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662章 京城乱起来了

第662章 京城乱起来了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于是马世龙便召集几个亲信,分析了一下现在的局势,硬抗最多也就支撑一两天的时间,而援军绝对不会这么快抵达,而且天策军还有没有后续援军,也是另外一个问题。

底下的将领们也都琢磨了一遍,觉得确实是这么个情况,然后就开始安排撤退的任务。

而有一个问题就是,谁留下来阻击,如果没有秩序的撤退,很容易产生混乱,最终演变成一场溃退,最终,马世龙决定内地明军率先撤退,关宁军紧随其后,而马世龙自己则断后。

为了迷惑天策军,马世龙下令展开一场反击,将红衣大炮都调集到关城的东西两侧,对着南翼城和北翼城展开轰击,并且列阵做出要夺回南翼城和北翼城的举动。

还别说,这一招还真把崔永平给迷惑到了,奔着稳扎稳扎的策略,他还是调整部署,准备迎接明军的这一波反击,但预想中的反击却没有到来,明军只是一个劲的炮击,而且城头的兵力明显减弱不少。

他预感到情况不对,急忙调来云飞炮,跟明军展开对轰,但三里多的距离,没什么效果,硬冲的话伤亡太大。

不到半个时辰,大部分明军都集中到了东罗城,整个山海关防线,通向东面的城门只有三座,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都位于东罗城的南北东三侧。

“师长,敌人要跑了!”突然,一个部下跑来禀报。

崔永平跟着他来到南翼城东侧,探出身子看去,果然看到南水门被打开,大股明军攻东罗城涌出,然后渡过护城河,向东前进,关中门的位置,也有大股明军出城,很显然,敌人要撤退了。

现在也顾不啊么多,崔永平下令突击,否则这么打下去,明军都跑掉了。

但明军方面有马世龙坐镇,抵抗的异常顽强,无论天策军怎么攻击,都无法突破他们的防线,还损失了不少兵力。

崔永平也急了,直接把这个消息汇报给孔有德,看看接下来该怎么办。

得到消息之后,孔有德也来到南翼城,此时明军已经撤出了六七千兵马,队伍犹如一条长龙,向东前行。

“大人,咱们要等他们都撤出去,然后追击吗?”看着向东撤退的明军,崔永平问道。

“不用,他们要撤退就让他们撤退好了,拿下山海关,咱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传令下去,转为防守状态,等着他们全部撤走,咱们直接接管山海关就是!”

孔有德淡定的说道,既然胜局已定,没必要徒增伤亡,马世龙要跑,那就让他炮好了,他要的只是山海关而已。

“可是大人,就让他们这么跑了,万一他们再打回来怎么办?”

“打回来?那正好,我倒要看看这山海关的正面防御能力,究竟有多强!”

虽然孔有德这么说,但他知道,马世龙只要脑子没进水,绝不会主动打回来,最有可能的是去帮助祖大寿,抗住皇太极的进攻。

马世龙是聪明人,不会想不到天策军打山海关的目的,他最好的选择,就是去宁远,等着天策局和朝廷谈判。

现在皇太极正率领这数万鞑子,在和锦州一带和祖大寿死磕,如果有了马世龙带去的一万多援军,还有宁远到山海关之间散步的近万兵马,祖大寿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不少,也能更多的消耗鞑子的力量。

这种坐山观虎斗的事情,他再喜欢不过了,等到双方打得精疲力竭,他就可以上去捞一把,占点便宜再说。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派人去京城,看看崇祯皇帝的头到底有多铁,孔有德不信这山海关都被拿下了,崇祯还不愿意和谈。

山海关一丢,就意味着北京城的东大门被打开了。

虽然山海关到北京有六七百里,但这一马平川的地形,没有任何阻碍便可长驱直入,就像北宋丢了燕云十六州,为了防备契丹人的骑兵大军,只能在河北地区布防百万大军,耗费钱粮无数。

大明朝现在可没有北宋的资本,不说内地风起云涌的流民判断,就是没有,现在到了王朝末期,土地兼并,官绅免税,商税更是被掏空,根本没那个资本养活这么多军队。

所以,无论如何,崇祯能做的只有谈判,虽然天策军没有从山海关直捣京师的能力,但是鞑子有啊。

而且时间还这么巧合,皇太极猛攻锦州,天策军突袭山海关,再加上耿仲明投靠皇太极,难免会让人想到其间有什么龌龊,而这一点,其实也可以为天策军所用。

而派去的人选嘛,自然是他的老乡张国臣。

张国臣身为兵部主事,对这些事情都门清,而且朝廷的官员他大多都认识,现在又加入天策军,这事儿让他去干再合适不过。

派人去喊张国臣后,孔有德就拿着望远镜,继续查看山海关的情况,天策军这边停火了,马世龙那边也停止了还击。

随后,城头的明军逐步减少,差不多半个时辰后,一个人影都没有了。

随后,等待已久的天策军,顺利的占领了山海关城和东罗西罗三城,至于澄海楼的明军,本就只有一千多人,又被抛弃,根本没有什么抵抗的心思,很果断的投降了天策军。

至此,整个山海关防线,全部落入天策军之手。

至于东面的那些寨堡,比如威远堡,得胜堡,东河堡等等,孔有德暂时没有下令攻打,相信马世龙也会把这些地方的明军撤走,到时候直接占领就是。

一个时辰后,张国臣也来了,他之前是跟着李明去打抚宁去了,他本事兵部主事,当初随孙承宗考察过永平府诸城,对抚宁也比较了解,所以就跟着李明去了。

见面就说道“属下恭贺大人旗开得胜,拿下山海关!”

孔有德也笑着说道“你干的也不错,要不是你熟知抚宁的情况,想必也没那么快拿下来,这次少不了你的功劳!现在喊你来,是有一项更为重要的任务交给你,要你跑一趟京城,你愿不愿意去?”

张国臣连忙表态道“大人的吩咐,属下万死不辞!属下去京城,可是要代表大人和朝廷谈判?”

“没错,仗打到这个地步,也没必要继续打下去了!你这次去京城,就是先期与朝廷接洽,对你来说不是什么难事,现在的局势,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

“那我具体要做些什么?”

“一共三点,第一,原先辽东系的文官,也就是和你关系不错的那几个,可以联络一下,如果愿意来天策军,我欢迎!第二,表明天策军的意图,愿意接受招抚,但是条件会很苛刻,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如果要谈判,就派个级别高点的来!第三嘛,可以有意无意的透露一下,王子登和范文程月初来过登州!”

“属下明白!”

张国臣是聪明人,尽管王子登和范文程根本没到过登州,但这事儿就得当发生过一样,只要透露这么一个消息,朝廷就不得不重视,这其间意味着什么,那些老狐狸不会不懂,相信他们谈判的时候也会更加有诚意。

“具体如何应对,全看你随机应变,到时候我会给你一队护卫,保护你的安全!到时候孟思哲会跟你一起去,这次谈判之后,天策军和朝廷的战事,至少会平息一两年,以后他就作为天策军在京城的留守人员,负责天策军和朝廷的联络,他又什么你懂得你可以教教他!”

“属下一定完成任务,请大人放心!”

孟思哲也算是元老了,当初青州之战后,秦致远挑选了孟思哲和白沐霖两个得力干将,白沐霖因为说服耿仲明打开城门,立下大功被重用,孟思哲错失那个机会,不过变得很有上进心,现在也是处理政务一把好手,而且极为忠心,这也算是给他一个机会。

第二天一早,张国臣便在一队骑兵的护卫下,从山海关出发,马不停蹄的赶往京城。

虽然他兵部主事的身份还在,但他这次却没用,现在他已经加入天策军,投靠孔有德这个小老乡了,那就堂堂正正用天策军的身份,以天策军谈判使者的身份入京。

这一路上,张国臣算是体会了到了,有个强大的后盾,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一件事情。

还记得三月从京城出发前往莱州的时候,沿途的地方官,尤其是北直隶的官员,根本没拿他当回事,只是例行的接待,毕竟辽东系的文官没有位居高位的,抱团都没用,人家齐当党,浙党,楚党,东林党哪个没有几个大佬坐镇,张国臣他们这个小集体,在官场不怎么收待见。

而现在却不一样了,这个谈判使者的身份一亮,沿途官员都是好吃好喝伺候着,而且还都有银钱奉上。

能当上官的,就没有脑子不好使的,天策军打下山海关,意味着什么他们很清楚。

现在天策军要和朝廷谈判,朝廷肯定也不敢接着打,如果因为招待不周,导致谈判的事情被耽搁了,朝廷怪罪下来,他们这些地方官的脑袋,不比袁崇焕和耿如杞的脑袋硬。

张国臣心情愉悦的奔赴京师,但京城内可以说人心惶惶,山海关被攻破的消息,不可能瞒得住,消息很快就扩散开来,而且传着传着就变味了。

一开始还只是天策军突袭拿下山海关,然后是天策军从渡海打下了整个关宁防线,到后面就成了鞑子配合天策军,从锦州一路打到山海关,更有甚者,说孔有德会妖法,动用妖法炸塌了山海关,就那么轻轻地一伸手,山海关就塌了,传的神乎其神。

当然,对于最后一种传言,基本没几个人相信,但即使如此,他们仍旧害怕,担心哪天京城都护卫不了他们的安全。

而且,两个月前的昌乐之战,明军大败之后,天策军进入河间府,但周围的大名府,保定府,真定府,霸州府等各府,大量的士绅因为害怕天策军打过来,就离开家乡涌入京城,试图以此渡过兵灾。

这次山海关又被攻破,永平府,顺天府的人,也开始涌向京城,一时间京城内人满为患,为了维持秩序,除了九成兵马司的兵马,刑部,大理寺,兵部,京营的兵马也都开始上街维持秩序。

一时间人心惶惶,谣言四起,更有趁乱闹事的,怎么压都压不下来。

……

而此时,皇宫的御书房内,却是寒意森森。

虽然有炉火烘烤,御书房内还算暖和,但坐在上首的崇祯脸色阴沉,底下众臣谁也高兴不起来。

在场的几十人人,都是大明的重臣,内阁首辅周延儒,吏部尚书闵洪学,礼部尚书徐光启,户部尚书侯询,兵部尚书张凤翼,刑部尚书胡应台,工部尚书张延登,左都御史陈于廷,提督京营的英国公张之极等,还有各部的侍郎,通政司,翰林院,国子监,大理寺等等各衙门的主官和副官,可以说汇聚了大明朝最顶层的一群人。

看着眼前这群人,崇祯很想发火,但都忍了下来。

当初孔有德在吴桥起兵,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崇祯并没太当回事,区区两三千乱兵,翻不起什么风浪。

没成想不到两个月,愣是让他们打下了登州,后来剿抚之争不断,朝堂之上分成两派,互相攻轩,看起来哪一方都说的在理,搞得崇祯也下不了决心。

而在此过程中,孔有德却一步步做大,等到派出范景文,做出第一次有组织的平叛行动时,叛军已然成长起来,范景文虽然消灭了李九成,但是在招远惨败,又退回莱州,还让耿仲明跑了。

再后来,又是关于剿抚的争论,等崇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招抚,又出了一大摊子事儿,又转为支持剿灭,又耗费接近两百万两白银,组织了十三万人的平叛大军。

结果叛军再次期间进一步壮大,十三万人被消灭过半不说,原本只占据着登莱的叛军,居然把整个山东都打了下来,现在居然又把山海关拿下了。

在崇祯看来,造成这一切的,就是眼前这些人,如果不是他们争论不休,事情怎么可能败坏到这个地步。

无论是力主招抚的礼部尚书徐光启,首辅周延儒,户部尚书侯询,前兵部尚书熊明遇,还是力主剿灭的次辅温体仁,前户部尚书毕自严,前大理寺少卿王与胤等等,都难辞其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