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665章 朕意已决

第665章 朕意已决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至于粮饷,却是我这个户部尚书的职责,然此次平叛,十三万大军南征,耗费钱粮近二百万两白银,户部存银不到百万,现山东已被叛军占据,漕运不通,江南诸省税赋难以解送进京,山西河南战事不断,同样需要大量的钱粮,敢问从而来?”

温体仁不为所动,依旧反驳道“现在三边总督洪承畴,漕运总督杨一鹏,已经率军进入东昌府,击败兖州府的叛军,重新打通运河,并不需要太多时间!等到各地兵马和税赋远远不断北上,歼灭叛军不在话下!”

说起来,温体仁和陈于廷反对招抚,目的并不一致。

温体仁之所以如此激烈的反对招抚,并不是他跟孔有德有什么过节,而时为了借此打击首辅周延儒,周延儒一直在劝说崇祯招抚,而朝廷两次率军出征,都以失败告终,无疑证明温体仁是对的。

而他觊觎首辅的位子,就得想办法让崇祯相信,周延儒不行,而山东的叛军,就能起到这个作用。

在他看来,孔有德区区几万兵马,之前只占据登莱,现在也不过占据大半个山东,想要真正挡住朝廷的进攻,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把叛军剿灭,就能证明周延儒招抚的策略是错误的。

以当今圣上的秉性,干的好对你笑脸相迎,要什么给什么,干得不好,惹得他升起,一刀宰了便是,袁崇焕,杨鹤,

而陈于廷的原因就复杂多了,主要是崇祯元年的入阁廷推上,发生了不少事情,对周延儒很是嫉恨,他倒不是想推倒周延儒,坐上收复的位置,纯粹是看不得周延儒日子好过。

双方的争论仍在继续,崇祯这个时候完全充当一个看客,看着双方你来我往的交锋,眉头紧皱,但没有打断双方,只要他们不在这御书房打起来,就让他们继续争论好了。

没多久,王承恩走了进来,附在崇祯身边耳语几句,崇祯紧邹的眉头舒缓了一些。

王承恩退下之后,崇祯闭上双眼,仿佛在冥想什么,朝臣的争论却没有就此停息。

“好了,都别争了!”

终于,崇祯出面,打断了他们的争论。

他现在的心情非常不好,从年初开始,这样的争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单单是山东叛军这一件事情,几乎所有的大事,这些朝廷总是要争上一番。

但问题是,两边说的都很有道理,在它看来,两边都有道理,他也拿不定主意,究竟该怎么选择。

还记得年初,他综合了剿抚两方的意愿,搞了个剿抚并用的法子,派张国臣去招抚,派刘宇烈率军去对叛军施压,不过随后换成了范景文,争取以最小的代价,平息这次山东的叛乱。

结果前期倒是挺顺利,招远之战大败之后,局面变得比之前还糟糕,随后又是两个月的争论。

然后在七月,他才重新下定决心,趁着建奴远征林丹汗归来,需要时间休养生息的契机,一次性调集十三万大军,对白莲教和山东叛军发动雷霆一击,一举肃清山东的乱局。

至于结果么,就是现在这样,山东被占去大半,仅剩下东昌府和兖州府的少数城池,南北直隶都被天策军拿下一些城池,山海关又被天策军渡海突袭攻下,也就有了今天的会议。

听了这么多,崇祯也烦躁了,现在他已经拿定主意了。

正如侯恂所说,现在就算去剿,拿什么剿?不说钱粮的问题,单单就是军队,暂时也没办法腾挪过来,

不过,他也有所顾虑,毕竟朝廷和孔有德打了快一年了,孔有德真的愿意谈判吗?在这个过程中,他的野心会不会膨胀起来?会不会不顾朝廷的招抚,而后跟建奴联合?

此外,招抚孔有德也会引发一系列的后续情况,比如山西和河南的流寇,会不会看到孔有德被招抚,从而认为闹得足够凶,朝廷就会同样的招抚他们?

而刚刚王承恩回来禀报的消息,让他放下了这个顾虑,决定招抚。

王承恩现在是东厂提督,虽然在崇祯元年,刚刚登基的朱由检脑子发热,把东厂和锦衣卫的权力削弱不少,但后来还是明白这些才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渐渐地加强了厂卫的权利。

而王承恩从小就在信王府长大,忠心自不必说,所以崇祯就把让他提督东厂,而且骆养性的锦衣卫也受东厂管辖。

根据锦衣卫和东厂安插在各地的密探回报,之前派去招抚叛军的兵部主事张国臣,回来了,而且是从山海关回来的,大摇大摆的打着天策军谈判使者的旗号,现在已经到了通州了。

也就是说,孔有德肯定也是想谈判的,不然这个时候犯不着派人来谈判,只需要跟皇太极联合,前后夹击锦州和宁远,整个关宁防线唾手可得。

看着众人,崇祯缓缓开口道“诸位臣工说的都很在理,但现在大明困难重重,实在不宜再起站端!而孔有德虽率部兵变,但实属毕自寅逼迫过身,朕身为一国之君,万民之主,实在不宜过于苛责,理应给予孔有德一个改革自新的机会!”

这一次,崇祯也是打定主意,要跟天策军谈判了,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则真的要亡国了,无论如何,先把眼前的难关度过在是哦。

“朕意已决,诸位臣工就不要再争了!”

“现在的议题是,派谁去跟孔逆谈判,以及谈判的条件!”

看到崇祯不打算再改变主意,温体仁,陈于廷等人也不再坚持。

崇祯的脾气他们了解,一旦拿定主意,怎么劝说都不会更改。

与此跟皇帝据理力争,最后得罪皇帝,还不如想想其他法子,试着通过不同得途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而且,侯恂,张凤翼说的那些困难,他们多少也知道,甚至在内心,他们也觉得短期内想要战胜天策军,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只不过不愿意在嘴上认输,被人压一头罢了。

崇祯开口了,也算是给他们一个台阶下,而且继续争论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他们索性也就吭声了。

不过这个谈判的人选,他们还是要争一争的,随后,双方又开始了打嘴仗。

整个会议,从早上开始,一直到夜幕时分才结束,崇祯也是搞得精疲力竭。

……

崇祯五年十二月六日。

距离拿下山海关,已经大半个月了。

随着朝廷与天策军的正式谈判开始,战事也基本平息下来,虽然偶有小规模的交火,但大战已经很少见了。

八天前,孙承宗下令尤世威进攻抚宁,尤世威率领一万两千明军,进攻只有一千人防守的抚宁城,李福依靠三艘战船在抚宁城外的护城河布防,以及抚宁城上的火炮,杀伤千余明军,尤世威被迫撤退。

这算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此外在长城沿线,双方也爆发了一系列冲突,不过交战双方兵力都只有不到千人,而且都以明军的撤退告终。

山东的战事,也基本平息,青州城一线的明军仍旧被包围,东昌府和济南府的少数几个城池,也还在明军手中,毛承福和白云龙也停止了进攻,河间府的明军,因为奔赴通州,遵化,蓟州等地加强防务,也停止进攻,双方保持相对和平。

双方虽然偶有交火,但规模都不大,一般也就几十人,上百人的次数都不多。

此外,宁远南边的觉华岛,也毫无悬念的被拿下,毕竟没有什么抵抗力量。

原本关宁军是有一支规模不小的水师,但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时,因为正值严冬,港口封冻,战船也被困住,努尔哈赤在宁远城吃了大亏,就选择从结冰的海面攻上觉华岛。

而没有大海的阻隔,岛上的明军根本挡不住鞑子的铁蹄,而后觉华岛被攻占,那些战船也落入鞑子手里,努尔哈赤发现没办法带走这些船,就一把火烧了。

此后,关宁军的水师也没有机会重建,其中原因很复杂,只保留了一些小船,另外从天津和登州水师划拨了十来艘战船,不过最大也就是二百吨的三号福船。

而八月份的时候,鞑子水师曾经派遣十艘战船试探性攻击过,双方激战一场,鞑子水师退去,鞑子两艘船被击伤,觉华岛的水师战船被击伤四艘。

李明达带着舰队杀过去,直接就把关宁军残存的这点水师给消灭干净,毕竟他们想跑都没地方跑,然后顺利占领觉华岛。

而跟朝廷的谈判,依旧是秦致远在负责,这家伙算是天策军资格最老的文人,而且能力也很强,虽然有些臭毛病,但无关大雅,甚至对于这个时代,都说不上是缺点。

不过谈判的进度,让孔有德有些不满意,朝廷的条件还是太苛刻了,比如让天策军退出南北直隶,山海关,以及山东的西三府,仅保有原东江镇的地盘,还有登莱青三府。

这是孔有德没办法接受的,他的底线是让出运河沿线,以及南北直隶的地盘,山海关让出来也可以,但是得拿锦州和宁远来交换。

双方只能一点一点的讨价还价,而孔有德则有些等不及了,济南,青州,兖州,东江这些地盘都等着重新建设呢,不到彻底稳定下来,这些事情都没办法开战。

所以,他决定再敲打敲打,让崇祯认清局势。

孔有德早早的就起床了,先是在山海关巡查了一遍,便带着警卫营来到石河口,这里被改造成了一个临时港口。

张华也早早的等在这里,水师的战士们也都在忙碌的准备着,不过看样子已经接近尾声,快要出发了。

“准备的怎么样了?”

“大人,再有半柱香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孔有德点了点头,继续在临时码头巡视着,跟各船的船长聊聊天,等着准备工作结束。

“按照原计划,出发!”

全部准备完毕后,随着孔有德一声令下,三十余艘战船纷纷起帆,逐渐驶离临时港口,转道西南。

对于这次行动,一直都是处于保密状态,除了徐文仪和张华,李明达,其他人根本不知道这次是去哪。

但随着的时间的推移,航向逐渐明确,不少脑袋灵光的士兵,都猜测到了这次行动的目标,那就是天津水师。

他们的猜测没有错,孔有德这次,就是奔着消灭天津水师去的。

虽然天津水师没有主动招惹天策军,但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大家都懂,渤海虽然看起来很大,但实际上也就这么大点,可容不下三支水师。

鞑子水师和天津水师,迟早都要解决的,现在孔有德决定有限消灭天津水师,至于鞑子水师,暂时还不着急。

鞑子的水师,只能依靠耿仲明带过去的那四十多艘船,不过跟东江水师和天策军水师交战数次后,已经只剩下不到十五艘船了,因为没有造船技术,规模只会越来越小。

他们现在完全被打的不敢出港口,对天策军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威胁,啥时候去消灭都行,孔有德甚至准备等新一批的水兵训练出来,拿鞑子水师给他们当实战训练的标靶。

而天津水师不一样,以前的规模就不小,只不过几个将领都是窝囊废,最高将领天津总兵王洪,新城镇一战卖了杨御藩,平度的时候又卖了邓,不过最后还是被天策军给抓到了,现在整在刘公岛刻苦训练呢。

而水师三个参将之一的孙应龙,中了耿仲明的计策,率领全部战船和绝大部分水军士兵,到莱州湾和耿仲明共商大事,结果一上岸就直接被耿仲明杀掉了,然后舰队就归耿仲明了,经过一系列波折,就被耿仲明带着逃跑,成了现在的鞑子水师。

虽然战船损失殆尽,水兵也所剩无几,但天津可是有造船厂的,材料不缺,工匠更不缺,这才大半年的时间,就下水了十多艘船。

现在是朝廷没有重视水师的发展,经历了此次渡海突袭山海关,崇祯也会意识到水师的重要性,必定会投入更多资源,建造更多战船,天津水师无疑是首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