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岭之战,日军大获全胜。
次日清晨天色刚刚放亮,日军方面便趾高气扬的向外界隆重宣布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虎贲团被我大日本帝国皇军全歼于霍邱落日岭,无一逃脱!
此消息一出,天下哗然,无数爱国志士惊闻噩耗,都忍不住嚎啕大哭。
各地军心士气纷纷大受影响,日战区内的大街小巷,悄悄议论,偷偷祭奠虎贲团和杨尘者比比皆是。
当然,也有一些心思机警、亦或者性格执拗之人,不愿意相信,也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
当初在固始之战结束后,日本国也曾向全世界宣布,他们大日本皇军全歼了虎贲团,并击毙了虎贲团团长杨尘。
可最后的结果却是,杨尘带领虎贲团主力早已经暗度陈仓,逃出日军的合围。
最后日本国闹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正是因为有这个前车之鉴,所以这部分人依旧坚定虎贲团并没有被全歼,杨尘也没有被击毙。
这只是日本国的又一个阴谋,其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中国.军队的士气。
…………
山西,第二战区司令部。
侍从警卫副官张日明神色匆匆的穿过了长长的回廊,快步来到阎老西的办公室。
“总座,刚刚得到消息,虎贲团全军覆没了!”
进入办公室,张日明便挺身立正向总司令阎老西汇报。
正在办公的阎老西闻言一惊,猛然抬头道:“消息从哪来的?确认属实吗?”
“日军方面公告的,已经有日军的随军记者在落日岭拍摄的照片,公诸于世!
而且虎贲团方面也的确失去了联络了,他们的电台完全呼叫不上了。”张日明蹙着眉,声音低沉道。
“那杨尘呢?日军有没有说杨尘的下落?”阎老西急忙追问。并一脸急切的盯着张日明。
“日军声称他们击毙了杨尘!”张日明脸上无比凝重。
听到这个消息,阎老西的脸色一下子黯淡下去,仿佛瞬间苍老了好几岁。
杨尘可以说是他手下最得力的干将,他还想借助杨尘的辅佐,重登山西王的宝座。
并且,杨尘也已经答应他,渡过这次危机之后,马上就回山西。
现在却让他得到消息,杨尘已经阵亡,这让他如何甘心?
“有何凭证?”定了定心神,阎老西又一脸不甘的问道:“你见到日军公布的杨尘的照片了?”
“没有,日军对此的解释是,杨尘死在了他们的炮火之下,所以没有照片!”张日明道。
“那有无其他遗物发现呢?”阎老西再问。
张日明摇头道:“没有!”
阎老西从悲愤中收回心神,双目微微一凝,脸上重新恢复原有的神色,冷笑道:“看来,这应该又是日本人在虚报战果,想要借此来打击我军士气!”
“哦?怎么说?”张日明有点困惑。
“杨尘可以被鬼子的炮火炸的粉身碎骨,面目全非。
但是据可靠情报称,他手中由一柄堪称神兵的利刃,能够削铁如泥。
因此,这柄佩刀绝对不可能被日军的炮火炸毁。
现在日本人连这柄佩刀都拿不出来,足可见,他们是在虚报战果。”
顿了顿,阎老西又继续道:“别忘了,当初固始之战,日军也曾向全世界宣布,虎贲团被他们全歼,杨尘被他们击毙了。
可是结果呢?
不过是闹了一个天大的国际笑话!
并且我也有理由相信,以杨尘的精明,是绝对不会把自己置身在绝路之上的。
即使置身绝路,但以他的能奈,也绝对可以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哦,言之有理,总座英明。只是这杨尘会去哪儿了呢?也不知是死是活!”张日明又充满疑惑的道。
“只要日本人没有拿出杨尘的尸体,和他的佩刀,就可以断定杨尘还活着!”阎老西意味深长的道:“只是希望他能尽快回到山西。
最近这华北日军又有些蠢蠢欲动,似乎又想在山西酝酿一场大风暴。”
“日本人这一招很阴险呀,就算杨尘没有被击毙,可此消息一出,对咱们军民士气的打击也很大呀!”张日明请示道:“那总座,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此次危机?”
阎老西微微一笑道:“此事不难解决,可以通电全**民,告诉世人杨尘没有死,虎贲团也没有全军覆没,落日岭被围的只是虎贲团的一支偏师而已。
当然了,此事就无需我们担忧了。
咱上面那位可不傻,相反,那位可聪明了,说不定早就有了应对之策,这会儿已经通电全军了。”
说此一顿,阎老西脸色变得有些不善,脸色无不愤怒的道:“如果不是因为上面那位任人唯亲,不重用、甚至想要借日本人之手铲除压制杨尘,杨尘和他的虎贲团又何至于落到现在这个下场?
不过没有关系,他们不重用正好……”
恰巧,阎老西这番话刚说完,一名情报副官便不请自来,走进了办公室向他挺身敬礼道:“总座,卑职有事禀报。”
“喔,你有何事禀报?”阎老西看了看他问道。
情报副官看了看办公桌前的张日明,得到阎老西的首肯后,这才毕恭毕敬的回答道:“总座,您不是一直让我收集虎贲团方面的情报吗?
我手下人刚刚打探到一个新消息,虎贲团有相当一部分兵力还在洪泽湖一带活动,就在落日岭之战开始时,他们还主动出击,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是吗?这么说来,被合围在落日岭的真的只是虎贲团的一支偏师了?”阎老西闻言大喜过望。
毕竟,刚刚他也只是猜测,杨尘并没有被日军击毙。
“杨尘究竟是在洪泽湖还是落日岭,这个暂时还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虎贲团并未被日军全歼在落日岭,充其量只能算是重创。
如果杨尘不在落日岭,而是在洪泽湖的话,那么连重创都算不上。”情报副官道。
阎老西听的忍不住点头,心情颇好道:“如此,那就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