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465章 打基础

第465章 打基础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明末阴雄正文第465章打基础整个招远都是一片繁忙,在天策军战士门的监督下,大量的明军俘虏,进行着战俘掩埋的工作,不过经过了前一天的努力,战场上的尸体已经被清扫的差不多了。

现在的任务,主要是把那些没有来得及引爆,或者引爆不成功的地雷挖出来,顺便填平城墙外面的壕沟,以及修复城墙之类的工作。

“快点干活,默默增增,像个病秧子!要是干得慢了,今晚上水都没你喝的!“

看到一个战士正在骂骂咧咧的催促俘虏干活,甚至还有俘虏偷奸耍滑,看守的战事直接轮鞭子的情况,孔有德不由得想到,魏和尚和段鹏,被小鬼子逼着修建碉楼,也是这么个情景。

不过他并没有阻止,因为他并不担心这些俘虏会反抗,他们已经被这场战斗吓破了胆,没几个求死的,就算他们拼死反抗也没用,他们副武装都打不过,这个样子更是送死。

与此同时,毛承福,程希孔,苏凯风等人,也根据孔有德指示,将所部兵马进行了调遣,不断地有兵马出城。

原本聚集在招远的五个营,现在就只剩下崔永平的步兵一营了。

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接收前方抓到的战俘,然后进行统一的管理,督促他们干各种苦力活,等到招远的事情都忙完了,他们就会被筛选。

愿意归顺,而且确实有用的,可以进行收编,运送到登州进行统一的整训,而其他的,都将押送到登州各个需要劳动的地方,充当免费的劳动力。

这次的俘虏数量,应该是相当庞大的,初步估计接近万人。

毛承福组织的那次夜间袭击,成功的使明军发生了溃败,而军队一旦溃败,想要收拢并没有那么。

虽然后来刘泽清和王道纯,以及先期出发的杨御藩赶来支援,邓德明他们没能解决掉所有的明军,但新来的敌人也只能边打边撤,没时间管那些溃兵。

当然,想要把这些俘虏部抓到,也是不现实的,孔有德估计,起码还得跑掉千把人。

虽然有邓德明和孟有才的封锁,他们没法逃回莱州城了,但还有其他的地方可以逃窜,比如逃回青州府,或者逃回济南府去。

登莱虽然在半岛上,但最短的胶莱河一线,也有两百七八十里,这么长的区域,想要把他们完堵截住根本不可能,而且这么做也不划算,所以能抓多少是多少,跑掉一些也没什么。

甚至这些跑掉的溃兵还有些好处,比如宣扬天策军的强大,让济南城的那些个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之类的高官,也能知道他们天策军的实力。

这些琐碎的事情都分配下去之后,孔有德终于能休息一阵子了,但这个时候他手上虽然闲着了,但脑袋可没闲着,接下来还有很多大事需要他来考虑。比如和朝廷的谈判,

他当初的目的就是割据登莱,现在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但这件事情办起来却没那么容易。

不过现在的局势,算是对他还是很有利的,可以慢慢来办,着急的只是大明朝廷。

前几天结束的那场惨烈的攻防战,孔有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也奠定了他现在的优势局面。

而其他方面,也都有些好消息传来,比如白莲教的这次起事,初期来说很成功。

他们利用这些年传教打下的基础,起事的兵力快速增加,截止孔有德最近一次收到情报,他们的人数已经超过十万了,而且利用当初从自己这运过去那批武器,快速的打开了局面。

目前已经占领了青州府整个北部地盘,而且还拿下来济南府的利津,蒲台两县,还准备继续朝北边扩张。

不过在攻打青州城的时候,他们吃了瘪,原本王好达和王好飞起事最快,带着两万多人围攻青州出城,结果打了一天,非但毫无进展,还损失了好几百人。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等待徐诗铭,王林还有侯八他们的兵马抵达,然后然后一共聚集了六七万人围攻青州城,打了好几次,但就是拿不下来。

根据传回来的消息,主要还是青州的防御力,加强了很多,而他们又没有丰富的攻城经验和攻城器械,所以屡屡失败。

而莱州城防务的增强,还是得从老衡王朱常的死说起。

因为年前孔有德和李九成,率军在青州城外与王道纯的抚标营,以及各卫所的兵马大战一场,将他们部击败,并且有准备进攻青州城的举动。

衡王朱常担心青州城会被攻破,自己会被杀掉,所以受到了极大的惊吓,一病不起,虽然一支靠药物调养,但没有什么起色,三月份就一命呜呼了,朝廷给他一个‘宪’的谥号,也就是衡宪王。

到了四月份,衡宪王朱常的庶三子朱由棷,被朝廷册封为衡王,成为大明朝的第六代衡王。

而这个朱由棷和他父亲略有不同,他父亲是怎么死的他一清二楚,深知有再多钱,死了就没法花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舍弃一点钱财算什么,他们现在又不能离开青州,只有青州城越坚固,他的安才越有保障,于是直接出资十万两银子,五万石粮食,用于加固修缮青州城。

当初蓟门邓玘率军抵达青州的时候,他还和他拉近乎,想要把他手里的十来门佛郎机买过来,增强青州城防御,但没能成功。

不过后来他还是托兵备道朱之裔,从其他不知道什么地方,花钱了又买了二十来门火炮,青州城的火炮数量,超过了三十门,对于一般的府城来说,的确是很强的火力。

并且朱由棷大力发展他的唯一军事力量--衡王府仪卫司,招募青壮之士,替换老弱,并且严加训练,让他们不单单是仪仗队那么简单,而是要能打仗,效果的确不错。

如此一来,青州城的防御力,的确是比孔有德经过的时候强了很多,而且这个时候还有一支军队的到来,让青州城的防御又上升了一个台阶。

山东左布政使张秉文,在得知巡抚范景文率军在沙河与李九成交战,一天的时间就歼李九成所部之后,也动了心思。

他看出来了,这新来的巡抚和他带来的兵,都不是一般的强悍,一天时间消灭近万敌人,那么这场平叛战事必定能够成功,所以得像个办法捞点功劳。

单纯的在后面筹集粮草,虽然也有些功劳,但比起战功不值一提,所以他也想混点战功,好升升官。

于是他就组织了一支军队,前往莱州,协助平叛。

这支军队其实没什么战斗力,其中最强的还是一千原本用于济南防务的军队,其次就是各地调集的两千来号卫所兵,以及一千多临时征召没有训练过的士兵,也就是青壮,再加上两三千民夫,合计七八千人,号称万人。

而白莲教起事的时候,张秉文带着这七八千乌合之众,刚好抵达青州府,朱由棷担心防守不住,就请求他们留下来协助防御,并且拿出了大量的钱粮。

而张秉文也没有反对,消灭叛军是战功,消灭白莲教一样是战功,他们就顺势投入到青州城的防务中。

虽然张秉文带来的这些兵,基本都没什么战斗力,但依托青州城加固加高后的城墙,还是能起到不少作用,毕竟他们能做到人手一把武器,张秉文为了战功,把那些兵器库吹灰的兵器,差不多有搬出来了。

而白莲教方面,虽然也有孔有德卖给他们的一批武器,包括不少火器,但他们没怎么接受训练,拿到了也没法发挥出其中的威力。

而且他们人数众多,这批武器并不能武装他们部,他们大部分原本都是普通农户,拿着锄头,镰刀,柴刀这些农用工具,就跟着白莲教一起搞事了。

虽然守城方大多不堪一击,但攻城方也好不到哪去,而且守城方有坚城作为依靠,还有新衡王撒币提升士气,虽说没法击溃来围城的白莲教,但保住城池不失还是不难的。

而对青州府的局势,孔有德是乐见其成的,现在他们这样的僵持局面,对他来说是最有利的。

并且希望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等到他和朝廷谈妥,再决定对他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如果白莲教快速拿下青州,那么青州城众多的财富必将被他们获取,他们必然能让让他们召集更多的人,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朝着其他地方扩张,很显然这样的情况不符合孔有德的利益。

而白云龙和苏锐也不负所托,很快的完成了孔有德交代的任务。

邓玘已经被顺利击溃,整个战斗过程还不到半天,所部残兵不到一千五百人,而且还在不断地减少中,正在朝着莱州城的方向撤退。

不出意外的话,他残余的那些兵马,也要被围困莱州的天策军,和苏锐携带的兵马,前后夹击消灭掉了。

白云龙则按照指示,向着西南方向进攻,本就没有多少防御力量的胶州,高密县,灵山卫,也很快被纳入了天策军的管辖之中。

至于王洪,居然早就撤退,而且和上次一样跑到了昌邑,这让孔有德有些惊讶,不过也是情理之中,不然邓玘也不会败的这么快,而且王洪之前就跑过两次,估计已经跑习惯了。

也就是说,整个来莱州府,除开莱州城外,绝大部分地盘已经被纳入到天策军的势力范围,也就是说,天策军将要彻底掌控登莱两府。

而范景文率领残部缩回莱州城后,一直都处于防御的状态,不过这事很正常的情况。

虽然因为莱州城的城门都被封锁,情报人员没办法传递情报回来,但孔有德多少能猜到,范景文这个时候正忙着整顿内部呢。

招远这一战赢下来,他本来是带着两万五千兵马,再算上徐元永刘国柱的一万五千兵马,最后逃回莱州城的人数,勉强一万出头。

也就是说,在这半个多月的战斗中,他已经损失了接近三万人,不过之前的那些战斗都是小打小闹,损失的兵力加起来也不过六七千人。

还是招远这一战,让他直接阵亡一万两千多,溃散一万多人,现在莱州城内不然是人心惶惶,而且范景文的威信大为降低。

如果不先把内部整顿好,都不需要自己去攻城,莱州城内部就会崩溃。

而苏凯风,孟有才,以及之后抵达的程希孔他们,也没有发动对莱州的进攻,只是加强了莱州的围困,暂时不让他们出城就好。从而能够分出部分兵力,漫山遍野抓俘虏。

招远战胜的消息传回登州府各地后,原本还有些暗地里对抗土改,对抗天策军颁布政策的豪绅,也开始变得恭顺起来。

开玩笑,新来的巡抚大人,带着四五万大军,都被打败了,甚至听说巡抚大人都差点被抓住了,他们这些只有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家丁的士绅,谁能打得过这些叛军,哦不,天策军啊。

以前,孔有德在他们口中,都是反贼,叛将,乱贼这些称呼,此战之后,哪怕是背地里熟人见面,也都称呼他为总兵大人,以免被人举报给天策军,然后吃不了兜着走。

对于这些称呼的改变,孔有德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这年头,只有实力足够强大,黑的也能变成白的,指鹿为马也不是难事。

就像原来的时空,鞑子入关之后,直接碾压李九成,北方的士绅百姓,还不是一样奉鞑子为正朔吗?

在这个乱世,实力决定一切。

虽然现在站稳了脚跟,但自己手头这点实力,还不够看,现在大战结束,正是打基础的时候,而且还要趁早。

只有基础打牢,发展起来才会更加的迅速,更加的顺利。

共和国八十年代的腾飞,离不开前三十年打基础的过程。

于是孔有德来到了平度,并且把孟思哲,秦致远等人也一起喊了过来。

这平度城,经过了这几天的安宁,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