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776章 同盟条约

第776章 同盟条约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这三场大战下来,维护了大明的主导地位,平定了内乱,但也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财政支出太大,打仗可是要花钱的。

三场大战一共用掉了超过一千二百万两白银的军费,甚至万历皇帝的内库都被掏空了,而继承自李太后的爱钱本性,让万历皇帝想方设法的弄钱。

而此时,正是西班牙国力正盛之时,每年从美洲运送三四百万两的白银到菲律宾,然后购买大明的货物,这个事情很快就被万历皇帝发现了。

朱翊钧并不知道具体情况,以为吕宋有大型金银矿山,所以才能每年花费这么多白银来购买货物,自然而然的就把主意打到吕宋头上,如果能拿下吕宋,每年就能多几百万两的财政收入,不但财政方面能宽裕不少,他的内库也能充实起来。

于是派出东厂番子和锦衣卫,前往吕宋打探消息,却不知怎么搞的,被西班牙殖民当局发现了,再加上本就令他们不安的华人团体,他们担心这些定居吕宋的华人,会和大明的军队里应外合,夺取吕宋的控制权。

于是,在万历三十一年,西班牙殖民者决定先下手为强,煽动当地的土著,对华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屠杀,死难者总数超过两万人。

这件事情当时震惊大明,万历皇帝也极为震怒,准备组织军队远征,但后来考虑到路途太过遥远,而且所需军费颇多,最后放弃了军事行动,发了个《谕吕宋檄》警告西班牙人。

徐文仪特意提到这次大屠杀,还有与东印度公司合作的可能性,无非就是告诉萨拉曼卡,如果拒绝合作的结果是什么。

虽然西班牙人跟荷兰人是仇敌,吕宋行政区跟荷兰东印度公司也经常发生战斗,但两者性质是不一样的,吕宋行政区其实就是新西班牙总督区下辖的十二个行政区之一,管理模式虽然不像本土那样严格,但说起来也算是西班牙帝国的领土,萨拉曼卡这个吕宋总督直接接受新西班牙总督区的领导,西班牙帝国皇帝也能直接撤销他的职务。

但荷兰东印度公司却不一样,这完全就是一个得到了官方授权的商业机构,只不过这个商业机构的权力相当大,可以自行组建军队,发型货物货币,与其他国家签订条约或者发动战争,同时可以建立殖民地。

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目的就是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的贸易商业,与西班牙的殖民地抗衡,总部设立在爪哇岛的巴达维亚,到目前为止统治区域包括斯里兰卡,孟加拉、马六甲,暹罗,同时在波斯南部海岸,印度巴拉马海岸建立据点,不过东番岛的据点已经被天策军拔除。

这个公司可以说是最早的股份制公司,并且发行有股票,荷兰政府持有一定的股权,可以从公司收益中分红。

也就是说,东印度公司就像一个商业组织,一切以利益为准,荷兰政府只是给他们他们一定的权力和名义,然后从公司的收益中分红,至于人事调动,职位安排等等,一律不管,只等着分钱就好。

换句话说,东印度公司完全不在乎政治上面的事情,哪怕所有的殖民地丢失,公司的董事会也不会被追究责任,顶多就是没办法继续赚钱,荷兰政府解散这个公司罢了。

萨拉曼卡也不是傻子,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贯的商人做法他很清楚,如果天策军真的愿意跟他们结盟,考虑到所能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对于天策军彻底拔掉东番岛的据点,以及损失的舰队,他们肯定也能不在乎。

打个比方,这一次普特曼斯受命进攻福建,为的就是打通商路,获得与大明的贸易权,虽然在与郑芝龙以及天策军的交战中舰队被全歼,东番岛的据点被拔出,但对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来说,也就相当于做了一笔生意,血本无归。

但如果与天策军结盟,获得贸易垄断权,那么这是一笔收益巨大的买卖,远远大过前一笔生意亏掉的前,以这些商人的行为方式,没有跟钱过不去的道理。

萨拉曼卡很确定,只要天策军愿意同东印度公司结盟,这事儿百分之百能成,而真的要是发展到这一步,对于吕宋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

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萨拉曼卡有些颤抖的说道“安德鲁,这件事情,作为我个人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我新官上任,哪怕有总督区与帝国政府的任命,但现在还无法有效的统辖整个吕宋,所以我需要一些时间,来说服其他人。”

“没问题,孔将军给的期限是五天时间,我也会留在马尼拉,随时等候你们的消息。如果你最终不能完成这一切,作为老朋友,你的生命安全我还是能够保证的。”

徐文仪也笑着说道,他知道萨拉曼卡想通了其中的关键,这次结盟,应该是十拿九稳了。

这样,就能避免跟自己的岳父刀兵相见了。

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徐文仪就把初次会谈的经过与结果派人告知孔有德,剩下的就是等待萨拉曼卡说服吕宋行政区的其他各级官员了。

其后萨拉曼卡也邀请孔有德进入总督府,这样的话有新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但孔有德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并没有答应,而是全权交给徐文仪处理。

君子不立危墙,宋统殷在釜山的遭遇才过去不到半年,指不定吕宋内部会不会出现分歧而无法调和,然后搞一波暗杀达成目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要是在阴沟里翻船就丢人了。

萨拉曼卡随即召集吕宋的高层,包括检审庭的七名**官外加主席,马尼拉大教堂的大主教,其余各地的行政主官,教堂主教,军队将领等等,共同商议这件事情。

从宣布这件事情开始,辩论便进入了白热化。

经过足足一天的激烈辩论,最后终于做出了决策,同意与天策军结盟,但具体条款还有待商议。

随后,徐文仪作为天策军的全权代表,参与其中,而徐文仪在西班牙海军中服役的经历,以及会西班牙语的特点,使得这场谈判进行的相当顺利,半天之内就完成了。

崇祯六年十月十九日,萨拉曼卡以吕宋总督的名义,正式与天策军签订同盟条约。

条约内容规定,缔约双方,不得单独或者联合其他势力,对另一方的本土,殖民地,以及其他统领区域采取进攻,侵犯行为。如一方与第三方发生战争,则另一方需要提供军事援助。

若某一方准备发起主动军事行动,可以派出代表,经过双方商议后,各自派出舰队组成联合舰队,对第三方发动攻击,战争的指挥,进攻方式,进攻路线,战果分配等等,由发起方主导,共同商议决定。

此外,双方需要对南洋区域的水文,海盗,岛屿等情况进行共享,并且在一年之内,联合出击,清扫广东福建沿海,以及南洋诸岛屿的残余海盗。

在所有欧洲国家以及殖民地中,吕宋行政区将会获得贸易垄断权,贸易地点为月港,厦门港,热兰遮港,以及还在建设中的天策港这四个港口,需要向天策军支付一定的商品税,税率共同商议决定。

而萨拉曼卡则向总督区提交报告,以消灭东番岛上的东印度公司据点,鸡笼和淡水不能为行政区提供收益,没有继续保留的必要为名,申请放弃两个据点。

当然,回复的公文没半年是到不了的,而萨拉曼卡相信总督区也不会拒绝,直接下达了放弃鸡笼和淡水的命令。

十月二十五日,西班牙人全部撤出淡水城,两天后,鸡笼也被放弃,两座城池内的行政人员和军队全部撤出,而后都由天策军和平接管。

至于生活在两座城池的普通西班牙人,东番土著,汉人以及跟随西班牙人而来的吕宋土著,可以自由选择去路,如果愿意留下来,就必须遵照天策军制定的法律,同时向天策军交税,但如果想要返回原本的居住地或者回到吕宋,天策军也不勉强。

与此同时,天策军也对东番正式改名,改为后世比较熟悉的台湾。

事实上,这个时代对东番岛的称呼非常繁杂,东番是大明官方的称呼,而原住民被称为东番夷,此外还有大员,大琉球,台员等等,西班牙人则称之为福尔摩沙,不过台湾这个名字早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并不算新鲜。

而接下来,便是对台湾的发展规划了,现在天策军对台湾的统治还很有限,除了南部的热兰遮城和北部的淡水,鸡笼,大部分地区还处于部落时代,当然也有大肚王国这种十几个村社结成的部落联盟,基本上都需要一一征讨。

按照孔有德想法,刘分的生产建设军团将作为开路先锋,对那些不服从天策军统治的村寨进行征讨,建立屯垦区,并且将那些被打的归顺的原住民纳入管辖。

等到一个屯垦区稳定下来之后,生产建设军团继续向前推进,最终将全岛纳入天策军的统治之下。

当然,这只是大的方向,具体的细节,则由刘分这个生产建设兵团负责。

淡水城内,孔有德和刘分开始商议这件事情。

见面之后,刘分递上来一封信,开口道“大人,新任巡检巡抚沈犹龙也送来一封信,数日前被送到热兰遮城,属下这次也带过来了。”

孔有德已经大概猜到了这封信的内容,打开一看,果然如他所料,笑着说道“很好,这沈犹龙也是个明白人,有了沈犹龙和邹维琏这两个余则成,以后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说完把信递给刘分,让他也看一看,刘分有些疑惑道“大人,余则成是谁啊?”

“一个传奇人物,潜伏在地方高层多年,为己方提供大量的情报。”

刘分明白了,这不就是谍报人员吗,现在的邹维琏和沈犹龙确实很像这个余则成,两个一个是福建巡抚,一个是两广总督兼广东巡抚,妥妥的位居高位啊,而这沈犹龙的这封信,刘分自然也能看出什么意思。

邹维琏的那封信,说白了就是向孔有德效忠的意思,臣,就是臣子对君主的自称,哪怕孔有德现在是大明的沈阳侯,邹维琏顶多自称下官,但他却用‘臣’,说白了就是他断定孔有德有取大明而代之的能力,提前下注了。

沈犹龙也差不多,只不过没那么隐晦,直接了当的称臣。

处理了这个小插曲后,就该正事了,孔有德问道“关于台湾的建设,你计划的怎么样了?”

刘分也让人拿来一叠文件,递给孔有德“初步建设规划,都在这上面了,请大人过目!”

刘分拿下热兰遮城已经一个月了,得到生产建设军团军团长的任命也有大半个月了,他知道以后这东番岛,哦不,现在应该叫台湾岛,都将成为他的治理对象,他当然非常的上心。

以当初治理崇明沙的经验,在详细的了解,以及实地考察台湾岛的地理情况,原住民,经济发展情况之后,便制定了这个一份初步的发展规划。

根据他的了解,台湾原住民基本上是以社为社会基本单位,人数不会超过千人,他们生活方式你也很简单,除了部分会种田的,大部分都只靠着猎杀飞禽走兽,采摘野果,河中捕鱼来生存,可以说生产效率极为低下。

即使是耕种,并不像大明百姓那样精耕细作,基本上就是春天撒一把种子,也不去管理,等到秋天收获便是,可以说像是完全没开花的原始人。

直到天启末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西班牙人,颜思齐,郑芝龙等相继进入台湾,开始发展势力,台湾岛上的情况才有一定程度的扭转。

颜思齐和郑芝龙都利用天启年间的旱灾,从漳州府,泉州府,福州府等地大量吸引无地农民进入台湾垦荒,让台湾渐渐从原始社会步入农业社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