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明末阴雄 > 第886章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第886章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

书名:明末阴雄 作者:多极世界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5:54

在徐文仪带着天策海军四支主力舰队,以及西班牙吕宋舰队与荷兰人大战的时候,天策军陆军与明军的战斗,则算不上多激烈。

范景文和熊文灿的策略被孔有德看穿,根本就不上他们的当,反其道而行之,向其他没有重兵驻守的地区推进,反正现在军事学院的政事学员不少,加上收编的明军降官,加上土改,收复民心,能够迅速的建立统治。

截止到十一月底的时候,天策局已经完全控制了怀庆,卫辉,泽州这三个州府,不过熊文灿固守河南府北部的黄河防线,占据着兵力优势,天策局你也没有强攻。

而南边,河南的归德府已经全部被纳入掌控,徐诗铭也认清了事实,白莲教三次大规模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她虽然没有彻底放弃,但已经失去了争斗之心,选择加入天策军麾下。

不过为了避免战线拉得过于宽大,孔有德并没有像南直隶进攻,范景文也是个老手,万一被他找到机会,集中兵力发动进攻,天策军的兵力无法收缩就麻烦了。

况且,拿下南直隶,那是第六军团和海军的任务。

而开封府一带,天策军只是把战线推进到了郑州,尉氏,太康一线,作为一道警戒线罢了。

可以说,整个崇祯七年的冬天,孔有德都窝在开封没挪窝。

这期间,孔有德与朝廷之间的口水战也是不断地,朝廷一开始并没有做好彻底撕破脸的准备,崇祯皇帝只是下旨斥责,勒令他率军回到山东,一切过错既往不咎。

而孔有德则说自己是协助朝廷,剿灭中原流寇,总之理由正大光明,跟朝廷打嘴仗。

然而,朝廷说归说,但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举动,哪怕天策军带了十万大军出山东,但天策军在和辽东还有七八万野战军,外加一些守备军团,治安队之类的地方兵马。

现在朝廷忙着防备天策军的主动进攻,根本没有那个底气去主动进攻,万一去围攻山东,辽东的天策军沿用当年皇太极入寇的道路,来一次突袭京畿,崇祯只能困守北京城了。

进入十二月,天气也彻底寒冷下来,不知怎地,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连往常不会结冰的黄河河南段,部分水流较缓的河段,竟然也结起了冰层。

而张华率领的海军战舰,也开始在黄河上来回城池,破开这些河冰,也算是日常训练的一种。

此外,海军们也拿出了自己的拿手绝活,在黄河上捕鱼,这是海军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海洋上驰骋的军中,如果不能做到靠海吃海就太丢人了。

于是乎,天策军的战士们几乎是顿顿有鱼吃,甚至最后都吃吐了,即使如此,消耗量还不足捕捞量的三成,剩下的那些鱼,一部分用于赈济灾民,一部分流入市场销售,补充大家餐桌上的肉食。

原本天策军进入河南的时候还有大量的灾民,但经过这一个多月的时间,不少灾民都被迁移到山东境内,进而被迁移到辽东,参与新地盘的开拓去了。

即使是一些不方便迁移的人,也就地安置下来,土改进行的如火如荼,开春之前他们也被天策军征召起来建设道路,河堤,以及其他一些攻城,只要等到开春,他们就可以在分到的土地上耕作了。

可以说,天策军在百姓心中的地位迅速攀升,统治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对此,熊文灿和范景文都极为忧心,他们原本是打算拖延时间,消耗天策军的战力和物资储备,虽然现在天策军的攻势暂时停下来了,对他们也极为有利,但他们总感觉这一系列的行动透露出一些诡异的气息。

孔有德实在是太沉得住气了,他既然没有直接西进或者南下,肯定是猜出了他们的意图,但为啥孔有德却丝毫没有担心的样子,难道他真的不担心明军重新编练,搞出十几万比天策军弱不了多少的大军吗?

很显然天策军能做大到现在的地步,说明孔有德不是个傻子,但他目前的所有行为都如此的反常,难免会让人怀疑有阴谋在其中。

但无论熊文灿和范景文如何思考,终究是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甚至他们还发文给湖广巡抚卢象升,三边总督洪承畴,以及山西巡抚杨嗣昌,结果他们也都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楚天策军在想什么。

不过,天策军和明军之间的战斗虽然不算激烈,但明军和农民军之间的战斗却没有平息。

早在天策军进入河南之前,河南境内的残存农民军势力,便纷纷被堵黄河,逃到山西去了,主要还是范景文的新军吓到他们了,三万人十来天就消灭了二十几万白莲教,这战绩虽然不是打他们的,但新军给了他们巨大的压力。

尤其是声势浩大,拥兵十几万,甚至拥有一百多们火炮的闯军,都扛不住新军的进攻,这些农民军不是傻子,等到闯王完犊子了,他们这些规模不大的势力,肯定是下一阶段的清扫对象。

离开河南,回到山西才有苟活的机会。

于是,杨嗣昌便跟这些农民军硬刚起来了,这也使得天策军在黄河以北的行动极为顺利。

对于农民军,孔有德是抱着同情心理的,毕竟基本上都是快饿死的灾民组成的,不造反就只能等着被饿死了,所以才抱团抢粮食活命,当然后来性质也会发生变化,他们也会从受害者变成加害者。

现在天策军有能力处理灾民,这些农民军自然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现在他们若是愿意归顺,成为天策军治下的顺民,孔有德也是不介意收留他们的。

在北直隶方面,天策军也开始了渗透行动,原本就有大量的暗装,现在是以各种方式为掩护,将部分兵马以零散的单位调派进入北直隶,配合开春之后的行动。

此外,根据从日本方面传回来的情报,多尔衮率领族人已经在日本站稳了脚跟,当初跟幕府一番大战,幕府的直属力量和几个亲藩大名损失都不小,对其余各藩的掌控力度削弱。

而面对多尔衮这样的枭雄,各藩都想着保存实力,没有在登陆之初,便集结全部力量将他们赶下海,让多尔衮迅速的拿下了一块不小的地盘,然后故技重施,将俘获的日本百姓变成女真人的奴役,征倭大将军府也正式在三河国的冈崎城建立。

之所以选择这里,就是多尔衮获知这里是德川幕府一代将军德川家康起家的地方,在这里建立将军府,能够很好地恶心德川幕府一把。

后来德川幕府也数次派遣兵马进攻,但多尔衮不是吃素的,孔有德给他留了一半的兵马,外加少量的火炮,对付火炮稀缺的德川军来说,轻松的很。

虽然现在还没发快速扩张,但德川家康想要赶走多尔衮已经是不现实的了,他们之间的争斗,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随着一场漫天大雪的降临,时间来到了崇祯八年。

这是一年新的开始。

如果说天策军去年的主要任务是消灭后金,那么今年的主要任务,便是取代大明王朝了。

既然范景文不愿意跟天策军决战,那就逼着他决战就好,所有的准备工作,早在年前的这两三个月中完成了。

崇祯八年正月十五,徐文仪率领的天策海军主力舰队,进入长江。

过年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抵达了厦门,南澳岛,香港岛,热兰遮城等几个天策军的主要军事基地,除开留守巴达维亚和马六甲,防止荷兰人东进报复的舰队外,其余主力战舰,悉数北上。

自从崇祯六年的料罗湾之战后,大明沿海的海上霸权就已经归属天策军了,这次荷兰人在南洋的势力被清缴一空,更是没有任何势力能够抵挡天策海军的兵峰,哪怕是西班牙吕宋舰队都不行。

进入崇明沙海域,舰队进行了短暂的修整。

经过两年多的经营,崇明沙已经变成了拥有近十万居民的据点,天策军第六军团的第二师便驻扎再次,当年不过是只有五百人的规模,现在已经扩展到近万人了,拥有了三个较大的码头。

虽说是陆军师,不过他们也有自己的师属战舰,虽然最大的也就是一号福船,但对付进出上将口的商船是足够的,这里也成为天策海军规定的海贸港口,所有往来商船,必须要按照天策军的规矩交税。

所以别看他们没有在本土,但依靠着按规定截留下来的部分商税,这个师也过的相当滋润,现在到了该用他们的时候了。

搭载了第二师的大部分兵马后,舰队继续前行,逆流而上,目标直指南京。

当庞大的舰队驶入长江之后,庞大的舰队占据了主航道,使得来往的商船,都只能避开主航道,沿着两侧的水道前进。

看着这么多的大战舰进入长江,而且悬挂的都是天策军的旗帜,往来的商人们都极为震撼,以前只知道天策海军非常强大,当真切的看到这些庞大的战舰后,他们才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天策军已经在河南跟朝廷开打了,这些天策军的战舰进入长江,目的再明显不过了。

两年多以前那次倭寇奇袭南京,不少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是天策军假扮的,当时实力还不算强大的天策军靠着不足万人就差点拿下南京,这次南京怕是不保咯。

一些目光长远的人已经看出来了,不单单是这南京城,这大明朝廷的日子也不长远了。

天策军战舰直扑南京的消息,也被这些来往的商船们传开了,对此徐文仪一点都不在乎,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根本不需要担心敌人刷什么阴谋诡计。

现在让南京城的那些勋贵文官武将们得知消息,一些意志不坚定的恐怕直接就跑路了,让南京城内产生更大的恐慌,到时候一番齐射,说不定就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正月二十日,天策海军舰队兵临南京城下,随即海军突击队和第六军团的战士们开始登陆。

对于天策军的登陆行动,南京城的守军根本不敢出城迎战,当年天策军区区几千人就吊打南京各部兵马,现在天策军来的战舰更多,带来的军队也更多,根本不是他们能够抵抗的。

而南京京营虽然在那之后开始整顿,训练,裁汰老弱,但在范景文当上南京兵部尚书后,采取了精兵策略,主要培养新军六营去了,而新军现在在河南跟孔有德对峙,城内剩下的都不是什么强军。

虽然这些兵马已经不是当年那支不堪一击的军队,甚至达到了一般明军的水平,但天策军也早已不是当年的天策军了。

在南京城外站稳脚跟后,徐文仪就写了一封劝降信,射进了南京城内,希望南京城的守军不要执迷不悟,尽快献城投降,可以保全他们的人身安全。

对于这封劝降信,南京的高层再度分裂城两派,文官集团和宦官们主张投降,他们的理由很充分,兵部尚书范景文不在,新军也被带走了,南京城以及周边虽然还有十万大军,但面对实力强悍的天策军,根本不顶用。

两年前的那一战给他们的心理阴影太大了,当时的天策军就已经拥有了攻陷南京城的能力,只不过他们不愿意与朝廷彻底撕破脸,收了一千多万两白银后,便选择了撤退。

而这一次,人家摆明了是要拿下南京城的,像上次那样拿钱摆平是不可能的,而天策军一向优待他们这些降官,有能力的继续留用,没能力的降级留用,或者发点路费滚蛋。

总之,只要不跟天策军对着来,基本的生存权是有保障的,有能力的话甚至将来还能在天策军中混出头。

而勋贵们则集体反对,他们这些文官可以改换门庭,但勋贵们想要改换门庭是不可能的,他们的荣华富贵来源于先辈的功劳,是与大明朝廷捆绑在一起的,如果大明朝廷完了,这一切权势地位都将是过眼烟云。

文官们能被天策军留用,他们这些勋贵能有几个是有本事的,有本事的诸如常延龄,李弘济,郭培民,汤国祚这些,都被范景文带走了,这些人哪怕投了天策军都能混出头,而他们这些留下来的都很清楚自己的水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