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462章 明争暗斗

第462章 明争暗斗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就在孔有德正调派部队,为接下来的作战行动做着准备的时候,南京城内已经是一片慌乱了。

倭寇居然又打到了南京城。

而且这次不是几十人的倭寇,而是几千人的倭寇,南京城的百姓如何能不惊慌。

要知道,经历了嘉靖三十二年那次的事情的人,此时还没有死绝呢。

在他们的渲染下,倭寇的恐怖迅速为人所知,恐慌的情绪迅速在城内蔓延开来,甚至已经有些人开始趁火打劫了。

甚至有些胆大不怕死的,准备去给倭寇当内应,里应外合拿下南京城,他们也好发一笔横财。

而南京兵部衙门内,气氛一片沉寂。

韩赞周,徐弘基,阎鸣泰这三尊南京城的大佛,此刻都阴沉着脸,而眼前站着的,正是刚刚被击溃,跑回来的羽林前卫指挥使刘延庆。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刘延庆带着三千多兵马出城,跟来袭的倭寇交战不到两炷香的时间,就彻底败退了下来,一路丢盔弃甲的逃回了城内。

刘延庆也是一脸后怕的矗立在这,刚才的战斗还让他心有余悸,要不是倭寇不熟悉地形,早早地来个包抄,他这条命估计就扔在那了。

原本被派出去防卫佛宁门和观音门,他是有些不乐意的,但后来想想,说不定倭寇没那么可怕,而他手里有三千多人,还有五十多门斑鸠脚铳,拼一把说不定还能捞点功劳,干掉一些倭寇,于是也就安心准备作战。

结果事情完全出乎意料,他全程都被吊着打,要不是他们撤退的快,损失只会更大,即使如此,他带回来的人,还是少了九百多的,可谓损失惨重。

战败之后,他就迅速退回城内,本来打算先回家跟老爹汇报,让老爹帮着拿个主意,看看怎么把此次战败的责任降到最低,虽然老爹一定会责备他,但肯定不会害他的,毕竟是亲儿子。

不成想,包括他老爹在内的诸位伯爵,侯爵,还有魏国公,都被叫到了这兵部衙门。

他家门口也有兵部的人等着在,直接就被带到了兵部衙门,然后当着所有文官,勋贵,太监的面,把这次屈辱的战斗,全部复述了一遍。

不过他也不是笨人,着重强调了倭寇的武器精锐,火铳隔着六七十丈都能打到人,而且数量庞大,总之不是我军太无能,而是敌军太强大。

听他讲完此次战斗的经过,再加上城墙上也有他们的眼线,禀报的一些情况,也基本对这次战斗有了了解。

对于这样的情况,在场的众人也都清楚,并不打算拆穿,因为接下来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对付这些倭寇。

现在他们这个三个头头,还有在场的勋贵,文官们,都觉得这次麻烦大了。

尤其是韩赞周这个南京守备太监,他在此地没什么根基,完全就靠着为人圆滑才混了这么久,他和另外两个大佬不能比,如果在他担任南京守备太监期间,出现严重的问题,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一开始听扬州的盐商们汇报,说南直隶沿海的盐场受到倭寇袭击,而且数量庞大,他们虽然也有些吃惊,但仍旧没当回事,倭寇的目标是盐场,就必然不会太深入,估计抢掠一番海盐就会退去。

到时候派一些兵过去,斩杀一些还没有来得及撤退的倭寇,哪怕一两百人,这件事情就可以交差了。

结果昨天中午,扬州知府韩文静又发来求救公文,说数千倭寇乘坐战船,出现在了扬州港口,并且把扬州城都给包围了起来,看样子是准备攻打扬州城。

韩赞周就和阎鸣泰还有徐弘基商议一番,先期派出去了六千军队,准备驰援扬州城,如果战事不顺利,再派遣一万人过去,同时下令给常州,苏州,太仓,泰州,滁州等地的卫所,水师,让他们立刻驰援扬州。

而且还专门从南京水师调拨了十多艘战船,参与到对倭寇的进攻中,再加上淮安的漕运总督,他手下有着至少五万大军,去掉那些卫所军,也还有两万战兵可用,顺着运河南下增援,在倭寇攻陷扬州城之前抵达,问题应该不大。

到时候,四面方大军齐聚,至少能凑够五六万兵马,而倭寇据说也就四五千人,就算倭寇再能打,

如果运气好,他们甚至还有可能全歼这股倭寇,他韩赞周,未必不能凭借此等功劳,成为司礼监的大裆。

结果到了今天中午,情况急转直下,那些倭寇不知道发了什么疯,居然大举出动,朝着长江上游冲过来了。

而且前驱增援的十余艘水师战船,连同其余的两百多艘民船,居然都没能逃脱倭寇的魔爪,听逃到南京的民船带来的消息,这些倭寇的船只并没有停下来了,而是继续西进。

想也想得到,他们的目标必然是南京城,尽管不知道倭寇倒地哪来的这么大胆子,但事实摆在眼前,他们也只能被动防御。

于是包括羽林前卫在内的十一个亲军卫,都被派出城去,负责外郭墙外区域的防守,十九座城门,基本上一个卫负责两个城门,压力并不算很大。

原本以为这样的安排,就算不能将来袭的倭寇赶走,但撑住一段时间总是没问题的,他们有城墙的防护,城头上也有少量的火炮可以支援,

这十一个亲军卫,基本上就是当炮灰用的,不指望他们杀伤多少倭寇,他们的目的就算跟倭寇拼消耗,等到倭寇的体力,人数,士气和物资被消耗一部分,再让核心的神机营,池河营,振武营三大营上去,将倭寇聚而歼之。

结果一个照面,羽林前卫就被打的全军溃败,狼狈逃回城内,其他的亲军卫前来支援的机会都没有,现在也不敢轻举妄动,免得落得同样的下场。

现在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最后背锅的很可能就是他了,徐弘基是勋贵代表,而且国朝之初就延续到现在,除非是犯下谋逆之罪,或者南京城被攻陷,否则他的地位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阎鸣泰是东林党人,这南直隶就是东林党的地盘,而且朝堂上东林党的权势也很大,出了问题有他们的帮助,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他韩赞周就不一样了,说白了就是皇帝的一条狗,当年魏忠贤是何等的权势滔天,还不是说杀就杀了,皇帝杀个文官武将可能还有所顾忌,杀他就真的跟杀狗没什么区别了。

所以,他比任何人都要召集,但他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对兵事不通,而且阎鸣泰也是个强势的人,能拿到的权利都被他拿到了,就算他韩赞周出来指挥作战,命令能不能得到执行还是一回事了。

瞪了一阵子,看到在场的人都不说话,韩赞周先开口了“阎大人,现在看来,这倭寇定然是有备而来,出动数千精锐,还有众多战船,定然是图谋南京而来!当务之急,是先把这支倭寇消灭掉!”

“我等就算是死在倭寇手里也无足轻重!但太祖皇帝的陵寝就这,已经安宁二百余年,若是让倭寇滋扰了打扰了他老人家的陵寝,我等定然是难辞其咎!到时候要是让皇爷知道了,我们不能守护宗庙,我等就是诛九族的下场!”

阎鸣泰和徐弘基一听,也是顿时一愣,顿时感觉身上的担子重了不少,不由得脸色微变。

韩赞周这番话说的很是在理,原本他们还不算太着急,这南京城可不是一般的城池,接近十万大军,有四层城墙防护,那倭寇就算是有天大的本事,也奈何不了他们。

但他们开始忽略了明孝陵的存在,明孝陵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合葬了开国帝后二人。

明孝陵的意义相当重大,当初朱棣起兵靖难,进入南京城,就是先去“谒孝陵”,以表明自己的正统性。

有明一代,南京明孝陵一直是祖宗根本之地,备受尊崇。每岁有固定三大祭、五小祭。凡遇国之大事,均需遣勋戚大臣祭告。

如此重要的明孝陵,就在南京城的外郭城内,而外郭城虽然坚固,但长度足足有一百十里,如果倭寇从某一处突破城墙,而后跑到明孝陵一带肆掠,让宗庙受到惊吓的话,崇祯皇帝必然震怒,他们没有好果子吃。

所以,这件事情肯定拖不得,一旦出现意外,韩赞周担待不起,他徐弘基和阎鸣泰也好不到哪去,原本还打算精打细算,看看如果利用此次事件,来攫取更多权利的二人,也不得不着急起来。

阎鸣泰有些担忧的说道“缺如韩公公所言,此时耽误不得!当务之急,还是趁着倭寇立足未稳之际,将其赶下长江,否则的话,将会后患无穷!不过我这个兵部尚书,对战阵指挥之道不如魏国公,不知魏国公可有何良策?”

徐弘基暗骂一声老狐狸,都这个时候了,还在玩这个阴谋诡计,你阎鸣泰虽然不懂指挥,但手中全部能力那么大,击中兵力拼硬都不是什么问题,现在却来征求我的意见,不就是防止出现意外情况,好找人担责任吗?

不过腹谤归腹谤,事情还是要解决的,他想了想,开口道“依我之间,这倭寇既然率军大局进攻南京,就说明扬州城已失陷,再去救援扬州已经没有意义了,当务之急,乃是先把派出去的千军队撤回来!增强南京的防务,至于扬州的战事,就交由漕运总督刘大人和其他各地驻军负责吧!”

韩赞周也附和道“恩,这点确实不错!现在倭寇来势汹汹,咱们的兵力越多越好!阎尚书,现在派出去增援扬州的大军,应该还没有出县,不若现在就下令,将他们召集回来!”

“接下来,我认为需要从江面和陆地两处,同时着手此时,齐头并进,方可快速解决这股倭寇!否则单单只把倭寇赶跑,必然会卷土重来,后患无穷!”

阎鸣泰捋了捋胡须,表情平和的货到“齐头并进,好办法!不过这需要有人负责指挥,不知魏国公可有合适的人选?”

“本国公现在担着提督操江一职,这水面上的进攻,就暂时由我负责吧!至于这陆地上对倭寇的进攻,我现在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就看看各位有没有愿意主动担当大任的?”

徐弘基盯着在场的诸位伯爵和侯爵,希望有人能站出来在,主动承担此次任务。

其实他也在考虑利弊得失的问题,本身他的强势在就在江面,身为提督曹操江,换句话说就是南京水师提督,他手里还有不少战船,平日了搜查往来商船,收取各种好处,现在并不算太弱。

如果全部拉出来,虽说不一定能打得多倭寇的战船,但至少不会太吃亏,而他的打算是,根据陆地上的战斗情况做决定,如果陆地上打得好,倭寇要撤退,他就痛打落水狗,将功劳的大头拿下。

就算陆地上打的不好,但人数方面他们要占优势,相信倭寇总会出现破绽,到时候他也能找到机会,毕竟他手里握着后军都督府的五个卫,两万人的军队呢,拿到功劳的大头肯定不是问题。

“既然诸位都愿意把这个机会让出来,那我就当仁不让了!我愿意承担这次指挥陆地作战的任务,不知阎尚书一下如何?”

这个时候,诚意伯刘孔昭站了出来,朝阎鸣泰拱了拱手,表示愿意承认这个任务。

他之所以担下这个任务,其实也并非是他愿意,而是被逼无奈。

刘延庆实在是打的太糟了,出动了大半个羽林前卫的兵力,被倭寇三两下就打了回来,而且损失接近千人,至于武器装备损失的就更多了,实在太丢脸了。

看到魏国公和兵部尚书安排的头头是道,再加上南京的防御兵力是倭寇的十几倍,很有可能最终成功将倭寇消灭掉。

这次事件过去之后,哪怕北京方面不追究他们的责任,他们的脸面也都被丢光了,以后在这南京城还怎么混啊。11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