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708章 李珲的抉择

第708章 李珲的抉择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到天亮的时候,仁川城内的战斗,基本已经平息下来,仁川港的战斗,也早就平息了。

作乱的只是金起凡和他的直属兵马,以及三四百被蛊惑起来的其他士兵,兵力虽然稍稍占优势,但战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其余一千多朝鲜士兵,基本都在金可达的掌控之中,没有参与金起凡的叛乱,虽然在平乱过程中没帮上什么忙,但多少起到了带路人的作用,为突击队指出敌人的藏身之所。

整个仁川城,各个交通要道,城门,衙门,都被突击队控制起来,随后李珲跟着李明达等人进入仁川城。

随着金启凡所部的覆灭,幸存的朝鲜士兵都是一脸惊骇,同事还有庆幸。

“这就是大明上国的军队啊,太强大了!”

“还好咱们没有跟着金启凡,不然咱们也难逃一死!”

“是啊,听说大明天军来,就是为了帮助王上复位的,咱们还是安心追随大王吧,大王有大明天军协助,不是那个逆贼能比的!”

见识过天策军的实力后,那些跟随金可达一起,没有参与抵抗的朝鲜士兵,不由自主的议论起来。

一个时辰前,李在他们口中还是大王,现在已经成了逆贼,不得不说还得靠拳头说话,成王败寇在这里就是最好的体现。

而且,他们对大明的实力,又有了一个充分的了解,对这些强大的突击队员们非常的崇敬,甚至有些畏惧。

这一代的士兵,虽然没有跟大明一起作战过,但多少听父辈说起过,当年大明派兵进入朝鲜,协助朝鲜抵挡倭寇,最后保住朝鲜的事情。

在他们父辈眼里,大明军队就是不可战胜的存在,当年朝鲜都快被打的灭国了,那个时候国王都跑到了鸭绿江边,欲渡鸭绿江逃往辽东,表示宁愿死在天朝上国也不愿成为倭人的刀下亡魂。

随着大明辽东铁骑的进入朝鲜,于平壤之战,一战消灭倭寇一万一千人,夺回平壤,彻底打掉了侵朝日军的嚣张气焰,大明帝国出兵的消息如同炸雷一般令整个朝鲜半岛的日军闻风丧胆,平安道、江源道、黄海道、咸镜道、开城的日本驻军纷纷放弃城池争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线后撤了400余里,全没有了“长驱直入大明国”的狂妄和胆色。

在他们父辈的眼中,大明军队确实是无敌的存在,他们也崇拜不已。

然而自万历年间开始,一直听闻大明被鞑子压着打,总是败多胜少,让他们对父辈所说的那些话产生怀疑,觉得大明应该没有那么强,不然怎么会对付女真鞑子,都这么费劲呢?

而现在,当他们亲眼所见,大明以区区二百人的兵马,轻松歼灭金启凡的五百多人,而且仅仅伤亡了三个人,被震撼的无以复加。

这在他们的认知里,连强大的鞑子都做不到,这是何等强悍的实力啊。

同样的,李珲这个时候内心的震撼也不亚于这些士兵,他也没有想到,大明居然强悍如斯。

对于消灭金起凡这支乱军的经过,他也从随行的朴凯口中获知了确切的经过,而且还亲自到这战场上来看了看,大明的军队确实如此犀利。

之前的登陆战,只是让他感慨于大明的战舰强大,火力凶猛,而现在,没有火炮和战舰的协助,大明的士兵还是这么强大,他本以为起码要一两个时辰才能结束的战斗,区区一炷香的时间就解决了,而且只付出了三人伤亡的代价。

而这样强大的军队,大明还有多少?

从李明达的口中得知,大明这些派遣来协助他重回王位的兵马,足足由三万,而且后续还有一万人马抵达,这也就意味着,他的王位基本上稳了。

当然,他已经坚定了效忠大明的决心,既然大明给了他一个重来的机会,他一定不会再重蹈覆辙。

这之前的十年,让他受尽了磨难,忍受了丧子之痛,丧妻之痛,以及失去权力的煎熬,倘若不是有唯一的女儿李淑仪陪伴在身边,恐怕他还真不一定能活下来。

而他,已经不想再过以前那样的日子了。

仁川港口和仁川城基本平定下来,原本停留在江华岛的运输船队,也开始按照命令进入港口,将所需要的军需卸下来,以供之后的作战需要。

除了留守战舰的部分海军将士,其余的士兵都已经登陆,为接下来光复汉城做准备。

这个时候,李珲也没闲着,金可达率部献城,正合他意,虽然金起凡等人执迷不悟,导致白白折损了几百兵马,但剩余的兵马还是有一千多,也算是达成了预期目标,勉强能够整编出一支军队。

在李珲亲自负责下,这一千多人被李珲整编为内禁卫、兼司仆和羽林卫,也就是内三厅,国王的直属军队。

对此,将士们的喜悦溢于言表,以后他们就不只是这地方部队了,而是国王陛下的亲兵了,以后的日子就舒坦了。

至于内三厅的主将,李珲也对此做出了安排,金科达主动献城,成了内禁卫大将,朴凯入城劝降有功,也从忠武卫将军,提拔为羽林卫大将。

而兼司仆暂时没有合适的人选,不过李珲也对这个职位充分利用,明确告知所有将士,接下来他们就将与大明天军一起,向东征讨,光复汉城,而这个兼司仆大将,谁最英勇善战,谁的功劳最大,这个位置就是谁的。

哪怕功劳不是最大的,只要作战勇猛,立下战功,绝对少不了他们的封赏。

对此,这一千多将士,各个摩拳擦掌,等待着在光复汉城的战斗中大展拳脚。

此外,李珲也开始搭建自己的施政班底,虽然到时候面料会有很多官员来投效,但他得有自己的核心班底才行。

朝鲜的行政区划和大明类似,第一级行政区是道,全国分为八道,第二级是郡,差不多相当于大明的府,在下面就是县,而仁川属于郡一级,虽然有驻军,但也有郡守,都事,判官,查访这些文官。

为了挑选出合适的,忠诚于的人选,李珲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任务--招兵。

仁川属于繁华地区,人口差不多也有十万,李珲计划从中招募两千士兵,扩充进内三厅,不然内禁卫四百人,榆林卫四百人,像话吗?不说满编的五千人,怎么着,也得有个千把人充门面不是。

到时候根据他们的完成情况,进行相关的安排,这件事情不光能考验他们的能力,还能看他们中心与否。

文官们和武将们不一样,武将和士兵都是吃粮饷卖命,给谁卖不是卖啊,而且以后的待遇还更好,当国王亲军多么荣耀啊。

但文官们可是有自己的想法,这里面有些文官是李提拔起来,所以对李死心塌地,坚决不肯为李珲办事,有些人的家族是反正功臣,帮助李上位的,担心自己的家族会受到牵连,所以大部分的官员,都表现的不怎么积极,做做样子,只有少数一些亲眼见过战斗场面的,费心费力的为李干活,在他们眼里,那些明哲保身的都是傻子,啥时候从龙之功能像现在这么容易拿到手了?

只需要废废嘴皮子,跑几步路,招收一批士兵,就能获得功劳,以前哪有这样的好事?

对于这些,李并不关心,这些只是基层官员,他要的当然是老成谋国之人,比如奇自献,朴应犀,郑蕴等人。

奇自献,朴应犀现在都是囚犯,当年李珲还没有被李推翻的时候,他们就是李珲的亲信,只不过在政变之后,他们被李罢黜官职,流放到仁川当苦力,这一次听说李珲回来了,急忙找人代为传话,报上自己的名字说是要见大王。

当听到这两个人也还活着,李珲喜出望外,他还以为这俩人都适合李尔瞻、郑仁弘、韩男、白大珩、金荩国一样被杀了,亦或是像崔元,郑魁,柳承作一样死掉了,没想到还活着。

想来也是,这俩人以前虽然是自己的亲信,但都是参议,堂下牧使,都护府使之类的三品官,要是连三品官都杀了,朝鲜真的是要血流成河,李肯定也有所顾忌。

于是,这俩人表完忠心后,一个被任命为汉城府判尹,一个被封为兵曹右参判,都是从三品的官,他们自然对此感恩戴德。

至于郑蕴,则有些特殊,因为他是被李明达从济州岛带过来的。

万历三十一年,分裂之后的北人党掀起内部斗争,同时李珲为了解决对自己王位有威胁的永昌大君李,便制造了“癸丑狱事”。

当年三月,从东莱倭馆运送数千两银子到汉城的商人在闻庆鸟岭的路上被劫杀,后查明是徐羊甲等七人所为,领议政李尔瞻等趁机唆使他们将矛头指向永昌大君,称他们受仁穆大妃(李的母亲,李珲庶母)的父亲金悌男指示。

同时肉北派的官员们就接连上疏弹劾仁穆大妃的父亲金悌男,诬告金悌男、朴泰和郑蕴等人企图废除光海君,劫持官银作谋反本钱,拥立永昌大君为新国王,于是李珲趁机诛杀金悌男,囚禁仁穆大妃,将郑蕴流放济州岛。

当初李天刚和庞国兴拿下济州岛,把郑蕴给解救了出来,不过当时他没有表露身份,只是继续观察,给庞国兴留守济州岛的军队打下手,同时打探情报。

这一次,孔有德亲临济州岛,跟着天策军混了半年多的郑蕴也搞清楚了状况,同时得知孔有德欲迎光海君重新为王,也没有计较当初李珲流放他的事情,找到孔有德说明情况,孔有德考虑到这是个人才,于是就交给李明达,带着一起北上了。

当得知郑蕴不计前嫌,助自己上位,李珲感动的不要不要的,于是直接给了个吏曹参判的位置。

有了这三人当顶梁柱,还有其他一些被流放的中低级官员来投,李珲初期的人手也算是有了,基本的施政班底也有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仁川的秩序也恢复了。

与此同时,他还让把自己归来的消息散播出去,号召所有不满逆贼李暴行的有志之士来投。

一时间,大明派兵征讨逆贼李,迎光海君复位的消息,以仁川为中心,快速向四周散播开来。

而李明达,也从投降的朝鲜士兵中招揽了部分人手,不过不是用来作战,而是派出去侦查的,基本上都是两个突击队员配一个降兵,三人一组侦查情况,这样一来不容易暴露,也不担心他们反水。

按照孔有德给的指令,接下来的两天时间,他将继续在仁川等待,直到程希孔派来的那四个营的陆军抵达。

与此同时,身处釜山港的宋统殷,正焦急的等待着主力舰队的抵达。

这几天时间里,他也没有闲着,孔有德已经明确要干掉李,宋统殷对此极为赞成,李太不是个东西了。

到现在为止,李都没有亲自来驿馆说明情况,看来是真的不把大明放在眼里,这性质是什么?这就相当于儿子犯了错,老子让他亲自来认个错,他都不肯来,这样的儿子还能要吗?

尽管宋统殷天策军的人,但他骨子里还认为自己是大明的官员,此番出使朝鲜,打的是大明的旗号,他代表的就是大明皇帝的意思,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不就是父子的关系吗?

既然要干掉李,那就得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这些天来,他也没有将这个消息扩散开来,虽然有五艘战舰和突击队的一个大队在,但如果李获知这个消息,将釜山的水陆兵马全部调过来进攻,四五万人,还真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这段时间,他一直在言辞激烈的呵斥那些来交涉的官员,哪怕是崔鸣吉这个他很有好感的礼曹书判,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愤怒,觉得这事儿还没有到开战的时候,让他们放松警惕。

效果确实不错,虽然李没有出面,但各路官员都来劝说,而且都带了价值不菲的礼物,希望他能消消怒气,宋统殷也假装怒气小了一些,但还是坚持要李亲自前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