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111章 抵达登州

第111章 抵达登州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 看到孙元化执意要招抚,王徽也没什么办法,不过还是劝到“初阳,你最好做两手打算,虽然按你的分析,孔有德是准备接受招抚,但是这么大的事情,总会有些许变数。

一旦出现变故,在处理就来不及了,还是提前将大军布置好,万一招抚不成,还是早日剿灭为上策。”

孙元化叹了气,悠悠的道“我也知道,招抚这事不一定能成,可是咱们真的要剿灭,到时候的波及就大了,不光本官自身难保,首辅周阁老,不定也要被牵连啊,所以咱们还是得尽最大的努力招抚。

而且我这一年多来,打造了这么多火炮,火铳,就是为了组建一支纯粹的火器军队,根据奏报,孔有德这次攻破新城,以及击败余巡抚的标营,火器立了大功。

这就明,孔有德很擅长使用火器,等到这支火器部队建成,让他担任将领,必定能在辽东战场,杀的鞑子魂飞魄散。”

王徽看到孙元化如此坚决的要招抚,也不在劝了,于私他是孙元化的好友,于公他是孙元化的下属,无论从哪一方面,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帮助孙元化,完成招抚工作了。

“初阳,那你现在准备如何开展招抚工作,可有详细的计划?”

孙元化淡定的道“计划倒是还没有,找你过来,就是为了商量此事,具体如何操办的。

这样吧,我现在修书一封,然后遣人送去孔有德,言明招抚之意,然后咱俩再慢慢商议此事,你看如何?”

“也好,现在能帮你的,也就是我这个老友了,其他人都指望不上了。”王徽也不推辞,已经两人相交多年,彼此的为人都很了解,互相信任对方。

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底下的人都不看好孙元化的前途,都尽量不让孙元化注意到。

这个时候他们都尽量不跟这事搭上关系,以免被牵连到,孙元化就算与他们商议,他们也是含糊其辞。

俗话,树倒猢狲散,现在这树还没倒呢,他们就做猢狲散了,孙元化对底下的官员,很是失望。

虽然孙元化的儿子孙和京,女婿徐尔斗也都在城内,但是他们二人,一个跟孙元化一样,痴迷火炮,一个痴迷于战船,官场上的这些东西,他们都不怎么懂,根本帮不上忙。

十二月二十日,孔有德就率军继续朝着登州前进了,除了人数增加了一些的军队,还有昨天收容的难民,队伍更加壮大了。

昨晚一整夜都相安无事,孔有德担心的夜袭并没有发生,但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除了前出二十里的斥候,侦察前方的情况,后面也派出了不少斥候,严密监视着莱州的动静。

前往登州的过程中,一路走来都相安无事,看来孙元化的命令,在登莱地界,还是有些作用的。

白莲教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被送过来,黄桂中筛选出一些有用的情报,然后汇报给孔有德。

他们的消息不是一般的灵通,各个层面的都有,大至军队调动,至哪个官又纳了一个妾,几乎都能被他们探查到。

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下午,经过四天半的连续行军,孔有德率军接近了目的地登州。

登州城南面是一片连绵的群山,离登州城最近的叫做密神山,位于登州最南面十里的位置。

更南面则是由庙山,赤山,树上,平姑上等,一些列大大的山岭组成的群山。

整个山体并不算很高,按照后世的算法,还不到海拔两百米,不过还是阻碍了正常的通行,以至于从登州出来的道路,只有那么几条。

孔有德就安排主力,扎营在这密神山上,之所以不像之前那样,扎营在山下,还是出于安的考虑。

山东总兵张可大的大军,就驻扎在登州城外二里的位置,离密神山还不到十里,驻扎在山上就不用担心被偷袭了。

而且密神山上有条河,也不用担心饮水的问题,至于树木就更不缺了。

大军驻扎在此,正好卡住了登州城和栖霞县,莱阳县之间的道路,因为密神山南面依旧有不少山岭,所以登州向外的通道也就那么三四条,孔有德也分别派出兵马,堵死了西南方向前往黄县,招远的道路。

更是和李九成各派一千人马,驻扎在东南方向卧龙岗,卡住前往福山县和宁海州的道路。

之所以派出这么多兵力防守东南方向,因为这个方向不光有三四个州县,还有很多卫所。

诸如大名鼎鼎的军港威海卫,还有成山卫,靖海卫,大嵩卫,海阳卫,百尺崖后千户所,金山左千户所,奇山千户所等。

这些卫所中的卫所兵,可不同于内地的那些卫所兵,不堪一击,他们可是有一定战斗力的。

从明太祖朱元璋拿下山东之后,就发现山东半岛经常受到倭寇袭扰,为了应对倭寇,他设计了“跨府设卫,连县设所”方案,然后由魏国公徐达,以及二代魏国公徐辉祖来负责山东的海防。

然后经过多年的建设,山东半岛建立了十一个卫和二十多个千户所,形成了完成的海防体系。

此后就不断地在与倭寇作战,对防备倭寇侵扰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在嘉靖年间,还诞生了戚继光这位大明军神,一度肃清东南沿海的倭患。

虽然万历以后,山东沿海的卫所很少再有不开眼的倭寇来袭扰,但是由于地缘因素,他们有着另外的敌人盐枭。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盐可是朝廷重点管控的物资,也是朝廷收入的重要来源,私人没有得到朝廷的授权,贩卖私盐的性质,可是和后世贩毒一样。

山西的晋商发展起来的原因,就是因为朝廷为了解决给边军供应粮食的难题,告诉他们,只要运送粮食到九边重镇,就可以领取一定比例的盐引,然后他们可以盐场提盐来卖,获得合法的贩卖食盐的资格,从而短时间内成为最富有的商帮。

山东半岛临海,非常适合生产食盐,自然也会催生出大量的盐枭,然而贩卖私盐抓到可是要砍头的。***

免费小说,无弹窗小说网,txt下载,请记住蚂蚁阅读网w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