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二十七章 对燕王府的计算

第二百二十七章 对燕王府的计算

书名: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18:59:42

第210章 对燕王府的计算

“滋滋……滋。”

密林中,传出锯木的声音,两个人正用锯子锯大树。难看的半秃顶发型,寒冷的天气里,只穿着单薄的棉衣,神情极其的麻木。

在他们的后方,其余的人们,正在挖掘树根,这是项比砍伐树木还要累人的活计。

在山的另一边,挖掘出树根,留下处处凹坑的土地上,人们在上面平整土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在老铁山的外头,一名半秃顶发型的矮个子,累的手脚发软,终于到了吃饭的时候,可以歇口气了。

金州人很相信他们。

做饭的是他们,管他们的也是他们自己人。

没有人反抗,当失去了雄性激素,立马就怯弱了,加上金州半封闭和陌生的环境。

让他们更没有了逃跑的勇气,在这片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他们又能去哪里呢。

抬来的箩筐,里面装着蜀黍饭。

蜀黍属于高粱的变种,传统的农作物,国内已经逐渐用口感和产量更好的水稻与大麦取代。

但是在辽东,仍然大量的种植。

人们抢饭吃,吃完后,那人凝望前头,只见远处的海面上,薄雾迷离;长烟一缕。

四周围,空气顶清冽。

初出的太阳照亮了周围群山的峰尖,渐渐往下移,终于映上了沙水的风帆,照熠着河水。

日头正浓,雾散了,水面上金波灿烂。山的倒影,活泛地在水里摇漾。

“多好的地方啊。”那人喃喃道。

“干活干活。”

远处,监工手里握着鞭子,凶狠的大喊道,身边跟着一名得意的汉人。

有汉人来工地上,监工会格外的凶狠。

“狗腿子。”

那人低着头,心中暗骂一声,不敢耽误,连忙跑回去自己干活的地方,和同伴合作继续上工。

监工原来发型和他们一样,为了保障自己的地位,和表示衷心,他们剃成了光头。

他们用最凶狠的态度,来对待和他们从一个地方来的人。

“啪。”

监工狠狠抽了几鞭子,讨好的看向身旁的汉人,汉人没有理会,打量了工地的进度。

然后露出满意的目光,拍了拍监工的肩膀,监工一脸的感动,大声的说着几句不熟练的喊话。

喊着“忠诚”“忠诚”。

中国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日本没有,血统理念哪怕在二十一世纪,其国内仍然大行其道。

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来自日本的奴隶们,对汉人的强大,异常的贴服。

从中挑出的监工们,更是忠心耿耿,让林场的管理非常轻松。

林场的管事们都忍不住惊讶。

怎么会有这么听话好使的耗材,受到不公不但不会反抗,反而逆来顺受的令人咋舌。

他们可接受不了这种风气。

哪怕在被征服的元朝,反抗之风从来没有停止过,就算是汉人王朝,只要有不好的地方,同样会反抗。

可这些日本来的底层受尽了委屈,却仿佛没有底线一样,丝毫不懂反抗为何物。

特别是几种手段下来,竟然至今无人逃跑。

林场场长王真,无奈的自我警惕,告诫下面的人不要疏忽大意,不能因为没有逃跑事例,导致自我松懈。

在老铁山角,由林场修建了灯塔,提供往船只航行。

在老铁山灯塔下方,是险峻陡峭险的悬崖峭壁,它与山东蓬莱的理论对角线即为黄、渤海两海分界线。

黄、渤两海的浪潮,由海角两边涌来,交汇在这里,由于海底地沟运动和两海各自不同水色。

黄海海水较蓝、渤海海水略黄,两种海流的作用下,形成一道“泾渭分明“的水流,即黄渤海分界线。

“林场工人如今数量,合计为五千两百二十一人,奴隶工有一千九百余人。”

昏黄。

办公室内,王真写着会发往总部的报表,因为奴隶工每月都会死人,每隔一段时间又会有新人,所以王真只写了个大概数字。

“开垦田亩五万余亩,林场工人中,船工有三十二人,配学徒七十六人,至今出渔船一百二十三艘。”

“修建冰窖三处,腌盐场两处,煮盐场一处,养马场一处,林场放养羊五百余头,猪三百头,牛五十头,鸡鸭鹅无算。”

“林场最缺的是牛和大型牲口骡驴,希望总部能支援一百头牛,两百头骡驴,还需要有经验的渔夫。”

……

“有位叫做李学颜的读书人,前日来到了金州,想要来旅顺,被孙指挥以军事重地为由拒绝了。”

……

林场的总部,建立在旅顺。

金州是辽东南边凸出的一块,是辽东半岛最边缘的地带,最玄妙的是,金州和辽左之间的连接处,只有狭长的要道。

过了金州城和南关,则是开阔的地势。

有平原可以种田,有丰富的水流,有山林可以提供树木,有矿区可以提供矿石。

只要控制住金州城和南关岛,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保护住大后方,真是最好的地方之一,易守难攻,又资源丰富。

这么重要的地方,如今归属不明,掌握在了燕王手中,引起了许多人的不满。

举人李学颜从大宁游历到了辽东。

根据大宁刘真的指点,辽东影响力最大的将领之一是郭家,只要拉拢了郭家,有郭家的支持,那么就能把燕王在辽东的影响力排挤出去。

辽东有辽王,韩王,沈王。

分别是朱元璋的十五子,二十子,二十一子。

年龄最大的辽王,虚岁也才十八岁,就藩的时间不长,另外两位王爷,年龄太小还养在京城。

历史上,后面两位王爷终生未就藩。

李学颜找到了广宁的周兴。

他已经找到了诀窍。

燕王的影响力大,因为大宁以及辽东,不少的将领出自燕山一系,属于燕王的老部下。

这些人是指望不少的,只有从外地调来的将领,可以试着拉拢。

大宁刘真就给了李学颜不少的帮助,现在来到辽东,他又找到了周兴。

周兴对辽东本土形势了解,和李学颜一拍即合。

“郭家指望不少。”周兴很坚定的告诉李学颜,说道:“郭家的小姐在王府呆了几个月,郭佥事还亲自去拜见了燕王呢。”

李学颜对郭家的了解并不深,因为郭家不是顶级的家族,纳闷的问道,“郭家的家主郭英不是早就调回了京城吗,怎么在辽东还有这么大的势力。”

“这件事说来话长,要从军中来历说起。”

“愿闻其详。”

周兴沉吟了片刻,整理好了思路,“燕王的根基来自于徐国公的麾下。”

“大宁诸卫的根基,又来自燕王麾下。”

“辽东到底属于山东,不属于北平,所以燕王对辽东的影响力,不如大宁那边。”

“郭家追随圣人起兵早,最初宿卫圣人,虽然深得圣人信任,但是资历弱,没有自成一系,与宋国公一系和颍国公一系亲近。”

周兴说到一半,突然不说了。

李学颜纳闷的看向周兴。

周兴走到一旁拿起水壶,倒了一碗茶,然后手指在茶碗中沾了水,在桌面上写了个蓝字。

“此一系被清算后,辽东这边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原本并不出头的郭家一系,算是站了起来。”

周兴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良久,他才喃喃道:“你们卫所其中道理竟然不少。”

周兴洒然一笑,随意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咱们卫所比外头更为封闭,其中的道道深得很。”

“那岂不是说郭家在辽东说一不二?”李学颜严肃的问道。

“不至于,郭家门楣撑不起来。”

周兴摆了摆手。

连国公都不是,如何撑得起大旗。

徐家的山头最大,而其中最大的一支,被燕王继承了,其余的也都被瓜分。

徐家兄弟虽然在五军都督府中掌了三家,可名大于实,和当年的实力远不能相提并论。

就算如此,徐家仍然是大明的顶级勋贵,走到哪里都要受人尊敬三分。

至于后起之秀,新的军中领头人蓝玉,蓝玉军中派系被圣人清算的干干净净,没有人继承。

倒是有部分力量以流放的名义,沦落到了金州,在周兴看来不可小觑。

“金州那边,李先生可了解过了?”

李学颜摇了摇头。

“金州卫指挥使我见过,可说的不多,至于旅顺,我都阻止在外面了。”

“金州原来隶属于辽东都司,我们还能打探一口,自从燕王插了一手,变得神秘了起来。”

“你觉得金州很危险?”李学颜好奇的问道。

周兴点了点头,指了指逐渐干涸消失的“蓝”字。

“这一支可是武功赫赫,前些年最具实力的一支,千不该万不该落入燕王之手。”

“等于新老两支最强的力量,都落入了燕王的手中,只论人才济济,谁能与其抗之?”

周兴思考的角度,李学颜从来没有想到过,怔怔的看着周兴,一时间无以言对。

“你认为该怎么办?”

不久,李学颜惊讶道。

周兴很快说道:“三万卫的庄德,手下是精兵,心向朝廷,值得李先生走一趟。”

“听说金州那边有渔船出没,还有外海不知来历的人出没,如果先生能打探到这些情报,以此弹劾燕王府,哪怕把金州从燕王分出去,能保辽东稳定。”

李学颜有了方向,终于露出笑容。

还有一章晚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