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702章

第702章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不过卫满朝鲜只传了三代,便被汉武帝派军攻灭,而箕准带着几千号兵马,率军攻打南边的马韩,打败了马韩,自立为韩王。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演变,扶余国的贵族**因为权利斗争失败而被迫出走,趁着西汉内乱建立了高句丽,南边的三韩,扶余国国王尉仇台在马韩建百济,弁韩被灭,辰韩国内的其中一个部落新罗,发展壮大,吞并其余十一个部落,建立新罗国。

这个时候,就是棒子们所谓的前三国时代,北边是高句丽,西南是百济,东南是新罗。

但隋朝建立后,杨广就开始攻打高句丽,紧接着唐朝统一后,李世民又开始攻打高句丽,那个时候的高句丽,差不多就相当于后世的朝鲜加辽宁加吉林,绝对是地区强国。

但随着隋唐不断地进攻,以及唐朝跟新罗联军,今年打下五座城,明年打下八座城,终于在总章元年(668年),把高句丽给灭了,此前八年,百济也被唐军和新罗联军攻灭。

但不到两年,新罗就成了反骨崽,大唐和新罗爆发战争,连续七年大战,由于唐军补给线太长,百济和高句丽余孽也被新罗收罗帐下,唐军一直没办法彻底消灭新罗。

加之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崛起,大唐王朝的重心转移,不得不停止战争,使得新罗兼并了原本百济的土地,不过原本属于高句丽的土地仍在大唐手中,为安东都护府。

到了安史之乱后,安东都护府逐渐被人(女真的祖先,通古斯人占主体,野猪皮的祖先)建立的渤海国和新罗侵占。

不过到了904年,因为新罗内部的争斗,新罗贵族弓裔有建立了后高句丽,想要继承高句丽的衣钵,但十多年的功夫,就被内部武将王建所灭,然后建立高丽王朝,以高句丽正统继承人自居。

王建灭新罗,后百济,统一朝鲜半岛,一直延续到大明建国。

当时高丽国王王祺首鼠两端,对大明和北元摇摆不定,又和大明朝在铁岭卫的归属权发生争端。

洪武二十一年,明朝击败控制辽东地区的元军,并且试图占领元朝双城总管府属下的铁岭卫(今朝鲜国咸镜南道与江原道交界处),咨文高丽通报此事,但该地区已为高丽所侵占,遂引起了高丽的不满。

新高丽国王王及其重臣崔莹决定出兵北伐明朝辽东,任命曹敏修为左都统使、李成桂为右都统使,征讨辽东,行军至鸭绿江中威化岛时抗命回师,攻入开京,流放崔莹,逼王退位。

六年之后,李成贵推翻高丽政权,建立新政权,请求朱元璋赐国名,朱元璋就采用了朝鲜这个名字,一方面古已有之,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另一方面则是‘朝日鲜明’之意。

不过现在的李氏朝鲜,和之前的两个朝鲜没有半毛钱关系,卫满朝鲜被汉武帝灭了,箕子朝鲜的末代国王虽然逃到马韩,自立汗王,但马韩有被扶余人征服,建立百济。

而现在的朝鲜,其实是源自辰韩,也就是后来的新罗。

后世的棒子们,总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觉得高句丽是棒子的祖先,可根本就挨不着,倒是日本跟高句丽的关系更近一些,毕竟有不少高句丽的扶余人,在高句丽灭亡后渡海逃到日本。

虽然李成桂建立的朝鲜跟以前两个朝鲜没什么关系,但箕子朝鲜对中原政权恭顺一样,李氏朝鲜倒是对大明挺恭顺的。

当然回报也不错,万历二十年,一统日本的丰臣秀吉进攻朝鲜,光海君(被废,无庙号)李珲抵挡不住,逃到了鸭绿江西岸的宽甸,向大明求援。

万历皇帝派出军队,协助朝鲜方面两次击退丰臣秀吉的军队,保住了朝鲜的政权。

朝鲜国内的建筑,语言,服装,政治制度,乃至于党争都是完全照搬大明的。

后世南棒,倒是深得李氏朝鲜的精髓,紧紧地抱着新爹鹰酱的大腿,靠着美爹抗住了北棒的攻击,后来又跟着鹰酱人五人六的去打猴子,所做作为比脚盆鸡在种花家还要恶劣,靠着鹰酱的援助,以及在猴子家肆无忌惮的抢掠,也渐渐的阔起来了。

同样的,到了万历末年,鞑子兴起,明军接连战败,形势对大明不利。

时任朝鲜国王光海君李珲担心受到鞑子进攻,于是采用两面逢源的策略,奉行不背明、不怒金的“中立外交”遭到绝大多数大臣的反对,加上国内遍地灾民,到处是落草为寇的饥民,反而大兴土木。

在这种情况下,光海君的侄子,绫阳君李与南派大臣为主的金、李贵、申景、李曙、金自点、沈器远、崔鸣吉、李适等人合谋,发动宫廷政变,废掉光海君,流放觉华岛。

然后绫阳君李称王,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国王。

李倒是心向大明,积极备战,准备跟大明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后金,那个时候后金崛起才没多久,虽然朝鲜实力不济,但也是能养起二三十万军队的国家,经历了壬辰倭乱,实力多少有些进步。

但丙子胡乱,直接打乱了他的全部设想。

早在老奴时代,皇太极都力主先对付朝鲜,再对付蒙古,而后对付大明,但老奴却采取安抚朝鲜,对其拉拢,集中力量对付大明的策略。

李自然是不为所动,毛文龙在东江镇做大之后,进入鸭绿江一线,占据地盘,开垦土地,李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是嘴上不断地向天启皇帝告状,但并没有采取什么实际行动。

但老奴死后,力主进攻朝鲜的皇太极便开始筹谋攻略朝鲜的计划,皇太极一向就是后金内部的对朝强硬论者,再加上他继位后内部不稳,又发生饥荒,需要发动一场对朝战争来转移和缓解矛盾。

天启七年正月,以阿敏为主帅,岳托,济尔哈朗等从征,出兵三万,开始向朝鲜发动进攻,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攻陷毛文龙在陆上的据点铁山,而对朝鲜则势如破竹,从义州、安州、平壤一直打到黄海道的平山,仁祖率仁穆大妃和群臣避难于江华岛,同时命昭显世子分朝于全州。

经过一个月的谈判,朝鲜被迫和鞑子签订“江都和约”,要求朝鲜断绝和明廷的关系,派王弟李觉赴后金为人质,每年向后金进贡。

虽然李在鞑子撤走之后,对这些条约上的内容都各种推诿拖延,但内部已经不是铁板一块了。

和大明一样,朝鲜也是有党政的,而且比大明复杂的多,先是东人党和西人党,东西两党分立的初期,东人党占据了政治的主导地位,长期掌握朝政,将西人党排斥在外。

然后执政的东人党又分裂为南人党和北人党,北人党继续分裂成小北党和大北党,光海君继位后,支持光海君的大北党得势,于是又分为骨北党与肉北党。

等到李推翻光海君,而后继位,没落了相当长时间的西人党得势,但西人党再度分裂为勋西党、清西党、山党和汉党等。

可以说朝鲜国内的关系错综复杂,党政的烈度也相当大,对于亲明还是亲金分歧巨大。

原本光海君就是因为左右逢源,加上没啥本事,才被李在亲明派点支持下夺了大位,当时朝鲜内部大多数还是倾向于跟着大明的步伐走。

但丁卯胡乱,亲明派的大将被阿敏杀了一大批,又掳走一大批,亲明派的西人党和南人党实力大损,而跟他们对着来的北人党又渐渐的有了话语权。

党政的核心,就是对人不对事,你西人党和南人党希望跟着大明,那我北人党就亲金,你要你同意的我都反对,你反对的我都同意。

于是乎,朝鲜对立严重,李又在丁卯胡乱中威信大损,根本没有绝对的主导权,只能由着他们争来争去,否则保不齐哪一方又来一次政变,把他给废了。

这一次李率军亲征,前期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想着趁‘倭寇’立足未稳,把他们赶下海,免得跟壬辰倭乱一样,被倭寇追的跟丧家之犬一样。

但发现情况有些不同,只是对马藩来抢劫,他的心思就变了,既然不是整个日本来攻,那他击败区区一个对马藩应该不难。

这事儿其实是有先例的,他祖上就这么干过。

永乐十六年,第二任朝鲜国王李芳远禅让,但是接位的是嫡三子李,他上面两个哥哥都还活得好好地,而且老爹李芳远,就是从爷爷李桂芳,也就是朝鲜第一任国王手里篡位夺权的,他非常担心被两个哥哥篡位,毕竟法理上他两个哥哥继承权优先级都比他高。

于是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免得提心吊胆,后世被南棒吹上天的“己亥东征”开始了,

在李接位第二年,他命令以长川君李从茂将军为三军都体察使,领议政柳廷显为三军都节制使,禹博、李叔亩、黄象为中军节制使,柳湿为左军都节制使,朴础、朴实为左军节制使,李之实为右军都节制使,金乙、李顺蒙为右军节制使,召集庆尚道、全罗道、忠清道三道的兵船227艘、士兵一万七千名,进攻对马岛,以清剿倭寇。

对马藩藩主是宗贞盛,也就是现任对马藩主宗义成的先祖,当时的对马藩实力很弱,只有三千军队,李从茂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杀上对马岛,宗贞盛的兵马根本挡不住。

经过三个月的激战,朝鲜军队付出了两百人伤亡的代价,成功斩杀123名日本士兵,焚毁房屋两千余间,船只一百多艘,兵临栈原城下。

当时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持,听到传言说朝鲜军队只是先锋,大明军队也将在随后对日本本土发动进攻,弄得他害怕的不得了,毕竟元朝曾两次东征日本,虽然都失败了,但他们赢的也不容易,更多的是靠运气。

于是足利义持忙着在在本土准备防卫,准备抵挡渡海而来的大明军队,没有派兵增援宗贞盛,宗贞盛兵力太少,不到朝鲜军队的两成,又逢饥荒,战争物资稀缺,就向朝鲜投降。

投降的条件是,对马藩要向朝鲜进贡黄铜和硫磺,同时控制对马藩的倭寇,制止倭寇对朝鲜的袭击。

这一战,战果不大,但征服了对马藩。

虽然代价却是不小,比如阵亡的士兵远比对方多,但李的目的达到了,他可是唯一一个敢于主动进攻日本的朝鲜国王。

而且那一丁点战果,被大吹特吹,普通老百姓信以为真,对这个敢与主动出击消灭倭寇的大王也极为拥护,毕竟以前都是倭寇上岸袭扰他们,总算有这么一天,他们也能打回去了。

就这么一战下来,威信就树立起来了,他两个蠢蠢欲动的哥哥也都消停了,他稳稳的坐了三十二年王位。

(题外话,南棒子整天吹嘘碾压055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名字就来源于这个朝鲜世宗李,是个很能吹牛皮的人)

李的先祖派兵进攻对马藩,将对马藩的宗贞盛打服,提升自己的威望,巩固自己的地位。

那他李照着来一遍就好了,他先祖李打宗义成的先祖宗贞盛,那他就打宗义成,而且他还更进一步,率军亲征。

他的算法打的很好,现在对马藩的实力比“己亥东征”的时候强了不少,但他麾下的朝鲜军队可比那个时候的一万七千人多得多。

他依旧占据着绝对的兵力优势,以最快的速度消灭对马藩,然后班师凯旋,自己的地位得到巩固,至少不会被其他人篡位,以后做出什么决定,也会容易一些。

然而庞国兴和李天刚却没能让他如愿,他还没有拿下栈原城,庞国兴和李天刚就带着舰队四处袭扰其他藩国,长州藩和其他几个藩国就参战了,虽然还是李这边占优势,但却让宗义成给跑了,战争规模也扩大了不少。

这个时候,战争可不是他想停下来就能停下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