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大,你想做什么

第二百二十六章 老大,你想做什么

书名: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18:59:42

第209章 老大,你想做什么

徐府和郭家来人了。

在天津的码头包了一艘船,请两位小姐回去京城,王妃徐氏不好再留。

一路千里走运河,舟车劳顿,担忧护卫不周,徐氏派出了王府的大管家和侍卫,还有嬷嬷和丫鬟。

王府大门的街道上,停了一排马车,二十余名骑手在后面等着。

管事媳妇们围着王妃,有几位本来就是徐家的人,随王妃陪嫁到燕王府的。

朱玉英,朱月贵四姐妹,恋恋不舍的与徐妙锦和郭彩莲两位姑娘告别。

郭彩莲头上戴着一支玉簪子,身后的丫鬟抱着丝织金边披风,小姐说不穿。

徐妙锦还不是多年后敢拒绝朱棣的勇敢姑娘,小女孩舍不得姐姐,眼圈通红一片,眼泪一颗颗掉下。

徐氏也含着眼泪,已经留了半年,实在没有理由再留了,安抚着徐妙锦。

“不哭不哭。”徐氏抚摸着徐妙锦的小手,安慰道:“大姐明年跟你老子写信,让他送你过来。”

郭彩莲乖巧的立在一旁,偶尔偷偷看眼门内,忍不住的失望,可还是盼着。

“姑奶奶,时候不早了,怕耽误了今日的行程。”徐府来的老嬷嬷,上前笑着说道。

老嬷嬷是徐府的老人,从金陵时候起就入了徐家,脸面大,徐家又放心,所以把接小姐的差事,托付给了她。

徐氏勉强露出笑容,连她小时候还被嬷嬷带过。

“去吧。”

“呜呜~”

几位小姐越发的掉眼泪,最小的朱智明肩膀耸的一下一下,时不时抽泣两下,好不伤心的模样。

徐妙锦和郭彩莲告别了徐氏和几位小姐,在丫鬟的搀扶下登上马车,缓缓进入了车厢。

随后嬷嬷丫鬟们纷纷坐上后面的马车,管事见差不多了,于是高声说道:“启程。”

“嘚嘚嘚。”

马蹄踩在石砖,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就是轮子压过石面。

朱玉英四姐妹,手里捏着丝巾高高举起,向离别的姐妹们挥手,徐妙锦和郭彩莲坐在一辆车。

车窗口,露出两个小脑袋,粉嫩的脸庞还可见到泪痕,一直到看不到了,才收了回去。

“回吧。”

徐氏叹道。

随后,乌压压的一群人们,转身进入了王府,街道不久也恢复了安静。

……

朱高炽做事不喜欢等,能马上做的立马就会做,需要等待下的,到了机会也会即刻去做。

后世身份低微,只要做事情,无论大事小事,基本上属于等的那一方。

所以对于等待,朱高炽非常的厌倦。

因此今日早早地,他就拜见了朱棣,说出了新的想法。

“军户经济合作社,要从主导的地位,变成辅助方,鼓励卫所自己成立经济养殖场,以集体合股的方式,军户经济合作社负责大方向和技术上的指引。”

“同时鼓励军户成立小工厂,成为中华重工的产业链下游企业,促进工业的活跃性。”

朱高炽把章程双手递交给朱棣,朱棣接过来看了眼,觉得有些不太理解。

“中华重工当下做的不错,为何突然诞生这种想法,看上去有些画蛇添足。”

朱棣不了解朱高炽的想法。

很多事情的做法,朱棣都无法理解,特别是新事物的诞生,他完全没有头绪,想都没有想到过。

“这可不是小事。”

朱高炽笑道。

“咱大明的生产模式,以农户自给自足,自己种植桑麻田,自己织布缝衣。”

“军户同样如此,卫所自己承担军队开支,不足的由朝廷补足,例如布匹。”

“在宋朝许多的行业,在咱大明以服役的模式取代,例如城市中的收粪夫,打更人等。”

“有利有弊,利处是让朝廷付出的成本最少,弊端则是对经济消极。”

朱棣听得仔细。

老大的道理,因为说的通透明了,所以常常能说服人,加上他每次的成果,让人无法反对。

最让朱棣有些暗叹的是,老大每次准备的新事物,提交的章程非常全面。

全面到无可挑剔的地步,事事都有考虑到,朱棣想到的问题,老大已经提出了解决方法,还有更多朱棣没有想到的问题,老大已经写得明明白白。

“大明兴立,百废待兴,外部环境恶劣,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此策算是良策。”

“当时商品经济水平低下,国家的商税显得微不足道,并不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撑。依托的是典型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这种背景下,与外界贸易可有可无,国内经济完全可支撑国家运转。”

“现在北平发展工业,取代传统的生产模式,那么解放思想和人口,则是必然之事。”

朱高炽没有担忧朱棣会反对。

大明的禁海之策,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

从朱元璋的严,到永乐开放官方贸易,然后嘉靖朝因为倭乱,从军事角度出发重新恢复到严。

乃至十六世纪西方文明抵达东方,大明又开始松,全面放开海禁,从官方到民间。

大量西方书籍和技术流入东方,双方开始了文明的交流,官员的主动入教,双方互相翻译书籍,学习军事技术等等。

但那时候大明已经陷入了人口陷阱,虽然有江淮地区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小市民思想的诞生,但是无法抵消全国巨大的体量。

换句话说,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需要一种消减人口的手段,例如像西方的黑死病,或者一场大内乱。

综合历史,面对生产力的进步,永乐选择了违反祖制,开放了官方海禁。

所以朱高炽不认为朱棣会反对他的经济发展想法。

“解放思想和人口?”朱棣一时间无法回答,朱高炽的话,让他思路困顿。

朱高炽笑道:“改变人们旧有的印象,只晓得在土里刨活的观点,让百姓们知道进城打工也可以谋生一辈子。”

“鼓励人们离开土地,加入工业化的浪潮。”

在七八十年代,人们是多么难以离开土地,只有最困苦的人,无法生活下去的人,才背井离乡的进入城市谋生。

犹如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大量破产的农民进入城市,是被动化的过程。

而没有饭吃的农民毕竟是少数。

多的是贫困的人,而贫困的人,才是观念最保守的阶级。不到临近死亡线徘徊的地步,是绝对难以改变的。

“想要改变这个观念非常的难,没有契机的情况下啊,是无法完成的。”

“而儿子找到的契机,就是促进发展卫所集体企业,如此才能最快的让人们习惯。”

卫所比百姓的组织更先进和紧密,加上王府对卫所的控制力,朱高炽选择了卫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王府靠卫所,自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卫所。

“所以你的计划,仍然是围绕一百个人,把五十个人从土地中脱离出来的观点是吗?”

朱棣轻轻的问道。

“父王英明。”朱高炽笑了起来。

新的社会模式从来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有序的,一步一个脚印抵达的。

包括后世摸着石头过河,也是研究了工业革命的理论和路程,以及研讨了大量邻居的理论和路程。

什么阶段到达什么生产力,需要什么样的引导等等。

不得不佩服那个年代无数的无名英雄们。

在他们的专研下,摸索出了一套独有的,超凡的经济理论,然后诞生了震惊世界的成果。

过程中肯定有些弊端的地方,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不过一代人一代任务,老一代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新一代能不能接棒后,可不可以继续跑出好成绩,像老一代具备抗争精神,敢于向不公拼搏,新一代自己说的算,怪不到老一代头上。

朱棣得到了回答,拿着章程回到自己的案几后,把章程铺开桌面坐了下来。

一页页的仔细翻看,每个字都要理解。

外面的太监看了眼,忍住了到嘴的话,客厅还有不少人等着见王爷呢,不过看王爷的样子,太监已经有了主意。

“为了保持卫所的战斗力,试点的卫所,以屯田为主的卫所,以及战斗力弱的卫所为主。”

“当试点实验成功后,则面向全体卫所,并制定退出机制,战场上一人逃兵,全家受罚。”

朱高炽指了指章程的后半部。

朱棣警惕的看着朱高炽。

他虽然力求军权,可是遵循的是父皇给他的权利,燕王节制北平诸卫。

按照老大的政策,那么王府对卫所的控制力,会达到全新的高度,甚至一言堂的地步。

也就是说王府指哪,军队打哪,军士无人敢退步。

“老大,伱到底想做什么?”朱棣满脸的慎重。

朱高炽平静的看着朱棣。

朱棣想当皇帝吗?

天下有人不想当皇帝吗?

朱棣想造反吗?

天下想造反的人,还真没几个,当下是这样的。

朱棣一样没有想造反。

真想造反的话,也不会后来沦为那种局面,王府只剩下两百名侍卫,刀子要砍下来,退无可退才匆忙行事。

“儿子只想辅助父王,守好家业。”朱高炽坚定的说道。

如果猜的没错,朱元璋今年的身体情况会急转直下,现在已经十月,也就是说可能已经发生了,消息还没传到北平。

所以明年的时候,朱元璋集中的分封藩王与世子,和大量的赐婚,因为体衰的朱元璋,感到了不安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