的比如14号针头,在刺入时对方会有明显痛感。

公爵说那两个技师为了讨论到底用哪一种针头更合适,甚至在自己身上做了测试……

如此纤细的针头需要固定绝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把雨伞的设计核心就是为了最后刺入这一下,如果针头固定不牢,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徒劳。

所以其实雨伞的主体部分早都完工了,仅仅是攻克针头固定这个难题才拖到了今天。

蒲素当场试验了几次,针头弹出后刺入木质桌腿,手里能感觉到明显的刺入和拔出感。他已经想好了最合适的一个实验对象——关在大宅里的褚明义。

既然来了,蒲素索性变本加厉提出了枪械改造。

学长那把手枪被改成自动冲锋枪的思路在他看来就很不错,只是他那里需要的时候不多。如果手枪解决不了问题,那就干脆用冲锋枪来解决就好了。

学长有需要是因为他的身份。作为总巡长官,总不能成天背着一把冲锋枪进进出出。而需要“索菲亚小队”出场的情况,基本不存在这方面的顾忌。

只要两把狙击枪就足以达到远程射杀和火力压制的战术要求。

所以现在这些技师围在一起讨论的是蒲素提出的狙击步枪的改装。狙击枪的改装看起来简单,似乎仅仅是简单地加大射程和口径,再加装一个光学瞄准器以及收纳拆卸就可以。

其实里面涉及的机械原理非常复杂。枪膛要宽大,枪管得细长,准镜还要靠后安装,更重要的是枪体密封性必须要好。

所以还是要多找几只莫辛纳甘步枪,从中选出精度和密封性最好的两把送过来。然后重新改造,包括膛线部分。而光学瞄准这里也没办法,只能想办法去弄现成的。

蒲素的要求是起码在一千米以外,出膛的子弹动能足以精确击杀目标。

不算他自己,阿廖沙那边就有好几名射击好手。原本在西伯利亚就是猎户子弟,在沙俄军队也一直是狙击手里的佼佼者。

他了解狙击手在实战中的恐怖,所以对狙击枪的改装尤其上心。

不管是城市巷战还是旷野,假如一个狙击手提前占据了有利地形,只要战友提供足够的掩护,在没有重炮覆盖轰炸的情况下,理论上两三个子弹充足的狙击手就足以把对方压制到团灭。

他和上级汇报了即将开展特战的想法,而上级也给与了他充分的发挥余地。唯一的要求就是让他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进行。

这样的行动设计,远程狙击可以发挥最大的功效。

在目标人物有着层层防卫的情况下,近战渗透不进去,而且袭杀得手后撤离风险也相当大。这时采取远距离袭杀就是最为稳妥的刺杀方式了。

一千米左右的射程,在上海这个拥挤的城市,通常已经跨越了两三个路口。枪手在隐蔽的制高点击发以后,有足够时间从容撤离现场。

与此同时这种刺杀方式防不胜防。什么时候行动,行动目标选择谁?对方完全无从掌握,更无从防范。猝不及防一枪毙命,连射击位置都没人能发现的了。

击杀目标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他想制造的就是这种气氛。让那些侵略者和汉奸人人自危,心惊胆战。

除非每次头面敏感人物出行都沿路清街,尤其是高楼。先不说这么做耗费的人力巨大,是不是可行。就算真做了也必定会激起民怨,长期以往绝不是他们能承受的。

蒲素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别说他一个人,就是一百个一千个也左右不了战局。只是他也清楚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明白怎么做才能让对方感觉不舒服。

根本目的就是不断消耗对方。充分利用敌明我暗的优势,运用城市游击战术开展小规模特战。

他要把“索菲亚冲锋队”里的每一名队员都打造成真正的精兵,以一打十的那种。然后用以老带新的方式,继续培训其他人员,组建新的小队。

目前“索菲亚冲锋队”编制为满员十人。他的规划就是三名队友为一个行动小组,一个小队三个小组,外加一个队长。

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三三制是最为合理的编制。小组内三名队友是犄角型小组队形,相互之间配合掩护。整个小队集体行动同样是三角队形,尖头为斥候,后两组为掩护。

所以他还让公爵这边制造一些纸筒烟雾弹。烟雾弹太简单了,公爵甚至都不怎么想做。三份硝石两份糖,只要知道配比和原料小孩子都能做的出来。

明天这里还要去两个技师到他那边,可能还要在他那里住几天。他需要在墙面上设置机关,以后发报的那个地方也要做个隐蔽暗室藏匿电台。

有这些俄罗斯技术精湛的工匠支持,他真的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整个边区也没有几个他们这样的能工巧匠,本质上国家之前一直都是农业社会,而读书人动手能力又极差。

而且物资极度匮乏,边区兵工厂里也只能生产一些土地雷和土炮。往往损坏的枪支也因为缺少零部件都很难修复。

时间不早了,在这里他感觉非常愉快。蒲素实在不想走,真的不舍得走。

本身他就是个喜欢机械和工程的人,如果不是国家命运多舛,民族遭受蹂躏,他原本会是个出色的机械工程设计师。

蒲素很想留在这里和这些可敬的人多待一会,只不过这是学长在上海的最后一夜。说好了明天上午再过来之后他才恋恋不舍的走了。

走的时候他带上了所有做好的成品,包括那把“保加利亚雨伞”。公爵已经答应了,马上就会着手制作第二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