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853章 中原大战

第853章 中原大战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多尔衮寄希望于大明朝廷,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正面对抗天策军肯定是不行的,那么久只能从背后下手。

天策军的基本盘在山东,而大金军无法渡海,更不可能从北直隶入口奔袭数千里去攻打山东,但大明朝廷干这些就轻松多了。

而且,天策军对大明朝廷的威胁也很大,他们对天策军下手是吃早的事情,所以多尔衮就希望重新崇祯皇帝能够进攻山东,断了天策军的根基,让其主力不得不回援,大金国也好获得一丝喘息的机会。

早在登上汗位之时,多尔衮就开始了同大明朝廷的秘密谈判,而且一开始姿态就放的很低,不要求同大明平起平坐,只要求和朝鲜一样,成为大明的藩属国,多尔衮愿意向大明称臣。

对于这样的条件,大明朝廷自然是不屑一顾,如果是锦州之战以前,他们倒是有可能答应,但一战下来,皇太极都死了,这种条件自然不可能答应。

随着天策军战线的不断推进,多尔衮跟大明朝廷的谈判也越来越紧迫,并且不断的放低姿态,不断的让步,甚至还把阿济格的三个儿子和度,勒赫,伯尔逊三人,都秘密送到了北京城,充当人质,多尔衮自己没有儿女,否则他会毫不犹豫的也送到京城。

此外,还有诸多后金高层的子嗣,被当做人质送到京城,这些高层本来不愿意,但天策军的攻势太凶猛了,他们难以抵挡,只能寄希望于大明朝廷,也不得不屈从了。

多尔衮还表示,如果大明皇帝不嫌弃,海兰珠,大玉儿,哲哲这三个皇太极的宠妃,也都可以送到京城,送到皇宫里面,任由大明皇帝处置。

可以说,多尔衮的诚意很足了,又是称臣纳贡,又是送儿送女,看样子是打定主意要做大明的狗了。

从本心来讲,崇祯皇帝是很想收下这条狗的,哪怕这条狗曾经咬过他,让他丢了很大面子,但毕竟是条战斗力很强的狗,倘若用的好,中兴大明并不算什么难事儿。

而且孔有德现在的所作所为,摆明了就是要谋朝篡位,现在孔有德的主力都调去打多尔衮了,如果趁此机会进攻山东,端了天策军的老巢,配合重新归顺大明的多尔衮,未必不能消灭天策军。

想法是很好,现实却困难重重,天策军的主力在辽东,可明军主力现在也被牵制在中原地区,根本没办法离开。

高迎祥从大洪山出山后,势如破竹,先败左良玉,取襄阳,南阳,后败卢象升,秦良玉,取均州,宜城,就在六月二十八,又传来奏报,屯兵商南的贺人龙,猛如虎等三总兵共计四万兵马,在商南,武关,龙朐寨三处,被高迎祥连续击败三次,折损兵马近两万,撤退到了商州才稳住阵脚。

若不是熊文灿带些近十五万大军进逼南阳,让高迎祥不得不率领主力回防,说不定高迎祥就会率领闯军一路追击,打穿整个商洛线,直入关中,然后席卷整个陕西。

而熊文灿这边虽然声势浩大,兵强马壮,足足有十五万大军,但战斗并没有如同预想中的那般顺利。

熊文灿出兵后的第一步,当然是夺回舞阳和叶县,这两个南阳盆地的入口城池。

本想着闯贼主力还没到,夺回两座小小的县城不费什么功夫,顶多也就一天的事情,甚至都不用打,看到十几万大军到来,说不定那些守城的闯贼惊惧之下,望风而逃,或者直接向大军献出城池,以求保得性命,大军可兵不血刃的收复这两座城池。

不成想,这两座城池的守军非但没有投降,还写信给前来围剿的官军,让他们跟这闯王一起干,到时候打到北京城,把崇祯老儿赶下台,大家都是从龙功臣,也能封候拜将。

这些信送到中军大帐,气的熊文灿破口大骂,旋即让曹文诏调集五千大军强攻舞阳,又让重新招兵买马,恢复万人兵马的左良玉进攻叶县,但进攻过程相当不顺利。

曹文诏打农民军是一把老手了,跟闯军交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这次对上闯军,却发现闯军变得如此陌生,非但不是乱糟糟的一团,反倒是有一股子边军的风范,让他们打起来相当难受。

而且这些闯贼还有不少火器,让他们的攻城行动屡屡受阻,进度机器缓慢,曹文诏不得不再增调五千兵马,又向熊文灿请示,借调了十五门佛郎机火炮,对着舞阳强攻了三日,才成功拿下这座只有不足两千人防守的小城池。

而左良玉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当初枣阳一战被闯军的火炮给打出心理阴影了,这次面对防备完善,同样有不少火器的叶县,左良玉打的束手束脚,生怕打到最关键的时刻,城头冒出几门红夷大炮,不敢一次性投入太多兵力。

虽然最终还是拿下了叶县,但并未能全歼叶县的守军,一千五百闯军,差不多有四成都成功逃了出去,左良玉被熊文灿叫到面前一顿臭骂,搞得他灰头土脸,颜面全无。

而就在这关键几天的时间里,高迎祥的主力也从商南一线赶回来了,兵马驻扎于南召,南阳府城,裕州城一带,同时从南阳盆地各处,新征兆编练的军队也在不断赶来,闯军的兵力激增。

除开防守均州,宜城,商南等地的兵马,高迎祥手里可以用来和熊文灿决战的兵马,已经快接近十三万人了。

其中有五万是他的嫡系精锐,都是经历过战事的,四万多新兵,其余的全都是前来投奔的各路杆子,水匪,山贼,以及其他一些农民军队伍。

这些兵马之中,差不多有两万是火铳兵,还有各式火炮近百门,实力极为凶悍。

一时间,小小的南阳府,聚集了双方近三十万大军,大战一触即发,而这场注定爆发的中原大战,毫无疑问将影响整个中原局势。

如果闯军获胜,那么其声势将会进一步壮大,其他各路农民军,也将主要或者被动的纳入高迎祥麾下,高迎祥的实力将会进一步壮大,而朝廷在短时间内,将无法再集结一批能与之抗衡的兵马,闯军就可以以南阳盆地为依托,南下攻略湖广,西进关中,北上中原,形成与朝廷分庭抗礼之势。

而如果朝廷获胜,那么就可以乘胜追击,将闯军赶尽杀绝,然后携大胜之威,回头扫荡河南和山西地区的其余农民军,不出三个月,便能彻底扫清为祸大明数年的流寇之患。

所以,这一战对崇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如何,这一战都一定要胜利,哪怕时间长一点,耗费的粮饷多一些,都一定要让这一战打赢。

而且崇祯皇帝也相当有信心,除了熊文灿手里的十五万大军,他还有一张底牌,那就是范景文手里的那支兵马,他们将会给予流寇沉重的一击,这可是崇祯下了血本培养的一支军队,凝集了他大量的心血,注定不会让他失望。

可以说,崇祯皇帝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中原这场大战上面,对于多尔衮诚意十足的谈判,并没有太多的兴趣,虽然他很是心动,但现在什么实际上的行动都没法做。

不过崇祯也不是什么表示都没有,在山东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获取了不少情报,崇祯派人把这些跟天策军有关的情况,全都送给了多尔衮。

现在只能希望多尔衮能多支撑一段时间,抗到中原大战结束,到时候朝廷的军队就能腾出手来,直接进攻天策军的老巢了。

对此,孔有德虽然不知道崇祯和多尔衮之间的龌龊,但想想都知道,自己成为了他们两方的敌人,他们联合起来是必然的。

但他对此并不在乎,别的不说,以留守山东本土的第三第五军团,还有四个守备军团,各地的治安队,税警总队,哪怕朝廷调集三十万大军来攻,这些兵马也足以支撑两个月,等到主力大军渡海回援。

更何况安插在伏牛山,桐柏山和太行山地区的天策军山地军团的三个师,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实力也迅猛发展,每个师都有近两万人的兵力了,随时可以从明军的后方出击,洛阳,开封,太原这些大城池,都在他们的进攻范围之内,只要探查到这些地方兵力空虚,随时可以占领这些军事重镇,让明军自顾不暇。

更何况,现在还有高迎祥顶着,通过辽宁商号不断给高迎祥输送武器弹药,他们的战斗力将会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崇祯想解决他们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至于闯军击败朝廷,然后占据中原,与天策军分庭抗礼的情况,孔有德完全不担心,闯军能维持现在的战斗,除了组织和兵员训练上的优化之外,最大的来源就是先进的武器盔甲,尤其是那些火炮和精良的鸟铳。

到时候直接掐断他们的武器供应,打不了几场,闯军就只能回到冷兵器作战的时代了,击败他们易如反掌。

现在,局势的发展完全在孔有德预料之中,而天策军的展现也在稳步推进当中,推进速度并不算快,要的就是一个稳字。

各部齐头并进,没有哪一部是太过突出的,如果某一部进展迅速,那么他们就会停下来休整一段时间,等待其他各路兵马也推上来,然后再开始下一步的行动。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防止突出部被鞑子集中兵力直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毕竟这辽河平原上,非常有利于鞑子骑兵的突击,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七月初八,叶赫军团攻下永宁堡,威远堡,下一个目标就是安乐州,三日后,第一第二第四军团,攻陷了长宁堡,长林堡,长定堡,鞍山驿,兵锋直指辽阳。

东江军团第二师,在吴克金的率领下,沿着九连城,汤站堡,凤凰城,通远堡推进,一路上势如破竹,七月十四日,成功拿下威宁营,然后向东向西清扫残余的鞑子,只要是鞑子的定居点,高过车轮的男子全杀光,女人和孩子集中起来,运送回后方大本营。

而他们的东侧,许尔显率领的东江军团第一第三师,以及两万朝鲜仆从军,在七月十日成功攻克石灰窑堡,七日后,当年刘挺东路军惨败的阿里布达岗,也被成功拿下。

当年刘挺率领明朝联军两万余人,在阿里布达岗遭遇击败杜松和马林两部大军后回援的努尔哈赤主力,两万大军全军覆没。

而这一次,天策军攻下三千余人防守的阿里布达岗,只付出了一百三十人伤亡的代价。

七月二十日,许尔显兵临赫图阿拉城下。

赫图阿拉,汉语为横岗,意思是建在山岗上的城池,始建于万历三十一年,到现在才三十年出头,也是努尔哈赤崛起的大本营。

整个城池分为内城和外城,依山而建,内城为一里左右的正方形,外城长两里半,宽两里,经过多年的经营,异常坚固。

但这么一座坚城,却丝毫不能给阿济格带来多少安全感,这些天来,他就像是在油锅上的蚂蚁一般,坐卧不宁。

站在城头,望着城外不断游走的天策军侦骑,还有不远处山脚下天策军的营寨,都让阿济格喘不过气来。

他手里还有一万兵马,但镶白旗的旗丁只有不足三千,其余的都是重建的汉军旗,还有包衣阿哈,面对许尔显的三万余大军,阿济格不止一次想过放弃赫图阿拉。

但最后都忍住了,赫图阿拉不同于其他的城池,这是大金国崛起的地方,可以说是大金**民心中的圣地,赫图阿拉只要还在,大家就还有作战的意志,这座城池就像是耶路撒冷对绿绿一样,有着非凡的意义,远不止一座军事要塞这么简单。

所以,阿济格绝对不能轻易将其让出去,但要守住,可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多尔衮现在要忙着对付天策军其他几路兵马的不断进攻,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来支援阿济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