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孤岛喋血 > 097 经营

097 经营

书名:孤岛喋血 作者:乌鸦与麻雀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2:12

第一批特训的队员悉数参加了沪西和码头的行动,除了安德列临危主动驾驶没有任何防护的卡车负了重伤以外,还有一个队员被擦破了一点油皮,没有什么大碍。

按照战功,蒲素他们要分配奖励,这个活儿反而最是头疼,等到蒲素回到辣斐德路之后还在堂屋里皱着眉头计算着如何分配。

这种奖励不能做一票看心情分一票,而是要形成规矩,以后可以用来参照。按理说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钱发下去。但是这些白俄以及家属都不明白“低调”到底是什么意思,直接发钱会导致非常麻烦的后果。

李文娟看到蒲素回来,赶紧给他斟茶,看他在纸上写写画画,不免问了一句有什么可以帮忙的。蒲素随口说“麻烦,不知道怎么分配才好……”

李文娟听了以后问他要来了统计的数额之后说“既然食物都不缺了,你再给他们发牛肉和鸡蛋也是多余,不如……”

于是,第二天李文娟被蒲素领着来到了“要塞”,而家里让刀疤在楼下堂屋坐镇。之前蒲素对他们还有些不信任,经过这段时间的培训,而且一起参与了两次掉脑袋的行动,让他们看个家是没有问题了。

李文娟出生于北平商业世家,虽然封建传统影响之下没有亲手涉足过商业领域,但是耳濡目染之下,打的一手好算盘,对于数字和商业尤其敏感。

看着她娴熟地打着算盘,蒲素甚至怀疑她发报的手速大概就是因为之前有打算盘的基础。她到了要塞之后,把之气的缴获和家底,包括军火储备,以及老任之前那边的账本花了两天时间就核查的清清楚楚,分门别类做了一个档案柜。

然后第三天她郑重的叫来了蒲素和阿廖沙以及老任,当然,她的好闺蜜白曼彤也在场。

这一次的临时会议,对今后整个法租界的影响是足够深远的,只不过当时没人想的那么多,包括始作俑者李文娟。

李文娟当着大家的面,给出了数字。然后按照现在上海的物价换算成了更直观的米面油和肉菜。虽然看似数字惊人,实际上对于庞大的社区,根本就坚持不了多久。

尤其是作为阿廖沙已经当众宣布过的福利措施来说,那些承诺的奖励不可能是今天有,明天无的临时制度。

换句话来说就是别看账面上流动资金不少,实际上哪怕就按照现行的物价,想支撑起蒲素他们构建的要塞社区,也坚持不了多久。而且,仅仅米面的价格就一天一个样,不涨价是不可能的。

打家劫舍这种事情,可一可二不可三,不可能无休止。一没钱就出去行动,早早晚晚要暴露行藏,这是常识。每次行动都需要出动大量人员和车辆,偶尔出其不意的发动一次可以,如果成为常态化,必定要暴露。到时候就成了众矢之的,根本就玩不下去。

李文娟没说什么废话,只是以米面价格为例和现在需要负担的人员做了个换算,以每人每天需要消耗的大致数额,和现在的物价做了个估算,其实撑不过三个月。

这还是一个正常的分配比例。如果按照阿廖沙公布出去的福利来计算,可以维持的时间更短。只不过实际上,军令如山。颁布出去的条令,不管是蒲素还是阿廖沙都不会收回,必须实施下去。

听到这里蒲素他们脸色都不好看。

上海滩上的汉奸和坏蛋确实不少,卖国买办也很多,但是隔三差五就要为了敛财去行动一下也不符合他们的初衷。

而且零打碎敲影响很坏,其实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可能连续洗劫几家汉奸收缴的财货还不如这一次的收获。

况且,这样的事情只要连续发生几次则必定都有防范。到时候,行动时出现伤亡和暴露的几率会大大提升。

这时还是白曼彤主动开口问李文娟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李文娟这时才在蒲素他们期待的眼神里阐述了她的思路。

“在上海这座畸形繁荣的城市里,只有依靠商业。必须要用以商养战的方式才能有效持续,而之前以战养战的策略风险和成本都太大。”

李文娟一说她的思路,蒲素和老任以及阿廖沙几个就不由自主地交换了下眼神。

没错,守着上海这个聚宝盆,如果只想这暴力攫取那无疑是愚蠢的行为。哪怕已经四面沦陷的上海,依然还是远东第一巨城。

这里有最密集的人口,充斥着各个国家中的各界精英人士。如果开展商业,就等于摆脱了坐吃山空让资金流动起来,而且很多一时之间无法出手的财货也可以通过正经的买卖流通出去。

只不过他们都是粗人,完全不懂精英。白俄里到是又不少都深谙商道,但是出于各种考量,蒲素他们是不可能把经济命脉和种种隐秘和他们交代,让他们打理的。

这时还是白曼彤主动问起了李文娟,问她有什么好办法。李文娟犹豫了一会才说,自己在上海初来乍到,总共就出去过两次,具体怎么做需要出去考察一番才能有个大概思路。

说到这里的时候,她不经意间瞟了一眼蒲素。作为她的上级,蒲素不开口,她连大门都没走出去一步。作为一名优秀的党员,轻重缓急她分得清,身为报务员被派驻到上海,她的首要工作是配合蒲素,保证电台安全。

对于她的眼神,蒲素只装作没看见。虽然李文娟的这个建议无疑非常实用,但是他明白自己毕竟来上海并不是为了做生意拉山头。所有一切的筹划都只是为了更好的配合完成任务和抗日救国。如果在这之间发生冲突,无疑统统都需要给首要任务让路。

这时老任贼忒兮兮地开口说,既然手里那么多铺面,其实还不如自己接过来做买卖。法租界上白道他搞得定,而黑道,不用说他们本身就是最大的黑道,没有之一。

所以,他觉得每个月与其店面放出去收租还不如自己做。尤其是看到现在上海滩物价节节攀升,还以为那些店面经营者都发了大财,更是觉得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原本他以为这个主意一说出来,起码李文娟能支持自己,结果反而是李文娟第一个进行了反对。店面的租赁者大多都是白俄,他们在法租界苦心经营已经很不容易了,而且物价涨,并不代表商家的利润也跟着大涨,商业自由其规律。

老任最要面子了,被李文娟反驳了之后,根本就不买账。心里想的是当初关押的时候怎么没想起来收拾这个小娘皮一番,现在居然敢不给他面子。于是死气白咧要和她胡搅蛮缠,直到李文娟一条条的进行了清晰的阐述,他才渐渐弱了威风。

李文娟的态度是既然成立了“俄国商会”,阿廖沙还是会长,那么就要参与商业活动。哪怕名义上只占一些股份,每一家店铺都入股。而另外以店铺持有者名义也可以入股,以店铺为股本参与,之后形成对店铺的部分控制,而实际经营则还是原本的商家进行。

这样的话,一来原商家的安全得到了保障,而且开支也少去了房租原本的大头。多赚多分,少赚起码不亏。对商家来说减少了成本好风险,应该不会过多抵触。

她的这个思路首先就赢得了白曼彤的支持。既然已经形成了社区和要塞,区域里的白俄都等于是自己人,老任提出的粗暴方式显然不合适。

很多队员的家属原本就是经营者,比如萨沙的父亲就租赁着他们的店面开了一家裁缝铺。直接把他父亲撵出去了,大家能没有看法吗?

虽然相比法租界内几万人的白俄群体,要塞里总共也只不过一千多白俄。但互相之间的关系也非常复杂,而且阿廖沙计划扩大规模,慢慢吸纳一些之前流落在公共租界的具备军事背景的好手,补充他这边的军事力量。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无可挑剔的声誉。如果和之前的黑帮大佬一样,只会剥削同胞,那么毫无疑问,他这里的凝聚力会大大降低。

再说经营需要专业人员,那么多店铺收回没人打理也只能坐等赔钱,还是以裁缝铺为例,还要另外找靠谱的裁缝和管理者,到时候很大可能反而连房租都收不上来。

白曼彤和阿廖沙最后的意见就是,阿廖沙以商会名义,然后他们这边再派出一个店铺拥有者,也就是房东,召集各位租赁商家开个会议,把之前名义上的“俄国商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会。

其实蒲素对这么运作没有异议,只不过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唯一具备商业技能的只有李文娟,如果由她出面负责商业经营,他想了想似乎对于收发报也没什么影响。

要塞既然已经形成了,也就拥有了一定的自保之力。大功率电台可以转移到要塞,而不需要孤零零地在他的住所里。石库门的布置再是巧妙,如果别人有的放矢的闯入,那只能说明已经暴露了,届时的保护是相当有限的。

如此一来,他们需要给李文娟一个合适的来龙去脉。好在李文娟原本就是大户人家的小姐,而且虽然是个女性,但是以她这个年龄抛头露面接管产业也比较正常。

所以,最后他们拟定了一个商会办公地址,给李文娟在大宅里面设置了一个办公室,平时有队员在门口执勤。把电台转移到这里,平时工作都在这里进行。

这样就推翻了蒲素之前所有的布置。石库门住所将变的更为安全,表面看似乎只是一个单纯的住所。而那个隐秘的密道空间可以派作其他用处,储存一些备用的东西。

当然,作为蒲素名义上的发妻,也需要一个合理的身份才能参与到商业活动中。正好李文娟的北平身世和口音可以很好地利用,给她编造一个前清王公贵族的遗族身份。

这样一来蒲素就成了一个世人看上去吃软饭的老黑脸。虽然他的颜值不怎么在线,只不过越是这样,反而越有可信度。中国社会里,软饭硬吃的男人向来就不少。别人看到了,最多咕哝一句“好白菜都让……”

这些都商议了之后,剩下的就是等老任去修改地契和房契。让蒲素没想到的是,之后老任扭扭捏捏地又拿了一沓房契出来,表示要让李文娟代管。他们这才知道老任的真实身家,在之前已经积累到了怎样的地步,只不过才外面看,根本看不出来。

这也是老任之前管账时手脚一直非常干净的原因。按理说这家伙可不是个什么老实人,之前顾楫在原本管账的汪家姐妹走了之后交给他管账,也是丝毫不用担心。就是因为老任在之前清剿白俄黑帮时,捞足了好处,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些账目上做些什么。

当然,他那些中饱私囊的动作也都是在顾楫默认之下进行的。

等到资源都整合在一起,几个人又分析了一下产业,李文娟提出需要重新开设一个无线电商行,表面上做进口无线电广播和零配件的生意,实际上可以给边区提供电台零配件。而且这个时候的上海,无线电确实是一门很好的生意。

另外,白俄之前没法涉足的米面粮油生意,今后也必须要经营起来。从法租界这边拿到执照,开设洋行直接进口面粉和暹罗大米。有了米粮,无论是对要塞还是对边区都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而原本白俄经营的药房则要扩大规模,从单一的常规药品经营扩大到管制药品和医疗设备进口。这些都是有着战略意义的物资储备。边区添加了一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就不知道能挽救回多少战士的生命。

以前因为拿不到相关执照和批文,所以白俄经营的药房只能出售一些常规药物,而且还动辄断货。现在让老任带着法币上下打点,很快就办好了手续。二战已经打得非常激烈了,公董局现在对法租界的管控也不像之前那么严格,这给了老任这种老滑头留下了运作的空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