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军事 > 兴汉 > 第133章 战前准备会

第133章 战前准备会

书名:兴汉 作者:魔力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02-01 02:46:38

进入七月,刘琮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每日除了在现场紧张的督促军民修建城墙和防御工事外,就是密切的关注曹操的动向。锦衣卫和其他的情报人员几乎每天都有从北方回到襄阳报告的。

刘琮记得历史上,曹操从建安十三年春开始训练水军,准备南征刘表,至七月才出发。经过半年时间,准备应该说是很充分的。但七月出发,八月刘表病故,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曹军还没有到荆州,九月,曹军才开到新野,这中间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曹军行进速度之慢让人生疑。

慢慢地行军,可能有三个原因。其一是曹操故意的,反正自己兵力极强,走慢一些更容易引起敌人内部震动和混乱;其二,曹军数量太大,消耗太大,确实行走不快;其三,曹军士气不旺,战士不愿南征。

曹军后来轻骑追刘备时,一日行三百里,算是最快的速度。刘备携民而行,日行十余里,算是最慢的速度。大致估算一下,正常的行军速度应该是每日一百里到二百里左右。从许昌出发到襄阳,怎么走,也会在一个月之内到达。曹军士气不旺是主要的原因。

而士气不旺,也可能有几个原因。不愿意平白无故地打仗送命是其一,对南方天气水土有顾虑是其二。我们读一读贾谊和王粲的作品,就可知汉代中原人对南方天气水土的恐惧。

除了赤壁之战外,三国时期好几次北军南征,都遇到了这个问题。曹操、曹丕等几代人的南征都是无功而返。士气不旺这个原因,后来都在诸葛亮周瑜等智谋之士的预料之中。可以说赤壁之战,曹军从娘胎里就带着先天疾病。

刘琮也深信这个理由,这几日和诸葛亮探讨对策时便谈到曹军士气问题。两人一直认为只要首战不溃败,与曹军耗住,曹军将士士气必定还会进一步下降,到时候曹操再厉害也可能无力回天。

不过刘琮也并不打算把战斗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曹军的士气上,毕竟曹操顺利占据中原、收复河北是事实,将士们有心理优势。

七月初三,刘琮再次带领众将领巡视里樊城的防御准备工作和樊城以北的地形。回到樊城时刘琮立即召开了战前最大规模的军事会议。黄祖父子、张允、霍峻、王威等人都应邀参加。

“根据情报,曹军已经整备完毕,不日即将出发。曹操收拢北方四州人马,实力大增,我估计将士超过十万,加上粮草运输的民夫可能超过二十万,甚至更多!”

刘琮话一出口,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这也不奇怪,在冷兵器时代,人数优势是很难被逾越的。看到将领们的表情,刘琮暗自庆幸自己下手早。如果这个会议是在襄阳召开,等到曹操大军出发,号称八十万,如果蔡瑁和蒯越在场。只怕很多人会立即跳出来要求赶快归顺。

不过这些人,除了张允,其他人不是刘琮一手提拔起来的,就是和刘琮共事多年,知道刘琮的所作所为。虽然心中一丝担忧,但投降的话他们是绝对说不出口的,甚至连这种想法都没有。

目光扫视了众将一眼,刘琮接着说道:“虽然曹军势大,但我们的优势也很明显,我们以逸待劳。我们擅长水战,襄阳城又有汉江天然屏障。所以只要我们准备充分,曹军肯定奈何不了我们。不过我们也不能在襄阳城坐以待毙,那里有几十万的老百姓,有我们多年的积蓄。

我的想法是不能让敌人过汉江,如今我们有两万水师,应该可以控制住汉江。所以我要将防御的重点放在樊城和汉江之上,曹军抵达之后,我会亲自坐镇樊城。刘磐、文聘、魏延、蒋琬随我驻守樊城。甘宁、霍峻、王威率军扼守汉江,甘宁督领水军。黄祖、诸葛亮、潘睿率军固守襄阳以防有变!”

“主公,亮愿替主公守樊城!”诸葛亮自出仕跟随刘琮以来,最主要的任务便是替刘琮料理南郡事务,闲下来便是开发一些攻城器械和将士的作战装备。以前刘琮大大小小也打不过不少仗,诸葛亮都没有参与,直到江夏救援战,诸葛亮也不是先锋和主要指挥者。如今听得刘琮要亲自镇守樊城,便主动请缨。

“是啊,主公,黄祖不才,愿替主公镇守樊城。请主公坐镇襄阳调度指挥!”黄祖自江夏之战后,一直想找机会洗刷当日之辱以报刘琮之恩。

“是啊,请主公坐镇襄阳调度,我等必定死守樊城、汉江绝不上曹军一兵一卒过汉江。”文聘、甘宁等人见刘琮如此分工也有些担忧。毕竟刘琮是一州之主,太过靠近前线不好。

刘琮知道众将的心思,但这个时候自己岂能退缩:“国有难,天子当守国门!何况琮不过是一州牧,而且那曹操也必定是亲征,他如今已自封为丞相,琮不过是平南将军岂有缩头之理。分工之事无需再言。留黄叔和孔明先生守襄阳是有道理的。

黄叔在江夏与孙权军对峙多年,襄阳的地形与沙羡相同,都是一面临江。孔明先生一直替琮料理政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生留在襄阳,曹军未能过江,先生的主要任务便是保证后勤。

若是曹军侥幸突破樊城防御,我等便迅速从汉江撤回襄阳便是。所以兴霸等人的任务看似轻松,实则关乎全局,切莫大意!”

刘琮先是喊出了朱棣的天子守国门的口号,然后又详细分析了诸将的特长。尤其是黄祖和诸葛亮,刘琮说得没错,黄祖虽然擅长水战,但陆战战绩一般。诸葛亮虽然擅长政务,但实战经验欠缺。留守襄阳其实也是最好的选择。

见刘琮早有计划,诸将也不再坚持。只有一人比较焦急,那便是张允。刘表时代他可是十分得宠。原因很简单他是刘表的外甥,舅舅宠外甥很正常。

如今刘琮当政,一上台便是诛了蒯越,将和自己不同心的蔡瑁远调江夏。自己这个表哥就闲了下来。

论关系,刘磐、诸葛亮等人和刘琮都是表亲。但要论亲密度,刘磐和诸葛亮等人可是从刘琮任南郡太守起就跟着了。论本事,张允也自知不如文聘、黄祖、甘宁魏延等人。但是没想到今日与会者大部分人都领到了防守任务,就自己是个闲人,当下起身。

“主公,允虽不才,但大敌当前,允不想闲赋在家!”

“表哥,你虽英勇善战,可当年襄阳部下精兵如今都被蔡太守带往江夏。现在樊城和襄阳城中的将士你并不熟悉……”

“那允愿为一卒帐前听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张允当然懂。连岳父刘琮都可以不用,何况一个表哥,想到得到刘琮的信任,必须在战斗中有所表现。

“表哥乃将军之才做帐前卒岂不屈才,就算表哥愿意。众人也会笑我刘琮不识才、不任贤……”

“这……”张允一时也无语了,为将,刘琮不给任务,为兵刘琮又不让,难道刘琮彻底放弃自己了,那今日又何必让自己来参加会议?

“表哥,也不是完全闲赋,如今有一要事正需人手,不知表哥可有兴趣?”

“有,有!”张允也不问何事,在文聘、诸葛亮等人面前他没挑任务的资格,连连答应下来。

“我给你一千水军,五千民夫,一月之内将樊城护城河以及与汉江的连通河道拓宽一倍可做得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