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用户中心
懒人小说 > 历史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

第二百六十二章 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

书名: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作者:键盘战斗家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3-09-08 18:59:42

第245章 一厂抵全大明的产能

技术报

“宋朝时战争接连不断,促进了火药武器的发展。”

“兵器研制者和统兵将领已经根据炼丹术士在炼丹制药中的火药配方,配制成最初的军用火药,出现了利用火药的燃烧性能把火药作为纵火剂而达到军事目的的武器-火器,开创了战争史中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

大兴县以东,中华重工再次开设了新厂,工程部派了上千号工人在此地动工。

铁道工程部的技术人员,来此地探测,会在此地修建一段铁道。蒸汽机工厂的技术人员,也在此地画量,会根据新工厂的要求,制定符合要求的蒸汽机出来。

新的蒸汽机的安装位置,使用方法以及需要的环境,都需要双方的协商。

现在开设新厂的制度和规模,和以前发生了变化。

在中华重工体系下,有多方人员的参与。

例如原料的采购,工艺的生产模式,新技术的运用,粮票制度的引进。

而军工复合厂还要承担卫所的部分职能,情况要更复杂。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朱高炽根据形势需要,以及借鉴后世的分工模式,设立了诸多的部门,就是为此发挥作用。

许多培养出来的人才,专业素养虽然比不上后世,但在当下的世界,可以说是最先进的模式,吊打整个时代。

对火器的认知,朱高炽可以说超越所有人。

在大明初期,因为战争的需要,火器发展迅速,火铳制造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增加了品种和数量,改进了结构,提高了质量。

与此同时,又将诸多初级火铳加以规范统一,根据实战的需要,发展成大、中、小三种类型,对应手铳、碗口铳、大型铳炮在内的洪武系列火铳。

火铳由军器局和兵仗局专造。

铳身刻有铭文,记录造铳的地点和单位、监造官员的职务和姓名、造铳的军匠和民匠的姓名、用铳卫所的名称、使用火铳的教师和习学

兵士的姓名、火铳的重量和造铳年月等,这些信息基本上反映了火铳制造和使用的情况。

中华重工建造的军工复合厂,以生产新式火器为主,不生产传统的火器,算是勉强开了个口子。

在西方火绳枪炮传入之前,则属于第二个时期。

其中手铳尤为突出,除了制造工艺更加精细、产品精度更加提高外,主要表现在构造上的改进和配件的增加。

第三个时期,就是在十六世纪后,西方火绳枪炮被大明缴获并得以研制。

乃至崇祯派人去澳门采购西方火炮,请西方工匠改进国内技术,集合中西之长,新的红夷大炮,性能比同时期的西方同类火炮都要优越。

后来明朝灭亡,清朝为了避讳“夷”字,改名为红衣大炮。

形成了中国火器发展史上外来火器和传统火器同时发展、交相辉映的新时期。

朱高炽的目的,就是制作出红夷大炮,以及佛郎机炮,然后是鸟铳,三眼火铳四类火器。

分别用作为重炮,轻炮,步兵火器,骑兵火器。

红夷大炮优点是射程长,威力大,缺点射速慢,运输难。

佛郎机炮的优点是射速快,弹面广,缺点是射程短,威力小。

鸟铳的优点是射程长,精度高,缺点是射速慢。

三眼火铳的优点是弹面广,缺点是精度差。

当然,这些优劣点是相对的,比起当下同类的火器,已经是最优秀的了,可以说是划时代的产物。

至于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受限于火石,哪怕现在发明出来了,性能也不如鸟铳,当下属于无法解决的问题。

明末就已经发明了燧发枪,就是因为火石的原因,性能还不如鸟铳,被军中否定,没有得到推广。

后来找西班牙商人采购西方的优质火石,结果西方商人用当地劣质火石以次充好卖给了大明,被狠狠坑了一把,这项军事技术发明因此被搁浅。

研发司成立的火器研发部门,根据现有的制作工艺,研制出了新的技术。

小九作为负责人,虽然不参与实际的工作,但是负责后勤支持工作,给了许多的帮助。

朱棣回到了北平,朱高炽不需要继续留守北平,恢复了每日来总部坐班的日常。

小九带着几名大师傅,来到了办公室,向朱高炽报告火器研发部门的成果。

一大沓的图纸,朱高炽翻看了几张就失去了兴趣,这么复杂的东西,他如果全身心投入的去看,还是能看懂的。

但是没这个必要,他又不是木匠皇帝,自己对此道兴趣不大,更在意的是结果。

“火器最费时的部件是铳管,以往的铳管是锻打而成,不但费时费力,打造出来的铳管也厚。”

在人们的印象中,枪管是钻出来的。

而在古代却是锻打出来的,用几片瓦状的铁片通过无数次的敲打形成的铳管。

随着技术的发展,开始用钻床来钻孔,把铁料人工去皮,外表打磨成八棱,前后十字,分中吊准墨线,插置钻架之上。

架顶用线吊下,直对筒上墨线一样,用木罢定。二人对钻,又一人用钳将钻根提着,便钻得旋转伶俐。

钻要长短五六根,自一尺起,每根添长三寸至三尺长止。先钻上口,至中间翻转,从底再钻.相通为度,交接之处,更宜详细看线。

简单的说。

就是立在地面上的三人高的木排框架,人们站在高脚架上,双手各拿皮带一段,来回转动钻头的木柄,钻头下是打磨好外形的铳管,然后钻头钻铳管内壁。

铳管和钻头是竖立的,并被木排框架固定,这样可以保证不会被钻歪。

而现在技术司的主要研究方向,就是如何用蒸汽机代替人力,让钻动的钻头需要的动力,改成蒸汽机的马力来带动。

这个技术问题并不难,只不过需要改动一下部件就行。

例如木料的框架不够稳固,要改成全铁制造,这样在大马力的带动下,框架才不会晃动。

“新的技术下,每个月可以打造多少根铳管?”朱高炽关心重点,不关心过程。

“以目前的计划的工厂规模,每个月可以打造出一千根铳管。”小九信心十足的说道。

听完后,朱高炽露出满意的眼神。

去年一年的时间,整个军器局生产的火器数量,大口铳一千门,手把铜铳一千把。

而现在新成立的军工复合厂,每个月的铳管产量高达一千,也就是说一千把鸟铳。

能有这么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蒸汽机。

机器代替了人力。

而机器能发挥出的力量,却不是人力可以达到的。

蒸汽机一下子就解决了水,风,人力这些自然力的所有问题。

这就是为什么蒸汽机的发明是一个转折点,为什么它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只要有需要,掌握中华重工的朱高炽,可以扩大军工复合厂的规模,要多少火器就有多少火器。

因为加入了蒸汽机之后,火器最难的部件问题被解决,同时对工匠的要求也降低了。

诸多的影响,让生产力提高了不止十倍这么简单。

简单的说。

就现在的还未正式投入生产的军工复合厂,它第一期的生产计划,就已经和整个大明举国之力生产火器的产能持平了。

而培养一名合格使用火铳士兵的训练时间,只需要短短的三个月。

朱高炽突然之间,觉得天下无人能挡得住他了。

唯一还能捏住他的,只有他的老子朱棣。

毕竟北平的兵权,掌握在朱棣的手中,朱高炽属于借得朱棣的权利,而不是他自身的权利。

至于中华重工,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有实力,但他朱高炽喊声造反,后果会截然不同,与朱棣不一样。

朱高炽忍着兴奋,告诫自己要稳住,尽量保持语气平静,从图纸中找出一副鸟铳铳内壁的图纸。

拿出工厂生产的炭笔,在上面画了几笔。

“现在的是滑膛枪,我觉得可以在内壁刻画膛线,理论上来说,射程会更远,翻一倍。”

“什么理论?”

小九好奇的问道。

朱高炽耸了耸肩,“以前看过的一本书,具体忘记了,只记得大概的印象。”

好吧,小九不再问了。

如果射程真如小王爷所言的翻一倍,那代表的意义可就大了,换句话说,在现有的射速上,等于提高了一倍的速度。

毕竟两百米开枪,和一百米开枪,哪怕是同样的发射速度,就等于发射速度提升了一倍。

不久,新的鸟铳被研发司试验了出来。

鸟铳以九炼铁为材料打造,长约三尺余,也就是一米出头的长度,重量在六斤上下。

“根据多次的试验,弹药重量的配比,以四之三为最优,平放的射程超过一百六十步,仰放的射程,超过八百步。”

老师傅们在朱高炽面前神情得意,因为新的火器的成绩,实在是太吓人了。

朱高炽颠了颠手里鸟铳的分量,因为使用的材料后,所以重量不算重。

“就定下这一款吧,以这款为原型,尽快制定出生产线,务必第一时间量产出来。”

朱高炽没有再提出更多的要求,第一款新式鸟枪,终于投产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启体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